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神英雄榜演员名单

2.谁知道中国在50.60年代中出现的一些模范英雄人物啊?

3.中国有哪些爱国人士

4.海地遇难中国英烈都是谁

5.什么播放器可以免费看封神英雄榜

汽车电台中华英雄榜,中华英雄有声小说

官网购买。根据查询央视网官网得知,《封神英雄榜》75集版dvd可以再该电视剧的官方网站进行购买《封神英雄榜》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远信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东阳横店简远信影视工作室联合播出的,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封神英雄榜演员名单

1、科学泰斗——钱伟长 事迹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事迹孙水林,男, 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事迹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的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4、“雷锋传人”——郭明义 事迹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获奖名片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5、舟曲之子——王伟 事迹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哨响起,73名**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 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获奖名片砥柱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6、草原曼巴——王万青 事迹“我是1968年12月26日离开上海的,火车坐了3天2夜、40多个小时,到兰州腿都肿了,然后坐汽车走了4天,才到甘南。”42年前,从未离开过上海的王万青在上海医科大学完成了6年学业,在地图上圈定了两处自认为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决心非这两个地区不去。最终,王万青如愿被分配到甘南藏族自治州。 一边是长江入海口、繁华大都市以及生养了自己的父母娘亲、兄弟姐妹,还有恩师同门;一边则是黄河第一弯、苍茫大草原以及藏区牧民。王万青有无数次机会重回上海,但他与甘南州的阿万仓乡卫生院不离不弃,成了草原的一员、藏民的女婿,也成了藏民离不开的“曼巴”(医生)。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曼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事迹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获奖名片炽爱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8、三栖尖兵——何祥美 事迹何祥美,南京军区某部作战二营六连三级士官。江西崇义人,1981年10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3年5月入党,大专文化。入伍以来,他忠诚使命、爱军精武,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立足本职岗位强素质、练打赢、当尖兵,练就了水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猎鹰的“三栖”特战硬功。他先后1次荣立二等功,2次荣立三等功,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青年标兵”他是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他是一个普通的士兵,钻石子洞,过阻截墙,潜水,飞行伞都熟练掌握,何祥美历经十年磨练,练就了一身本领。他超越了身体和心理的挑战,成为一名敢打必胜,不辱使命,能够陆海空三栖作战的精兵。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9、最美洗脚妹——刘丽 事迹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事迹六年来,他经历了三次生死较量。尽管身患重疾,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笑对病魔。对待工作,他无怨无悔、恪尽职守;对待同事,他鼎力相助、别无所求;对待在押人员,他无微不至、悉心关爱。唯独对待家人,他有说不尽的遗憾和愧疚。这就是东阳市看守所民警孙炎明,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警察;一个感动你我的生命强者;一个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层民警。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特别奖3个: 1.海地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 2.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 3.中国志愿者

谁知道中国在50.60年代中出现的一些模范英雄人物啊?

封神英雄榜的演员名单如下:

陈键锋饰姜子牙;张馨予饰胡仙儿/苏妲己;张迪饰姬发;郑亦桐饰凤青青;麦迪娜饰玉磬;姜鸿饰马招弟;张明明饰申公豹;吴卓翰饰帝辛/商纣王;张倬闻饰哪吒;简远信饰姬昌;王今铎饰武吉;季肖冰饰伯邑考;吴岱融饰比干;张咏棋饰姜皇后;贺镪饰闻仲;周丹莉饰牛小妹。

郑鹏飞饰雷震子;葛行于饰土行孙;殷叶子饰赫兰/猫妖;康磊饰高和;邬靖靖饰双儿;刘玉婷饰翠屏;王婧娈饰百花仙子;朱俞硕饰小哪吒;王厦饰散宜生;李槐龙饰李靖;孙聪饰金吒;刘涛饰慈航道人;陈祉希?饰?女娲;李进荣饰杨戬;唐德惠饰殷十娘。

扩展资料

《封神英雄榜》是由中央电视台、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并由简远信担任制作,王伟廷担任导演的古装神话剧。该剧讲述了姜子牙等神兵天将辅佐西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消灭狐妖妲己的奇幻故事。

陈键锋版姜子牙在很多方面超出了观众的意料,单就外观来说青春潇洒的造型即与传统上那个“八十来钓渭水滨”的白发姜子牙大相径庭。还以幽默诙谐取胜,加入了轻喜剧元素,一众神话人物在剧中搞怪逗趣,惹人捧腹大笑的情节有不少。

中国有哪些爱国人士

1。。雷锋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侍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了,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表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谦虚谨慎

雷锋入伍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广泛的宣传,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热情赞扬他的来信,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 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

苦难的童年

亲 人

祖父雷新庭:

祖父雷新庭,多年靠种地主唐四滚子10亩田,勉强维持一家半饱的生活,在高地租、高利贷和苛捐杂税的盘剥下得了重病。雷锋3岁那年冬天,地主唐四滚子,逼雷新庭一定要在年关前还清租债,雷新庭年关时节含恨去世。

父亲雷明亮:

父亲雷明亮,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一九三八年被抓夫,遭到国民党的毒打,造成内伤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翌年秋天终于死去。

母亲张元潢:

母亲张元潢出生在一个铁匠家里,十几岁后被送到雷家做了童养媳。成婚后辛苦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在公爹.丈夫、大儿子、小儿子相继辞世后生活日益艰难,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及逼害之后,于一九四七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

哥哥雷正德:

哥哥雷正德,十二岁时外出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痨(肺结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没几天就死去了。

出生

雷锋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见右图)

难忘的伤痕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立志参军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参加儿童团

一九五零年,乡里成立了农民协会,进行了土地改革,雷锋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当了儿童团长,站岗,放哨.巡逻,防止敌人破坏,他还学会了说快板,搞宣传。

学生时代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走上工作岗位

一九五六年九月,雷锋在乡政府做通信员,十一月,年满十六岁的雷锋被推荐到望成县委做公务员。一九五七年,雷锋光荣地年经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锋来到困山湖农场当了一个拖拉机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锋来到鞍钢做了一名C-80推土机手。

一九五九年八月,雷锋来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第二年夏季的一天,他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辽阳日报>>报道了雷锋抢救水泥的事,赞扬他舍己为人的事迹.

雷锋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了一年零二个月,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参加人民解放军

参军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做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

雷锋所在团是有着光荣战争历史的部队,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发扬优良传统,开饭时,他主动给大伙读报,宣传党的政策:休息时,他教大家唱歌,雷锋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无此的温暖,由于他身小臂力弱,开始练投手榴弹时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练习,十几天后,他终于和其他同志一样,在实弹学习中得到了优秀

后来居上

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当汽车兵,"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

雷锋性格开朗,平时很活跃,教唱歌,办墙报,说快板样样都行,上级领导安排他参加战士演出队,他就起早贪黑地背台词,后来考虑到雷锋的湖南口音与大家的普通话不协调,影响演出效果,他就主动提出换下自己,而集中精力为演出做好后勤工作,大家虽没有看到雷锋的表演,但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包含着雷锋的辛勤劳动,和他那处处关心集体,一切服从工作需要的精神.

雷锋回到运输连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驾驶技术之中去,针对缺少教练车的现状,他带领大家做了一个汽车驾驶台.雷锋废寝忘食地学习技术,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技术学习小组长.五月份,雷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驾驶员,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给一台13号车上了建设工地.

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善于挤和钻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侍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入党

团党委树立雷锋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标兵后,雷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好学上进,阶级觉悟高,入党动机正确,根据一贯表现,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了雷锋的入党申请。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一九六零年底,雷锋事迹被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在报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邀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他以一部血泪斑斑的家史,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激励人们在建设祖国中团结一致,更坚定地去战胜困难。应广大人民的要求,连里把雷锋事迹搞了一个展览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来人收集雷锋的事迹……

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了,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表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谦虚谨慎

雷锋入伍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广泛的宣传,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热情赞扬他的来信,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 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

牺牲经过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林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这段历史从乔安山的生命中淡出,是在1966年,那一年,乔安山从部队转业到机械部第五建筑公司,那是一次他和历史割断的机会。离开部队后,乔安山竭尽全力向周围的人隐藏起他和雷锋的那段不平常的关系。后来,他又来到铁岭运输公司车队。那时候,他拒绝见任何记者,拒绝参加任何形式的雷锋精神报告会。这样,开始了他仿佛没有个人历史、没有过去的隐居生活,30多年,从黑发到白发,好似在不知不觉中静静走过。

乔安山有两个儿子,从小到大,是听着父亲讲述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连孩子都感觉到自己的父亲和别的父亲不太一样,特别严厉。直到今天,他们还能回忆起小时候,捡到东西了,父亲督促着他们站在寒风中等失主来认领的情形。

1988年的一个冬天,乔安山从沈阳返回铁岭,途径辉山,遇到一位被车撞倒在地的老人。当时前边的汽车全都绕开老人而行,乔安山见到后,立刻把他送到了医院并垫付了住院押金。之后老人的儿女找到了乔安山,指责他是肇事者,夺去了他的驾驶执照,要他赔偿所有的损失,医疗费误工费,加在一起一共四万元。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老人面对这种情形,不置可否。做好事的乔安山却因此惹上了麻烦。

几十年了,乔安山因为有着那样一份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面对林林总总的非议、矛盾、波折与坎坷,总能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宽容与忍让。难受时,他就会想到一个人,也只有他能给乔安山无限的宽慰和支持。这个人就是埋葬在龙首山脚下的大哥——雷锋。每到这时,乔安山都会到大哥面前大哭一场,诉诉心里的苦。但精神上的宽慰,似乎并不能解决乔安山的现实问题。1991年,铁岭车队承包给个人,乔安山待岗回家。几个月里,两个儿子也相继下岗,本来陷入困境的家庭,这时候已是雪上加霜。压抑与窘困积聚在心头,再加上人们这样那样的议论,乔安山一下子疯了,大雨天光着脚往外跑,不吃不喝,瞪着眼不说话,不认人。

1995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将乔安山与雷锋的故事传播开来。1997年,一部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离开雷锋的日子》感动了全国无数观众。乔安山33年平静的隐居生活从此打破。乔安山“出山”了,他到大江南北去作巡讲,讲述雷锋故事,宣传雷锋精神。1997年3月至今,乔安山成了雷锋精神的职业传火人。每年三四月份,他最忙碌,从人们的邀请当中,乔安山知道,今天的人们仍然需要雷锋。

2005年8月13日2时至8月14日8时,抚顺地区平均降雨138.2毫米。其中市区、抚顺县196.3毫米,清原116.9毫米,新宾96.4毫米,最大点雨量发生地抚顺县马圈子东沟达到334毫米。平均降水历时30小时,实测最大点雨量降水强度为100毫米/小时,从8月13日开始,抚顺辖区内的浑河、社河、东洲河、红河、太子河等主要流域骤然发生洪水,形成全地区的洪涝灾害。进而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相继而来,造成全市受灾人口68.09万人,其中农村43.6万人;死亡、失踪40人,重伤119人;受损房屋2.97万间,其中倒塌1.62万间(农村1.41万间,城市0.21万间)。全市共造成损失62.23亿元,其中直接损失35.1亿元。8月15号上午,抚顺市政府接到紧急报告,抚顺清源学雷锋基地1044名军训学生被洪水围困,除了一千多个生机蓬勃的生命,还有作为辅导员乔安山。在这场生死较量中,乔安山看到了无数当年大哥的影子……

这就是雷锋战友乔安山的不平常的故事人生。他说雷锋大哥永远活在他的心中。是,雷锋永远都活跃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雷锋”。

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

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侍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入党

团党委树立雷锋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标兵后,雷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好学上进,阶级觉悟高,入党动机正确,根据一贯表现,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了雷锋的入党申请。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一九六零年底,雷锋事迹被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在报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邀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他以一部血泪斑斑的家史,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激励人们在建设祖国中团结一致,更坚定地去战胜困难。应广大人民的要求,连里把雷锋事迹搞了一个展览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来人收集雷锋的事迹……

参考资料:

:。。焦裕禄

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于贫农家庭,1946年1月在本村加入中国***,同年参加本县区武装部工作。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河南尉氏县工作。1953年到1962年,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担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他上任之后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区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

海地遇难中国英烈都是谁

1)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

(3)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

(4)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

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

1997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所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举行仪式,表彰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位空战英雄。出人意料的是他竟是一位华裔,此人就是二战空中豪杰陈瑞钿。显然,对陈瑞钿来说,此项殊荣迟到了几十年。

美国空军历史博物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米德兰(Midland),它收藏有美国各种飞机300余架。其下属的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专门收集和展出美国空战英雄的事迹。但入选该馆的空战英雄,必须具有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战绩,经该博物馆顾问委员会评选之后,才能被授予空战英雄(ACE)的头衔。顾问委员会则由现役和退役的美国空军参谋长、军事专家、航空专家组成,其中还有一名已退休的英国空军元帅,共120人。

在今年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和“八.一四抗日空战大捷”的日子里,美国舆论界就陈瑞钿荣获空战英雄一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对其英雄事迹和坎坷人生进行了介绍。例如象美国的《世界日报》、《国际日报》、《星岛日报》、美国有线电视军事频道等。1998年8月14日版《国际日报》撰文称他是“中国战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第一位空战英雄”;《世界日报》在刊登他在广东空军的戎装照时,称他是“中美共同的空战英雄”、“永远令人景仰”。这在美国社会,尤其是在华侨同胞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战功卓著1932年,年仅19岁的陈瑞钿怀着满腔热血,返回祖国。1937年“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他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四”空战。两天后,他驾驶美制“霍克”双翼战斗机,击落了日本的“三菱”轰炸机,首开了自己击落敌机的纪录。在1937年至1939年间,他共击落敌机六架,并协助僚机击落敌机三架。在空战中,他骁勇奋战,敢打敢冲,其座机曾三度被敌机击落,但都跳伞成功幸运生还。其中有一次,当他的座机被击中后,他奋不顾身驾机直冲敌机,将其撞毁。他自己则是在座机失去一个机翼的情况下成功跳伞生还的。另一次是在1939年秋任空军副大队长的陈瑞钿,曾两度率机掩护苏联援华空军轰炸昆仑关一带的敌占区。在12月27日邕宁附近上空的战斗中,中方参战的3架飞机与日本10多架战斗机遭遇,经过长达1小时的激烈空战,中方共击落了3架敌机。在战斗中,陈瑞钿的座机油箱不幸被敌机击中起火,自己全身也着了火。他带火跳伞,为借助高速气流吹灭身上的火焰,他跳伞后并未及时开伞,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直到快着陆时才开伞,虽然跳伞成功,但面部和全身上下仍被大面积烧伤。他的英雄事迹当时被广为传颂,被誉为“中国战鹰”(Chima's Warhawk),同时还被编成美国英语课外读物《中国战鹰》出版。美国于1946年发行的《真正英雄的真实漫画故事》(RealHeroes,True Stories in Comics)系列丛书,在当年3-4月出版的第13期,以《真正英雄的动人故事》(Thrilling Stories abourReal People)为题,介绍了他的抗日战绩和不平凡的经历。为纪念他1937年以相对落后的双翼霍克战斗机击落日本先进的三菱九六式单翼轰炸机的战果,美国著名画家罗伊·格林内尔(Roy Grinnell)还专门作画表现了当时激烈的空战场面。据说,好莱坞一**公司还有意将他的事迹搬上银幕。去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博物馆将他评选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早的空战英雄,也在情理之中。在表彰仪式上,他被称为“美国第一位二次大战的空战英雄”。

经历坎坷陈瑞钿,祖籍广东省台山县大江村,父亲是华裔母亲是秘鲁人。1913年,陈瑞钿出生于美国俄勒岗州的波特兰市,早年就有志于飞行事业,所以在高中时期,就靠打工挣钱来学习飞行。在日本入侵中国时他就取得了美国的飞行执照。1932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波特兰市华人决定派遣志愿军回国参加抗日空战,当时陈瑞钿已从当地华人创办的美洲航空学校毕业,他便志愿与来自俄勒岗州、华盛顿州、加利弗尼亚州的13位爱国青年一道参加了志愿军,其中还有一位女青年。

陈瑞钿一行乘船首先抵达上海,但竟未被国民党中央军收留,当年11月,他便辗转到广州陈济棠麾下,参加了广东空军,不久便分配在广东空军第六飞行队,军衔少尉。1935年,他被派往德国学习战斗机飞行和战术回国后晋升为中尉。1936年7月,因陈济棠投归南京政府,广东空军随之被中央收编,陈瑞钿则被分配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任战斗机飞行教官。同年10月任驻广东空军第3大队17中队中队长。

1938年夏升任少校中队长。

1939年又升任第3大队副大队长。

自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到1939年12月27日的昆仑关战斗他在华东、华南、中南地区执行过多次截击、护航等任务,参加过著名的杭州笕桥大捷、武汉大空战和南京保卫战等重大战役。陈瑞钿在昆仑关战斗中,因座机油箱起火被严重烧伤以后,因交通不便,整整用了三天才被送往柳州医院,当时面部伤口已感染发炎。由于当地医疗条件较差,不能得到很好治疗,以后又辗转香港、衡阳,最后经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和蒋介石夫人女士的帮助,才于1940年返回美国就医。在美国,他的面部虽然经过五年的整容治疗但并不成功。他不顾面部已扭曲变形,于1945年初又返回祖国,在驼峰航线执行空运任务,继续为抗日贡献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则转任中国航空公司飞行员。1949年夏天,他回到波特兰市并于1952年在当地一家邮局从事信件整理、分发工作,直至1983年退休。1997年9月3日不幸病逝,享年84岁。

陈瑞钿前后有三位夫人。第一位是爱国华侨伍月梅,是孙中山先生革命政府外交官员伍迁芳之女。她是在广东读书时与陈瑞钿认识的。在一次日本飞机夜袭柳州时,为救丈夫,她扑伏在丈夫身上不幸被弹片击中遇难陈瑞钿与伍月梅育有2男。开始第二位是他在美国纽约的五年治疗过程中认识的一位护士**,美国人弗朗西斯·梅尔道克(FrancisMurdock)。1945年,由于陈瑞钿出院后又返回祖国抗日,所以他们从此分手。两人育有一女。

第三位夫人叫杨瑞芝,是上海人。她是在中国航空公司作地勤服务工作时与他认识的,于1948年结婚。他们育有一个男孩,现为美国国务院驻新加坡的一名外交官。

陈瑞钿现共有子女4人、孙子10人,曾孙1人。

名列榜首

陈瑞钿的英雄事迹和坎坷经历极大地震动了另一位美国空战英雄,他就是肯恩·杰恩斯特(KenJernstbt)。

肯恩·杰恩斯特是美国空军志愿援华飞虎队飞行员,他在退伍以后曾担任俄勒岗州参议员30多年。在二次大战期间对日作战中,他取得了摧毁12架敌机的辉煌战绩(空中击落日机5架,击毁地面日机7架)。因此,他早就获得了美国空战英雄(ACE)的头衔。

在陈瑞钿1940年乘机返美就医时,他也搭乘同一架飞机,两人因此相识。他自己虽然已功成名就,但当他了解了陈瑞钿作战英勇无畏、战功卓著和不幸遭遇后,深为感动。他认为,陈瑞钿无疑是美国二战的第一位空战英雄,为此他长期以来一直为陈瑞钿在空战英雄榜上无名打抱不平,并竭力向空军博物馆顾问委员会推举陈瑞钿入选空战英雄榜。

但是,顾问委员会认为,美国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以后,而陈瑞钿在1940年已返回美国就医,而且,当时陈瑞钿参加的不是美国空军,而是广东空军,所以迟迟不能认定。

其实,长期以来,国民党空军的态度也很令人失望:首先,把怀着以航空报效祖国到上海投军的陈瑞钿拒之门外就不应该;其次,对有如此战功的陈瑞钿不宣传、不表彰,原因是陈不是嫡系中央军而是广东空军。前台湾空军总司令赖名汤上将在谈及此事时,就曾说:陈瑞钿是陈济棠的广东派系军队,非属中央军,虽打下多架日机,但不算数。真是荒谬!

经肯恩·杰恩斯特坚持不懈地奔走、游说,顾问委员会终于以陈瑞钿是打击同样的敌人,美国空军飞虎队早在美国对日本宣战之前就已在中国战场与日作战,陈瑞钿本人也是美国公民为理由,接受了杰恩斯特的推荐在评选过程中,杰恩斯特也极力坚持陈瑞钿才是第一位击落日本飞机的美国英雄。因此,陈瑞钿的名字才在1997年刻在了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的英雄榜上,正式被评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第一位空战英雄。此次与他同时被评选列入《美国空军战斗英雄名人录》的还有另外七位美国空军英雄。

陈瑞钿是在生前得知这一消息的,原打算亲自到场参加表彰仪式,不幸的是,就在举行仪式的前一个月零一天与世长辞了,而由他17岁的孙子代他出席了这次盛会。

陈瑞钿的英雄事迹和不幸遭遇,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美国华人和新闻媒体更是关注。新闻界除广为宣传报道外,美国有线电视军事频道还准备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拍摄成专集,并有意将当时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战争的空战英雄们拍摄成系列专题片。为此,他们特地委托美国硅谷专家叶晨晖博士帮助寻找、收集有关陈瑞钿生前的资料,特别是面部毁容前的照片,以及其它英雄的资料。

叶晨晖先生对空战历史颇有研究,去年他曾经通过华文媒体(见本刊1997年6月号《巴伯的在华奇遇》一文),并经过湖南有关部门的多方努力,终于在今年初找到了曾在抗日战争时期救过美国空战英雄巴伯的两个恩人。巴伯在那次遇险获救之前,曾驾机击落了日本海军大将的座机(见本刊1997年6月号《谁击落山本该水落石出了》一文)。

徵集陈瑞钿生前资料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体披露以后,不少热心读者纷纷提供线索,叶晨晖先生很快就找到了现居住在波特兰市的陈瑞钿少校的遗孀杨瑞芝女士,并有幸见到了她珍藏的陈瑞钿初入广东空军时的英俊戎装照,以及《中国战鹰》一书。

回答者: lf2005zhang - 千总 四级 11-30 14:42

1)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什么播放器可以免费看封神英雄榜

北京时间1月17日3时56分,当前方救援队伍搜寻到全部8名失踪人员的遗体之时,举国落泪,百姓心颤。维和英雄,浩气长存,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可贵品质必将永远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中。

英雄一、朱晓平:满脑子谋划着装财工作

人物小档案:朱晓平,4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晓平不远万里到达海地,下了飞机完全可以休息一下,再去联海团谈工作的,可他就是这样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副局长刘明望说。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警察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

此时,距朱晓平就任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一职才过去5个月。但5个月来,他正直、大度、热情、谦和的风格已给同事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

“晓平是个政治敏锐性极强的人,善谋大局,工作极其深入,很有工作思路。自上任装备财务局局长后,经常凌晨四、五点就醒来,满脑子谋划的都是装备财务工作思路和大局。”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副局长刘明望说,他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深入天津、河北、山东、上海等12个省市公安机关开展调研,重点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公安装备财务工作要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工作思路。

公安部装备财务局经费保障指导处处长么子国哽咽着说:“平时我跟朱局长一块儿出差比较多,每次都是下了飞机带着行李直奔会场。记得2009年9月15日,在湖南召开公安经费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座谈会时,我们是晚上11点赶到湖南的,朱局长连夜亲自审定会场布置。这次出发去海地之前,他仍然牵挂公安经费保障体制机制改革政策落实问题,专门向我交代如何深入调研,了解公安经费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后的问题与意见;如何加强协调沟通,与中央政法各部门多交流……”

英雄二、郭宝山:国际执法合作的“老将”

人物小档案:郭宝山,60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白了一半的板寸,腰板挺直,目光炯炯,这就是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

作为一名从事国际执法合作30多年的“老将”,郭宝山一直刻苦钻研业务,潜心研究公安机关国际执法合作的方向性、政策性问题,是中国公安战线国际合作的资深专家。

2004年分管维和警察和外派警务联络官工作后,郭宝山全身心投入,推动两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共向联合国7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569人次的维和警察(其中包括8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为我对外工作积累了宝贵的政治和外交资源。

2004年10月17日,公安部首次派出维和警察防暴队参加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出成建制武装性质的队伍在一个未建交的国家执行维和任务。这支队伍从组建、培训到派驻,每一个环节郭宝山都没少花心思。

在外派警务联络官方面,郭宝山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推动驻外警务联络官工作。截至目前,公安部共向19个国家、20个驻外使领馆派驻了30名警务联络官,驻外警务联络机构已粗具规模,初步构建起务实高效的境外执法合作网络。

在生活中,郭宝山幽默随和,乐观向上,他的笑容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他自己说是‘局里最有魅力的男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巡视员李祝群说,作为跟郭宝山共事12年的同事,他一定记起了老郭充满感染力的笑容。

对于自己的家庭,郭宝山同样全身心地付出。1月14日,局里的同志到郭宝山家中探望,老伴叹息:他去海地之前所有的事情都帮我做妥贴了,连小狗的指甲都剪了。

今年7月,郭宝山就要退休了,但他却说,“退休前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没想到,这一次竟成永别!” 同事们哽咽地说。

英雄三、王树林:工作交给他一万个放心

人物小档案:王树林,5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对于王树林,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副局长刘明望评价他是一个“老专家。”

刘明望说,王树林在公安装备战线工作了整整30年,无论研发、列装、推广、培训还是仓储等业务样样精通,为公安现代化装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每到有紧急、重大的任务,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树林,工作交给他做,就一千个、一万个放心。

也正是基于此,王树林被任命为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车辆组组长。2005年,王树林被指派参与补助中西部基层公安机关2万辆警务用车的工作,他数次到工厂对多种车型进行调研,还广泛征求各地公安机关的意见,为部领导决策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他根据所掌握的车型、配置等资料,与销售商展开多轮谈判,最终采购了质优价廉的车辆,节约经费2.6亿元;在研究补助车辆的分配方案时,他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分配意见。正是由于他超强的工作能力,才让“送车万里行”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将党中央、公安部党委的关怀及时送到了中西部基层公安机关。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防护用品对广大民警来说都很陌生,对其使用功能和技术标准更是知之甚少。王树林临危受命,走访、询问、记录、思考,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搜集到了防护服的地方及国家标准,并依据此标准确定了适合一线执勤民警穿用的防护样服。同时还分三批发布了所了解到的21家全国生产防护用品企业的名单、****,大大方便了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的采购、供应工作。

英雄四、李晓明:获得和平一级勋章

人物小档案:李晓明,35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主任科员

“中国维和警察今天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能有今天的成就,有李晓明的一分心血和功劳。”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欧洲工作处处长韩林说。

此话一点也不夸张,自2000年借调到公安部工作以来,李晓明就始终围绕着维和工作来转。

2000年1月12日,李晓明以维和民事警察队负责人的身份带领14名队员开赴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当时,他只有26岁。此前,李晓明在全国范围内的维和警察选拔考试中,出色的英语水平和警务技能给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英语好到让国外同行吃惊的水平,雅思考试考了7.5分。”

“在东帝汶的一年时间里,李晓明以联合国东帝汶维和警察专家身份,为东帝汶警察体系制定出多个远期发展规划,为东帝汶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警察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联合国维和警察总警监的嘉奖表彰,并获得联合国和平一级勋章。”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卢聪告诉记者。

维和警察工作处刚开始那几年,维和警察的选拔、训练、甄选、派遣,还有非常复杂的装备采购,与外交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千头万绪,急需高素质的人才,结束东帝汶维和任务的李晓明被继续借调公安部。李晓明承担了维和警察选拔、训练、派遣等规章制度的起草工作。因为工作出色,李晓明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获嘉奖2次。

在组建我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工作中,李晓明从组建初期的情况调研、制定计划,中期的队员选拔考核,到最终的顺利派遣做了大量工作。

英雄五、赵化宇:维和不相信眼泪

人物小档案:赵化宇:38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政府采购工作处副处长,驻海地民事警察队长

“昨夜传音故国/千里冰雪漠漠……”“而今海地维和/万国旗帜赫赫…….”

赵化宇的诗句,读来令人感动。

2006年首次参加公安部组织的维和海选,经历了多次培训和考试,他终于在2009年9月25日第三次通过维和甄选、电话面试之后顺利登上了前往海地的航班。

其实赵化宇与海地维和情缘最早始于2004年6月。公安部首次承担向海地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任务。那时,作为政府采购办公室副主任的他负责后勤保障任务。在资金未落实、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赵化宇无暇顾及刚刚怀孕的爱人,为尽快整理出装备清单,连续通宵加班,有一次因劳累过度昏倒。

物资运达海地太子港后,一下飞机他立即展开紧张的工作,开通海事卫星电话、超短波电台,使先遣队与国内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及时取得联系。数次到大部队营地实地勘察,规划通讯方案。放弃住宿宾馆,与队员们一起同吃同住在简陋的仓库里。“大到武器装备,小到衣食住行,几乎维和警察在海地所需的所有物品都是化宇一手操办的,他对那片土地有感情。”公安部警务保障局赵传成副局长说。

"想想未竟的事业、未尽的孝道、年幼的孩子,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出来。我对自己再三说,不要慌,不要慌,要挺住!"这是赵化宇的日记《阿根廷医院,不相信眼泪!》里的一句话。

2009年9月25日,赵化宇带领第七支海地维和警队顺利抵达海地。然而到任务区不到20天,赵化宇就感染上登革热,被送往阿根廷部队医院。“在一次次的高烧、一次次的阵痛之后,伴随而来的是口腔、眼眶渗血,手、脚、腿开始皮下出血。”他在日记中写道。经过十多天与疾病坚苦卓决的斗争,他终于被医院批准出院。

海地太子港有一家坐落于深山内、几乎被遗忘的孤儿院。这家孤儿院共有50多名孤儿。两名七八十岁的老妈妈带着这些可怜的孩子靠附近村民的救助度日。

在圣诞节来临之前,赵化宇得知了这个消息。中国维和民事警察队主动联系了海地维和警察总部总监、加拿大维和警队及罗马尼亚维和警队,并同他们一起前往孤儿院,为小朋友们带去了丰盛的食品和精美的圣诞玩具。

英雄六、钟荐勤:不怕死的新闻官

人物小档案:钟荐勤,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宣传官

“回国一定要好好抱抱我的女儿。”钟荐勤经常对战友说。

就在钟荐勤奔赴海地后的第5天,女儿呱呱落地。现在,8个月大的女儿已经呀呀学语,电话那头,听着女儿的声音,钟荐勤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幸福的人。

但是,时间定格在海地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钟荐勤再也听不到女儿的声音了,永远地长眠了。

钟荐勤是中国第六、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新闻官。“如果拍得不清晰,说明我离得不够近。”这就是作为宣传官的钟荐勤的信条。

“钟,你是在玩命。”一位乌拉圭维和士兵对他说。

2008年4月,距离太子港200公里远的南部城市莱卡发生大规模骚乱,中国维和防暴队奉命前往处置,与武装匪徒激烈交火。钟荐勤举着摄像机在装甲车半封闭的塔台上记录下了一切,直到被队友们拖进车里。

钟荐勤平静地说:“身为新闻官,这就是我的战场。我的职责就是用我手中的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发生的一切,包括每颗子弹划过空气的声音。”

在第六支维和警察防暴队驻扎海地的8个月期间,他在中央、省、市媒体共发稿286篇,其中播发电视专题片14部。至于日常积累的素材,他光随手拍摄的视频资料DV带就多达267盒,资料照片更是多达6万余张。如今,各大网站几乎都建立了有关海地地震的专栏,其中维和警察防暴队地震前的工作生活照,大多仍是出自钟荐勤的手笔。

虽然身为新闻官,但看到队友们繁重的执勤任务,钟荐勤主动申请编入了战斗小队。

一次执勤时碰到突发情况,其他队员一个动作就进入了战斗状态,而他则需要"放摄像机、拔枪"两个动作才能完成出枪,比别的队员要慢2秒。而这2秒,势必会给自己和队友带来巨大的危险。于是,他利用执勤的空闲时间,反复练习出枪动作。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刻苦训练,他做到了2个动作和普通队员一样快的出枪速度。别的队员都叫他“快抢手钟SIR”。

英雄七、李钦:乱中谋定的指挥者

人物小档案:李钦,47岁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参谋长,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

“李钦,你一定要把这125个人平平安安地带回来。”在首都国际机场,公安部边防局政委傅宏裕与李钦热烈拥抱。

“但是,现在看来,已经不可能了。” 傅宏裕几天几夜没合眼,前方战友的安危时时刻刻牵动着他的心。

“面对海地恶劣的安全环境和艰巨的勤务,国内的防暴、处突、抓捕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那里的情况,在海地维和甚至比国内对付武装贩毒还复杂,为了联合国的荣誉,当务之急,我们要考虑如何应对!”到海地当晚,李钦便给125名防暴队队员上了生动一课。

次日,李钦带领防暴队24小时按照临战状态进行,所有活动必须人人全副武装,高度戒备,全身装备重达50斤,在平均温度高达40度的环境里,站岗、巡逻、执勤不到几分钟便已汗流浃背,乘坐在闷热的装甲车里更是汗流如注,他风趣地说“这是免费国际桑拿浴”。

一次,海地首先从莱卡爆发了波及全国及自联海团进驻海地以来最严重的暴力骚乱,造成6人死亡、80多人受伤,22个加油站被砸毁,150多家商店遭到打砸抢,450多辆汽车被损毁,卡危在旦夕。

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接到求救信号后,李钦带领中国防暴队临危受命远赴距太子港200公里远的莱卡执行处突平暴任务。此次解救勤务中,紧急出动警力25组501人次,车辆48辆次,装甲车中弹3发,两辆小装甲车体多处被石块击中。

李钦还率领部分队员前往一个十分贫困、急需外援的教会学校,向该校捐赠了一千多公斤各类食品及部分生活用品、学习用具,并举办了“北京奥运文化趣味运动会”。

运动会吸引了附近数所小学460名小学生积极参与,仅3小时,这批海地小孩就已经了解了鸟巢、水立方、故宫、长城等,还能听懂汉语“你好”、“北京”等,不仅如此,海地小孩们还学会了奥运歌曲,会唱“北京欢迎你!”。

英雄八、和志虹:舍小家顾大家

人物小档案:和志虹,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教导员, 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

2007年3月,和志虹得知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队出征的消息后,思潮起伏,心绪难平。

“在家只能照顾一个孩子,如果参加防暴队执行国际维和任务,为世界和平尽一份力,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得到安宁,甚至获取生命。”丢下1岁的孩子、年迈的父母,和志虹毅然选择参加防暴队出征海地。

2007年12月3日,和志虹作为赴海地维和先遣队员,一到达海地任务区,就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在她积极联系下,防暴队迅速完成了防暴队首长与联海团总部、友邻防暴队、维和部队和驻海地中国维和警队等相关单位的走访会谈,对外联络工作得以迅速展开,为共同合理分担维和勤务、增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期间,她先后为联合国负责法律事务的蒂托夫先生、巴西政府高官代表团、约旦政府高官代表团及联海团的秘书长特别代表等官员担任英语翻译,得到一致认可。

2009年6月13日,和志虹和战友们第二次来到了海地。

防暴队8名女兵一直是队里的亮点。作为女兵班的班长,老大姐,队员们都亲切地称和志虹为“和班”。她带领全体女队员在炎炎的烈日下,在训练场上与男队员一道摸爬滚打,刻苦训练,汗水一遍遍打湿了衣裳,身上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却毫无怨言。

2009年12月,有一名女队员初到任务区身体不适,住进了阿根廷医院。她主动请缨前去照料。两周以后,她感染上同样的疾病,持续发高烧,眼球肿胀得像小桃。

躺在防暴队医务室的病床上,她急得难以入眠。病情稍有好转,和志虹就不断请求政委让自己重回岗位。当时国内家人的情况也不妙:爱人患上了肾结石,老公公因骨质增生行动不便而无人照顾,她刚满两岁的儿子也是小病不断。面对这些,和志虹默默给自己鼓气,无论发生什么一定要坚强。

她母亲提出想念女儿,想跟往常那样在电脑上进行视频通话,和志虹哪里敢让母亲看到自己肿胀的眼睛,所以谎称网络有问题,等恢复正常再与家里联系。然而,她再也没有机会和家人见面了。

爱奇艺。在爱奇艺软件上搜索《封神英雄榜》,点击进入就可以观看了,加载快速还免费。《封神英雄榜》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远信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东阳横店简远信影视工作室联合出品,并由简远信担任制作,王伟廷担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