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卖一辆车比车企赚得还多,华为可能真没必要亲自造车

2.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如何解读这一业绩?

3.华为又放大招了!这新车将搭激光雷达 要打赢价格战?

卖一辆车比车企赚得还多,华为可能真没必要亲自造车

华为阿维塔12和小米哪个好-华为阿维塔12和小米哪个好

2020 年 10 月 26 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编号为2020007号的华为 EMT 决议。

那份决议里明确写道: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份文件的末尾有这样一行标注:

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 3 年。

也就是说,如今距离声明失效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到2023年10月,小米的新车都还未实现量产。即使华为到那时宣布造车,也算不上太晚。

虽然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确定华为是否会亲自下场,不过在与赛力斯合作之后,华为在有没有必要造车这件事上,确实没那么迫切了。

不久前,华为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

1-6月,华为累计营收3016亿元,虽然和去年同期相比依旧下滑了5.8%。不过从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率,都实现了环比向上。

有分析认为,华为的业绩得以回升,问界的畅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华为靠着与车企合作就能赚钱,那么可能真没必要蹚造车这趟“浑水”。

NO.1

[“做得好能把手机损失的利润补回来”]

在华为发布的经营业绩里,关于卖车部分的收入华为并没有明确介绍。不过,按照此前华为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在智选模式下华为与厂家的分成大概是1:9。

以一辆售价25.98万元的问界M5车型为例,每卖出一辆车,华为能拿到约2.6万元。

而在这10%中,据说有2%是华为的技术授权费用,8%是渠道的经销费用。也就是说,最终华为每辆车拿到的收益大约有5000元左右。

乘联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问界M5的累计销量为20220辆。若按这一数据计算,卖车一项华为获得的收益约为1亿元,华为渠道的收益约为4亿元。

对于华为这一规模的科技公司来说,这一利润可能算不了什么。不过对于数量庞大的华为经销商渠道而言,却意义非凡。

关于为何要卖车,华为曾多次提及原因——卖车就是为了让门店在手机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据华为经销商透露,过去华为手机的整体利润在14%左右,卖车则约为5%-6%。不过,由于汽车的售价远比手机更高,卖车成了不少经销商熬过寒冬的救命稻草。

而且由于近几个月来问界车型的热销,“做得好有可能把手机损失的利润补回来”。

即使不少经销商卖车还在亏钱,但是出于战略考量选择转型的依然很多,用一些经销商的话来说,他们更看好 “新能源赛道后期的红利”。

当然,对于这些尝试转型的经销商来说,他们也需要增加很多新的投入:

比如,在一些城市,一个三百平以上可以满足卖车要求的店面,需要投入的成本在五六百万元以上。此外,每个店铺还要配备8名员工(2名主管+6名销售)、2辆样车和2辆试驾车,还有线上推广成本。

NO.2

[ 5000元比很多车企的单车利润要高? ]

对于这些此前的手机经销商而言,拓展汽车销售,需要付出的成本确实不小

不过尽管如此,华为和旗下经销商的收益依然要好于很多传统车企和传统4S店。

单从华为从智选模式每辆车获得的5000多元分成来看,这一收入水平,就已经远高于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不少自主品牌的单车利润。

不久前吉利汽车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5.5亿元。按照乘联会公布的1-6月52.6万辆的销量数据来计算,吉利的单车利润不足3000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发布财报之后,华西证券曾估算,其单车净利润只有2400元;中信证券给出的数据更低,只有1356元。

不久前,赛力斯曾发布了一份半年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其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6亿-1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幅度扩大232.64%-265.9%。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建工厂、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

制造业原本就被认为是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再加上今年从电池到橡胶、钢铁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主机厂也越来越成了“为供应商打工“的角色。

反观华为智选渠道,随着未来合作车型增加、销量规模上涨,这一板块的收入势必也要继续向上。

至于经销商层面,卖车的利润比例虽然不如手机高,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5%也是代理制佣金的普遍水平。

而且,从2021年8家上市经销商集团的销售毛利率来看,传统经销商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不足一半。

NO.3

[“这一模式不一定能复制”??]

在7月份问界M7上市时,华为官方曾宣布,上市4小时其订单量就突破了2万。从这一数据来看,问界M7似乎要比M5更为成功。

从最早的赛力斯SF5,到现在的问界M5、M7,华为在卖车这条路上,正走得越来越顺。

按照此前发布的规划,9月7日,问界M5纯电版将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上市。“华为一般是三代出精品”,如今这已成了很多华为粉丝和经销商的共识。在他们看来,M7之后就算是问界的第三代产品。“如果是纯电,可能会一下子起来”,有人对此充满期待。

不过,对于华为智选这种合作模式能否一直延续下去,不少旁观者也给出了他们的担忧。

首先便是最直接的渠道空间问题。6月份,华为被曝出已经与奇瑞、江淮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也将采用类似赛力斯的合作模式。再加上极狐、阿维塔等品牌的华为HI车型,等待进入华为智选渠道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

“现在有些门店摆一台M5、一台M7已经显得有点挤了,以后店里摆谁不摆谁也是个问题”,有业内人士说道。

更为复杂的是,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模式本身,也面临一些质疑。

有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表示,如今双方的合作虽然看起来互利共赢,但背后的博弈、争论甚至内耗从未停止。

“未来会不会面临利益分配不均,很难说。”

以渠道选址为例,据说在经销商提交申请之后,首先华为会先去审核,随后赛力斯也要再去评估。用户中心成立之后,需要华为验收销售,赛力斯验收交付和服务。以至于有人感叹,“这样的博弈,到底有何意义?”

“华为是一个很强势的合作伙伴,其他车企在合作中不一定能接受,这一模式不一定能复制。”有人指出。

NO.4

[?写在最后?]

众所周知,目前华为与汽车厂商的合作模式分为三种:普通零部件供应商、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华为智选。

虽然华为智选模式之下,华为有着不错的收入和话语权,但到了汽车零部件领域,华为却依然亏损。

“(汽车)这个业务是华为现在唯一亏损的业务”,余承东曾在7月份的一次行业论坛上直言。

按照他的说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每年的投入都达到十几亿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绝对是烧钱的生意,绝对是很难干的生意”。

据说,在零部件方面,华为大多数订单的利润点在2025年之后,这也意味着到2025年之后华为汽车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而在这之前,不知道华为不造车的承诺能不能坚持到那时。毕竟,当初“不造手机”“不造电视”的反转也还没过去多久。

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如何解读这一业绩?

华为目前的业务涉及广泛,在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华为技术提供了智慧铁路解决方案;在宁波舟山港建设过程中,华为技术实现了轮胎吊装远程操控;在天津港。建设过程中,华为技术实现了"智能水平运输系统”,这一技术使得全局调度效率大大提高,与传统码头相比,其作业效率提高了约20%;在突尼斯港建设过程中,华为技术提供了港口智慧园区建设方案,大大提升了港区管理的安全度和效率。

汽车板块:我得说,能成的概率不低,但是也并没有特别高。如果自己下场了,那成的概率才能到七八成这个样子。主要是华为这个招牌,如果只做供应商,很容易盖住整车厂的风头,就反客为主了,整车厂肯定不愿意看到。而且估计大家也并不会真的相信华为只甘心做个供应商,万一开始造整车,那就变成直接对手了。所以现在愿意和华为深度合作的企业,其实更多的还是品牌力差一些,或者新能源。转型不顺的厂商。但如果华为自己下场做整车,那就不一样了。华为祖上在电气领域就比较阔,现在的技术储备其实也相当不错。

之前的老华为电气,那批人一般被称为华为-艾默生系。这批人可以说直接缔造了国内大半工控企业,我这里简单列一下,大家就能知道是什么水平。这些企业现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影响力也是相当大的。祖上有这种基因,怎么也比很多白手起家的好得多。再说现在华为手里的技术储备,那也是相当不错了。driveone七合一的电驱系统,集成度在业内还是很不错的。而且比亚迪的新款宋plusEV也用了,实力不错。

而且最近的阿维塔11,很多华为的三电技术集中出现在这辆车上,除了电驱系统外,华为的电控系统与热管理系统、ADAS域(MDC超算平台)也都出现在这辆车上了,基于此,华为的智能驾驶自然不会缺席,还有广受好评的鸿蒙车机也在其中。我觉得阿维塔11这款车,甚至比问界还华为。虽然问界的销量已经开始快速提升,但阿维塔11的表现,才是那个大概率会左右华为能否下决心自己造车的产品。

消费者业务:受制裁影响最大,也是最可惜的就是这块业务,本来是最大的现金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现在华为的新机,我觉得更多的是刷存在感,相当于持续跟大家说:“我还在",实际上产品力已经明显不如以前了。我就是手持mate40pro。,争取等到华为完全体回归。

但是华为在老用户留存上确实下了很多功夫,我之前给我妈的P30pro换电池,才花了99块不说,还送给我一个华为原装翻盖手机壳和一张10元花币卡,我去看了看售价,加起来也是99。白嫖固然是个好事,但是也能感受到华为现在的窘境。而且新产品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就只能在系统层面下功夫,尽量延长老用户使用时间了。鸿蒙系统甚至直接支持到了六年前的麒麟960机型。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而“万物互联”这个东西,现在也成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核心,从一开始被吐槽中看不中用,到后来苹果universal control、小米“万物连接”纷纷模仿,也证明华为这条路走的是对的。当前超级终端和多设备任务中心这些功能已经是正式推送实用的状态,多设备任务中心真的是黑科技了。这就是我想要的统一的多单体设备,多边的算力统一,低延迟的共享软硬件能力。我觉得也是一定程度上规避手机芯片受限,为平摊算力做储备。

现在的鸿蒙互联,已经从手机和智能配件的简单交互,升级到与平板和PC的算力共享、功能调用,现在又将触角延伸到了车机,未来一众有算力的智能硬件和手机以及其它设备都进行接入,算力流转承载上限进一步提升,到时候互联的想象空间就非常大了。现在的问题是,底层能力确实够了,缺乏有想象力和实用性的互联用法。但是,这条路就很长了,单一设备的交互已经让绝大多数厂家头大了,串起这么多环节的万物互联,那个难度必然突破天际。不过还是希望华为能坚持下去,早日重回正轨,并且能够持续提供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这才是大家对你的期待。

但是,一项全新业务要想取得成功没那么容易,一方面因为智能汽车代表了时代发展方向,参与其中的新竞争者非常多,面对这么多的竞争对手,强如华为也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也不会坐以待毙,面对时代新浪潮纷纷加速转型升级,不仅如此,大的传统车企对华为这样的企业也有所提防,如果没有车企愿意和华为合作,那么华为如何获得市场份额?这就是华为一再向外界传达“华为不造汽车”的原因。不过凭借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人才积累,还有良好的消费者口碑基础,华为的未来前景还是值得看好。

到现在华为被全面制裁已经差不多两年整了,这虽然这个数看起来还不错,但这是华为。麒麟库存基本吃完了,汽车版块雷声大雨点小不赚钱,为了继续找出路,今年上半年甚至一口气成了十个军团,以至于我这个华为用户现在都有点不知道华为主业要干什么了。那么还是化繁为简,主要来盘盘华为目前热度最高的三块业务,看看华为未来前景如何。

既然是卖服务,那么华为企业中潜力最大的就是与阿里云旗鼓相当的华为云华为云在国内服务了超30多个智慧机场、30多条城轨、30多条高速公里、30多家汽车制造商及600多个政务云,是增速最宽的主流共有云提供商。

华为又放大招了!这新车将搭激光雷达 要打赢价格战?

日前工信部公布了新款问界M5增程版的申报信息,新车最大变化在于车顶加入激光雷达,预计将配备华为自研智能辅助驾驶方案。

在“含华量”再提高之下,新款问界M5增程版不仅籍此弥补了此前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短板,还进一步彰显出华为最引以为傲的造车长板,此举可以说是华为应对当前价格战使出的一记大招。

在今年1月完成交付4475辆以后,华为问界系列的累计交付量已突破了8万辆,如此成绩可以说为问界叫板蔚小理提供了坚实底气。

在此其中,作出主要份额贡献的离不开是问界M5,尤其是该车选择了增程混动路线。

关于问界M5的成功,大体可以简单理解为“理想汽车的翻版”,这两者都是依托于增程混动路线及智能座舱来打出了市场缺口。

其中理想凭借中大型车打进了35万元级别的家用车市场,至于问界M5则是瞄准25万元级别的年轻用户市场,两者在各自细分领域上都建立起了较高的护城河。

不过对于问界M5来说,该车在由华为主导开发,以及有着前者销售体系支持的基础上,却缺失了华为智能驾驶方案的加持,这点对比华为HI模式下的其它车型而言多少是个遗憾。

还好从新款问界M5身上,我们看到新车得以弥补了这方面的短板。

根据申报信息,新款问界M5跟旧款保持了一致的尺寸、动力及续航表现,而新车的最大变化在于搭载了激光雷达,同时车头的ADAS摄像头从单目方案改为双目布局,另外前翼子板处及车尾上方都新增了ADAS摄像头。

不难看出,这次新车决意要在智能驾驶方面下苦功了。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新款问界M5要发力智能驾驶层面,但比起阿维塔11及极狐阿尔法S HI版身上的3颗激光雷达方案还是更为偏向入门,此举多少是因为受成本所限制。

在此基础上,此前有消息指华为正在收缩汽车业务战线,于是问界也在开始考虑引入外部自动驾驶供应商,包括元戎启行和轻舟智航均出现在了问界的竞标序列。

不过从现时新款问界M5曝出的消息来看,新车还是使用了华为全套智能驾驶方案,由此不难看出华为对于该车的重视程度之高。

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地方还在于问界车型的迭代改款速度之快,从2021年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上市,到去年推出问界M5增程版及纯电版,接着今年又将发布配激光雷达版本的新款车型,可以看到现时华为正在奋力提速追赶,如此后发赶超之势值得行业关注。

在此背景下,除去问界M5要发力智能驾驶领域以外,据悉今年M7及M9也将搭载上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可以看出问界在进一步提高“含华量”,终于得以使出了华为的独门武功来加强自身竞争力。

那么面对时下正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新款问界M5又能否从中实现突围呢?

从新款问界M5新增激光雷达的做法来看,新车在试图通过使出华为的长板优势来赋能自身竞争力,这一方面是华为跟车企联手合作下的应有呈现,也是问界面对相近价位竞品时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在20-30万元区间市场内,眼见特斯拉、小鹏乃至将要推出的小米都主动祭出了智能驾驶的大旗,因此这时问界M5也只能加快填补短板的脚步,以更好跟上对手步伐。

但需要留意的是,在新款问界M5提升装备之际,业内正打起了价格战,其中不少车企纷纷通过降低配置来达到降价目的,此举会否与新款问界M5形成竞争力相抵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在此其中,参照近日曝光的国产新款Model Y申报信息,该车将跟随海外版本一同取消超声波雷达,由此或对下一步的降价形成助力。

与之同时,新款问界M5还要开始面临华为体系下的同门师兄弟竞争,其中阿维塔11将推出单电机版,现时外界对于新车下沉到30万元以下价位已抱以了不少期望。

而更重要的是,阿维塔11同样具备了华为提供的智能驾驶方案,并且过去华为高层就曾说到阿维塔11的智能驾驶软件正以每月一个大版本、每周一个小版本的速度进行迭代优化,另外近期城区智驾导航辅助也逐步在不同城市获得开通,如此进化难免会对问界M5形成一定挑战。

此外随着阿维塔和华为的合作深入,据悉阿维塔还将进一步扩大在华为销售渠道的覆盖面,不排除未来有一部分华为门店只卖问界,而另一部分则仅售阿维塔,这般举动多少也会对问界的市场扩张造成影响。

在华为对汽车行业“广撒网”合作的效果正浮现之际,不久前赛力斯和华为签署了深化联合业务协议,两者计划在后续推出多款全新车型,并于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00万辆。

余承东强调,赛力斯是华为合作最早、投入最深、产品型号最多的车企,也会是在智选车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问界开始在所有宣传物料中将“AITO问界”变更为了“HUAWEI问界”,正式将华为推向了前台。

在此背景下,余承东重申华为没有必要自己下场造车,并且他也表明了“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余承东说到,“一个人是打不过的,要几个兄弟一起打,这就是我们成立生态联盟的原因,我相信和华为合作最紧密的这几家车企,会是少数能活到最后的企业。”

对于这般论述,我们可以认识到问界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品牌定位,而是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生态汽车联盟,此举也很大程度意味着未来跟华为合作智选车的江淮、奇瑞等新车,都将以问界的名义推出。

那么在华为问界跃升成为“汽车联邦体”之后,随着未来更多江淮、奇瑞等车型的加入,M5的市场定位难免也要作出调整。

如果说特斯拉是因为量产能力提升而不断下调售价的话,那么问界M5则大概会因为更多“友军”的到来,改以跟上特斯拉的价格趋势变化。?

在此其中,相信赛力斯会愿意担当起华为汽车业务的先锋重任,无论是向下狙击特斯拉,还是率先以问界M9来寻求向上突破,我们有理由认为赛力斯都将能呈现出足够亮眼的成绩。?

从某种程度来说,新款问界M5增设激光雷达,此举在现时降配置降价的市场环境下,是一种逆市而行的举措。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问界M5不愿意停留在既往的功劳本上,而是希望能用更进一步的实力去实现更好的成就。

接下来新款M5能否将问界带攀登上新的高峰,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