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车企再现“海外发展潮”

2.朱华荣接棒张宝林丨长安下一步怎么走?

3.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

4.危机之下强者恒强!八张图表读透上半年车市|第三方观察

5.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6.2020年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是什么

7.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长安汽车战略转型,长安汽车战略分析

先谈奇瑞。

别看奇瑞这几年销量不行,但在早几年奇瑞的技术确实是国内主机厂里最好的。在 汽车 行业内,奇瑞的技术早几年是公认的No.1,被誉为 汽车 行业的黄埔军校,不少后来发展起来的主机厂比如吉利、长城等,其研发中高层很多都是来自奇瑞。为什么,因为奇瑞是最早一批从事 汽车 工业的企业,且注重人才培养,早期送出去了几批的潜力苗子去美国戴姆勒还是福特学习,回来后都相继成为了目前国内研发的中坚。还有一点,就是奇瑞注重的是基础研发与技术积累,它在NVH、CAE分析等性能研究方向一直是国内领先。只不过奇瑞早年不注重造型设计,生产出来的 汽车 都是叫好不叫座,也白白断送了国内销量老大的位置。

再谈吉利。

这两年吉利确实风生水起,收购了沃尔沃以后对沃尔沃开放技术的吸收转化做得淋漓尽致。李书福董事长的打法是通过收购消化吸收技术实现弯道超车。这一招还真灵验了,这两年吉利的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得益于愿意花高价去聘请行业专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技术吸收。从目前来看,吉利的技术应该是国内主机厂里最平均的,没有短板,它的研发中心软硬件投入都是国内含合资厂在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包括自己的碰撞实验室每天至少碰撞1辆车来验证其安全性,动力系统副总裁王瑞平又是国际响当当的动力总成专家,短板不上来了,吉利的技术就整体上来了。这从吉利目前投放到市场上的车辆的整体市场反馈评价中,就能够切身感受。

再谈比亚迪。

众所周知,比亚迪的核心优势在电动新能源领域。事实上比亚迪集团的整体战略在做调整,他们目前把资源在往电池领域以及电动公交车、云轨道交通这方面倾斜,因此在 汽车 领域的资源自然就减少了。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 汽车 目前的销量基本都在百位、千位数,且以新能源 汽车 为主,这与比亚迪的整体战略转型分不开。比亚迪每年招收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如果论整体技术,比亚迪不比奇瑞、吉利,但就新能源来讲,由于王传福本身就是电池专家出身,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即使吉利近两年在新能源领域加大了投入,技术能力仍然比不过比亚迪。

最后谈一下长安。

长安其实从很早开始就两条腿走路,SUV和轿车的发展都很平均,这也是长安在去年前年吉利还没今年这么销量突飞猛进之前,霸占着TOP Sale的原因了。长安因为平均,所以在技术上并没有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在面试他们工程师的时候,只能够感觉他们技术积累还是有的,毕竟有和福特合资,但总觉得哪里差了什么,这里对长安有深入了解的小伙伴也可以讲一下。

PS.题主为什么不谈长城?其实我觉得长城还是挺有意思的。

「国产 汽车 -五大品牌」技术先进程度排名大致如下

品牌排名:

国产 汽车 技术水平的排名应当是这样的,当然这是有些结果导向的评价;其中争议比较大的是「奇瑞 汽车 」,从技术层面分析这是家有些过程导向的企业,为什么这么说呢?

奇瑞 汽车 成立于1997年,在自主品牌中属于有些资历的企业;不过初期作为车企却没有整车生产资质,首批车辆是以芜湖客车的目录登记销售,结果是只能作为营运车辆(出租车)使用;这对于车企而言显然是无法生存的,而想要获得生产资质就必须与其他整车厂合资,上汽则成为了奇瑞的目标。

然而上汽集团从年就开始与大众 汽车 集团合资,随后又与通用 汽车 有深度合作;对于奇瑞而言自然是缺乏兴趣的,不过最终在经贸委的协调下还是接受这个新手。于是奇瑞将3.5亿股份无偿划拨到上汽集团名下,这一阶段的奇瑞 汽车 叫做“上汽奇瑞”。

然而上汽对于奇瑞的未来并不看好,所以提出了「四不原则」:不投资,不分红,不管理,不担责,只是给了奇瑞 汽车 生产资质而已。由此可见奇瑞 汽车 早期是不受待见的,那么这家车企的“求生欲”也自然会特别强,结果则做出了一些让上汽非常难堪的事情,也就是大量山寨 汽车 。

奇瑞 汽车 早期知名车型均为山寨车,但是也不能否认这是种最理想的低成本起步方式,绝大多少中外车企都是这么起步的,比如本篇点评的品牌一个都不例外。只是奇瑞山寨的原型车比较尴尬,车型如下。

这些原型车主要都来自上汽的合资品牌,也就是说奇瑞多多少少有些挖人家墙角的味道;最终因引起大众 汽车 与通用的起诉,上汽一度承担了3000万马克的赔偿代价,结果当然是被上汽踢开了。但好在此时的奇瑞已经有生产资质,只是奇瑞似乎养成了这种坏习惯。

子品牌是奇瑞 汽车 的关键词,该企业近年来阶段创立过瑞麒、威麟、开瑞、观致、凯翼、捷途、星途等品牌;其中除了早期的“瑞·麟”因销量低迷而自然消失以外,开瑞的状态已经非常差,剩下的观致被宝能收购、凯翼被宜宾五粮液实际掌控,捷途销量尚可,星途销量低迷大有重演观致的味道,然而奇瑞 汽车 还是乐此不彼。

这也许就是早期因生产资质受制于上汽,与上汽分手又显得不是那么“piu亮”;所以奇瑞也就“沉迷”于倒腾生产资质,在技术研发方面真的是严重的言过其实。

参考奇瑞称之为自主研发的4T15B-1.5T多点电喷发动机,这台机器曾经还是不错的,在个人使用瑞虎的早期确实挺希望1.6L-DVVT能换这台机器;然而就事论事此机器并非真正的正向自主研发,因为技术源自AVL李斯特公司,这是家全球知名的提供内燃机解决方案与生产设备的公司,增压器是霍尼韦尔,电控来自联合电子,这就曾经的卖点。

变速箱方面是与吉利早期起步方式相同,甚至连收购的企业也相同的模式,收购的是澳洲DSI变速箱公司的团队;后期打造的产品包括4AT和无级变速器,很显然这都些低端机型,至此奇瑞在很长的阶段内都不再有优秀的产品了。

近两年推出的直喷1.6T说是不差,136.5kw的净功率(非最大功率)中规中矩,290N·m(2000~4000rpm)的水平也不怎样,因为国产1.5T发动机已经有更强的选项了;而且在1.6T机型中还有两台水平更高,比如冷门品牌海马和PSA高功率1.6T,这两台机器不论参数还是实际性能表现都更强。

但也不能否认奇瑞的1.6T在 紧凑级的SUV和中型轿车上还够用,然而奇瑞又没有适合匹配10万级以上车辆的变速箱;能选择的就只有面对二三流品牌的格特拉克7挡湿式双离合,基于优化水平一般造成量产车的实际性能表现都不够理想,这就是奇瑞 汽车 的技术储备了。

重点是至今也没有一台量产的直喷2.0T发动机,以小排量1.6T对标竞品的2.0T,这无疑是自不量力;所以奇瑞 汽车 的人设很不稳,该品牌的特点是首台车用户居多,换车用户往往是比较少的。

燃油动力四强

1:哈弗4B15B-1.5T直喷增压机,动力储备124kw/285N·m(1400~3000rpm),配合气门升程连续可调技术,装备于接近1.7吨的SUV上,性能表现不比瑞虎7/8逊色;这就是技术优势,要知道作为中型车的瑞虎8也才1.5吨多一点,推重比的领先没有性能的优势就很尴尬了。

4C20B-2.0T发动机的动力储备为165kw/385N·m(1800~3600rpm),这台机器水平如何可以去体验6.6秒破百的F7x四驱版,以及H9这台笨重的硬派SUV;或者北汽BJ40PLUS也可以测试,长城 汽车 作为整车厂的产品能被竞争车企接受,这才是实力。

(变速箱有DCT450型七档湿式双离合,整体水平偏上,质量表现已经通过H/F和WEY品牌得到印证)

2:长安 汽车 的优秀机型并非大排量的直喷2.0T,因其实际性能表现并不是很理想,不过最起码还是有的;该品牌最优秀的发动机是NE平台打造的产物,比如JL473ZQ3/5,这一平台不仅有自主研发生产的能力,同时能够OEM。

参考473ZQ5-1.5T,这台机器的动力储备有132kw/300N·m(1250~3500rpm);造成奇瑞1.6T上市没多久就算落后的原因,正是这些机器在2020年的不断推出。再加上长安 汽车 也有自主研发的7挡湿式双离合,整体表现偏平顺设定;同时还有东安研发的6AT手自一体,整体技术储备与水平显然要更高一些。

3:吉利 汽车 的技术储备也比较“偏”,比如逆向研发的主力优秀机型是「4G18TD-1.8T」,这种排量标准与1.6T一样奇怪;都是消费税标准较高,已经被其他车企淘汰的排量标准,但好在装备这台机器的车辆价格足够低,所以产品性价比还是有一些的,这就是在SUV阵营中排名仅次于哈弗和长安的基础。

同时吉利 汽车 还有与沃尔沃共享的内燃机技术,DriveE系列2.0T-T5发动机水平优秀;在变速箱方面有联合研发的7挡湿式双离合,有DSI的6AT手自一体技术储备,也与爱信成立合资工厂的继续学习,未来也是不可限量的。

「新能源 汽车 」显然只有比亚迪值得讨论,电机自主研发也许还没有什么大不了,毕竟奇瑞通过与日本安川合资“自主”研发电机,殊不知优秀的电驱系统主要在大陆;但是能做到自主研发动力电池,且能够将NCM&LFP做到行业顶尖水平的就只有这一家了。

电控系统中的IGBT功率半导体,比亚迪是唯一一家打破垄断的车企;同时比亚迪还有研发28纳米级别的CPU,以及更高标准的技术储备,这就不是一般车企的话题了。

而在内燃机方面比亚迪也不弱了,骁云米勒循环1.5T动力储备高达136kw/288N·m(1500~3700rpm),实际性能表现与循环方式的结果匹配;DMi平台的全新高功率2.0T有43%的热效率,这也是国产发动机的巅峰水平了。

所以比亚迪 汽车 在技术方面绝对是领军标准,目前的问题只是乘用车板块的产品规划和市场营销做的比较差;但是在商用车型、轨道交通、材料学、军工领域以及IT领域都有很高的水平,这是家不可估量的企业。

最后以企业市场价值来收尾吧:

奇瑞 汽车 没有上市,但是在增资扩股后也有上市的规划,目前的主要股东是青岛五道口、芜湖建投公司等;按照五道口的持股比例和投入金额分析,奇瑞的市值应低于230亿。

天和MCN授权发布

按照我的排序,现阶段汽油方面长安>奇瑞>比亚迪>吉利,新能源方面,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

吉利:坐拥宝藏的潜力股

我认为吉利潜力最大,但也仅仅是潜力而已,但现阶段在三大件的技术积累上还不如其他三个对手。吉利坐拥着沃尔沃、莲花 汽车 的技术宝库,就像一个找到一堆宝藏的寻宝者,正往外一遍遍往外搬。另外都2019年了,还有人质疑沃尔沃的技术吉利能不能引进,吉利收购的只是沃尔沃乘用车业务(轿车SUV业务),这部分业务100%属于吉利,全资收购的公司技术不能引进?吉利-沃尔沃联合研发中心、CMA平台、领克、吉利星越都体现了吉利在吸收沃尔沃的技术。不然凭吉利能造出领克这样的车,星越上能用上沃尔沃的T5发动机?不光是沃尔沃,路特斯的技术也将成为吉利的战略储备。

但是吉利现阶段的技术水平,我无法给出一个很高的分数。就拿发动机这一项就能说明问题,曾经的吉利金刚直接采用丰田的8A发动机,后来博越等采用逆向研发EA888的1.8T,前阵子正向研发的1.4T距离国内顶尖水平都仍有差距,稍大排量的发动机一个都拿不出手,只能用沃尔沃的,至于底盘就不说了懂得自然懂。

奇瑞:稳扎稳打的实力派

就在大家对奇瑞的技术有所质疑的时候,奇瑞最新的1.6T横空出世,打消了人们的质疑。这款第三代ACTECO 1.6TGDI发动机,实力完全可以媲美合资品牌,它的参数为145kw(190PS),290牛米,从参数上看远超于同级排量的发动机,甚至可以媲美1.8T的发动机,独家的IHEC燃烧系统,应用了直筒型高滚流进气道、优化燃烧室、高压直喷系统以及高能点火系统等,能够有效提高燃烧充分性。热效率37.1%和自主首台满足国六排放法规的直喷发动机,足以证明奇瑞的实力。

在底盘上,奇瑞是少有的拥有正向研发能力的企业,艾瑞泽7是奇瑞iAUTO平台的产物,全新的TX车型诞生于奇瑞全新的M3X平台,单这一点就已经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列。奇瑞扣分的地方在于发动机的产品线没有长安完整,2.0T还在研发阶段。

长安:被低估的绩优股

人们在提到国产 汽车 三大件时,总是首先会想到奇瑞,却对长安 汽车 选择性忽视,其实长安 汽车 的技术实力非常强。长安 汽车 已在中国重庆、上海、北京,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美国底特律形成了“五国七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化研发体系。底盘方面,长安拥有P3、P4平台,P3平台上主要针对小型和紧凑级车型,以及在研高端中级轿车、在研中型SUV等;P4平台包括高端中大型轿车和SUV。并且在底盘调教上,长安品牌位列自主品牌的前列,底盘的厚重感和支撑性不逊色于同级别合资车型。

发动机方面,长安蓝鲸系列发动机涵盖了1.4T、1.5T、2.0T三款汽油发动机,其中1.4T最大功率116kW、最大扭矩260N·m,1.5T最大功率131KW,最大马力178Ps,最大扭矩

265N.m

比亚迪:爱钻研的尖子生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是四者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从最近传出的丰田将于比亚迪合作,采用比亚迪的电池就能看出来。我们重点说说燃油车领域,前阵子曾经传出消息,比亚迪的DM4.0-2.0T发动机点火成功,热效率可以高达38%,但是我们在衡量一个车企的技术水平时只衡量已经量产的技术。比亚迪目前拥有主流的1.2T、1.5T、2.0T发动机,目前来说只能说是主流水平。旗下车型沿用最多的代号BYD487ZQA的2.0T发动机,采用铝合金缸盖和缸体,最大功率151千瓦,最大扭矩320牛米,最大扭矩转速1750–4500转,数据水平只能说一般可以看出来比亚迪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混动车领域。

这就是我对这四个自主品牌技术实力的排序,你们怎么看?

这四个品牌,应该是自主品牌的前四名,应该没有多少人反对吧?有人说长城,说从技术层面来看,长城还真没资格和这四个站在一起。长城就是赶上好时候了,一款哈弗H6打天下。我外观好看,空间大,配置高,然后三大件不出大问题,油耗高点也没事。长城也好,哈弗也好,没啥过硬的技术沉淀,还是趴在原有的东西上吃老本。能守成就不错了。

第一名,比亚迪。

看最近股价就知道了,比亚迪风头正劲!股票的飘红,可以侧面反映出市场预期。比亚迪成为A股首家市值超过5000亿元的车企,位列全球 汽车 厂商市值排名第四, 超过了奔驰、本田、通用,仅次于位列第三名的大众 汽车 。

要知道,比亚迪的销量可赶不上吉利长安,为啥市值这么高,股票这么疯涨?资本市场看的是未来。而比亚迪为什么被看重?技术!

引用谢灵运自吹的一句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换到 汽车 领域里,可以这么说,国有品牌技术算一石,比亚迪独占八斗,吉利、奇瑞、长安、红旗共得一斗,余者加起来都凑不齐一斗。

因为它是国产,因它起了一个很low的名字,让我们忽视了它技术上的 革命性创举 。我举个例子:奔驰推出一款发动机,2.0T,动力能达到百公里加速5秒,油耗百公里只需要2升,这技术是不是可以引起 汽车 行业的革命,是不是领先了其他车企一个时代?

过去,插电式混动就只有比亚迪一个车企有,而现如今,上到豪华品牌BBA保时捷,下到普通合资的丰田大众,再到国产的荣威吉利,都纷纷推出了插混车型。为什么?这是市场趋势,这是潮流。这是行业变革的信号。比亚迪已经走到了前面。

就好像奔驰,找比亚迪合资创建了腾势,腾势X完全就是唐DM换了个壳而已。丰田也是如此,宣布和比亚迪合资建厂,开发纯电 汽车 ,新车将贴丰田车标。

请问,奔驰、丰田找比亚迪合资,是看重了它什么?品牌吗?资本吗?都不是,是技术!

我们一汽、东风、广汽、北汽等国企和丰田、奔驰、本田等车企合资,是用市场换技术,现在因为我们国产的技术,人家主动找我们来了。把比亚迪排第一应该没人反对吧?

第二名,奇瑞

感觉奇瑞像是闷头研发的理工男,也不擅长营销,就一门心思的高技术。

奇瑞应该是国内第一个正向研发的车企。知道什么是逆向研发吧?简单说就是拆人家发动机,然后仿制,山寨。因为装配工艺落后,没有核心技术,那时候国产车是真不行。而正向研发是自己设计发动机,最近奇瑞新出的两款中国芯发动机,热效率37.1%,代表了国内发动机的顶尖水平,不过有自主产权,却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人家奥地利人帮着研发的。包括底盘调校、装配工艺,奇瑞造车已经完全不输合资了,要不是变速箱和发动机调校匹配差,动力油耗表现还能上一个台阶。个人认为奇瑞是目前燃油车最好的国产品牌。

旗下瑞虎8P,捷途(保十年),都有过硬的产品力。

第三名:长安

长安的蓝鲸动力系统和奇瑞的中国芯一样,都是有自主产权,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英国人帮着给弄的,分和谁比,和老三菱比是强了不少,不过比奇瑞的中国芯还差了点。都是最让人恶心的是动力虚标,动力没强多少,油耗也不见低,让我对其观感大幅下降。不过长安的做工用料,装配工艺还是不错的。作为国企,愣是把合资的福特给干趴下了,不靠合资,光是自己的自主品牌混得风生水起,确有独到之处。

让我不能原谅的就是虚标的问题,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第四名,吉利

实话实说,吉利的技术积累其实并不怎么样,它收购的是沃尔沃轿车业务,不是技术。吉利是在福特手里收购的沃尔沃,18亿美金可能把发动机技术和平台技术给你吗?有点扯虎皮拉大旗的意思,像是帝豪、博越这些畅销车型,和技术没什么直接关系,大多是靠营销。从装配工艺角度来说,近些年是有很大提升,包括NVH也从沃尔沃身上学了不少。但是动力弱,油耗高,并没有哪里特别出众。你说帝豪有什么技术含量?博越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能走一个物美价廉。

不过旗下领克子品牌,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有资格和合资车一较高下。

我是车无定论,欢迎加关注一起聊车!

传统燃油车领域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应该依旧是奇瑞,虽然这几年销量表现不佳,但是技术储备和实力依旧在那。例如自主品牌最先推出的T1X平台,热效率37%的1.5T发动机,以及接下来要装机的热效率40%的1.6T缸内直喷发动机。而且在变速箱领域也是自主品牌力为数不多有建树的企业。

而新能源领域技术最先进的肯定是比亚迪,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现在是燃油车的天下,但是未来的大趋势肯定是新能源,所以比亚迪是等于是第一个拿到未来 汽车 市场入场券的,所以这个技术储备肯定要为比亚迪加不少分。

至于吉利,虽然之前一直绑着沃尔沃宣传。但是在领克出现之前,沃尔沃对吉利并没有实质性的技术支持,最多在理念、管理和安全性等软实力上帮助吉利。所以吉利基本上还是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进步。不过随着领克的CMA平台,以及最新的BMA平台推出之后,吉利的技术突破应该会越来越快。不过这一切仍需要时间。

至于长安,在自主品牌中一直是存在感不高的一个。虽然销量一直不低,但是并不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企业。当然不否认其蓝鲸2.0T发动机不俗的实力。但是整体而言,并没有一个自己突出技术领域。比较中庸,没有明显弱项,也没有明显强项。

综上分析,我的观点是,近期来看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排序是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安,远期的排序应该是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

不前进就是退后,五年前也许奇瑞可以谈什么技术领先,五年后的今天就再也谈不上了?从平台、发动机、变速箱来讲,吉利完成了1.0T、1.3T、1.4T、1.5T、1.8T、2.0T的矩阵布局!变速箱有6速干式双离合,CⅤT,7速湿式双离合,自家6AT,爱信家6AT,平台有CMA,BMA,DMA,总之什么样的车用什么平台,什么发动机,什么变速箱,都很有针对性,产品丰富!率先别人用上ACC,预碰撞系统,现在又领先别人普及L2智能驾驶,这些都说明了他对沃尔沃技术的消化应用!反观奇瑞,一台中型SUV虎8上还用着小型SUV虎3一样的1.5T低效发动机,6速干式双离合!说他技雄厚?这有多尴尬

说技术的话,目前能自己生产发动机,自己生产发动机电脑,而且发动机电脑的程序都是自己写,还有自动变速箱,包括变速箱控制电脑,控制程序,都完全自己能做。时间最早的,我知道的只有比亚迪和奇瑞。吉利和长安,这几年也应该摆脱了供应商的控制影响。其他的大部分还是购买发动机,或者代工或者买技术。

比亚迪当年自己研发ABS,博士马上和比亚迪协商把两千多的价格降到几百块,后来比亚迪没有自己开发ABS,转而自己开发ESP。还有发动机,比亚迪和奇瑞都是最早能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而且最难的是发动机管理电脑程序都是自己标定的。十年前左右,比亚迪F3是进口三菱发动机,现在的1.5,1.5T和2.0T发动机都是完全自己技术,自己生产,没有技术专利纠纷。

还有新能源技术,传统 汽车 ,外资已经做了一百多年了,很多专利都在别人手里。可是新能源技术不一样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是领先世界的。电池,控制器,电机,我们国家都能生产出最优秀的产品,目前新能源大巴只有比亚迪一枝独秀,其他厂也想,可是没有技术。纯电轿车只有特斯拉可以比划比划,混动只有比亚迪。

你好,题主,这里是车之国产,不请自来回答您的问题。

如果按照技术来说的话奇瑞排第一无可厚非,国内最早研发发动机的是奇瑞,并且有了不错的成绩,现在的奇瑞车发动机质保10年或10万公里证明了奇瑞发动机的底气,奇瑞也最早拥有了自己的高端品牌观致,虽说定价高,销量低,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是辆好车。

排第二的是比亚迪新能源,之所以排在奇瑞身后是因为新能源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就国内来讲,新能源技术比亚迪一家独大,从微型车e1到中大型车唐,比亚迪新能源也得到了完善,因为比亚迪做电池出家,电池技术、电机技术都是自家生产,而其他车企都是拼凑,另外比亚迪电池电芯终身质保也是其他车企做不到的。

第三吉利,吉利完全靠收购和营销创出了一片天地,收购沃尔沃难道不是为了他的技术吗?有些网友回答沃尔沃不会提供技术给吉利,但吉利领克 汽车 多少还是有沃尔沃技术的,不排除吉利在运用到自家轿车上,相信吉利慢慢研究沃尔沃,渗透沃尔沃,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技术

第四是长安,长安近几年的颜值在稳步上升,虽说长安是最早的军工企业,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颜值最高的国产车,硬生生靠颜值和内饰拉高了自己的销量,并且比起自主二三线 汽车 ,长安的技术还是过硬的

好了,这里是车之国产,选车用车,为您提供高性价比的国产车资讯

我来排一下,首先请把长城加上!第一,长城不能忽略,因为这不公平,毕竟是全国SUV第一名。第二,这个排名要分开,因为比亚迪是主打电动 汽车 ,伙在燃油车一起排名对他们也不公平。光从燃油车领域进行排名吧,又要分为轿车和SUV,轿车方面来看依次为:奇瑞(奇瑞发动机、变速箱可靠性最强)、吉利、长安、比亚迪。SUV排名:长城、长安、吉利、奇瑞、比亚迪。

一、如果按汽油机技术排行:1吉利、2奇瑞、3比亚迪、4长安。

理由:吉利收购沃尔沃并技术转化了博瑞博越及领克01、02,接着收购了莲花等品牌,入主了奔驰,前途无量,技术转化应该是恐怖级的。奇瑞发动机技术在国内是知名的,其出口量也是名列第一的,比亚迪在发动机方面也是有所创新的,长安脱胎于面包车生产线排在最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如果按新能源技术排行:1北亚迪、2吉利、3奇瑞、4长安

理由:比亚迪在三大电,特别是锂电池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功力有目共睹。吉利最早与知豆合作积累经验,并宣布2020年90%产量为新能源。奇瑞在第一时间把QQ改为新能源EQ,市场反响也非常不错,当然与众泰E200销量还有一些差距!长安开始新能源还是晚了很久!

新能车悦:专注新能源 汽车 市场推广!

中国车企再现“海外发展潮”

乘联会12月份销量数据出炉:1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214.1万辆,同比下降3.4%,环比增长11.1%。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品牌全年销量数据,据乘联会统计,2019年我国全年累计汽车销量达2069.8万辆,同比下降7.4%。

具体来看,一汽-大众年销量累计达到了2071888辆,这是一汽-大众历经5年后再次登顶榜首;位列第二的是德系上汽大众,年销量1968077辆;上汽通用累计销量则是1481724辆,位居所有厂商中的第三,可以看出上汽通用的销量和上汽大众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2019年全年汽车累计销量中,仅有6家厂商同比增长,其中东风本田、广汽丰田、北京奔驰均实现了14%以上的同比增长幅度。在车市最为寒冷的2019年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容易。

虽然车市整体形势同比下降,但环比在增长,说明车市一直在回暖,这算是这个号称车市最冷寒冬里,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相比11月份的销量数据,12月份作为2019年最后一个月,厂商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给到各种优惠,以期在年底冲刺最后一波,希望在年底的销量报表上好看一点。

从乘联会公布2019年12月份数据来看,车市依然是德系、日系唱主角,自主品牌取得长足的进步,韩系车仅有北京现代位列第9。

德系南北大众的销量稳定到可怕,无论2019年12月份抑或是全年的销量,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列前二,无不显示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对于国人买车习惯的深彻研究。

除了朗逸、宝来等轿车稳定基本盘以外,大众不断推出的SUV车型的增长成为新亮点,尤其是途观L和探岳,分列12月的合资销量榜的1,2名。

在2019年,大众推出的多款SUV,如探影、途铠等,基本上覆盖了从大型到小型SUV的各级产品线。而从国人对于大众品质的认可程度,可以预见新推出的几款SUV也必将在2020年成为大众继续保持领先的助力。

一汽-大众探岳作为大众年度最大的黑马,上市即巅峰,销量稳定在前四的水平。在12月份销量更是达到25674辆,而在2019年全年的销量则是167749辆,年累计销量排名第9位,要知道这可是台2018年10月份上市的车型。

大众另外一款SUV销量担当则是上汽大众途观L,凭借出色的质量和不错的优惠,途观L的表现从11月份的SUV榜单第11位窜升到12月份榜单第3拉,可算是SUV销量提升最大的车型了。

长安汽车在2019年12月份销量为91461辆,同比大涨77.9%,相比去年同期,提升非常巨大;全年销量,长安汽车累计销量为769479,排名自主累计销量第三位,而这主要归功于乘用车市场表现良好。

另外从长安汽车官方发布的产销快报来看,合资部分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样的对比下,自主部分的销量上涨显得尤其可贵。

不得不说长安汽车的双车战略成功,长安CS75、长安CS35冲进SUV销量榜单前15,在SUV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具体销量:长安CS75?12月销量为28620,这已经是其连续4个月销量超2万台,而且连续6个月上涨;另外长安CS35的12月月销量为15585,位列榜单15位。

东风本田是日本车企中,表现仅次于东风日产,2019年12月销量为75526辆,全年累计销量则是788916辆,排名累计销量榜单第8位,比去年同期上涨14%。

具体车型方面:明星车型思域在轿车榜稳定输出,在2019年12月份,单月销量达到17449辆,排名月销量榜14位。虽然不及轩逸、朗逸这些超过5万的大户,但从全年的销量来看,思域的销量排名一直非常稳定,2019年全年销量累计为234933辆,排名则是第8位。

在SUV销量榜上,12月份CR-V(21294辆)和XR-V(18166辆)则在SUV榜分列第6和第12位。2019年的累计销量本田CR-V以211216辆排名第4,是合资品牌季军,纵观全年的销量,月均基本保持在1.5万辆以上,12月份的销量更是暴涨到2万多台。

虽然说韩系车仅剩下北京现代一根独苗,但在12月份北京现代销量为80062,排名第9,相比11月排名上升4位,在年末可算是为续命一波;北京现代全年累计销量则达到703785辆,排名厂商全件累计榜单第12位。

北京现代销量能重新起色靠的主要是两款车型:领动和菲斯塔。其中领动2019年月均销量稳定在1万辆以上,表现相当出色;菲斯塔凭借出色的动力,也曾在3月取得2万台的好成绩,其后虽然有所回落,但月均销量也能达到6000多台。

在现代其他车型大多数低迷的情况下,领动和菲斯塔的高光表现更是珍贵,但能否持续高光,则要看北京现代后续的换代更新了。

对于过去的2019年,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词莫过于“我太难了”。车企也同样如此,特别是对于法系车来说,如果还不能拿出救市之作来,恐怕明年的数据会更难看。

从整体来看,车市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还会继续下去。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2020年,依然是德系车、日系车以及自主车型,占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而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取得成绩固然可喜,但车型依然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如何提高自身质量以及向上走,是自主品牌2020年应该研究的课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朱华荣接棒张宝林丨长安下一步怎么走?

4月13日,随着各大主流汽车集团2019年业绩财报陆续公布。汽车预言家了解到,受到2019年车市大环境波动影响,各大主流车集团销量及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出口102.4万辆,同比下降1.6%。其中乘用车出口72.5万辆,同比下降4.3%;商用车出口29.9万辆,同比增长5.7%。

此外,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整车出口为101.2万辆,同比下降1.0%(因统计途径不一,故数据有所出入,本文以中汽协数据为准。)可以看出,尽管数据有所出入,但总体出口量维持在百万量以上。这是继2012年出口辆突破百万辆之后的第三次出口量突破百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出口量有所下滑,但出口金额达到160.45亿美元,同比增长3.28%。换句话说中国汽车出口呈现“量下质上”的态势。

1

出口前十车企占总量84.6%?吉利增速最快

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102.4万辆,同比下降1.6%。这是继2012年中国车企首次突破百万辆达到105.6万辆,2018年出口辆为104.1万辆之后的第三次超出百万出口辆以上。

其中,在102.4万辆出口量中,乘用车出口为72.5万辆,同比下降4.3%;商用车出口量为29.9万辆,同比增长5.7%。

2019年前十家车企出口排名

根据数据进一步分析,2019年出口量位居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分别为:上汽、奇瑞、东风、北汽、长安、长城、吉利、江淮、沃尔沃和重汽。出口量分别为:28.5万辆、9.6万辆、8.6万辆、8万辆、6.8万辆、6.5万辆、5.8万辆、4.5万辆、4.4万辆和4万辆。

仅这十家车企的总出口量达到86.7万辆,占汽车企业总出口量的84.6%。在这十家上榜车企中,根据上汽集团年度报道显示,2019年海外整车出口及销售达35万辆,同比增长26.5%,销量继续排名全国第一,占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33%。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其在海外构建了包括创新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以及金融公司在内的汽车产业全价值链。

除上汽集团海外业绩亮眼外,长城、吉利海外增速同样值得关注。在长城汽车方面,2019年,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全面进阶,海外业绩表现强劲,实现整车出口6.54万辆,同比劲增44.93%。其中,皮卡车型全年出口1.7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4.66%;SUV车型出口4.38万辆,同比劲增57.62%。营业收入达到55.22亿元,同比上涨66.61%。此外,长城皮卡连续22年保持国内、出口销量双第一,全球保有量突破160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5%。

吉利汽车方面,2019年全年出口量达5.8万辆,同比增长110.6%,成为十大排名中增速最为迅猛的车企。吉利汽车海外表现之所以如此抢眼,这与2019年吉利汽车在东南亚、东欧市场的积极布局有关。

受2019年全球市场宏观环境影响,奇瑞、江淮等出口量出现波动。尽管奇瑞出口量同比下降24%,但依然以9.6万辆的成绩位居出口车企亚军,领先于其他车企。根据数据显示,奇瑞汽车出口业务已经覆盖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超过150万辆汽车。根据奇瑞2025年出口规划显示,届时将计划出口达到50万辆,出口额达50亿美元,并且将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2

发展中国家为出口主市场?商用车连年稳增

根据中汽协以及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亚洲(除中国外)地区,数据显示出口总量占比65.10%。

从出口国家来看,发展中国家仍是现阶段中国车企出口的主要集中国家。其中,墨西哥是中国2019年第一大整车出口国家,出口量达11.34万辆,同比增长3.4%,其次分别是智利、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出口量分别为7.68万辆、5.79万辆、4.21万辆。在市场增长方面,中国对欧洲市场及欧盟东扩12国的整车出口涨幅明显,分别为79.7%、115.6%。

2014年至2019年乘用车、商用车出口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中,商用车出口量为29.9万辆,同比增长5.7%。增幅高于乘用车整整十个百分点。并且根据数据显示,商用车出口量自2016年开始一直处于稳定上涨态势。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商用车出口量连年上涨且增幅高于乘用车,这与近些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密不可分。

“一带一路”倡议

根据资料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9月提出,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相关文件,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开启。根据数据显示,“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仅2015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直接涵盖个国家,参与政府间商业合作涵盖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涉及东欧、东盟、非洲、拉美等地区,并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参与者。受“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推动,直接导致中国商用车出口的连年增长

3

海外市场业绩来源:整车、本地化产销、零部件业务

汽车预言家注意到,在这十家车企排名中,上汽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2019年海外业绩达到35万辆,其中包括整车出口和海外市场销售。分析人士指出,上汽集团的海外业绩表现反映出中国车市海外业绩基本路线整车出口和车辆本地化生产。

尽管中国汽车集团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但从车企海外布局梳理来看,多家主流车企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设有研发中心。

长城俄罗斯图拉工厂

以长城、吉利为例,2019年长城汽车在日本、韩国、印度、德国、奥地利、美国布局研发中心,实现全球化研发。长城汽车除了整车出口外,2019年6月,长城汽车在俄罗斯独资设立涵盖汽车生产四大工艺的图拉工厂建成投产,这也是首座海外中国独资全工艺的工厂,同时推出哈弗F7。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保有量已超过12万辆。具体来看,2019的长城海外营收总收入55.22亿元,同比增长66.61%。其中,俄罗斯、南非、沙特阿拉伯市场营收分别达到14.34亿元、10.82亿元、7.20亿元,分别同比大涨260.24%、46.0%和752.80%。

宝腾X70

吉利汽车方面,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来马来西亚的收益高达27.22亿元,同比猛增975.89%,其中,在东南亚市场方面,2019年宝腾X70累计销量近万台,过去一年增长上升率超过40%,市场占有率突破15%。宝腾X70挤掉长期以来的本田CRV销冠位置,成为最为畅销的紧凑型SUV。

此外,吉利在东欧市场方面,与长城的独资建厂不同,吉利选择与白俄合资建厂,年产能为6万辆。根据2019吉利业绩报显示,东欧地区收益为15.93亿元,同比增长157.7%。截至目前,吉利在白俄罗斯生产制造累计达到2.9万辆,除了在白俄当地销售外,同时也供应俄罗斯市场。

除了整车出口、当地生产销售外,2019年中国车企业绩中零部件海外业务也同样备受瞩目。2018年长城汽车将旗下零部件业务独立运营,2019年长城旗下零部件首次亮相法兰克福车展走向国际,并且在欧洲建立电池生产工厂、零部件研发中心。在零部件海外业绩领域,上汽集团共建成95个海外零部件基地。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车企海外业绩已经由过去的整车出口发展到现在的当地销售到现在整体产业链的出口。

4

不依赖国际?国内+国际双轮驱动推动车企发展

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两千五百万辆以上,连续十一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车市2018年出现下滑,2019年销量同比下降8.2%,中汽协预计2020年仍然维持低迷态势,更何况2020年开年又增加疫情因素影响。

中国车市车销量持续保持全球销量第一的情况下,也导致舆论认为中国车市出现饱和状态。根据商务部预测显示,2020年末中国车市保有量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保有量国家。这也意味着中国车市将趋于饱和。

汽车行业分析专家颜景辉在接受汽车预言家采访时表示,中国车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其中不乏国内市场发展饱和的因素。但与国内两千五百万辆的产销量相比,出口海外占比还是相当弱小。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车企不重视海外市场,中国汽车出口海外是自身国际化转型的需要,也是目前国内加国际双轮驱动的考虑。

颜景辉强调,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以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主,这主要由车企产品自身定位和用户群体决定,中国汽车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现状也是以中低端为主。而把研发中心设在发达国家,一方面考虑到发达国家的研发能力,同时也是在为进军发达国家市场进行储备。随着中国汽车品牌产品力提升和全球化加剧,同时也看到部分汽车品牌也在出口欧美市场。

从目前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薄弱,受中国汽车的进入使得当地的国家汽车法规逐渐健全。另外,正因为处于发展中国家,这也意味着车市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以东南亚市场为例,数据统计显示,东南亚拥有超过6亿人口,35岁以下的群体占比超过50%,这与中国市场消费需求相似。同时由于长期受日韩欧美廉价车普及,本地化的探索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可以说东南亚市场处于待开发状态。根据2018年数据显示销量突破470万辆成为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

同时,当地消费者对于SUV需求以及皮卡车型的热爱与国内极为相似,中国汽车产品出口成本相对较小。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引导当地群体消费习惯,例如宝腾X70在东南亚市场的取得销冠就是一项有力证明。

另外受“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车企出口国与中国意识形态相近,出口壁垒相对较弱。这也是中国车企出口的优势所在。至于中国车企出口,目前来看与国内产销占比相对较小,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内需型市场,与日本的严重依赖国际出口不同,中国车企在进行国际化转型的同时并不影响国内、国际的双轮驱动布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

阵痛中转型。

文丨杜巧梅

靴子落地。

6月10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汽车)母公司中国兵装集团正式宣布,长安汽车日前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兵装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龚艳德代表党组宣布朱华荣任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任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6月5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副总经理、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且不再在公司任职。

就在当日长安汽车召开的第七届董事会第六十八次会议上,推选朱华荣、谭小刚、冯长军、吕来升、周治平、王俊、张德勇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而位于非独立董事首位的朱华荣,接替张宝林成为长安汽车董事长也早已成为业内共识。

据了解,朱华荣历任长安汽车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部部长、汽车制造厂总工程师,长安汽车公司副总裁兼市场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等职务,并于2014年12月升任长安汽车总裁。

公开信息显示,技术出身的朱华荣在2014年担任长安汽车总裁后,积极推动长安汽车在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技术、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并推动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业务的发展。

但是目前,长安汽车并未对外宣布总裁一职的继任者。

发展步伐加快

自2017年销量大幅下滑以来,经过三年“至暗时刻”和“第三次创新创业”的长安汽车正迎来曙光。

而随着长安PSA股权转让顺利落地,自主品牌与福特新车周期开始,公司混改持续推进,叠加新能源股权转让完成,公司业务亏损点持续减少。

6月9日,长安汽车产销快报显示,2020年5月,长安汽车产量18.3万辆,同比增长57.4%,环比增长10.4%;销量17.4万辆,同比增长54.3%,环比增长9.1%。

其中,自主销量同比增长59.4%,长安福特5月销量为24402辆,相较去年同期大涨229%。

随着5月产销快报的发布,包括华西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兴业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认为新产品周期内长安汽车销量强劲,维持对长安汽车的盈利预测和“买入”评级。

而随着朱华荣的履新,长安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

首先,人事方面变动频繁。

日前,原东风雷诺市场销售部部长助理陈晓波重回长安,出任长安汽车乘用车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也有消息指出,兵装集团排名第一的副总经理刘卫东除原有分管中国长安(主要是零部件业务)业务外,此次将增加分管长安汽车业务。

此外,长安汽车与蔚来汽车的合资企业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蔚来)也在近日发生工商变更,除了注册资本增加0.9亿人民币至1.88亿人民币之外,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卸任该公司董事长,董事长变更为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

值得关注的是,长安蔚来原董事李伟和张洋也已退出。目前,长安蔚来总经理杨放、董事雍军、监事陈陵涛均为长安系高管。

对于长安蔚来的此番调整,6月10日,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加速。”

的确,自2017年4月成立,至今已有三年的长安蔚来,鲜有动作,的确需要加快发展的速度。

一方面,长安汽车本身缺少新能源的生产平台,同时,在品牌布局方面,也缺少自主高端品牌的重要一环。

工商信息显示,长安蔚来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汽车销售及相关售后服务;汽车零配件批发及零售;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

而双方合作的目的是共同在纯电动整车研发、智能汽车前沿技术、销售服务模式、产业链的整合、大数据分析及软件应用及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

因此,对于长安汽车而言,加快长安蔚来的发展无疑将成为长安汽车补齐短板,推动品牌向上的有效方式。

而在“新四化”领域,6月2日,长安企业与其母公司中国兵装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60亿元成立了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电动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核心平台。

阵痛中转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业内看来,长安汽车近年来的发展与合资企业长安福特的业绩息息相关。

2017年之前,合资板块一直以来是长安汽车利润的最大贡献者,长安汽车经营业绩也与投资收益密切相关,而长安汽车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长期股权投资的合营、联营企业,包括长安福特汽车、长安马自达等11家关联企业。从数据上看,2015年到2017年,投资收益占长安汽车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95.4%、93.5%、96.8%。

但自2017年开始,长安汽车整体销量急速下降,到2018年,长安福特销量大幅下跌至37万辆,长安汽车全年累计销量为213.78万辆,同比下滑达到25.58%,投资收益也大幅度降低;2019年,长安福特销量再次腰斩,长安汽车更是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净利润亏损。

而长安汽车能否扭亏为盈,关键在于合资业务的提振。

从朱华荣的职务安排来看,此番担任长安福特董事长也意味着恢复长安福特的业务将成为朱华荣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事实上,自去年9月,长安福特发布加速计划以来,长安福特经历了在销售、研发、降本、国产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也在今年3月迎来了复苏。

面向未来,长安汽车与福特汽车还将加强战略合作,计划到2021年底将累计投放超过20余款产品,长安福特研究院也已正式落成。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其他汽车集团相比,长安汽车合资业务优势并不明显。合资板块体量比较小,品牌单一,更容易受经济、政治环境影响。

近两年来,除了一元收购铃木持有的长安铃木股权、出售长安标致雪铁龙、为长安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长安汽车淘汰了20多款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整车和发动机100多万落后产能。

但目前,长安汽车依然面临旗下合资品牌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正经历缓慢复苏,自主业务经历新一轮产品焕新,轿车板块与新能源汽车短时间内难以挑起“大梁”等诸多问题,在阵痛中转型。

而今年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的关键之年,在全球汽车市场低迷以及面向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如何重振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合资业务,并推动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向上,实现汽车产销超191万辆、同比增长8%的目标,将成为朱华荣履新之后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危机之下强者恒强!八张图表读透上半年车市|第三方观察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分析

2012-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2012年以后,我国汽车产量由高速增长进入波动增长阶段,汽车制造行业进入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901.54万辆,同比增长3.19%;销量为2887.9万辆,同比增长3.0%,均达到近年最高值。2018年以来,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开始逐年下降。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上半年汽车行业受到冲击,全年总计汽车产量为2532.5万辆,同比下降1.37%;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78%。

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608.2万辆 和2627.5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局面。2022年1-11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

2、中国汽车销售产品结构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87%,达到近些年最大值,随着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出现连续下滑,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售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81.76%。2022年1-11月,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87.61%。

2012-2021年,我国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19.7%,2016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为13%,较2009年下降6.7个百分点;随后商用车市场份额有所回升,2021年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8.24%。2022年1-11月,商用车占汽车总销量比重为12.39%。

3、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7年以来,购置税优惠减免造成产量及销量增长乏力。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首次出现产销双双负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全年乘用车实现产量1999.4万辆,同比下降6.4%;实现销量2017.8万辆,同比下降5.9%。

2021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7.1%和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2022年1-11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5%,累计增速放缓。

4、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分析

2012-2015年商用车市场一直比较低迷,累计销量同比负增长。虽然2014年9月以来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有助于商用车走出低谷。9月商用车环比增长明显,但同比仍然负增长。10月份、11月份商用车月度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虽然在2014年,同比增速开始回升,但是到了2015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2016-2020年,商用车市场回春,2016年商用车产量为369.8万辆、销售量为36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0%和5.8%。2020年,商用车市场累计产量为523.1万辆、销售量为51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和18.7%。在疫情的影响和汽车整体及乘用车产销同步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幅的增长。

2021年,中国商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下降10.7%和6.6%。2022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2.7万辆和3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2.1%,继续呈现两位数下滑。

5、中国汽车保有量分析

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

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3.1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超过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到4.63亿人。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去了一半。按照惯例,又到了对车市进行年中总结的时候了。2020年注定是与众不同的一年,年初开始的疫情打乱了车市的正常节奏。经历了第一季度的暴跌,第二季度的中国车市逐渐回归正轨。下面我就通过八张表格来总结一下2020中国车市的上半场。

一.2020年上半年车市总销量数据

首先,2020年6月中国车市销量延续了第二季度以来持续上涨的态势。虽然和2019年6月相比同比下跌6.5%,但相比于2020年5月环比上升2.6%。考虑到去年6月由于国5车型清库存而导致销量虚高,可以说,今年6月的车市成绩是相当优异的。尤其是跟世界其他市场动辄百分之五六十的暴跌相比,可以说中国车市风景这边独好。

再者,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销量跌破1000万辆。相比于去年上半年同比下跌22.5%,可以说,今年很现实的一个目标就是全年乘用车销量是否还能继续维持在2000万辆之上。随着各地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外加政府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总而言之,今年下半年整个车市应该是稳中向好。虽然可能无法达到相比去年累计同比销量转正,但是下半年尤其第四季度,环比正增长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了。

二.2020年上半年车企销量排行

2020年上半年车企销量排行的主要特点是:排名大致未变,但内部两极分化严重。

首先就是车市的传统三强中,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逐渐掉队,一汽大众一骑绝尘。上汽大众受制于中保研“帕萨特”事件拖累,上汽通用则是由于三缸机不被消费者接受和打折幅度过大导致品牌溢价下跌,一汽大众的优异表现得益于奥迪、大众、捷达高中低产品矩阵完善减小了疫情影响。

吉利汽车和东风日产作为第二梯队销量仍然十分焦灼。由于今年东风日产没有新车型推出,而吉利下半年还有Preface和领克06上市,所以今年大概率吉利会夺得车企销量排行第四,而东风日产屈居第五。

6-10名销量也十分接近,这里的两家自主车企泾渭分明。长安汽车伴随CS75PLUS的爆款和逸动PLUS的逐渐上量,相信可以稳住第六的位置。而上汽通用五菱作为销量前十里下跌最严重的的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外加新宝骏品牌向上的失败加剧了销量的下跌,基本可以确定全年销量会被排在第11的东风本田所超越。毕竟东风本田是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车企之一,下半年触底反弹是必然的。

6-10名中的其他三家日系车企也彼此焦灼,但是有一个趋势却很明显。那就是丰田两家合资车企在逐渐拉开与本田两家合资车企的差距,难道说“盛世玩乐买本田,乱世艰苦买丰田”正在逐渐被证实?

三.2020年上半年汽车品牌销量排行

品牌销量排行其实变动也不大,除了大众遥遥领先之外,最惹眼的就是BBA三家豪华品牌全部进入销量前十(此处为BBA国产车销量)。看来,疫情影响的主要是中低层次的消费者,对于中高层次的消费者的购车计划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大众之后,又是老冤家丰田本田。和BBA在豪华品牌市场垄断四分之三份额相似,未来的趋势就是合资车企类似两田一众强者恒强,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弱势品牌的未来希望越来越小。

四.2020年上半年豪华品牌销量排行

豪华品牌作为受到疫情影响最小的市场,看似最先复苏,其实内部两极分化同样非常严重。

正是接近占据豪华品牌八成市场份额的BBA外加保时捷四大德系品牌基本稳住阵脚,全年销量回归正增长无疑,作为豪华品牌市场的中流砥柱当之无愧。

雷克萨斯、红旗、特斯拉的销量正好弥补了凯迪拉克沃尔沃捷豹路虎林肯英菲尼迪销量下跌的影响。带动了整个豪华品牌大盘市场的快速回暖,同时也是未来豪华品牌市场增长最快的存在。

下跌的品牌中,沃尔沃和林肯未来还是光明的。沃尔沃下跌幅度较小,20万辆年销目标应该还是很有希望达成。林肯则是随着国产化的起步,销量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年销10万辆还是可期的。

至于凯迪拉克捷豹路虎英菲尼迪,各自问题不同,但是还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艰难的调整期,如果不能尽快调整至正确方向,未来将会被领头羊越拉越远。

话说讴歌的销量在哪?估计是销量太差都不好意思公布导致写文章时还没查到,暂且就过了吧……

五.2020年上半年轿车销量前十

轿车销量前十都是老面孔了,正是反映了上文的一句话:危机之下,强者恒强。

今年轿车销量最大的看点应该是轩逸有望打破朗逸对轿车销量多年的垄断而首次登顶。但是仅仅轩逸一款车就占据整个东风日产总销量的40%以上,对于东风日产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轩逸不能出现一点风吹草动,否则的话东风日产就地动山摇了。

帝豪合并了帝豪GL的销量才勉强维持在前十,吉利若再不给帝豪进行彻底换代,这部车的地位将逐渐不保,逸动PLUS可是虎视眈眈啊。

至于其他车型,卡罗拉既追不上前二又后顾无忧。宝来速腾按部就班。英朗随着四缸机回归销量逐渐企稳但是价格一去不复返。雷凌思域各自耕耘,倒也互不干扰。A级车既是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但同时也是强者优势最明显的细分市场了。

六.2020年上半年SUV销量前十

SUV销量和轿车销量正好相反。轿车是排名大致不变,各自泾渭分明。而SUV市场则是除了H6老当益壮,2-10名销量都较为接近。随着疫情干扰,上半年SUV市场好似“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CS75随着PLUS的爆款迅速接近博瑞,博瑞又受到自家豪越的干扰销量岌岌可危。CS75最终的目标应该不是满足于SUV市场老二而是把哈弗H6拉下马。

合资SUV今年的销量冠军实在不好预测,现在各品牌都采取了双车战略,比拼的是品牌双车销量之和。目前来看,虽然途观不复当年之勇,但是探岳的迅速增长确保了大众合资SUV老大的位置不动摇。两田尝到了一车两吃的甜头,在模仿大众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而奇骏则逐渐掉队,目前靠大幅优惠维持,只有等待明年的换代了。

七.2020年上半年MPV销量前十

MPV市场的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我上个月刚写过。通过上半年的销量来看正是反映了低端市场继续下跌逐渐稳定,中端市场不温不火难有前途,高端市场逐渐增长成为销量增长主力军的大趋势。未来随着威然的逐渐上量,外加之后丰田塞纳的国产,宝骏730和360的位置将被代替,高端MPV将占据MPV细分市场的半壁江山。

八.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前十

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特斯拉的异军突起,直接占据了纯电市场的半壁江山。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除了新势力之外节节败退。这说明自主品牌想通过弯道超车达成品牌向上的路径并不存在。反倒是宝马蔚来理想这些定位较高的品牌在销量上取得了较大成功。

所以未来新能源车市场的趋势就是,传统自主品牌将逐渐聚集于10-20万市场竞争。典型代表车型就是广汽新能源Aion?S。而高端市场将交由合资品牌和新势力占领。

从这一趋势可以看出,是不是资金短缺的新势力可以通过被传统自主车企收购作为一条重要的存活之路呢?

结语:

2020年上半年的销量总结就到这里。虽然市场环境比较艰巨,但是整个汽车市场逐渐向好的态势还是很明显的。下半年的汽车市场一定会比上半年更好。到今年结束,我会再进行2020汽车市场的全年总结,具体对比下与上半年车市有何异同。

本周,中国传统四大车展的今年首展——成都车展就要开幕。等我参观之后会给大家带来新车型、新技术的总结和展望。只要有汽车行业从业者的坚持,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汽车粉丝的热爱,我相信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多姿多彩。

文|J.J.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年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是什么

2023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

据调研机构恒州诚思(YH)研究统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约3788亿元,2018-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 %,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1370亿元,未来六年CAGR为16.8%。

全球新能源汽车主要厂商有TOYOTA、Tesla、BYD等,全球前三大厂商共占有大约75%的市场份额。

目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之后是美国和中国市场,共占有超过20%的份额。

本文调研和分析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核心内容如下:

(1)全球市场总体规模,分别按销量和按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历史数据2018-2022年,预测数据2023至2029年。

(2)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市场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收入、价格市场占有率及行业排名,数据2018-2022年。

(3)中国市场竞争格局,中国市场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收入、价格市场占有率及行业排名,数据2018-2022年,包括国际企业及中国本土企业。

(4)全球重点国家及地区新能源汽车需求结构。

(5)全球新能源汽车核心生产地区及其产量、产能。

(6)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上游、中游及下游分析。

头部企业包括:

TOYOTA

Nissan

Tesla

Mitsubishi

GM

Ford

BMW

Renault

Volvo

Mercedes-Benz

Volkswagen

Honda

FIAT

BYD

Chery

ZOTYE

Yutong

BAIC

King-long

Zhong Tong

Geely

SAIC

JAC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HEV

PHEV

EV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商用车辆

客运车辆

本文重点关注如下国家或地区:

北美市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欧洲市场(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

亚太市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

南美市场(巴西等)

中东及非洲

本文正文共11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新能源汽车定义及分类、全球及中国市场规模(按销量和按收入计)、行业发展机遇、挑战、趋势及政策

第2章: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厂商,销量和收入市场占有率及排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地分布等。

第3章:中国新能源汽车头部厂商,销量和收入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第4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能、产量及主要生产地区规模

第5章: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分析

第6章:全球不同产品类型新能源汽车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7章:全球不同应用新能源汽车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8章:全球主要地区/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销售额

第9章:全球主要地区/国家新能源汽车需求结构

第10章: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厂商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新能源汽车产品型号、销量、收入、价格及最新动态等

第11章:报告结论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2021年前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渗透率突破10%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长,2020年全年销售量达到136.7万辆,2021年前10月累计销量达到254.2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34.9%;从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渗透率来看,从2017年的2.8%增长至2020年的5.3%,2021年前10月高达12.2%。

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稳步增长而商用车呈现波动下降态势

从细分领域来看,客车销售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水平最高,近几年保持在18%以上,而卡车销售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最低,2021年1-10月仅有0.9%;从变化趋势来看,2017-2021年,商用车(包括客车和客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呈现波动下降态势,主要是商用车市场的新能源销售受补贴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而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乘用车细分领域中A00车型新能源渗透率高达99.6%

从乘用车细分市场来看,根据车型大小及排量的不同,乘用车可分为A00级、A0级、A级、B级和C级,2021年1-10月,A00级微型轿车销售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高达99.6%,其次是B级中型轿车的新能源渗透率19%,其余车型均在10%以下。

从乘用车细分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变化趋势来看,2017-2021年,A00级、B级和C级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其中A00级乘用车在2021年1-10月趋近于100%,而B级和C级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汽车产销量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近3年我国汽车产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汽车产量为2553万辆,汽车销量为2557万辆,略高于汽车产量。汽车进出口数量波动变化,2019年汽车进口数量为105万辆,出口数量为122万辆。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4.2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87%;销量为120.6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82%。

近3年我国汽车产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汽车产量为2553万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19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553万辆,同比下降8.24%。

近3年我国汽车销量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汽车销量为2557万辆,略高于汽车产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2017年期间我国汽车销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7-2019年期间我国汽车销量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577万辆,同比下降8.23%,略高于汽车产量。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逐年增长,2019年产量为124.2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87%

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53万辆和257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8.24%和8.23%,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计生产124.2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87%。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长,2019年销量为120.6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82%

2015-2019年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9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占汽车销量的4.82%。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