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特斯拉启动新一轮裁员热处理_特斯拉公司回应
1.汽车业裁员风波
2.通用、福特、特斯拉全撑不住了!自动驾驶风口变泡沫?
3.易车早报:今起北京暂缓“限行”/长安Lumin将涨价
4.马斯克成推特唯一董事计划首轮裁员25%
5.“矛盾”的汽车业:一边大肆裁员,一边大喊难招人
比尔盖茨承认做空特斯拉,马斯克叹息
比尔盖茨承认做空特斯拉,马斯克叹息,4月份在推特上泄露的聊天记录显示,马斯克曾拒绝在慈善或气候变化倡议方面与盖茨合作,原因是后者试图从特斯拉股价下跌中获利。比尔盖茨承认做空特斯拉,马斯克叹息。
比尔盖茨承认做空特斯拉,马斯克叹息1前世界首富和现世界首富之间近期摩擦不断。
当地时间5月27日,世界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比尔·盖茨一边声称要帮助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一边以数十亿美元做空特斯拉。”对此,前世界首富、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日前采访中回应称:“做空特斯拉股票的人没有以任何方式拖累或伤害他。”
盖茨回应
盖茨日前在访谈中称,“特斯拉做得很棒。但我在气候变化上的投入比马斯克或其他任何人都多。”
马斯克随后在上述采访的报道下回复了一声叹息。
当地时间5月27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我与盖茨有一些信任上的问题。”
马斯克还表示,比尔·盖茨一开始做空特斯拉的仓位仅5亿美元,但随着特斯拉股价上升,比尔·盖茨现在需要15亿美元至20亿美元才能平仓。
据媒体报道,去年比尔·盖茨在被问到是否做空特斯拉时,他表示不谈论其个人投资。
除了被指持有空头头寸之外,比尔·盖茨抵制马斯克收购推特一事也引发关注。近日,比尔·盖茨向11家组织捐赠数亿美元,以抵制马斯克收购推特。这些组织向推特广告商发出签名信,称如果马斯克改变推特内容审核方式,就要抵制该平台。马斯克曾转发该报道并表示:“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举动!”
特斯拉空头已获利546亿元
2022年初以来,随着美国通胀飙升和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叠加俄乌等事件冲击,美股科技股遭受重挫。据数据,纳斯达克指数年初以来累计下跌超23%,特斯拉同期跌超33%。
数据提供商Ortex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美股收盘,做空者今年以来从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上获得了6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70亿元)的已实现和未实现收益。
其中,特斯拉的空头收益达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6亿元)。
马斯克澄清特斯拉裁员的说法
6月3日,一则关于特斯拉拟裁员10%并暂停全球招聘的消息令特斯拉股价大跌逾9%。
6月 4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回答投资者问题时澄清了他之前对特斯拉裁员的立场。马斯克表示:“未来12个月特斯拉员工总人数仍将增加,但领取固定薪酬的员工数量将持平。”
不过,对于上述澄清,有投资者认为是对特斯拉市场表现的一种“救火”行为。
据悉,特斯拉曾在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年初启动过两轮裁员,裁员比例分别为7%和9%。此后,特斯拉经历了两年迅速增长,并且又重新开始人员扩张。根据特斯拉年度报告,2019年底至今,特斯拉员工数量翻了一倍。特斯拉大约10万名工人中约有39%是生产线员工。
比尔盖茨承认做空特斯拉,马斯克叹息26月5日消息,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他的确做空了特斯拉股票,但辩称并未伤害到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4月份在推特上泄露的聊天记录显示,马斯克曾拒绝在慈善或气候变化倡议方面与盖茨合作,原因是后者试图从特斯拉股价下跌中获利。马斯克还表示,这与盖茨抗击气候变化的愿望相矛盾,他应该支持特斯拉的电动汽车继续向前发展。
但在接受法国YouTube频道《雨果解密》(Hugo Decrypte)的采访中,盖茨为自己的行为做了辩护。他说,特斯拉并不缺乏资金,该公司完成了很多“出色的工作”。他还夸赞称,特斯拉的汽车非常棒。
不过,盖茨表示,他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投入的资金比马斯克或其他任何人都多得多。他解释称,汽车排放仅占16%,其他84%也需要尽快降低。尽管他承认马斯克已经“做得很好”。
盖茨补充道:“有人做空特斯拉股票不会拖累他,也不会以任何方式伤害到他。”
马斯克随后在报道盖茨此次采访的推文下以一声叹息回复:“哎!”
5月末,马斯克在推特上与粉丝聊天时表示,盖茨的特斯拉空头押注可能已经急剧膨胀,该公司需要大约15亿至20亿美元来回补空头头寸。
美国当地时间周五,特斯拉股价收跌于9.22%,报收于每股703.55美元。
比尔盖茨承认做空特斯拉,马斯克叹息3一个是前任世界首富,一个是现任世界首富,两人隔空互怼一定是一场大戏。
前不久,马斯克就曾因为盖茨做空特斯拉股票的事情公开发声,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比尔·盖茨一边声称要帮助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一边以数十亿美元做空特斯拉。”
对于这件事,盖茨在最新采访中回应称:“特斯拉做得很棒。我在气候变化上的'投入比马斯克或其他任何人都多。他做得很好,但做空股票的人没有以任何方式拖累他或伤害他。”
马斯克随后在报道盖茨这一采访的推文下回复称:“哎!”。
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两位大佬的第一次公开摩擦了,从之前对待疫情的态度、对电动卡车的看法,甚至是对人工智能的观点,两者都有很大的分歧。
但此前两者的关系一直非常微妙,虽然很多时候意见相左,但明面上还算过得去,但自从马斯克宣布收购推特之后,两人的关系就不那么和谐了,甚至盖茨还组织基金会捐赠数亿美元来阻碍马斯克。
盖茨对收购曾表示,尽管马斯克在特斯拉和SpaceX两家公司都取得了骄人成绩,但经营社交媒体却并非他的强项。
甚至还提到:“他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汽车业裁员风波
壹
新年第一天,埃隆·马斯克发布了一条推特,“祝贺特斯拉和SpaceX度过很棒的2019年,期待‘史诗般’2020的到来。”
这位亿万富豪在社交媒体上与粉丝频繁互动时,特斯拉股价经过几个月来的持续上扬,目前已涨超440美元/股。马斯克看起来心情不错,跌宕起伏的一年过后,他获得了一段难得的喘息时间。
帮助马斯克从先前危机模式中彻底挣脱出来的,包括12月份一连串涉及中国市场的利好消息。国产Model?3车型免征购置税并正式启动员工交付、从中国几家大型银行募得高达112.5亿元的“廉价融资”,这些令特斯拉在它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再次大出风头。尤其上海工厂开工建设不足一年便投产交付,不仅大大出乎外部预料,连马斯克本人都不得不惊喜于中国建造的速度。
如果时间倒退回去年年初,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特斯拉的走量车型Model?3当时正深陷产能爬坡的“地狱”阶段,整个上半年交付量不及市场预期,净亏损超过10亿美元。马斯克彼时宣布特斯拉裁员7%以削减成本,只保留最关键的临时工和合同工。随后华尔街的众多投行也纷纷发表悲观预测,将特斯拉股价下调至200美元左右。
马斯克本人更是麻烦缠身。2月19日,他发布的一条推特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评,认为其违反了此前双方达成的一项和解协议。按照该协议规定,马斯克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布有关公司业务的推特内容,相反在发布之前需要一位证券律师的审核同意——这是SEC对马斯克“口无遮拦”的一种约束,但马斯克2月份的那条推特显然忽视了这一点,并再次让SEC感到不爽。为此,双方还一度闹上了公堂。
此外,他还卷入与一位英国洞穴潜水者的诉讼纠纷。马斯克曾在推特上指责后者是“恋童癖”,结果被对方以诽谤告上法庭,并索赔1.9亿美元以示惩戒。这件事一度闹得沸沸扬扬,马斯克甚至被认为成了一个“亿万富翁欺凌者”。直到12月初,他才终于赢得这场诉讼。这场由推文引发的口水战,让外界再度对神经大条的马斯克纷纷侧目。
一直到第三季度,特斯拉的情况才有所好转。随着Model?3稳定量产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该季度销量增至9.7万辆,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特斯拉时隔三个季度再次盈利,1.43亿美元的净利润给了之前悲观的市场预期一个巨大反转。三季报公布当天的盘后交易中,特斯拉股价应声大涨,精神紧绷的马斯克可能是长舒一口气。
之后好消息接踵而至。备受瞩目的特斯拉上海工厂进展迅速,从去年1月份开工到12月30日开始交付,创下外资车企在国内开工投产的最快纪录。其中电力配套项目从申请到完成送电仅用时168个工作日,当时有分析师表示,即使按照“中国标准”,这个速度也是相当快。
几乎与此同时,国产Model?3车型也被纳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车目录,至此特斯拉旗下全系产品均得以享受这一政策红利。在马斯克相当看重的中国市场,特斯拉做好了新一轮扩张的准备。
贰
马斯克是一个始终活跃在聚光灯下的人物。
他造电动汽车、造火箭,旗下还有一家隧道公司——真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习惯把情绪毫不掩饰地挂在脸上,发推特就是其表达喜悦和憎恶的重要方式。通过推文上的只言片语,外界似乎很容易就能看到这位商业大亨独特风格的一面。
除了上文那条例行公事般的“新年祝福”,马斯克最近还发了几条有意思的推特。
12月23日,当特斯拉股价首次突破420美元时,他在推特上说道,“哇哦,股票涨这么高了,哈哈哈。”表面上是股价,但实际上马斯克可能另有所指。这源于他在2018年8月发布的一条推特,当时马斯克称正考虑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私有化特斯拉,并且“已获得所需资金”。巧合的是,“420”是一个支持大麻消费的流行符号,SEC随后以误导投资人的罪名起诉,认为这纯属其“取悦女朋友之举”。最终马斯克因此丢掉了特斯拉董事长的位子,而这个著名的大麻玩笑更沦为笑谈——似乎没有多少人相信特斯拉的股价会有如此涨幅。
于是,当特斯拉股价自去年下半年一路上涨并突破420美元时,马斯克或许就以那样的口吻施展了他的“报复”。
另外一条推特,是马斯克驳斥了他凭借富二代身份取得成功的说法。他向那些批评者怼道,自己父亲并没有所谓的翡翠矿,他是靠辛苦打工才念完大学,为此还背负了10万美元的学生债。他公开回忆了成长中的“艰苦岁月”,称自己最困难时候甚至买不起一台二手电脑,那些富二代的说法完全是“可怕的谣言”。
马斯克还几年来第一次翻看了自己的维基百科。由于词条内容经常引发争议,这个页面已成了他口中的“战争地带”。当发现最新的个人介绍中有“投资人”的字眼时,果然他又忍不住在推特上吐槽了——“这太荒唐了,有人能删除这个说法吗,我从来没有做过投资。”马斯克称,自己在特斯拉和SpaceX的持股不能算投资。如果这两家公司破产,他也就彻底破产了。
在推特上,马斯克拥有三千万粉丝。尽管特斯拉向来不做广告,但仅凭马斯克的推文,特斯拉的形象几乎已人尽皆知。他在上面“吹过很多牛”,有的实现了,有的也被嘲讽。在最新置顶的一条推特中,马斯克发布了一段时长两分多钟的视频,模拟了SpaceX旗下猎鹰9号火箭/龙飞船在2020年首次载人飞行的情形。这是马斯克与NASA合作太空项目的重大进展,在电动汽车爬坡之外,硅谷“钢铁侠”迎来了另一个激动时刻。
叁
最近可能是近年来特斯拉罕有的感到好过的时期。
整个2019年,特斯拉股价上涨超过30%,总市值达750亿美元左右。在全球主要车企巨头中,仅次于丰田和大众。有外媒评价,特斯拉堪称十年来全球表现最佳的汽车股票。
虽然唱空声音仍然不绝于耳,但在挑剔的华尔街,也不乏有大型投资机构密集加持特斯拉。据腾讯新闻《潜望》统计,截至去年第三季度,股权资产管理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的,持有特斯拉净多头的投资机构共有409家,其中347家在第三季度对特斯拉进行了增持。不少机构的布局,在特斯拉三季报公布之前就已提前完成。
远在A股市场,一众概念股也跟着沾了光。受到持续利好消息的刺激,近期特斯拉的国内供应商股票纷纷上涨。其中大为抢眼的威唐工业(300707.SZ)甚至还上演了一出乌龙事件,其原本凭借特斯拉概念在去年12月20日后连续六个涨停,但公司方面一纸否认性的公告,瞬间就将股票砸上跌停板。特斯拉在A股市场掀起的这阵旋风,“威力”可见一斑。
今年1月7日,国产特斯拉Model?3将正式对外交付。此前特斯拉预测,中国将有望成为Model?3的最大市场。在此之前,特斯拉国产车型迎来年内首度降价——标准续航升级版Model?3的补贴后售价已降至30万元大关以内。特斯拉把子弹上了膛,马斯克随时准备扣动扳机。
马斯克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受到的优待,不免令不少业内人士心生抱怨。宽松的进入政策、上海超级工厂的建造速度和生产资质的审批等,这些都是难以复制的优势。而风风火火的马斯克面对中国市场,则往往是谨言慎行,他收起了标志性的犀利言辞,仿佛一个紧张备考的新生。
在特斯拉频频刷新头条的时候,蔚来汽车也在去年末公布了超出预期的三季报,股价顺势迎来一波猛涨。在内外众多的不解声中,李斌和他的团队仍然在深圳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NIO?Day,向外界宣示着存在感。一名蔚来粉丝在一个用户群里说,这个被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终于在2019年最后一天收到了好消息。借助最新推出的第三款车型EC6,面对来势凶猛的特斯拉,李斌押上了新的赌注。
2014年4月,马斯克首次来到中国。当时他向九名中国企业高管递上了Model?S的钥匙,那也是特斯拉首次进入中国。如今在中国市场浸染数年之后,这家电动车企迎来一个里程碑时刻。英雄还是“疯子”、高收益股票还是最佳空头头寸,这些仍然是马斯克面临的棘手问题。2019年的末尾,他在推特上继续谈笑风生。等新的一年结束,他能不能再笑到最后?
*?头图购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通用、福特、特斯拉全撑不住了!自动驾驶风口变泡沫?
汽车行业正面临新一轮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特斯拉、拜腾、蔚来等新型车企身上。对传统车企而言,市场越来越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从去年起,频频传出的是其裁员,甚至是关闭工厂的消息。
大众汽车
去年3月,大众汽车宣布,计划2023年底前向数字化项目投资至多40亿美元,以实现管理和生产的数字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将在德国裁减至多4000个普通和行政职位(非制造岗位),低于此前的预期,并在未来四年至少增加2000个IT职位。
戴姆勒集团
戴姆勒正加强成本削减措施,计划将裁员人数由原先的1万人增加到1.5万人,并将减少对非核心业务的亏损项目的投资。甚至或将在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裁掉4%的在华员工,其中包括北京奔驰近百位外籍专家。
宝马集团
宝马计划到2022年底裁员5000-6000名员工,被裁撤的员工主要来自德国慕尼黑总部,这是宝马正在进行的成本节约的一部分。对此,他们的回应是:我们正在利用人员损耗来使公司更加关注未来并提高效率。
奥迪汽车
据最新消息,奥迪宣布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这一轮削减计划主要在德国进行,同时还将精简该公司在德国的两家核心工厂。
沃尔沃汽车
去年裁员近千人,主要集中在工程和IT顾问,未遭裁员的顾问也被降低了时薪。这已不是沃尔沃第一次裁员,其在2012-2017年间,几乎每年都会裁员或有裁员新闻。
捷豹路虎集团
日前,捷豹路虎宣布将在其位于英国的Halewood工厂裁员约500人,这一数量约占员工总数的10%。他们正在推进一份最新的转型计划,旨在通过优化人员结构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PSA
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的裁员风波已刮到国内,有消息称他们已经与东风汽车达成一致,将关闭武汉的一工厂、出售二工厂,并裁员4000人。
FCA
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FCA)近日宣布,将在美国密歇根州五家工厂投资45亿美元,以生产Jeep新车型。而与此同时他们也表示,将在其生产切诺基的伊利诺伊州装配厂裁员1371人。
通用汽车
在日益全球化的汽车行业,通用却变成了一个更聚焦于本土市场的汽车公司。当前,他们正试图通过大规模重组来改善这种情况。据报道,通用汽车在2019年裁掉了14000名员工,并关闭了7家工厂。
福特汽车
福特汽车表示,将于今年底前在欧洲裁员12000人,以努力使公司业务扭亏为盈。而且将停止俄罗斯三家工厂的生产、关闭法国和威尔士的一家工厂,并削减西班牙瓦伦西亚和德国萨尔路易斯工厂的生产班次。
本田汽车
日本已被证实将在2021年关闭在英国温斯顿的工厂,届时也会裁撤3500个工作岗位。目前,宝马有接手该厂的兴趣。
日产汽车
要知道20年前戈恩便是靠成本缩减计划将在死亡边缘的日产拉了回来。如今有消息指出,在2023年3月前,日子又开始不好过的日产汽车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1.25万人的裁员计划,解雇员工占日产总员工的1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易车早报:今起北京暂缓“限行”/长安Lumin将涨价
裁员潮汹涌而至,许多站在风口上的行业和企业都难逃厄运。最近几个月,一直被视为资本宠儿的自动驾驶行业,成为了新的灾区。
7月初,福特和大众投资的Argo AI宣布裁员150人,原因是为未来的增长计划做筹备;6月份,特斯拉位于加州的自动驾驶部门近200个岗位被裁撤,马斯克在邮件中宣布全公司裁员10%的决定;将时间再往前推一个月,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宣布解雇近8%的员工,其中包括极为重要的激光雷达工程师团队……
在裁员潮背后,自动驾驶行业研发成本高企、赛道过于拥挤以及商业化遥遥无期等深层次矛盾也愈发突出。而特斯拉等头部车企带头瘦身,或许能给市场发出一个全新的信号:自动驾驶行业需要回归理性经营、告别烧钱增长,狂热的资本也应该冷静下来别再盲目鼓吹泡沫。
然而,节省成本不是自动驾驶企业最大的难题,赚钱才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是它们迈向盈利的最后一道坎。
7月7日,自动驾驶技术企业Argo AI宣布裁员,涉及约150名员工。官方发言人表示,Argo AI此次裁撤人手是为未来的增长计划做筹划,不得不“谨慎调整现有业务”。公开信息显示,Argo AI目前在全球拥有近2000名员工,本轮裁员比例并不算高。
公开信息显示,Argo AI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美国匹兹堡,两位创始人Bryan Salesky和Peter Rander分别为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硬件开发总监和Uber高级技术集团工程主管,拥有极强的技术背景和自动驾驶行业人脉。
而Argo AI专攻的虚拟驾驶员系统、传感器、软件、计算平台和高精地图等技术领域,也是自动驾驶行业的刚需,拥有极高的投资潜力。因此,从成立之初Argo AI就是资本的宠儿,福特和大众两大车企则是其坚定支持者。
2017年2月份,成立不到一年的Argo AI收获了福特的10亿美元注资,成为当时美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获得的最高单笔投资。2020年,大众强势入局,为Argo AI注入26亿美元资金。这轮注资之后,大众和福特分别拥有Argo AI 40%的股权及2个董事局席位,成为该公司幕后东家。
在巅峰时期,Argo AI的市场估值接近75亿美元,较完成首轮融资时翻了接近三倍。Bryan Salesky还在去年出席The Information的自动驾驶 汽车 峰会时透露,Argo AI有2022年上市的初步计划。彼时,Argo AI正在进行新一轮私募融资,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谁能料到如今也陷入了裁员漩涡之中。
不过在价值研究所看来,Argo AI走到今天这一步也并不让人意外—— 这不过是自动驾驶行业大环境恶化的缩影,最近陷入裁员泥淖的远不止Argo AI一家 。
上一个因裁员传闻遭到外界热议的,是新能源车老大特斯拉。6月份,报道称特斯拉计划裁撤位于加州圣马特奥的自动驾驶系统部门,涉及近200个岗位。
早在6月初,马斯克就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宣布了裁员10%并暂停全球招聘的决定,但没有人想到一直颇受重视的自动驾驶部门也会进入裁员名单。据外媒爆料,特斯拉自动驾驶部门被裁的员工主要负责系统数据标注工作,这是检验摄像头和传感器捕获效果的重要环节。
不过和核心研发团队相比,这部分员工的可替代性相对更强,不少车企也会选择将数据标注工作交给外包团队负责。因此,在成本压力下特斯拉首先对该团队开刀,也是常理之中。
相比之下,向激光雷达工程师等核心岗位动手的通用,情况可能更加糟糕。
今年5月份,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也通过内部邮件宣布裁员消息,约8%的员工遭到解雇,人数约为140人。虽然Cruise声称为了保障被裁员工及公司的权益,不会公开具体裁员人数和涉及的岗位,但路透社还是扒出了不少内幕。
据悉,部分被裁的员工来自Cruise位于加州帕萨迪纳的工程师团队,该团队主要负责激光雷达的研发工作。众所周知,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也是识别周围环境、智能测距的基础,对一辆自动驾驶 汽车 来说必不可少。而如此重要的技术团队遭到裁撤,可见Cruise这一轮裁员有多“狠心”。
5月份的Cruise,6月份是特斯拉,7月份又轮到Argo AI,头部车企纷纷加入裁员大军,不禁令人对自动驾驶行业的未来增添了一丝担忧。对此,价值研究所就认为, 自动驾驶行业研发成本高企、赛道过于拥挤以及商业化遥遥无期等深层次矛盾,是裁员潮背后的根源。
连头部车企都难堪重压,成立时间尚短、资本实力并不雄厚的中腰部初创企业们,处境就更加艰难了。一场席卷自动驾驶行业的裁员潮,或许也是一次行业大洗牌和优胜劣汰的开始。
毫无疑问,自动驾驶仍然成为过去几年最热门的创业风口,诞生了大量初创企业和明星独角兽。
以国内市场为例。截止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拥有40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自动驾驶独角兽。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在榜单中名列前茅的独角兽的业务,大多集中于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芯片、高精度地图和激光雷达等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不俗的增长前景。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这份榜单并未包括各大巨头尚未分拆的自动驾驶业务,比如百度Apollo——而Apollo当前估值可是高达400亿美元。如果将Apollo等加进榜单,国内的自动驾驶企业的估值规模可能比数据里展示的更加强大。
然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自动驾驶独角兽们,普遍逃不过烧钱、亏损的命运。
自动驾驶行业很烧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早在2012年,自动驾驶研发先驱谷歌就对外宣称,一辆L4级别自动驾驶 汽车 的生产成本高达30万美元,是当时热销的特斯拉Model S起售价的6倍有余。
虽然随着产业链的日渐成熟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生产、研发成本已经有效降低,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仍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这一批新玩家能在市场上立足,靠的是资本的慷慨输血。
零壹智库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赛道股权融资总额超过700亿,红杉中国、高瓴资本、五源资本等大鳄,“蔚小理”和吉利、比亚迪为首的头部车企,还有腾讯、阿里、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 科技 巨头纷纷入局。
根据ICVCity研究院统计的数据,2021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共有46笔,中、美两国合计占据44笔,包揽整条赛道90%以上的融资,是名副其实的资本热土。
但资本的馈赠从来都是明码标价的: 拿了融资的独角兽们必须不断加速研发进程、扩大市场份额,以推高估值。随之而来的,则是人力成本和研发成本的飙升。
去年6月份,小米以高达数亿的股权+超高薪待遇挖角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下场之后,自动驾驶优质工程师、研发人员供不应求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抢人大战则导致市场薪资水平水涨船高。
翻看各大头部车企的官方招聘信息以及猎聘等第三方招聘网站可以发现,诸如车载系统研发工程师、计算加速平台研发工程师、自动驾驶架构师等热门职位,薪资水平都相当恐怖。其中,滴滴和美团为系统开发工程师提供了40K月薪和15薪的基础offer,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工程师岗位薪资普遍在20-40K之间。
价值研究所就认为,自动驾驶这条赛道之所以变得如此狂热,独角兽一边亏损一边拼了命推高估值,和背后的资本有很大关系。但长期亏损经营,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不是好事,过去两年新消费、社区团购等赛道泡沫破裂,就是最好的证据。
过去一年,Drive.ai、Starsky Robotics等一大批烧钱严重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相继退出 历史 舞台。曾经的融资之王Zoox寻求卖身并聘请独立投行Qatalyst Partners物色潜在买家,更是给仍在苦苦支撑的同行们敲响了警钟。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巨头们带头收缩业务、转入理性经营模式,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个转变的信号——它们正试图让狂热的资本冷静下来,不要再盲目投资、吹大泡沫。
事实上,一级融资市场的风向已经悄然生变,资本开始向头部企业聚集,或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及重塑竞争格局。
同样来自ICVCity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国内自动驾驶赛道超40%的融资被地平线、Momenta和文远知行三家头部企业获得。在美国,Cruise、Waymo和Nuro共获得128.5亿美元融资,占全行融资总额的90%以上。其中,光是Cruise就在2021年完成了三轮融资。
如今,就连Cruise都在裁员瘦身,自动驾驶行业挤泡沫已是无可避免。 但节省成本不是Cruise们最大的难题,赚钱才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是它们迈向盈利的最后一道坎。
在自动驾驶技术最完善、 社会 接受度也最高的美国,商业化已经被不少头部车企提上日程表。
从Alphabet(谷歌母公司)分拆出来的自动驾驶企业Waymo过去两年就进行了多轮商业化 探索 ,包括在菲尼克斯推出无人驾驶打车服务以及对部分试点出行服务收取服务费,并开始着手制定定价模式。值得一提的是,Waymo也是全球第一个在没有安全员的情况下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企业。
在国内,百度、滴滴、文远知行也先后开始商业化 探索 。其中,滴滴和AutoX先后在上海推出自动驾驶打车业务,小马智行则在多个城市上线Robotaxi服务。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服务平台萝卜快跑也加紧跑马圈地,目前已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全面铺开。
然而,从目前的运营效果来看,Waymo们的收费业务依然带有明显的实验性色彩,尚未具备全面推广的基础。
总的来说,合规化和场景化,是摆在自动驾驶企业面前的两道难题。
在合规化方面,无论国内国外,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都仍在不断修改、完善的阶段,距离监管全面落实,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7月5日,深圳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 汽车 管理条例》,对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准入等环节提出了全面规范。这当中,对于L3等级智能 汽车 的事故责任划分规定表明有关部门对自动驾驶 汽车 上路仍然相当谨慎。
缺乏商业化场景,则是自动驾驶行业的另一个痛点。
自动驾驶想在各个道路场景普及,就需要先完成足够的路测,收集大量测试数据。兰德智库曾统计过一个数据:在美国,一个拥有100辆路测 汽车 的自动驾驶团队,需要24小时不间断测试近百年,才能积累到场景化普及所需的170亿英里里程测试数据。
起步最早的Waymo,当前积累的测试里程不过2000万英里,距离兰德智库的标准相去甚远。如果说2000万英里和170亿英里之间的距离,就是自动驾驶行业和全面商业化之间的距离,那有多少企业能等到商业化那一天?相信答案不会太乐观。
都说2021年是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但在现在看来,Robotaxi等商业模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价值研究所就认为, 考虑到现实条件,比起大规模普及及全面商业化的勃勃野心,落地于专属场景,或许是一个更现实的选择。
目前,自动驾驶主要在高速干线、末端配送、矿区等有限场景应用,在道路系统复杂、人流及车流量大的城市道路场景,还停留在试验阶段。上汽和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就重点开发放特定商用场景,前者和洋山港区推广 探索 智能驾驶重卡,后者则和Nuro合作研发无人驾驶末端配送车。
自动驾驶商业化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每往前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只希望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进步,能让处于困境中的自动驾驶企业们活下去。
马斯克在今年6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过自动驾驶对特斯拉的重要意义:
今年二季度,由于交付量环比大跌18%及再次出现大规模召回,特斯拉股价也从万亿美元的高位回落至如今的约7800亿美元。市值和股价的滑坡,给马斯克带来了沉重压力,自动驾驶则是他缓解压力的最后法宝。
除此之外,马斯克近期也再次强调,会在今年年底前让100万人加入FSD Beta测试项目,该测试结果将为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提供参考。
可以肯定的是,在特斯拉、大众等头部车企的严重,自动驾驶技术 汽车 行业最重要的风口,也是它们不可能舍弃的增长点。而当前的裁员、降速,更像是为未来积攒实力,厚积薄发。
特斯拉如此,通用、大众、福特们相信也会如此。围绕商业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难题,相信它们会尽快找到解决之道。
马斯克成推特唯一董事计划首轮裁员25%
2022年12月22日,易车编辑为您精选以下内容:
1、今起北京暂缓“尾号限行”
2、长安Lumin将涨价
3、奥迪2033年停止燃油车生产
4、特斯拉将进行新一轮裁员
5、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实现电芯量产
6、亿咖通科技登陆纳斯达克
7、孚能科技与江铃新能源开发钠电池系统
8、特斯拉需要推出Model 2拯救股价
9、凯迪拉克锐歌四驱高性能版上市
10、讴歌官方发布纯电SUV谍照
头条:今起北京暂缓“尾号限行”
北京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交通安全组宣布:为进一步配合“新十条”及本市细化防疫措施,便利市民群众就医出行等需求,统筹考虑全市社会交通运行情况,经市政府同意,自12月22日(星期四)起,暂缓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即尾号限行措施)。
后续,将结合疫情发展变化和道路交通情况,及时研判恢复尾号限行措施的日期,并提前一周予以通告明确。
调价:长安Lumin将涨价
长安新能源官方宣布,Lumin全系车型将于2023年1月1日迎来价格调整。其中155km清甜款、210km香甜款价格上涨1000元,301km蜜甜款上涨6000元。
LUMIN是一款小巧可爱的微型纯电车,目标群体是追求时尚、个性的年轻消费者。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3270mm/1700mm/1545mm,轴距1980mm。搭载了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并提供155km、210km和301km三种版本车型可供选择。
行业:奥迪2033年停止燃油车生产
这个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豪华品牌已经表示,将会从2026年起仅推出电动车,2029年起所有工厂生产零排放汽车,并于2033年起逐渐停止燃油车的生产。
根据目前掌握的消息,未来六年里,奥迪旗下的电动车生产将会在德国Neckarsulm工厂、墨西哥San José Chiapa工厂和匈牙利Gy?r工厂开始。同时,奥迪还表示仅会在需要额外产能的地方建造新工厂,位于中国的一汽奥迪长春PPE工厂将会在2024年底投产。
爆料:特斯拉将进行新一轮裁员
继今年6月,马斯克要求特斯拉高管“暂停所有招聘”,并裁员10%之后,特斯拉近日再次告知员工将暂停招聘,并证实2023年第一季度将进行新一轮裁员。
马斯克向不同的人给出了裁员的不同原因,包括他对经济“感觉非常糟糕”。尽管特斯拉的财务状况几乎每个季度都创新高,但该公司的股价全年都在下跌。而特斯拉多年来一直在快速增长,也导致招聘效率低下,最终导致一轮又一轮裁员。
新能源: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实现电芯量产
宁德时代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实现锂离子电池电芯量产。宁德时代德国工厂首批电芯由G2厂房的第一条电芯产线顺利下仓。
目前,其余产线的安装调试正在全力进行,以顺利实现爬坡达产。这批电芯通过了宁德时代全球产品需通过的所有测试,意味着宁德时代已具备欧洲的本地生产及供货能力。
IPO:亿咖通科技登陆纳斯达克
亿咖通科技控股(ECARX)与公开上市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COVA Acquisition Corp.官宣此前公布的合并交易顺利完成。
合并后的公司将保留“亿咖通科技”的公司名称,其股票及认股权证于12月21日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开始交易,股票代码分别为“ECX”及“ECXWW”。
新能源:孚能科技与江铃新能源开发钠电池系统
孚能科技正式收到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江铃集团新能源”)“同意就EV3车型开展钠离子电池前期适配性预研工作”的通知。根据生产、销售计划,该应用钠离子产品车型将在2023年上市销售。
江铃集团新能源EV3车型即目前市场在售纯电动车“易至EV3—小雷达”,CLTC续航里程301km。以在售车型为基础开展适配性预研工作,标志着孚能科技钠电池系统基本性能达到车用标准,进入到性能指标量化及产业化准备阶段。
报告:特斯拉需要推出Model 2拯救股价
华尔街投资公司Evercore ISI发布的一份分析师报告将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目标股价从300美元下调至200美元。分析师表示,特斯拉需要推出低成本的Model 2电动汽车,以“让股票回到正轨”。
今年以来,特斯拉的股价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在继续抛售股票。分析师认为,只要特斯拉推出成本更低的Model 2电动汽车,就会吸引更多消费者。据传,Model 2的起价为2.5万美元。
新车:凯迪拉克锐歌四驱高性能版上市
凯迪拉克锐歌四驱高性能版正式上市,售价47.97万元,将于12月26日起陆续交付。作为高性能版本,新车在双电机的加持下,零百加速可达4.6秒。
新车将提供双外观套装,除了普通车型的光曜套装外,还新增运动套装。与此同时,锐歌还推出了IQ OS V1.1在线升级以及发光徽标和格栅升级的灯光控制模块。
新车:讴歌官方发布纯电SUV谍照
讴歌发布了ZDX纯电SUV的官方谍照,该车是此前发布的本田Prologue同平台产品,二者均基于通用旗下的奥特能纯电平台打造,车侧比例与雪佛兰开拓者EV有着极高的相似度,据悉,新车将于2023年正式亮相。
外观设计方面,全新讴歌ZDX纯电SUV将会采用最新的家族设计理念,预计会拥有与PRECISION EV概念车相似的前脸和尾部造型,包括细长的头尾灯和巨大的前格栅造型,不过对比谍照中测试车的车侧比例能看到,与雪佛兰开拓者EV非常相似。
易车超级评测体系重磅上线!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云集,易车年度车型榜单新鲜出炉!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等你来看!
“矛盾”的汽车业:一边大肆裁员,一边大喊难招人
当地时间10月31日,推特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8-K文件显示,特斯拉(TSLA,股价227.54美元,市值7185.15亿美元)CEO埃隆·马斯克成为推特的唯一董事。
根据协议,推特原董事会的九名成员在10月27日交易完成后不再担任推特董事,其中包括推特前CEOParagAgrawal和前董事会主席BretTaylor等。
来源:推特官网
该份文件还显示,推特将全额偿还所有未偿债务。从10月28日开始,推特以本金的101%加上应计和未付利息的要约价格购买2027年到期的3.875%优先票据和2030年到期的5%的优先票据。另外,马斯克还要求法官驳回关于他试图退出收购的诉讼。
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10月31日晚些时候,一份财务文件显示,马斯克成为推特的首席执行官。报道还称,马斯克团队与推特剩余的高层人员在上个周末就推特的内容审核和垃圾邮件处理,以及首轮裁员25%的计划进行了详细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据此前报道,马斯克曾表示,他不会任命任何高管职位,而是“亲自监督软件开发”。这意味着,在人事“巨震”之后,推特即将面临马斯克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新举措。
据CNBC31日援引一份内部记录报道,马斯克已经在推特安插了其旗下其他公司的员工,其中包括50多名特斯拉员工,2名来自基础设施和隧道建设公司BoringCompany的员工,和1名来自神经科技和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员工。
马斯克从特斯拉招募的人员中包括软件开发总监、Autopilot和TeslaBot工程总监、软件工程高级总监、安全情报高级经理等人。据媒体报道,马斯克要求其在一周之内重新设计推特的订阅等系统。
除此之外,马斯克的一些朋友、顾问和支持者,包括其家族办公室负责人JaredBirchall、天使投资人JasonCalacanis,以及风险投资家DavidSacks也都参与其中。
据悉,推特员工被要求上调推特蓝(TwitterBlue)的订阅价格,从现在的4.99美元/月上调至19.99美元/月,并且只对付费订阅用户的账户进行验证标记,同时将删除不为该功能付费的账户的验证。如果未在11月7日前完成调价,相关员工将被解雇。
内部文件显示,推特的管理人员已指示一些员工每周7天轮班工作12小时,以便赶上马斯克激进的最后期限。
此外,据外媒TheVerge援引知情人士报道,马斯克已指示推特工程师团队重新启动短视频应用程序Vine,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准备就绪。2016年,推特在收购了Vine的4年后关闭了该应用。据悉,马斯克要求推特的工程师查看Vine的旧代码库,自被关闭以来,这些代码库一直没有改变或更新。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裁员”二字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下车企每位员工心中的梦魇。
的确,当我们听到连特斯拉都要全球裁员10%,很难不让人顿感 汽车 行业真的“凛冬”将至。
在特斯拉之前,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相继被爆出“人员优化”新闻,实际上也已烘托出了行业一片愁云惨雾的氛围。
一般来说,“裁员”是指裁掉特定的对企业不合适的人,这当中的原因不外乎就两个:一是是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二是企业业务需要进行调整这两种。
好比蔚来在2019年就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裁员。彼时蔚来 汽车 创始人李斌发内部邮件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将减少1200个工作岗位,目的是为了对公司运营效果进行优化及提升。
对于当下销量节节暴涨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即便它们当中目前能实现盈利的仍寥寥无几,但迫于资金压力而进行裁员的需求似乎还没有那么紧迫,毕竟他们手拿的现金流还十分充足;为此,他们裁员更多是出于人员结构调整的需求。
功夫 汽车 看到,不仅是特斯拉中国仍在持续招聘,并没有受到其全球裁员的影响,目前像理想、小鹏和蔚来旗下软件算法等研发岗位还在继续招聘,而且需求还不少。
一边在减,一边在增,在车企这场“人员优化”的调整中,到底折射的是怎样一幅新的“众生相”?到底面对未来愈发剧烈的竞争,车企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
(1)人员“优化”进行时,都是急速扩张惹的祸?
6月3日,因马斯克嘴中说出的一则“全球裁员10%,并暂停全球招聘”消息,让其单日股价急剧下跌超过 9%,市值蒸发了超过 700 亿美元。
虽然这已并不是第一次马斯克为其鲁莽的言论“买单”,但他随后还是紧急在推特上“救火”,称特斯拉整体员工数量将在未来一年有所增加,只是正式工数量将 “趋于平稳 ”。
事实上,在“裁员 ”消息出来前,马斯克已经开始使出各种手段“倒逼”员工离职。例如他要求所有保持远程办公状态的员工每周必须到岗 40 小时,否则就“离开特斯拉 ”。
那么,真的连特斯拉也撑不下去要裁员了吗?
据马斯克自己的说法,这次公司裁员集中在中层而非基层,并不适用任何实际生产 汽车 、电池组或安装太阳能产品的员工。同时他还表示,这将有助于特斯拉企业管理更加扁平化。
的确,对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的特斯拉来说,如果真的要“裁员”,向基层员工下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建厂、投产等工作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特斯拉全球的员工数量增长了近5万名,一直处于高速膨胀阶段。
为此,不难看出,过于快速的招人,也难免会留下一系列的“后遗症”,例如当中想必也不乏存在诸多“尸位素餐”的员工,从而影响特斯拉内部的工作效率。
同样类型的情况似乎还存在于像“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身上。
过去几年间,“蔚小理”的员工数量也出现了剧增。有统计显示,去年三家员工总数较上年增加了近1.8万人。
“近两三年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热度升温,企业扩招也是常理之中,只是最近行业各种‘黑天鹅’事件频出,车企们也要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那么随之而来也就是一连串的人员架构调整了。”有业内人士对功夫 汽车 这样分析称。
功夫 汽车 看到,不仅仅是像特斯拉、“蔚小理”这样的车企对人员架构进行调整,实际上在传统车企内部也在不断上演。
拿比亚迪为例,2021年比亚迪的员工数量由2020年的22.4万人,增加至年底的近29万人。其中,生产人员的数量增长最为急剧,由近15万人增加到近22万人。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行政人员的数量出现大幅减少,由2020年的32750人,降至2021年的142人,削减超过5成。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还有长安 汽车 。功夫 汽车 看到,2021年长安 汽车 在生产、销售以及技术等方面都加大了招人的力度,但在管理人员方面却缩减了447人,可见长安去年在人员架构上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总体来看,目前被爆出的“裁员”新闻,实则多少有点言过其实。在行业形势愈发严峻的当下,企业主动做调整,远比被动更好。毕竟企业倒闭对 社会 的影响和冲击更大,而通过正常调整与人员优化,让企业能活下来,对大多数 汽车 从业者来说实则是个利好。
(2)裁员难,招合适的人更难
在本次被特斯拉进一步激化的“裁员恐慌”中,我们实则也看到了 汽车 行业“矛盾”的另一方面——招人似乎或多或少面临着不同的压力。
在特斯拉宣布“全球裁员”的同时,特斯拉实际上也并没有放缓在中国的招聘进度。
刚在5月份,特斯拉中国就启动新一轮的招聘计划,“热招职位”包括车辆软硬件设计工程、动力与能源工程以及车辆工程等100多个新招岗位。
换言之,不需要那么多中层管理人员的特斯拉,实则更希望由更多工程师来补上这些空缺。而“蔚小理”显然也是打着这样的“算盘”。
据他们目前在公开招聘平台放出的岗位来看,技术工种的占比一般高达50%以上,其中以小鹏 汽车 为例,放出1113个招聘岗位中,技术岗位为2个,占比约为58%。
然而,目前行业里拥有相关背景的技术人员,正面临着“供需失衡”的境地,有的企业甚至开出百万年薪来抢人。
据BOSS直聘一份统计显示,2021年,造车新势力给出的平均月薪为15367元,相比2020年同期上涨21.6%。特别是一些与自动驾驶算法相关的职位,年薪甚至可高达百万元以上。
事实上,在 汽车 行业全面转型智能电动化发展之际,相关的智研人才根本不够用。因为车企招人时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局限在 汽车 圈内,他们甚至要跟谷歌、苹果、微软、华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进行竞争。
“ 汽车 行业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整体‘人才池’不足的问题。”威马 汽车 创始人沈晖在社交平台上指出。
“传统型IT背景人才对车辆的系统工程没有深入了解,而机械专业人才对于电子、传输等信息学科难以融通,更何况我们现在需要是这些知识深度融合的复合型需求。”魏牌CEO李瑞峰更是一语道出症结所在。
面对如今车企在招人时的痛点,行业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更容易与高速发展的新能源车企相匹配。
沈晖表示,目前 汽车 行业人才需求主要在智能美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三电领域,特别是数学人才缺口很大,100万都招不到好的数学大佬。
“面对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国内各大高校已经提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理念,并立项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搭建了多学科融合的实践平台。”李瑞峰表示。
在功夫 汽车 看来,除了吸引人才之外,车企如何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也是需要攻克的一大课题。这当中就涉及到车企内部从人员架构到管理机制,甚至再到薪酬体系,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改变。
目前,我们看到像吉利、长城等中国品牌都已纷纷从内部机制上进行改革,试图变得更加“互联网思维”,自内而外全面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让合适的人才更能发挥其所用。
(3)功夫拍案
最近 汽车 行业“裁员”新闻频出,背后实则是行业新一轮调整下出现的“负面现象”。
事实上,若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人员优化”,也是在变相说明之前招的人太多,这或许是企业高速发展必须承受之痛。如今趁着行业窗口期进行调整也无可厚非。
不过,在这轮人员调整,我们窥见 汽车 行业对未来人才的高涨需求之际,也看到了 汽车 行业未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他们必须是复合型、战略型、创新型人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