1.上汽dct380变速器,和格特拉克双离合哪家强

2.比亚迪汽车研究院发展前景如何?

3.「深度报道」培育新动能:补链强链筑牢生态圈

4.重庆长安创新研究院怎么样

5.龙蟠杯是哪个国家举办的

6.民间野路子车评将就看,中国汽研2020汽车驾乘性能测评即将开启

汽车评估中心_汽车评价研究院合作

2006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推出第一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自此以后,国内市场销售的车型在消费端有了一个可参考的安全评价标准。

与此同时,当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能买到车后,在使用中也越来越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而关于哪些汽车的安全性好,在2018年以前,C-NCAP应该是国内唯一握有影响力话语权的。

随后,这种一家独大的格局开始被打破。

一家叫作中保研(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单位出现,它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15年3月牵头发起,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业内前八家财产保险公司等出资成立,并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同具行业影响力)战略合作。

中保研在2018年开始发布关于评价汽车安全性的另一个标准——C-IASI,与C-NCAP的评价标准不同,它包含一项很可能与车险相关的指标——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此外,在一些碰撞项目的设定上也有不同,比如增加正面25%偏置碰撞等。

当然,作为后来者,中保研在2018年似乎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直到在刚过去的2019年底。他们发布了一份最新的测评结果,用让人意想不到的评价打破了很多人的汽车消费信仰和认识。

为什么要说是信仰呢?因为关乎大众汽车,出自上汽大众畅销的B级明星车型帕萨特在正面25%偏置碰撞环节中获得了P评级(较差),此前途观L也在该评测环节获得同样的P评级。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被测试评价的帕萨特在正面25%偏置碰撞环节中,A柱明显折弯?,方向盘向右大幅位移,正面气囊对驾驶员头部保护几乎失效……

与此同时,丰田系车型在中保研公布的测评结果中,安全性表现非常突出,多款车型被评为优秀。

随后,争论甚嚣尘上。大众车不安全了吗?日系代表丰田车真有这么安全?中保研是否客观公正?此前C-NCAP的相关车型测评靠谱吗?两个结果哪个更可信?

或许争论无益,我们不妨回到汽车安全性说起。

首先,论汽车的安全性,笔者认为应以安全驾驶为前提,须知绝大多数车型在高速状态下发生碰撞都是极度危险的。另外请记住,场景,对于评价汽车安全性非常非常重要(请划重点)。

其次,我们再来结合此次的争论说说汽车安全性测评。

如前所述,C-IASI与C-NCAP的评价标准不同。前者融入了一些车险方面的考虑,如前面提到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还有车顶强度测试、正面偏置碰撞测试设置的是25%(C-NCAP是40%偏置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此外,两者的测试标准还有些差别;当然,二者都参考了国外的一些标准(一个是IISH、一个是E-NCAP)。

为此,我们似乎很难看出哪家的安全评价标准科学与否,哪家的测评结果更可信。

比如,C-IASI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一定程度上能衡量车子被碰撞后的修复成本,由此会更加偏向C端一些;但这也是因为其发起者有保险单位,因此其评级可能会更与保费、成本相关。

还比如,就正面偏置碰撞而言,40%也好、25%也好,相较于100%的正面碰撞,都是实际交通事故中发生概率较大的碰撞场景(人的本能决定),所以都具有实际参考意义。至于这两种场景的正面偏置碰撞概率哪种大,笔者曾就此询问过专业人士,得到的答复是:碰撞评价标准是基于交通数据统计分析,会参考发生概率较大的交通场景而设定。进一步说,基于一个交通场景测评的安全性,严格来说对另一个交通场景可能不完全具备代表性。

所以实际上,若为了考虑万全,或许我们该将每一个场景都评测一下,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取信的,应是基于一定概率、有一定代表性的交通场景所做的安全性评测。

当然,单从碰撞的角度讲,同等速度下,25%的正面偏置碰撞因碰撞接触面积更小,在消化动能时其可能会对局面部位造成的损伤更大,进而破坏车身结构;同时,也可能会让车身发生更明显的横向位移、进而转动。

再回到中保研近期发布的测评结果上,丰田车系在安全性上表现优秀,却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评价上表现得不是都那么理想(奕泽除外),而帕萨特却在该指标上得到了A(良好)评级。事实上,车身安全与耐撞维修的平衡,对车企来说,是个非常难的活。

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帕萨特在车顶强度、座椅头枕、安全、行人保护方面,也得到了G(优秀)评级,满足了一部分交通场景需求。

写在最后:说了这么多,关于中保研近期发布的测评结果引发的争论,或许并不值得我们做过多的发散解读。但是,争论的背后却揭示了一个现象:消费者越来越关心汽车安全性,期望有更公正客观的第三方安全性评价来作为他们选车、买车的参考。而车企也好,测评机构也罢,在论汽车安全性上,该始终以面向消费者为准则。

春节马上要到了,笔者就再以一句名言结尾,“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祝大家平平安安过年。

关注车业杂谈车家号,互动将有机会赢取精美小礼品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dct380变速器,和格特拉克双离合哪家强

12月22日,第四届轮胎动力学协同创新联盟理事会暨 汽车 与轮胎共赢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会议由轮胎动力学协同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轮学盟”)主办,广汽研究院承办,聚焦行业技术关键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轮学盟理事长郭孔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广东省院士联合会秘书长卢育辉,轮学盟秘书长、吉林大学教授卢荡,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常务副院长刘念斯、首席技术总监吴旭亭,一汽研发总院院长助理、底盘开发所所长侯杰,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朱红,轮学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伟等,以及来自国内外 汽车 企业、轮胎企业及高校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会议。

轮学盟成立于2017年,是由吉林大学、中国 汽车 工程学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联合100余家 汽车 、飞机、轮胎领域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自发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合体,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联合开展轮胎动力学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一、行业协同创新,共同突破技术发展瓶颈

中国的 汽车 制造业及轮胎制造业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汽车 与轮胎的匹配开发、轮胎测试技术标准化一直以来都是行业技术发展的瓶颈。

在 汽车 行业快速变革的新时代,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趋势不断推进,无论是主机厂还是轮胎厂,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产业链进入了共生、共享的生态圈时代。“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集成优化创新,产业融合,协同创新,势在必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在致辞中表示,轮学盟将始终坚守“专业、公益、开放、多赢”的服务理念,专注学术与技术相结合,促进协同与创新为己任,早日实现推动“共同突破行业技术瓶颈”的目标。

轮学盟秘书长、吉林大学教授卢荡表示,轮学盟成立的初衷是为了集中精锐力量,解决行业痛点,未来轮学盟将继续做好服务工作,持续为行业的转型发展注入源泉活水。

第四届轮学盟理事会上,秘书处向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理事单位进行工作汇报。本次理事会正式设立“孔辉轮胎动力学人才奖”,成立了战略指导委员会,新增选副理事长、理事单位并授牌,并进行了轮学盟2020年度优秀成员单位和优秀个人表彰。

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作了主题演讲,着重分析了特种车辆相关技术要点。

二、大咖建言献策,探讨 汽车 与轮胎共赢发展

在 汽车 与轮胎共赢发展高峰论坛上,广汽研究院首席技术总监吴旭亭带来《广汽研究院车辆动力学性能与底盘正向研发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的技术报告。

吴旭亭介绍,立足广汽集团e-TIME行动,一切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广汽研究院建立车辆动力学正向研发体系,从车辆性能、人的感觉两方面开发整车主客观性能评价指标,完善试验标准体系,实现仿真与试验统一,开发悬架、轮胎性能参数及数据库工具,加以优秀的底盘调校能力和主观评估能力,为广汽自主品牌打造了“韧、顺、稳”的底盘DNA。“韧,柔韧感、坚韧性;顺,顺心如意感、平顺性;稳,稳定感、稳定性。”

由轮学盟秘书长卢荡主持的车辆与轮胎共赢发展高端访谈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一汽研发总院院长助理、底盘开发所所长侯杰,青岛森麒麟轮胎总经理林奕龙,轮学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伟就行业专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郭孔辉表示,轮胎动力学和整车动力学联系应该很紧密,但以往存在脱节的情况,希望今后 汽车 企业与轮胎企业有更多交流,互相促进,使用数字化研发手段,推动轮胎虚拟送样、虚拟评价师、非充气轮胎等创新技术,共同推动我国 汽车 企业与轮胎企业发展。

吴坚从产品开发流程的变化探讨轮胎与 汽车 融合面临的挑战。面对以互联网思维快速满足用户体验的冲击, 汽车 行业面临百年不遇的重大变革, 汽车 开发流程从早期“直线式”的 汽车 设计,电控导入后“V”字型的开发流程,到现在及未来将是“W”字型的开发流程,即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快速进行试验验证和迭代升级。

毛明从军用车辆的角度,谈未来对轮胎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丁伟从飞机地面动力学角度,谈轮胎的重要性和未来需求。侯杰希望轮胎企业与 汽车 企业协同发展,用数字化手段满足开发进度要求,研发智能轮胎等新技术,共同打造好的驾乘体验产品。林奕龙介绍了森麒麟在智能轮胎、非充气轮胎、数字化智能工厂等方面的。

郭孔辉、毛明一行在广汽研究院调校试验场试乘体验了传祺EMPOW55,这款基于GPMA架构打造的首款运动轿车,代表着广汽研究院最新研发水平。基于平台化拓展策略,EMPOW55实现从尺寸拓展到性能拓展,低车姿、短前悬、宽轮距、高轴占比、宽车体,实现了跑车般的低冲姿态,拥有超低风阻,达到了造型与性能的完美统一,诠释了GPMA“活力”的平台特性,继承广汽自主品牌“韧、顺、稳”的底盘DNA。

试乘体验后,郭孔辉评价,“EMPOW55车内空间很大,不像A级车;内饰很漂亮,语音交互很实用。从这车就看出来我们国家自主品牌的进步,技术的进步,设计水平的提高。”

“整体设计很年轻。”毛明评价,EMPOW55动力性非常强,起步加速响应快,排气声浪烘托运动驾驶氛围,坐上车后感觉自己很年轻。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自主品牌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自主创新,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也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作。广汽研究院将继续坚持正向开发,携手合作伙伴、行业机构、高校等共创共赢,顺应智联化、电动化、场景化、数字化趋势,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携手产业技术发展,助力中国品牌做强做大。

比亚迪汽车研究院发展前景如何?

上汽dct380变速器强。

2021 年 10 月 24 日,汽车评价研究院专家团来到上汽变速器,品鉴上汽变速器自主设计开发并全新投产的新一代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DCT380。

上汽变速器从 1959 年成功制造我国第一批轿车变速器,到如今年产 350 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 14.5%,上汽变速器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国内变速器的龙头企业。

「深度报道」培育新动能:补链强链筑牢生态圈

事业部前景比较好。比亚迪汽车的组织结构下设第十一事业部到第十九事业部,外设职能部门。汽车工程研究院是汽车产业群下设的独立部门。不属于哪个事业部,属于汽车产业群汽车工程研究院。

注意事项:

比亚迪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凭借研发实力和创新的发展模式,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并在电池、电子、乘用车、商用车和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凭借战略布局及技术实力优势,比亚迪不断赢得国际市场认可与合作。比亚迪在2000年成为摩托罗拉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在2002年成为诺基亚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2008年,沃伦·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10%股份,将比亚迪作为投资的中国企业,并评价王传福先生为其全球最欣赏的四个CEO之一。

重庆长安创新研究院怎么样

导?读

面对汽车产业新一轮科技变革,主机厂和供应链企业纷纷合纵连横建立生态圈,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链的补链与强链亦迫在眉睫。

面对世界局势的变化和疫情的冲击,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率先复苏。这显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强大的发展动力和韧性,同时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是其不可或缺的发展基础。

针对当前的汽车市场环境,10?月22?日上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行了“推动汽车产业补链与强链”的主题论坛。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主持。在论坛上,来自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试验认证、基础研究、金融支持、产业集聚区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研讨,同时业内专家对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补链强链“三重奏”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到来,?而其突出特征就是颠覆性创新。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认为,颠覆性创新成为主流是一个从单点突破、单一领域普及向多点突破、多领域扩展的过程。而汽车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载体、理想突破口。

而汽车在扮演这种载体角色中,通过补链、固链、强链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必然发生重塑、重构、重建。李庆文认为,这是其三个应对之策。“重塑、重构、重建将使供应链发生质变。”

在李庆文看来,重塑、重构、重建的现实基础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现在的供应链是全面,但存在关键技术短板。其中全面性是指在档次上基本能做到高、中、低产品保障供应,而关键技术短板是指诸如芯片、基础原材料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上的严重缺失。比如,从汽车到芯片共有6000?多道工序,前5000?道工序是从沙子到硅晶片,?而目前中国12?英寸硅晶片基本依赖进口,无法自主生产。

二是多元,但缺少大型骨干企业。其中多元性指的是供应链上各种典型产业属性,国有、民营、合资、独资、混资都有大量存在。“很多规划提出,我们要建千亿销售集团,但到现在全国只有两家超过千亿的零部件销售集团。我们与世界级零部件企业相比差距还特别大。”

三是重建不但活跃,而且重点突出。重塑、重构、重建是三条不同的技术与产品发展线,方向上有较大不同,?但是交叉、重叠、并存。企业在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其关系。

新型供应链形态出现

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汽车“新四化”?发展推动下,原本线性的汽车产业链正在向网状的生态圈转变,产业向生态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为此,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管清平有其独特看法。在她看来,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将呈现以下特征:

供应链的新全球化。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及疫情对零部件市场的影响,车企的供应链布局将更强调安全,?而不仅仅是成本至上。因此,要加强自身供应链的补链,尤其是高端供应链的引入,以确保产业链的稳定和领先。

价值链的服务业态化。在“新四化”?推动下,整个车企的服务方向不单单是卖产品,更多的是往后市场的“软业态”?延伸,制造环节的价值比重将进一步降低,出行和后市场服务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所以需要顺势加快布局,培育形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生态链的区域特色化。数据将成为汽车产业链新的特色点,因为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会有不同的区域属性,这将带来一些新的发展机遇。

那未来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会是什么样?李庆文认为,在汽车颠覆创新时代,将出现“智能、能源转换、数据生成、交互连接”四大新型供应链形态。

其中,智能供应链是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智能技术与产品的供应链。“智能供应链现在非常缺,要补的东西特别多,?并且要重建。未来,零部件企业谁能在智能供应链里占有一席之地,谁就拥有未来。”

能源转换供应链是围绕新能源汽车创造出多种转换与使用的不同于传统汽车的能源转换供应链。“未来,这个供应链大有可为。”

数据生成供应链是围绕智能汽车和网联汽车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数据收集、生产、加工供应链。“未来汽车会变成一个数据生成单元,在车里会产生。数据生成供应链已经变成了现实。”

对于交互连接供应链,有汽车成为智能数据终端,能源转换储存平台、数据生成优化平台,必然成为社会新的交互平台。

无论是新型供应链形态,还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均为汽车供应链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

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当然,补链、固链、强链的路数可不同,不同企业可以寻找适合自身的做法。

管清平根据其所在企业提出了以下思路:一是全产业链补链。“我们正在加快吸引整个产业链中的头部企业和潜力比较大的优质企业落户,以此不断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入驻。”二是“新四化”强链。“通过国家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功能平台不断完善我们的汽车城和科技园等,以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新基建固链。“我们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做好整个平台的建设工作,让企业的梦想在我们平台上实现。”

在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购中心总经理闵龙看来,汽车工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核心技术和供应链的竞争。他认为,应该培育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核心技术,来成就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进而形成全球领先的供应链体系,支撑自主品牌向上,同时构建安全可靠的供应链是应对全球化及国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基于此,闵龙建议,首先,要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营造健康的汽车舆论环境。国家和层面可以积极调整政策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筑强汽车产业链,完善核心零部件的布局,而媒体平台应正确引导对中国品牌更多的认知,展现中国品牌汽车的实力。其次,?企业联合、政企联合,建立健全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和监管体系,推动和促进汽车行业创新。最后,降低核心零部件的对外依存度,在补链、固链、强链等方面下功夫,弥补汽车产业的短板。

从供应链考量,到2030?年,自动驾驶将颠覆性地改变移动出行,这会让移动共享成为人们生活非常便利的一个条件。巴斯夫持续在这方面进行创新,?在电子元器件、新内饰等材料应用方面为车内共享空间提供安全保障。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亚太汽车市场行业&?汽车全球大客户管理总监李锦绣说:“巴斯夫凭借其化学创新解决方案,持续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在中国,我们从生产到研发,密切与汽车客户合作,让未来移动出行更加安全、舒适、可持续。”

众所周知,超大量数据带来超大量的计算,由此带来一种超级的智能,所以自动驾驶变成了可能。自动驾驶产品的需求已经非常明确,但要满足这种需求,企业需要打造跨界能力,跨越人工智能、芯片、互联网、软件、硬件等细分领域的能力。地平线公司首席战略官郑治泰说,智能化促使汽车产业重新洗牌的革命时代来临,因此,主机厂与有软件能力的芯片公司进行整体战略合作是必由之路,车企既需要智能化产品,?更需要培育自己的智能化能力。

整车企业和国家政策是产业链创新的土壤,资本是产业链创新的肥料和雨水,和资本协同创新共筑中国汽车供应链。浙江万里扬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华林认为,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进行产业链创新,为整车企业和汽车工业做支撑。同时,要坚持公平、公开、共享原则来建设产业链和供应链。据任华林介绍,万里扬已有业务协同创新、资本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三种创新方式。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胡斐说,合作促发展。对于产业链横向企业,不只有竞争关系,还有合作关系;对于产业链纵向关系,不只有供关系,还有协同关系。

而从2015?年开始,很多传统汽车制造商开始向出行服务供应商转型,围绕其核心产品提供新的服务。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产业研究院院长李中兵认为,面对汽车产业新一轮科技4.0?变革,主机厂纷纷合纵连横建立生态圈,中国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链补链与强链迫在眉睫。目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生态圈正在形成,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需要强化产业链的协同和合作。

诚然,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发展已到了涅槃重生的新阶段。抓住这个机遇,?中国的汽车供应链将有机会真正强大起来。

本期深度报道系列文章:

深度报道应对新变局:构建安全可控产业链

深度报道打造新优势:汽车供应链“十四五”晋级路

深度报道转舵新航向:传统零部件自我革命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0年11月刊,敬请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龙蟠杯是哪个国家举办的

还不错。

1、重庆长安创新研究院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具备汽车造型设计、工程化设计、仿真分析、试验开发评价、样车试制五大能力。

2、重庆长安创新研究院拥有国内领先的汽车排放和环境试验室、一流的加工中心及试验检测手段等,承担了多项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新兴领域如氢内燃机、混合动力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民间野路子车评将就看,中国汽研2020汽车驾乘性能测评即将开启

中国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龙蟠润滑油冠名赞助的首届“龙蟠杯”世界十佳变速器评选活动在合肥正式启动。中国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副会长、自主汽车分会会长李庆文、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俊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创新联盟秘书长李盛其、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武等嘉宾应邀出席了评选启动仪式。

导语: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作为一个只想选到一款满意爱车的消费者,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究竟应该信谁的听谁的,专业的指导又该如何发声?

古语有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在如今汽车产品琳琅满目的市场,怎么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呢?看广告宣传?进4S店听销售人员讲解?看各色媒体评测?还是用户口传心授的道听途说?但众所周知,车企的广告都是“王婆卖瓜”,4S店销售人员又只夸大优点不提缺点,网络上的各类花式测评云山雾罩,让人将信将疑,难以有准确的判断。那么来自用户的车评是否靠谱呢,每个人的主观感受的差异决定了表达的内容的差异,用户尽管有亲身体验但毕竟不懂技术,因此参考价值也是相当有限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站在消费者角度,从一款车各方面的表现力以标准、科学、规范的测试为消费者提供参考标准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自2017年起就开展了以消费者购车用车为核心的消费者驾乘性能测评研究工作,并在2019年8月成立了消费者驾乘性能测评工作组技术专家委员会。

2019年,消费者汽车驾乘性能测评规程V1.0版正式发布。?同年11月,国内首个以整车主观驾评专业的测评联盟在重庆西部汽车试验场宣告成立。同期,测评联盟成功举办首场专业测评活动。

2020年以来,为了能够更全面的表达“中国消费者驾乘性能测评”所具备的专业水平和参考价值,切实的贴近消费者购车用车时的真实需求,本着精进技术、追求完善的精神,?在中国汽研的主导下,经过工作组与来自国内高校和20多家自主和合资车企的专家的共同努力,“消费者汽车驾乘性能测评规程V2.0版”即将于近日公示落地。

相比V1.1版规程的4项维度(驾驶性能、操控性能、消费者评价、乘坐舒适性能),V2.0版扩展升级为6大体验(安全体验、驾驶体验、交互体验、视觉体验、养护体验、乘坐体验)。可以看到,新规程引入了安全、交互、视觉和养护四大全新体验概念。

在汽车新四化时代,以90后为代表的伴着电子产品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者们,非常关注一款车的智能化体验。因此,V?2.0版顺势而为,将交互体验纳入评测规程,重点考察车辆的人车交互和车机交互性能。您的爱车是否够聪明够灵敏,是否能与您心有灵犀,通过专业规程的测试可一目了然。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此次安全评测除了最为常见的操控安全体验、制动安全体验、视野安全体验、安全系统体验之外,还会测试消费者最容易忽略的车内空气安全,以及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相比其他五项,其中养护体验是最值得关注的一项,而这也其恰恰是消费者最不引起重视的地方。而“消费者汽车驾乘性能测试规程V2.0版”的养护体验,便主要是针对消费者在汽车保有环节的续驶里程,油耗,维修便利性,维保成本等方面的体验。

当然这些测试指标并非专家们“纸上谈兵”,而是围绕普通消费者的感知量身定制,工作组前期面向社会邀请了多批次的试驾员参与线下活动进行验证,所以规程标准的定义既严谨专业,又通俗易懂。

此外,为了对新规程的落地实施进行最后检验,同时对测评团队技术水平做提档升级,以保证后期结果的有效性。本次共有20多家车企,30多位测评联盟专家组成的工作组与专家团队精心策划了一场以挑战赛形式开展的汽车评鉴盛典,将于2020年8月28日正式开启。

来自广汽丰田、吉利汽车、泛亚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上汽、潍柴汽车等多位主流车企的汽车工程师将对评测车辆进行多个专业项目测评,并在此过程中展示自身高超的专业驾驶技能。

为此,“2020年汽车驾乘性能测评暨技能挑战赛”的活动场地特意选在了大足试验场。据了解,该基地为国内首个大型综合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占地860亩,涵盖了传统大型汽车综合试验场80%以上功能,试验道路总长50余公里,试验场景百余种。挑战赛设置了多种不同的动态测试场地,每个动态测试场地都有着多种极为接近日常生活使用场景的测试项目,例如直线加速、紧急转弯、双移线、“S”型弯道、路面变窄等多种测评项目来模拟日常驾驶中超车加速,紧急变道等等常见行驶工况,同时对参赛的联盟专家们也将是极大的考验。可以想见,这将是一场极具观赏性的视觉盛宴,专业技能与专业测评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