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州地铁2号线运营时间

2.福建海西便民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3.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大专还是中专

4.福建最大的物流有哪几家

5.平潭海峡大桥的基本情况

福建海西汽车_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招聘

“漳平累积的发展后劲已逐步显现出来,2007年漳平市实现了近13年来的最快水平,为漳平经济社会进入重要的转型升级时期开了好局。下一阶段,漳平将乘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继续坚持‘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工作主题,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环境推动,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措施,着力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建设,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壮大经济总量。着力改善民生、着力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在把海峡西岸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海峡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实践中,推动漳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日,“中国龙岩”网在访漳平市刘远时,他对漳平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回顾2007年一年来的工作中,刘远说,“项目、环境、民生、落实”是关键词,漳平全市上下持续围绕“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的工作主题,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主动融入海西建设 经济增速创13年来最快

主持人:2007年是龙岩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建设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漳平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经济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刘远:2007年,漳平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效。经济增长好中见快,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一是增长速度较快。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2.57亿元,增长15%,增速创近13年来最快水平,GDP总量和人均水平均比2000年翻一番。工业发展势头持续向上,1—11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突破100家,达104家,规模工业产值30.6亿元,增长26.8%。二是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财政收入持续增加,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4.5亿元,增长20.6%,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增长33%,均比2003年翻一番。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11月市本级规模工业上规模工业比重70.1%,非型工业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到25.6%。企业盈利水平继续提高,1—10月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5,企业实现利润2.16亿元,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较大,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7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0元。三是发展后劲继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仅1—11月份,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72亿元,基本可实现连续5年增长30%以上。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税点。红狮年产400万吨水泥一期正式投产,预计可新增产值1.8亿,振鸿200万吨水泥一期已经点火,将于近期正式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漳平火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红狮、振鸿水泥二期建设顺利推进;“双永”高速公路获省发改委立项;实施“电网建设年”,登榜220千伏和富山、双洋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双洋、永福100千伏变电站有序推进。这些项目的建成将大力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漳平经济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

真情服务促项目发展“提速”

主持人:漳平提出“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已深入人心,真情服务使项目发展“提速”。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效?

刘远:当前,“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已经成为全体漳平人民的共识,干群上下一心,合力推进,打造了一个能承载项目企业“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的环境平台。环境建设方面,在继续下大力气解决路、水、电等配套设施“瓶颈”的基础上,着力营造都为发展服务的软环境平台。一是实施市领导负责制,市领导带头负责一个或两个重点项目(产业),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难题,带头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特别是征地拆迁等发展难题。二是继续做好“保姆式”的品牌服务。继续选拔干部到企业专职服务。到目前,漳平市累计选派了4批81名招商干部专职从事招商、招工、服务工作,抽调16批131名科级后备干部、股级干部到企业跟班服务,营造了良好的亲商的氛围。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组建漳平行政服务中心,市发改局等26个单位、337项行政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项目入驻中心,行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实行重大项目建设“专项考察”制度,对于工作任务完不成或完成不理想的,实行“停岗专抓”,暂停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岗位工作,专职抓该项目任务的完成。实行“奖优罚劣”,对于工作中表现突出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个人,予以效能嘉奖;对于工作完不成或完成不理想的,坚决予以告诫问责。一年来,共有47个单位104名干部受到效能嘉奖。五是市委、市坚持良好的用人导向。坚持“围绕发展用干部,用好干部促发展”的良好导向,立足平时考察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向善于抓项目、抓服务的干部倾斜,向招商引资的有功人员倾斜,向基层一线埋头苦干的干部倾斜,重用了一批务实的干部,初步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队伍,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刘远:在招商引资方面,更加注重“走出去”招商,紧紧围绕“3+6”产业,派招商小分队常驻广东、厦门、晋江三个点招商。重视专场招商推介活动,由市主要领导带队赴厦门泉州、广东深圳、江浙等地召开大型专场项目投资推介会,参加“11. 18”、“9. 8”以及香港、东南亚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招商成效显著,目前已签约项目79个,开工项目65个,竣工项目40个,1—11月引进市外资金客方实际到资1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万美元,增长18.3%.

主持人:2007年漳平工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刘远:漳平工业园区已成为漳平投资的形象窗口,入驻园区的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实际成效赢得客商的信赖和亲睐。一是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区拓展步伐加快。完成工业用地开发平整698.5亩,上报土地审批957.25亩,完成园区标准厂房建设10.5万平方米。永漳公路沿线化工小区、木村C区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得到进一步完善。将西园乡镇工业集中区列入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园区规划面积增加到15.6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完成征地拆迁8200亩,土地平整280亩。二是园区项目引进数量增加,建设进度加快。1—11月份园区累计新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达11.5亿元,新开工项目21个,新投产项目14个,园区内企业完成投资近4亿元,尤其是千百汇工艺、国联玩具、木村和平C区、兴达轻工、协为工艺、正盛化工二期等7个项目从动工建设至竣工投产不超过180天。三是园区产生效益不断提升。园区驻园企业由2003年的13家发展到目前的70多家,园区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到11月份已达10.98亿元,到10月已创税5478万元。帝邦、千百汇等7个新投产企业成为园区主要的新增点,今年1—11月新增产值1.4亿元,拉动园区工业产值增长12.2个百分点。

巧打“知青”牌 “知青项目”蓬勃发展

主持人:漳平巧打“知青”牌,建立了全国首个以知青为主题的纪念馆—知青“情缘馆”,充分利用“知青”进行招商引资,令人瞩目。能否介绍这方面的情况?目前“知青项目”在漳平引进的项目中占了多大的比重?

刘远:我们认为,对漳平而言,“知青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知青情和早年沿海的华侨情相类似,是一笔非常可贵的财富。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知青品牌,化“知青情结”为“知青经济”,知青回乡投资热初步形成。2005年6月,漳平市委市决定建设知青情缘馆,于2007年2月23日正式开馆开馆后,一大批的知青通过各种途径返乡参观,怀着对第二故乡的眷念和受如今如火如荼建设场景的感染,他们积极参与投资建设。广大知青朋友不仅自己到漳平投资,还积极宣传推介漳平,热情介绍朋友到第二故乡考察投资,成为漳平的“编外招商局长”。通过闽南知青的直接投资、牵线搭桥,引进了一大批闽南客商,目前漳平工业园落户企业70家,其中七成项目都是闽南客商投资的。同时,知青朋友们热心捐助第二故乡的公益事业,为漳平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双永高速”使漳平从边缘走向前沿

主持人:“双永高速”项目获得省发改委立项,将来这一项目的建成将对漳平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远:漳平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交通“瓶颈”已日益突显,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因素。一是公路建设相对滞后,境内没有高速公路、国道线经过,公路由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组成;二是现有铁路受等级低、运力饱和等因素影响,原有铁路优势已逐步弱化。如今,“双永高速”公路获省发改委正式立项。“双永高速”起点暂定永春岵山,与泉三高速公路相连,经安溪、漳平、新罗、永定,终于永定县下洋镇沿江(闽粤界)。项目与广东梅州至大埔高速公路相接,全长约237公里,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漳平互通至永定互通段99.4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其余路段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72亿元。

刘远:“双永高速”项目是海西高速公路网莆田至永定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联国家高速公路网沈海线、泉南线、厦成线和海西网福州至广州纵线,是我省推进湄洲湾综合开发、拓展闽西发展空间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漳平融入沿海、到达省会城市的快速通道。它的建成必将改变漳平目前的交通状况,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突破经济发展的交通“瓶劲”,有利于提升漳平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广东珠江三角洲间的交通联系,促进漳平的对外经济合作;同时也将极大地推进漳平城市建设、聚合全市生产要素和、调整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对漳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拉动作用。

“东拓、南延、西联、北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主持人:漳平正在紧逻密鼓地推进城市“东拓、南延、西联、北进”,目前进展如何?

刘远:漳平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着力实施“东拓、南延、西联、北进”城市发展战略,做大城区,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江滨园林城市。2007年共投入3.5亿元,拓展城市新区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平方公里。“东拓”即依托漳平工业园区建设进行拓展,启动汽车交易服务中心开发建设;“南延”即开发建设闽西南商贸城,建设集综合批发、大型市场、居住小区为一体的城市经济项目。“北进”即兴建和平北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目前,火车站站房改造、和平北路、万成、凯源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站前广场已进入最后的完善阶段,汽车客运中心项目正在进行管涵铺设。“西联”即加快建设工贸新城和环城北路一期,由城北新区西接工贸新城、西园工业小区的便捷通道,构建城市交通循环体系。总投资1.1亿元的环城北路已经完成投资3910万元,路基雏形已基本形成。城北新区、工贸新城和西园工业小区已经基本完成征地折迁,完成土地平整280亩,该项目建成后,可扩大城市建设和工业项目用地近8平方公里,为了漳平项目和城市建设拓展了空间。

突出节能环保与科技创新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主持人:漳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进展如何?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怎么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刘远:2006年11月,漳平在省级实验区建设的基础上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年来的发展,突出了与环境的和谐,漳平着眼未来,高规格高起点规划了《漳平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立足当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见效快、关联性强的优先领域和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市共确定实验区优先建设项目30项,总投资74.2亿元。2007年启动了23项,投入资金15.71亿元。与此同时,重视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又注重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体制和机制,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先后制订出台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专利奖励暂行办法,认真组织申报和实施了各类科技项目,其中国家星火科技项目(即高山乌龙茶产业化技术应用开发)、国家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项目(即漳平市森工企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示范)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11项。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连续4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继续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的荣誉,获得授权专利4件和省科技项目9项,被列为省“一县一业”科技试点市。

主持人:漳平是个产业特色比较明显的城市,这几年建材、化工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火电产业也进入调整期,如何实现产业的不断壮大和优化升级?

刘远:漳平结合实际情况和对应龙岩市“10+3”产业,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3+6”产业,即电力、建材、轻纺三个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达20亿元以上,化工、机械、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产业产值分别达10亿元以上,煤炭、矿冶产业产值分别达5亿元以上。今年,“3+6”产业实现产值32.42亿元,增长25.5%,其中建材产业产值2.19亿元,增长4倍,林产工业产值4.56亿元,增长51.2%。漳平将继续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延伸产业链,以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推动“3+6”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3+6”产业,科学筛选年度重中之重点项目,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强势推进重中之重项目建设。电力工业重点加快漳平火电公司“上大压小”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动工建设;建材工业近期重点建成红狮泥二期、振鸿水泥二期、三德水泥等项目,中期规划建设大深、吾祠、象湖水泥厂,争取把漳平建设成为我省五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化工产业以基础化工原料的下游产品开发为重点;机械制造业以发展成套机械设备、机械材料及机械设备整件的生产加工为重点;农产品加工工业以发展木竹加工、蔬菜与茶果加工、畜禽加工为重点;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打好“中国花木之乡”、台湾农民创业园品牌,发挥生态农业,满足闽南金三角的“后花园”发展需要,初步建成特色工业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为了增强漳平发展后劲,市委、市举行重大项目策划论坛,广泛征集2008年及中远期重点项目建议策划,为今后漳平的发展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

积极解决民生难题 推进新农村建设

主持人:2007年漳平在改善民生方面有何新的举措,成效如何?

刘远:让人民共享受发展成果,漳平不遗余力,把改善民生工程作为全市十二大重中之重项目之一,出台优惠政策,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拨出专项扶持资金,全力以赴抓紧抓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07年,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7项,目前已完成投资1.66亿元。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和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第三期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完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实行边远乡村教师补贴,合理配置城区周边教育,解决城区儿童入学问题,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700.9万元,惠及2.5万个家庭,职业中专学生国家助学金43万元。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实施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中医院迁建,扶持边远乡镇卫生院添置医疗设备;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高住院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目前已补偿住院农民1.34万人次,兑付住院补偿金727.66万元,农民参合率从2007年初的89.07%到2007年底提高到96.9%。针对猪肉、石油等物资上涨形势,落实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77万元,能繁母猪直补165万元,石油价格补贴47万元。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建立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制度和农村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纳入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103人发放低保金703万元,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城乡统筹就业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扎实开展职工技能鉴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2%以内,培训农村劳动力4500人。大力实施农村路网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09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52.6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面。

主持人:2007年漳平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有何新的举措?成效如何?

刘远:漳平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取“试点先行,示范引路”的办法,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把“村庄规划、户户通水泥路、家园清洁行动”等三项工作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加大“以奖代补”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确定了三个示范村示范项目,即和平镇东坑村“村容整洁”、和平村“民主管理”,南洋乡南洋村“一村一品”示范项目,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对示范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项目跟踪、层层落实和责任追究制度及试点村周报制度、百村示范联系点动态监测季报制度,使试点村示范项目扎实推进。

刘远:目前,漳平市十个省、龙岩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有3个村已经完成《八图一书》、《五图一书》村庄规划,还有7个村正在实施中。全市累计完成户户通水泥路43.12公里,完成今年任务的104.66%。全市有3个试点镇,19个试点村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通过省级抽查验收,农村长效保洁机制逐步建立。

积极推进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 促进两岸合作交流

主持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它目前运作情况如何?怎样用好党的十七大这一方针政策?创业园将在促进闽台合作交流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

刘远: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今年12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漳平调研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情况,卢书记要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要发挥“五缘”优势,加快发展,加大制茶技术研究,打造凸显两岸交流合作特色的品牌,使永福高山茶成为福建名茶的一个系列,成为两个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平台。按照福建省委、省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工作要求,漳平积极推进两岸农业合作,加快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落户园区台资企业共有36家,涉及投资台商个体300多人。在核心区域永福镇落户的台资农业企业有32家,总投资3.3亿元,其中高山茶企业30家。中心区域已发展形成茶叶、花卉、反季节蔬菜三大产业,总面积8.4万亩,预计2007年三大产业实现产值3.6亿元。目前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园,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海峡两岸农民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交往的“亲情园”,以新品种、高产出、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效益园”。

刘远:为加快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漳平将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机遇,实施“四五一”工程,即建设台湾农民创业服务、农产品检测、台湾良种种苗引进与繁育、台商度休闲等4个中心,高山绿色乌龙茶生产、名优花卉栽培、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台湾短低温果树种植、农产品加工等5个示范区,以及建立集高山茶、花卉专业交易、市场服务、大型农产品物流为一体的农产品产地综合批发市场体系。力争在5年内,将创业园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精品高山乌龙茶加工示范区、东南亚最大的杜鹃花生产与出口基地、福建省最具规模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与示范基地。

刘远:通过几年的建设,创业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一是两岸交流合作明显增多。在两岸经贸合作中,漳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农业基础产业的作用,营造出一个吸引力更大、功能更强、影响面更广的对台工作平台。通过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台商到漳平投资兴业,“以台引台”成果进一步扩大。2007年,台湾光彩事业促进会、南投县松岭斗茶协会、台湾茶协会等许多团体前来漳平考察参观,研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提升,加强了两岸人民的沟通交流,拓展了两岸交流合作空间。二是推动漳平现代农业进程。台商带来了科技含量高、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组织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经济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漳平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三是促进漳平经营农业理念的转变。台商的带动示范作用日益明显,逐步带动当地农民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标准化生产经营、先进的市场营销的先进理念。四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台资企业的引进带来了人流量、物流量的不断增加,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福州地铁2号线运营时间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泉州市委、市直接开发建设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范围包括清濛园区、泉州特种汽车基地、国家级泉州出口加工区以及正与南安市合作开发15平方公里的官桥园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大局,按照市委、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推动泉州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作为,开拓进取,致力升格扩区、转型升级、提速增效、跨越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实现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010年6月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荣获了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国家火炬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纺产业)等称号。 1、清濛园(主园区):位于泉州市南大门,是泉州市中心城区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泉州市八大组团之一的江南池店组团的核心区域和交通枢纽。属泉州中心城区部分。

2、官桥园:系南安市与泉州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开发的产业园区,位于南安市官桥镇区东北部,总用地面积22162亩。东距泉州出口加工区1.5公里、泉州市区12公里,北距南安市区15公里,南距国道324线500米;福厦高速公路出入口、泉厦高速铁路站场、泉州港石井港区均在10公里半径范围内,距离厦门机场77公里、晋江机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捷。官桥园区将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总面积6428亩。第一期用地已引进企业34家,在建企业20家,投产企业11家。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载体,官桥园区将借鉴国内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发展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行高起点的园区规划、科学的开发建设,力争把官桥园区建设成为“上市公司的创业园、品牌企业的承载体、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根据规划,园区将以建设新型产业重镇为目标,致力发展纺织服装、体育用品、机械一体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进智能交通、汽车整车生产等现代产业项目,规划设立纺织鞋服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机电与机械一体化产业园,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商务服务园区和生活居住园区等。

3、国家级泉州出口加工区:位于晋江市紫帽镇,南至324国道,北至五道水库,东至城市外环路,占地3平方公里,是同期批准的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之一。泉州出口加工区将实行区港联动的形式,既出口加工区和泉州的港口运输联动配套。总体的方向是重点引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主要有五类,包括汽车生产出口制造、电子制造、机电一体化、机械装备制造及纺织鞋服轻工等本地主要优势产业。

4、泉州特种汽车基地:是市委、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该基地坐落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泉州高速公路连接线东侧,定位为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加工以及汽车相关配套产业,用3至5年时间,构建闽南地区汽车产业核心区,打造产值超100亿元的新兴经济板块。首期引进项目为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异地扩建项目,将以福建新福达汽车制造项目为龙头,以整车生产带动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配套延伸,形成完整的汽车制造产业链,构建汽车产业集群。 1996年,泉州市投资开发市本级开发区——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将其功能定位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示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8年,清濛科技工业区升格为福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

2002年,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启动国家级开发区申报工作。2003年9月3日,不断发展壮大的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经济危机肆虐,泉州开发区依然实现了工业总产值226亿元,比增32.4%,财政收入10.04亿元,增长15.5%,外商实际到资(验资口径)7600万美元,比增108%,其主要经济指标更名列全省开发区的前茅。

2010年6月,泉州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泉州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6月21日,泉州市第74次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泉州开发区与南安市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

2010年7月23日,泉州市批复同意南安市与泉州开发区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

2010年7月30日,泉州开发区与南安市签订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书。

福建海西便民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福州地铁2号线运营时间为最早06:30,最晚23:52。

福州地铁2号线(含东延线)线路起于苏洋站,途经福州大学城、金山、鼓台核心区、晋安、马尾等组团,连接福州汽车客运西站、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金山文体中心、苏万宝商圈、五一广场、鼓山风景名胜区、马尾体育馆、船政文化景区、马尾城市中心广场等重要节点,止于马尾港站,大致呈东西走向。

福州地铁2号线线路全长约30.173千米,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22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用6节编组B型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千米/小时。

福州地铁2号线的文化特色

福州地铁2号线用“榕城绿”作为线路色,与1号线的“幸福红”相呼应,“清新福建 绿色榕城”的文化主题贯穿始终。

福州地铁2号线列车、车站效果均以“榕树、茉莉花”等元素为符号,清新的绿色元素可谓无处不在;站台、候车区、电梯、车厢内的提示和指引也都由绿色元素构成。全线各处也均以绿色点缀,每个车站立柱上还有字体各异的“榕”字装饰。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大专还是中专

福建海西便民服务有限公司是2015-12-09在福建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鳌峰街道曙光路132号申发大厦9层05办公。

福建海西便民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50100MA344XAYXK,企业法人王涌,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福建海西便民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便民服务信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经济贸易信息咨询(不含证券、期货);保险代理;非诉讼类法律咨询;企业注册代理;招标代理;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策划;公关活动策划、鲜花礼仪服务、婚庆代理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票务代理服务;洗涤服务;照相服务;汽车代驾服务;停车场管理;承办、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红木家具、皮革制品、厨房设备、环保设备、办公用品、日用百货、体育用品、体育设备、字画(不含文物)、照明设备、电子产品、节能设备、节能节电产品的批发、代购代销;汽车租赁;代办车辆消费;代办机动车登记及其年检申请;代办机动车抵押登记;代办机动车证书申请(不含补办机动车登记申请);房地产抵押代理服务、房地产登记代理服务;润滑油、金属材料、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的技术开发及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福建海西便民服务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福建海西便民服务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福建最大的物流有哪几家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是福建省唯一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溯源最早的前身校为创办于1866年的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曾培养出如严复、詹天佑、邓世昌、陈季同、萨镇冰等众多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学校座落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占地面积580多亩。现设有船政学院、交通土建工程系、汽车运用与工程机械系、交通工程管理系、安全技术与环境工程系、信息技术与工程系、基础部和继续教育部等8个教学单位。开设了涵盖当今公路、海运等领域技术与管理专业及新兴的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54个专业,在校生13000多人。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海西,面向全国,秉承船政学堂“求是、自强、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思想;坚持厂校一体、工学结合的“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坚持科技和人文相结合,培养爱国情操的教育目标;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办学精髓,形成了“以工为主、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厚德强技”的办学特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够满足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在福建省高职院校名列前茅,引领着福建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学校现有教职工807人,其中专任教师588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67人,博士生导师2人,享受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福建省优秀专家1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省高职院校仅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6个,并大量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已建成一支具有专业理论水平高、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各专业的实验实训中心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福建省高职教育“车辆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与“煤矿安全”专业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基地49个,实验实训室12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余元。学校依托行业,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已与140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141个校外实训基地。与丰田汽车公司联合举办了“丰田T—TEP学校”,与新加坡邦建航运控股限公司、东风雪铁龙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中国铝业集团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等20多家公司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福建煤监局合作培养“矿山地质、矿山机电、煤矿开技术”专业的煤矿紧缺人才。还与福建省路桥总公司、福建省交通控股公司、福建省轮船总公司、盛辉物集团公司、麦德龙、沃尔玛等大型企业合作,全面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与支持下,以我校为龙头院校,与多家省内主要汽车、物流企业和高职院校成功联合组建了福建省汽车职业教育集团、福建省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使学校的校企合作实现了深度融合。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办学。作为首批对台先行先试校,我校已与北台湾科技学院等十余所台湾职业院校签署了交流合作意向书,成功开展了首批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学校与北台湾科技学院和大陆部分台资企业合作,选派多批学生赴台湾职业院校交流学习,联合培养适应台企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今年,我校将继续开展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同时,学校还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BSK德国大学联盟)合作实施毕业生赴德专升本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与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集美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合作开办本科学历、研究生学位的自考、函授教育,为广大学子构筑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识水平的立交桥。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取得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这是我省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次获得的最高级别的国家奖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高职高专类唯一一项)、一等奖1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优秀教材1部,福建省级精品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28门,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3个。学校还高度重视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有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级教科研项目39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10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9项,获国家专利6项,受理并已公开的发明专利1项,获外部科研经费资助500余万元,均居全省同类院校之首。学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基本能够对所有专业进行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并颁发国家、行业或企业资格证书,形成“招生、专业教学、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就业推荐”的教育服务体系。近年来,我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获取率达99.24%,位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随着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近几年,学生报考我院第一志愿上线率均超过100%;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近三年来就业率都达98%以上,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50强”。良好的品牌效应使学校形成了报考率高、录取分数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的良性循环。经过多年辛勤不懈的努力和耕耘,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社会各界充分的肯定与广泛的赞赏。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级文明学校”、“福建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是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长联席会议的执行单位。新的世纪孕育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将继续弘扬“求是、自强、求实、创新”的船政文化精神,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新的起点,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为海西交通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再立新功,再铸辉煌。

平潭海峡大桥的基本情况

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00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福建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福建省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商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组建的福建省属专业从事港口码头、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于2009年3月挂牌成立,由福建省人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为福建省五大产业集团之一,规格相当于正厅级建制机构。

00公司概况

00集团经营港口、海上运输、道路运输、现代物流、商贸仓储等主业,拥有总资产100个亿,二级企业12家,全资及控股企业87家,并在国内外有各类及以下企业和机构100多家,职工总数逾2万名。 集团位列2008年“全国百强物流企业”第14位,是福建省唯一的5A级物流企业,所属子企业中有4家企业为福建省“百强重点企业”。集团是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船东协会、福建省物流协会、福建省航海学会、福建省物资流通协会、福建省商业行业协会、福建省烹饪协会和福建省拍卖协会的会长单位。

00机构设置

00办公室、人力部、资金财务部、资产运营部、党群工作部、监察室、审计部、发展规划部、安全监督部、技术信息部、法律事务部。

00直属企业

00福建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从事生产资料贸易和再生回收的骨干企业);福建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从事家电、糖酒批发、商品进出口的主要企业,承担省级储备糖任务);福州港务集团(福州港的骨干经营企业);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福建省首家取得一级客运资质的道路运输企业);福建省轮船总公司;福建省厦门轮船总公司;福建东方海运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福建八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00领导成员

00刘小健: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 李兴湖: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陈国荣: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刘克坤: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乐: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卞谦祥: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00令:

00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

00八方物流学院是由福州大学与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办的,以培养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生为主的新型一级学院。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福建省属最大的国有交通运输企业,正在发展成为具有港口经营、水路运输、道路运输和第三方物流等功能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企业集团。 八方物流学院实行“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是福州大学“面向海西建设,提升三大贡献,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大学强校之路”的新实践。2002年率先在福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开辟物流研究方向,这是福建省高校第一个开设的研究生物流研究方向;2003年开始招收物流管理本科生;2004年院学位办批准福州大学为我国首批“物流工程” 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06年开始招收物流管理博士研究生。目前学院已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物流管理”和“科技与教育管理”等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物流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福建省重点学科,物流管理专业是福建省本科特色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是福建省精品课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2%,中级职称占58%,初级职称占10%;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占95%;45岁以下教师占80%;海外留学回国人员达到47%。 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高级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核心基地。学院师资队伍阵容强大,学科带头人王健教授是福州大学物流岗位教授,日本著名高等学府立命馆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人民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协调小组成员、福建省物流学会副会长、福州市物流学会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物流,先后主持科研课题近50项,其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出版专著教材4部,发表系列论文50多篇,被物流学术界誉为“海峡西岸物流研究的先行者”,2009年起享受特殊津贴。

平潭海峡大桥全长46米,其中跨海峡大桥桥梁长3510米。全线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双向四车道,桥涵设计荷载用公路I级标准。大桥设计最高通航水位4.78米,通航净空高度不小于38米,用双孔单向通航,可通航5000吨级海轮。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1亿多元,总工期三年半。在2010年11月30日试通车。

院在2009年5月颁布《关于支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后,福建省人民在修改后的《海西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加快到建设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这为平潭海峡大桥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平潭海峡大桥的加快建成通车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福建省第一座真正意义的跨海特大桥平潭海峡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至此,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平潭县正式结束通过轮渡进出的历史。2011年元旦将举行平潭海峡大桥正式通车仪式,并且同时推出包括澳前客滚和海峡二桥在内的12个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届时平潭开放开发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期!

据福建省交通厅介绍,平潭海峡大桥起于福清市东瀚镇小山东,跨越海坛海峡,经北青屿,终至平潭娘宫,项目路线总长45.92米,其中,桥梁总长3510米,大桥两段接线公路1465.92米。项目按双向2车道建设,桥面宽度17米,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通航标准按5000吨级海轮。

平潭岛(亦称海坛岛)是福建第一大岛,是台湾海峡和闽江口的“海上走廊”,其东面与台湾新竹仅距68海里,由于居民进出岛长期依靠轮渡,交通瓶颈制约十分明显。

福建省交通厅介绍说,平潭海峡大桥项目于2008年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11月30日建成试通车,比原提前9个月完工。由于4车道平潭海峡大桥不能完全满足平潭开放开发的需求,福建省决定修建渔平高速公路延伸线,已于9月28日正式开工,工期为3年,建成后将与平潭海峡大桥形成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进出平潭岛。

福州福清市渔溪镇至平潭的高速公路同期建成。据介绍,渔溪至平潭高速公路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福清市连接沈海高速公路的主通道,于2008年12月19日动工建设,全长41公里,总投资45.75亿元。

福建省交通厅表示,平潭海峡大桥、渔平高速公路的建成,结束了平潭近40万居民只能通过轮渡进出平潭岛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平潭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对改善平潭投资环境,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开放,以及完善福建省及国家干线公路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到了码头等候轮渡需要排长队,少则半小时,多则需要两三个小时。平潭海峡大桥通车了,交通变得非常方便了! 福建东部,有一个形似神兽麒麟的岛屿“舞动”在台湾海峡,那就是平潭县主要岛屿。平潭县是中国大陆离台湾省最近的县,主岛海坛岛为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尽管地理位置特殊、海岛丰富、旅游风光迷人,但交通瓶颈制约十分明显。长期以来,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正常,影响了平潭县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新的对台政策改善了两岸关系,平潭县的经济建设也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取得了快速增长,出入岛交通量也快速增长到1200辆/日。出入岛汽车交通仍依靠轮渡,交通条件的落后已严重制约平潭县的经济发展。修建平潭海峡大桥,使海潭岛与大陆直接相连,已成为平潭县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

2005年10月平潭39万人梦寐以求的平潭海峡大桥项目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这标志着该项目筹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工程筹建工作拉开序幕。

事实上,民众的喜悦早就已达到高潮———得知海峡大桥获国家立项,平潭百姓自发燃放烟花炮竹以示庆贺,当晚整个平潭县城处于欢乐的海洋中。

“平潭人对桥的渴望可说是世代相传。”俞兆强介绍说,作为一个岛屿,平潭与陆地的交通仍依靠轮渡,十分不便。这成为制约平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外来投资不愿意入岛,经济发展缓慢。

平潭人建造跨海大桥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早在1991年,平潭县就开始规划建设大桥。1992年10月正式提出建设平潭海峡大桥后,平潭县较顺利地进行了成立大桥筹建委员会、邀请相关院校及科研单位进行海底地质勘测和可行性研究等多项前期工作。1994年8月,福建省计委、省外经委对平潭海峡大桥进行外资项目的省内立项工作。同年12月,通过全国性招标,选中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和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为大桥的设计单位。1995年6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平潭县和香港怡华公司签订建桥合同。

然而,由于当时该项目只获得了省级立项,所需资金缺乏保障,且考虑到当时平潭进出岛的车流量不大,投资短期内无法回收,风险较大,因而香港怡华公司毁约,致使合作“无疾而终”。

1998年,福建省取内资、外资合作的办法,将平潭海峡大桥作为重点招商项目与法国GTM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并由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完成了“预可”报告(外资项目)的编制。但是,法国GTM集团在多次考察后,对平潭海峡大桥的车流量及平潭经济发展前景没有太大信心,最后也选择了退出。 通桥不仅解决了平潭的交通问题,更能极大地促进平潭的经济发展。大桥通车之后,以前走出去的平潭人和外流的民间资本将会回归,而拥有丰富旅游、海洋的平潭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将得到极大增强。这对平潭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基础设施:据了解,平潭用电主要是通过海底电缆向岛内输电,电价居高不下,工业用电的价格为0.7元/度,居民用电价格为0.8元/度。如果大桥建成,平潭岛内的生活成本和工业成本或将下降;同时,电力和淡水供应也将得到充分保障。路、水、电等基本问题解决后,旅游业、工业、对外贸易业也将得到展。

旅游业:平潭岛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为9000万元。大桥通车后,预计年游客接待量至少会上升到100万人次。

工业:平潭工业发展相当落后。平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仅20多家。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仅为2.8亿元,远低于福州各区县。受制于交通不便,平潭招商引资也很困难,几乎成了被遗忘的投资“荒岛”。没有工业的支撑和带动,当地居民难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平潭县的税收、财政收入也无法大幅增加。“这种情况在大桥建成之后必然会得以改观”,郭嘉强对此十分肯定。

对台贸易:“大桥建成后,平潭在对台贸易上也大有可为。”郭嘉强表示。平潭是福建省唯一拥有两个台轮停泊点的县,对台小额贸易一度十分兴旺,高峰时期一个月曾停靠台轮195艘次。随着省内其他地市台轮停泊点的增加,平潭对台贸易额一直呈下滑趋势。据平潭对台办有关人士介绍,大桥建成后,平潭对台贸易的优势将重新显现。

不仅如此,平潭海峡大桥的建设对于解决福建省内其他岛屿与陆地的交通问题,将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伍长南表示,福建省内海岛的对外交通大多不方便,平潭海峡大桥建设的经验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借鉴。

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角度看,平潭海峡大桥建设的意义肯定超出平潭县域甚至超出福建省域。提出修筑台海隧道构想的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吴之明教授日前在福州表示,从北京到台北的高速公路已被列入交通部提出的“未来全国高速公路远景规划”,平潭海峡大桥可以看成是台湾海峡通道这一世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发挥重大的承接作用。平潭海峡大桥将使平潭岛成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又一进出口货物的集结、加工、仓储转运基地,货流量将大增。平潭海峡大桥的获准立项能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