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款伏尔加汽车二手车,86款伏尔加

坐落在首都阿斯塔纳的新总统府 暂别了一段我的《传奇草原》,回来了!从太阳下的雄鹰之国--哈萨克斯坦回到祖国,看到这么多朋友亲切的留言和温馨的节日祝福,胸中禁不住充溢着一股股暖流。衷心的谢谢你们,我亲爱的朋友们!请接受我来自草原迟到的中秋和国庆佳节的祝福,祝福你们健康、快乐、幸福、平安!!!

这次哈萨克斯坦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可却从乌鲁木齐飞跃天山来到哈国南部的阿拉木图,然后又穿越到了西部的阿克纠宾斯克,接着折返到位于北部的首都--阿斯塔纳,最后又回到阿拉木图,再从这里返回祖国的乌鲁木齐。行程几千公里,真是见闻颇多,感触良多。

哈萨克斯坦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地域,辉煌的汉唐其疆域曾经延伸到这里,也曾是成吉思汗蒙古人及其子孙建立的元朝征战和统治的疆域,因此与中华文化有着源源流长的联系。这片土地也记录了近现代中国与沙俄、苏联的斗争和恩恩怨怨,更留下了国土被割让的屈辱历史,作为中国人这是心口上永远的痛!!因此,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前苏联解体后,才立国不久的一个新兴国家,对于长期生活在西部边疆的我来讲有着太多的神秘和向往,更有那说不清的复杂情感。

初次到哈萨克斯坦,感觉既陌生、新奇又熟悉、亲切。陌生、新奇的是,这里的城市风情、这里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语言文字、这里的金发碧眼,一派异国风情;熟悉、亲切的是,这里的山川地貌、这里的气候特征,还有那飘荡在空中熟悉的哈萨克音乐旋律以及哈萨克语言特有的韵律和那毡房、奶茶和烤羊肉的浓香,恍惚间仿佛仍然置身在新疆一般。

来到一山之隔的哈萨克斯坦,身为一名中国人,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巨大的变化和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以及中哈两国目前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由于哈萨克斯坦地处东西方交汇之处,自古就是各方势力激烈角逐的地方,再加上复杂的国际竞争背景和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充满机会和变数,并且拥有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今天的角逐也就显的更加错综复杂和惊心动魄,仿佛平静的海面下涌动着惊涛骇浪。虽然,短短的十五天仅仅是浮光掠影般的走过哈萨克斯坦,但是仍然能感受到那平静海面下隆隆的涛声!因此,中哈关系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彼此都是对方重要的邻邦,两国都是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地区大国,双方在能源、经济、科技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和必要,因此加强中哈关系,密切彼此往来,对于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雄伟的天山和美丽的伊犁河,共同哺育了中哈两国人民,双方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亲缘。我国的很多哈萨克族同胞都有亲戚在哈萨克斯坦,同样哈萨克斯坦很多哈萨克人也有亲戚在中国,这是两国友好往来可贵的民众基础。但是,虽然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关系在不断密切,但是在哈国仍然能感受到那种既欢迎,又排斥,既友好,又冷淡,既和你热情握手,但是内心又充满戒心和不信任的感觉。分析原因,有曾经长期不愉快的历史的原因,有国际势力的暗中挑拨,有哈萨克斯坦一部分人固有的戒心和政治斗争需要,也有我们自己一些人不尊重哈萨克斯坦民族感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在20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立国不久,国内一些商人惟利是图,目光短浅,乘哈萨克斯坦大量需求生活必需品之际,将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高价输出到哈国市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至今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国商品在哈国的商誉,迟滞了中国名优产品进军哈国市场的步伐。例如在哈萨克斯坦能常看到的中国品牌和产品只有中国石油的宝石花、重庆红岩牌载重汽车、中国石油的加油站,因此,要想进一步密切中哈关系,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事情,民间层面也需要持续努力。

哈萨克斯坦的城市是生态卫生城市,市民都像文明礼貌模范

这次赴哈萨克斯坦先后辗转了三个城市,给我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城市整洁、干净,到处都是鲜花、绿草、蓝天和参天的大树,城市生态保护很好,并且富有文化品位,而市民大都很有素养,礼貌、谦让。每个城市都有很多品味很高,雕刻精美的雕塑,这些雕塑大都是反映哈萨克民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事件以及哈萨克民族的追求和希望的主题,从中可以感受到哈萨克民族珍视历史,崇尚和平、自由的精神和追求;每个城市无论大小,都有博物馆,阿拉木图市作为哈国最大的城市,有博物馆多达20多座,甚至很小的一个主题都可以设一个博物馆,足见哈萨克人民对文化和历史的诊视。当你作为行人在大街上过马路的时候,几乎每辆汽车都会主动停下来为你让道;当你去商场购物,还是去银行办理业务,在人多的场合,人们总是自觉的排队,没有人维持秩序,看不到在国内拥挤、加塞儿的现象;哈国几乎家家都有私家车,大街上自然车辆很多,穿流不息,可是你很少看到交警,只有在一些繁华地段的十字路口才能看到交警的指挥,而且似乎市区不限速,可是虽然道路拥挤、车速很快,但是你几乎看不到堵车、塞车的现象,因为人们相互谦让,车流自然疏导的很好,拥而不挤,忙而不乱,这些日常小事折射出了哈国市民的良好修养。

在哈萨克斯坦不防小偷,不防强盗,得先防警察,天下怪事

第二个深刻影响是哈萨克斯坦的警察还是老样子。在国内早就听说哈萨克斯坦的警察很黑,只要看到中国人,就百般刁难的找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敲诈钱财。这次到了哈萨克斯坦当地负责接待我们的中国公司一再提醒我们,没事儿不要去街上转悠,尤其在晚上,实在要去,一定要3-5个人一起去,因为一旦遇见警察出了事,也好有个通风报信的,这里的警察很坏,他们看见中国人就像见到了美金,千方百计找茬子,然后就扣人,早晨抓的先关一天,到了晚上才让你通知人,然后交上几百美金才放人;下午抓的,先关你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才让你打电话通知人,然后交钱才放人,为此中国人被扣的事情常常发生。而且阿拉木图的警察比首都阿斯塔纳的更坏,因为阿拉木图市长对中国人有成见,阿斯塔纳的要好些,前两年曾经发生过阿拉木图警察全体出动围捕中国人,然后全部驱逐出境的事情。真是到了哈萨克斯坦不防小偷,不防强盗,得先防警察,真是天下怪事!

为了让我们这些初来咋到的人牢牢记住这一点,不要惹麻烦,一位负责人还现身说法,给我们讲了一件就在近期发生在自己同事身上的事情。说有一位同事,刚从国内到哈国工作不久,一天出外办完事正往驻地走,没成想碰到两警察,虽然护照和签证全都齐全,但还是找了个茬,带到了警察局,还好算是开恩,给了300百美金就放了出来。出了警察局,这位老兄就赶紧往回走,算他晦气,走了一段路又碰到两警察,不管怎么比划解释,又被带到了警察局,最后又是掏了200美金才给放了出来。自此以后,这位老兄发誓不再出门,成天猫在驻地,一天公司其他的同事都出外办事去了,只留这位老兄一人在家,谁成想到两个哈国警察溜达到了驻地,说要检查,结局就是又被敲了300美金,算是没带到警察局。后来这位倒霉透顶的老兄一怒之下,回国不干了。这听起来像个笑话,却真有其事。这样生动的教育,我们自然奉为教导,一直小心翼翼,不过,总得买点水啊,水果什么的啊,因为这里的宾馆不提供饮用水,我们只有几个人常常结伴冒险到驻地附近的超市转一转,买点东西。还好,十几天算是平安度过,没出什么事情,可人却憋屈的难受,基本上不是呆在屋子里,就是呆在大巴车上,像被软禁一般。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到是有两次有惊无险的经历,都是在阿斯塔纳。一次是刚到阿斯塔纳,由于第二天要在阿克陶体育馆布展,因此想提前看看场地,于是吃完晚饭,我和三个同伴就一边散步一边溜达到离住地不远的体育馆后门。快接近的时候,看到有个警察的岗楼,前面还有一个横杆,两个警察在值勤,我们想这个体育馆明天要准备一个大型展览,这些警察可能是为此专门值勤的,自己反正是参展的工作人员,于是也没理这些警察就经直往里走。一个年轻的小个子警察拦住了我们,叽哩咕噜半天,俄语也听不懂,想可能是问我们干什么,要查证件,本想掏护照,一想不行,给扣了就完了,于是灵机一动举起脖子上挂的展会工作证给警察使劲晃,一边晃也一边叽哩咕噜,还好警察做了个放行的手势,算是过去了,心里还好一阵感动呢。后来了解到,哪根本就不是为展会值勤的警察,我们经过的是一个警察分局,类似于国内的派出所,想想幸好是在阿斯塔纳,要在阿拉木图不是自投罗网,送货上门吗?还有一次是展览会开完后,大家想想来了几天了,阿斯塔纳还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可是每天不是猫在屋子里,就是坐车,还没有亲身逛逛大街呢,心有不甘,打听到共和国大街不错,于是我们约了7-8个胆大的同伴想打车上街,没带护照也不顾了,反正揣着工作证呢。这里城市的士很少,不过除了警车和军车,任何一辆都可以拦,只要对方有时间,价钱合适,都愿意拉你。于是我们树起大拇指在路边拦车,不过专跳奔驶、宝马这些好车拦,很快几个人分别拦了几部车,出示事先写好的俄语地址,谈好价钱就直奔共和国大街。徜徉在大街上,我们有的逛商店,有的看街景,我是一个劲儿拍照。约莫逛了一个小时,突然有个同伴从路边商店里冲了出来,紧张地招呼分散在街道上的人,说是刚刚碰到中国代表团的其他人,团里正在通知大家让赶快回去,因为已经有一个人被警察抓了,我们只好赶紧拦车狂奔而去!没带护照,上街乱逛,在哈国还真是危险的事情。不过,后来回国前听说哪位被抓的老兄也是没带护照在街上逛,后来经过中方的展会组织者一再解释并出示展会工作证后,没交钱就给放了。看来由于这次展会是两国政府组织的高规格活动,警察算是格外开恩吧。

这些关于哈国警察的故事,说明了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新兴国家,一方面底气还不足,缺乏自信,防范和戒备心理很强,另一方面公务人员(不光是警察)以权牟利、敲诈勒索几乎是公开的,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凡是去哈萨克斯坦旅游、公干、经商的国人必须了解这个哈国基本国情,才能少惹麻烦,诸事顺利。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哈萨克斯坦,中亚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都有。

除了汽车便宜外,什么都奇贵

第三个深刻印象是除了汽车便宜外,什么都奇贵。在哈萨克斯坦感觉最便宜的是汽车,而且好象世界上所有名车都集中到了这里。在大街上你常常看到宝马、奔驰、奥迪、悍马、丰田、甲壳虫等名车穿梭往来,当然很多是来自国外的二手车。哈萨克斯坦没有汽车工业,汽车全部依赖进口,极低的关税和国外二手车的大量涌入导致汽车价格较国内出奇的便宜,一辆全新的奔驰600标价才2.5万美金,几乎家家都能买的起车,从最便宜的破旧的伏尔加、莫斯科人等前苏联车型,到宝马、奔驰等世界名车,人们可按各自的经济实力选购。据说,阿拉木图市120万人口,却拥有80万辆车。在阿拉木图市深切感受到了大街上车辆密密麻麻的盛况,不过哈国似乎没有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城市空气被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比似乎比国内一些大城市还严重。与极低的汽车价格相对应的是昂贵的房价、菜价、服装价格。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的房价都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与上海、北京、深圳房价比简直毫不逊色;菜价每公斤辣子夏天40多元人民币,冬天70多元人民币,西红柿夏天的价格也在40多元人民币/公斤;服装价格在大商场里像样一点的一套男式西装标价5-6万,7-8万人民币是常事,曾看到一件黑色的女士裘皮短上衣标出了2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可以在国内买一部不错的车了。据说, 普通老百姓是不会到这些大商场购买服装的,他们更愿意到一些中低档商店购买主要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的商品。

大街是个流动的世界汽车博览会

第四个深刻印象是城市的大街是个流动的世界汽车博览会。哈萨克斯坦车型之杂,世界少有,我去过很多国家,还没有见过哪个国家像这样。我喜欢站在街道边上观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汽车,我曾经试验过,一个小时内没有见过重样的车型,各式各样,大饱眼福。由于哈国没有车辆使用年限一说,只要四个轮子能转,方向盘管用就可以跑。因此可以看到60-70年代前苏联生产的车体生锈的破旧的伏尔加、拉达、莫斯科人满街跑,有的车尾还挂个拖斗,并且与宝马、奔驰这些名车并驾齐驱。给人以强烈的对比,很有意思。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种矛盾元素并存的统一体

第五个深刻印象是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种矛盾元素并存的统一体。来到哈萨克斯坦,如果说车体生锈、破旧不堪的伏尔加与宝马、奔驰并驾齐驱给你带来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那么现代、开放和传统,多种宗教、多种人种、多种文化,多种语言这些相互矛盾,差距巨大的人文特征的并存,则带给你的是强烈的文化反差,这是一个正在从传统的农牧业社会快步走向现代和世界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已经与世界134国家建立了对外贸易关系,走在阿拉木图、阿斯塔纳市中心繁华的大街上具有现代风格的广告眼花缭乱,当你离开市区不远,映入你眼帘的仍旧是前苏联时期具有几十年历史的旧房,再稍远一点可能就可以看到哈萨克毡房,以及骑着骆驼和马、赶着羊群,观赏公里上疾驶的各种世界名车的哈萨克牧民;电视上既有哈萨克传统的阿肯弹唱,也有具有典型世界流行音乐元素的劲歌狂舞,甚至成人电视你也可以在午夜以后收看到。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继承了前苏联留下的复杂而众多的民族成份。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可以经常接触到各民族人士。在政府机构中多为哈萨克人,大学和科研机构中有许多俄罗斯人,在阿拉木图的个体商户中有车臣人,在自由市场卖泡菜的是朝鲜人,卖小吃的是乌兹别克人或者维吾尔人。哈萨克斯坦是典型的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凡到过哈萨克斯坦的人,对这一点都有深刻的体会。的确,哈萨克斯坦民族有131个,比中国民族数量要多一倍,尽管该国人口不到中国的1.2%。该国民族数量虽多,但每个民族的人数并不算多,因为哈萨克斯坦全国人口还不到1500万人,比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还要少300多万人,比北京的人口略多一些。

哈萨克斯坦人口较多的民族有:哈萨克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德意志族、乌兹别克族、鞑靼族、维吾尔族等,其他人口稍多的民族还有白俄罗斯族、朝鲜族、阿塞拜疆族、波兰族、土耳其族、车臣族、巴什基尔族、希腊族、东干族、摩尔达维亚族、塔吉克族、库尔德族、亚美尼亚族、印古什族、汉族、楚瓦什族、犹太族、吉尔吉斯族等。上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6个民族是(据1999年哈人口普查资料):哈萨克族798.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3.4%;俄罗斯族447.96万人 ,占30%;乌克兰族54.71万人,占3.7%;乌兹别克族37.07万人,占2.5%;鞑靼族24.9万人,占1.7%;德意志族35.34万人,占2.4%。上述6个民族的人口总合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3.7%。哈萨克斯坦民族分布呈现大聚居小杂居的状况。哈萨克族集中在该国南部和西部,俄罗斯族较多生活在北部、中部和东部,乌克兰族和德意志族多生活在北部和东部,乌兹别克族在南部。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是哈萨克族,其他民族包括人数较多的俄罗斯族都可看作是少数民族。但与其他民族相比,俄罗斯族是少数民族中地位特殊的一个。

众多的民族必然带来文化、语言、宗教上的多元化和文化、民族利益上的冲突和矛盾。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民族关系出现了变化。这首先表现为哈萨克族在国内地位的提升和俄罗斯族地位的下降。独立初期,国际社会有人预言,哈萨克斯坦将发生严重的民族冲突,国家有可能分裂。但十几年过去了,哈萨克斯坦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民族冲突,民族关系总体上讲基本上保持了和谐。2002年哈萨克斯坦各民族大会对民族关系现状作出如下评价:“今日哈萨克斯坦的政治形势总的来看是稳定的。各民族集团对自己生活地区的族际关系的评价是积极和友好的”。不过,说哈萨克斯坦民族关系中不存在任何问题也不符合实际,毕竟国家独立后各方面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国家强化哈萨克族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存在民族间的利益分配和心态调整问题。

哈独立后,民族矛盾主要表现在哈萨克族与俄罗斯族之间,这两大民族之间的矛盾首先表现在语言问题上。苏联时期,俄语是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公务、教学、对外交往,甚至日常生活都使用俄语。独立前,哈萨克斯坦当局将哈语定为国语,独立后在全国逐渐推广,同时规定,不懂国语者不能成为官员和大单位的负责人。受这种规定影响的首先是讲俄语的居民,当然主要是占全国人口总数30%的俄罗斯族。另外,还有国籍问题。数以百万计的俄罗斯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外国公民”,即脱离了俄罗斯而成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的公民,心理上难于接受这个现实。于是,一部分人迁回俄罗斯,形成移民潮,留下的人则要求哈萨克斯坦当局实行双重国籍。在这两个问题上,哈萨克族与俄罗斯族形成了对立,甚至有使社会按民族特征分裂的危险。

国家形势的变化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致使民族利益发生变化。国家独立时,70%的俄罗斯人生活在城市,30%生活在农村;哈萨克人则相反。独立前,600多万哈萨克人中有200多万人为牧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哈萨克斯坦各民族在就业上形成自己的优势范围。例如,俄罗斯族等俄语居民主要从事工业、信息服务、建筑、住房公用事业、物资技术供应等工作。哈萨克族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和商业服务业。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生活的乌兹别克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居民主要从事蔬菜、果园种植和养殖业。职业和居住地点决定了独立前俄罗斯族居民的生活条件,总体上要好于哈萨克族居民。

独立后,各民族的社会地位有所变化。俄罗斯族居民仍然在经济部门占据重要位置,但在科学文化、国家管理、内务和司法等机构中工作的人数却较少,与其人口数量不成比例。哈萨克族居民在政府中任职明显多于少数民族居民。在商业和金融部门工作的也以哈萨克族居民为主。这种对切身利益有重大影响的职业变化,也对民族关系产生了影响。

好在哈萨克斯坦***充满智慧,妥善地解决了以上棘手的问题,将横亘在哈俄两大民族之间的鸿沟填平,使社会又恢复了平静,民族关系再度走向和谐。

哈萨克斯坦后面两字“斯坦”的意思就是真主之地,名称后带斯坦的都是伊斯兰教国家,因此哈萨克斯坦是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是她的主要宗教,但是也有东正教、基督教、佛教,可以说多种宗教并存。综观人类历史,宗教矛盾往往是引起地区动荡和民族冲突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哈萨克斯坦你却可以感受到各种宗教和谐相处,同一个城市你及可以看见清真寺,也可以看到东正教堂,你信你的真主安拉,我信我的上帝和耶苏基督,井水不犯河水,彼此相安无事。还有一个更奇特的情况,据了解在哈萨克斯坦有一个小镇叫扎尔肯特,那里有一座中国庙宇与伊斯兰风格相融一体的清真寺。它的门窗、内外墙壁的装饰完全是伊斯兰式的,而它的柱口雕花、宫灯则是地道中国式。真是世界少有,这可视为两种文化彼此融合的典范。在哈萨克斯坦多元宗教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真是来之不易,这与哈国政府自独立15年来始终奉行的包容、和谐、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是分不开的。2003年9月22日至24日,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自倡议、由哈总统办公厅出面还组织召开了世界宗教大会,全世界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18个宗教的各国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的宗旨是促进世界不同宗教和文明间展开对话,保持宗教之间和谐,发挥宗教力量和影响,维护世界稳定与和平。冲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哈萨克斯坦刮目相看,也对哈萨克斯坦这个年轻国家的发展前途看好。

无处不在的俄罗斯影响

第六个深刻印象是无处不在的俄罗斯影响。在哈萨克斯坦,你随处可闻俄语,看到的建筑是俄式,打开电视机收到节目是俄罗斯台,更不用说到处可见的俄罗斯人。可以说,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社会无处不在,俄罗斯文化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深远。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族在哈萨克斯坦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哈萨克族的文化由于在苏联时期的长期弱化,迄今还看不出它在国家生活中的强势地位。这几年国家注意发展哈萨克民族文化,甚至动用行政手段推广哈语,情况有所改变。但改变俄罗斯文化的强势地位,仍需要很长的时间。

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语言,俄语至今是哈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尽管哈政府将哈语定为国语,但在许多方面实施困难。哈目前大众媒体仍广泛使用俄语。长期与俄罗斯人生活在一个国家中,加上前苏联政府推行的俄罗斯化政策,使哈萨克族了解俄罗斯甚至超过了解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化 ”程度,在中亚各国中最高。阿拉木图的浓厚的俄罗斯文化氛围与俄罗斯一些城市相差无几。通过俄罗斯文化在哈的表现,就不难理解哈俄两国为什么在政治上存在特殊的关系,为什么哈萨克斯坦将俄罗斯作为最优先的合作伙伴。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我们已不是第三世界国家了

第七个深刻印象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速度出人意料,商机无限。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2007年国情咨文《新世界中的新哈萨克斯坦》中自豪的宣布“我们已不是第三世界国家”,这标志着哈萨克斯坦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哈萨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到今年为止刚好独立15周年。独立之初的哈萨克斯坦可以说是百业凋敝,经济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国内各种矛盾重生,1997年人均GDP才有300多美元。为了振兴国家经济,哈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以稳定国家政局,提高国家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由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于1997年提出了《哈萨克斯坦2030战略规划》,即到2030年哈萨克斯坦进入世界最具竞争力50 强行列,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当时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可是经过短短十年的发展,哈萨克斯坦已成为中亚五国当中政局最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实力最强的国家,GDP增长率以8-10%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人均GDP已经达到5500美元,2007年预计可以达到7000美元,是中国的3倍多,已经提前完成阶段性目标。当然哈萨克斯坦经济快速发展,首先得宜于国家政局的稳定,其次得宜与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稀少的人口基数。经济的实力增强使哈萨克斯坦增强了国家自信,也凭添了雄心,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2007国情咨文里豪情满怀地说:“哈萨克斯坦已经成功地跨越了过渡阶段并开始满怀自信地跨入自身发展的全新阶段。现在,在议事日程中列入了更高原则的社会任务。这些任务既是国家自身发展的逻辑、也是更广泛的全球背景所提出的。现代的挑战和威胁迫切要求整个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更富于现代化活力,这将使哈萨克斯坦保持在后苏联地区和中亚的领导地位,使哈萨克斯坦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和最有活力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接着又雄心勃勃地说:“我们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确立了哈萨克斯坦在中亚经济中的领袖地位。我们有能力使哈萨克斯坦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成功的“玩家”。”这就是哈萨克斯坦带给世界的惊奇,15年前的丑小鸭已经变成了美丽天鹅,也再次证明了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必然给作为重要邻邦的中国也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就如同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成果给邻国带来了巨大机会一样。这一点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中哈贸易额连年增长就是明证,但是总的来看,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赚钱的少,赔钱的多。来到哈国,深切的感受就是中国的产品大都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市场,我们富有竞争力的家电、电子、机电设备等产品简直是凤毛麟角,而这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市场大都被欧美国家、日本,甚至韩国、土耳其所占领。而赔钱失败的大都是不了解哈国国情,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潜规则,还有就是不的不说的是,有妄自尊大、看不起哈国的情节。因此,摘下有色眼睛,放下历史包袱,用发展的眼光、宽容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平和的心态,真真的走进哈萨克斯坦,了解哈萨克斯坦,则商机无限!

我这次赴哈萨克斯坦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中哈合作最早也是目前最成功的油田--阿克纠宾油田和参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展,15天的行程虽短,但收获颇丰。一路上有不少见闻,也拍了很多照片,虽然也有不愉快,虽然感觉很累,但是很充实,也很自豪,因为毕竟自己也算是为中哈友谊和密切彼此关系做出了点微薄的贡献。我会把这些见闻和感想留在我的博客里,让更多的人了解哈萨克斯坦,同时也算是为这次哈萨克斯坦之旅留个纪念。

告别了哈萨克斯坦回到了祖国感觉真好,此时正值中秋佳节和国庆节,一派节日气氛,温馨而喜庆。听着这首我喜欢的哈萨克族民歌《燕子》,感觉自己就像深秋南归的燕子,心中温暖而开心!最后我要用我有幸参观阿克纠宾斯克州历史博物馆后的题词结束这篇文章:

祝愿哈萨克斯坦繁荣、幸福!

姓名: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lamovich)

国别:英国(原籍俄罗斯)

年龄:39岁

行业:石油、体育、航空等

财富状况:2004年以106亿美元资产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5位,2005年以133亿美元列第21位

家庭:有过两次婚姻,有6个孩子

在2003年前,谁都认为下一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出现的英国首富还会是威斯敏斯特公爵--这个在英国伦敦富人区拥有300亩土地的富豪,从2001年以来已经连续3年荣登英国1000名富人首位,2003年更是因全球飙升的地产,以49亿英镑的身价,荣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5位。

1年之后,风云突变。一个也许99%的英国人都不知道的名字占据了英国首富的位置,把刚刚拜倒在47岁的著名化妆品牌所有人香奈尔夫人脚下的公爵轻松挤下--他叫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原俄罗斯第二富豪,定居英国后因个人财富大大超过威斯敏斯特公爵而成为英国首富。2004年3月,阿布拉莫维奇在《福布斯》公布全球富豪榜上以个人净资产106亿美元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百年不出的颠覆者;而到2005年的历史还在延续,2005年3月,阿布拉莫维奇继续以133亿美元的资产领衔着这个绅士的国度。

阿布拉莫维奇到底是谁?他做什么?他为什么来英国?他到底有多少财富?还有--他能够成为英国人吗?这些似乎都是自视甚高的英国绅士们的疑问。

俄罗斯人阿布拉莫维奇很快转移了这些疑问。

在正式定居英国后,这个犹太人并没有安分下来,他选择进入英国最容易引起关注的领域--足球。2003年6月,酷爱足球的阿布拉莫维奇,跨过半个地球,用1.5亿英镑(相当2.7亿美元)买下切尔西俱乐部,并一举还清了这家俱乐部的8千万英镑(相当1.4亿美元)债务。

更让英国人震惊的还在后头,在成为切尔西的老板后,阿布拉莫维奇又高薪挖走曼联CEO,用2.2亿美元网罗大牌球员,将一家负债累累的足球俱乐部变成亿万最豪华的球队。

对此,切尔西的前意大利籍主教练拉涅利得意地对媒体说:"阿布拉莫维奇曾经问我,你需要什么?我说,我需要某某球员,他回答说,OK,那你买吧。"于是,贝隆、克雷斯博、穆图等一批超级巨星齐聚切尔西旗下,使这支实力居中的球队成为英超的一艘航母,风头一时直逼足坛梦之队皇家马德里。

随后,阿布拉莫维奇为切尔西夺取联赛冠军开出每人120万欧元(相当150万美元)的创纪录赏金允诺。对此,英国媒体开玩笑说,这个切尔西的主人的财产可以做这样一件事:自己举办一次奥运会,然后用剩下的钱再把伦敦著名的温布利大球场翻新九次。

从2003年到2004年,对于切尔西,阿布拉莫维奇不仅仅是砸钱。在切尔西队比赛时,阿布拉莫维奇一定出现在看台上,他是国际足坛最显赫的新锐,他的球队拥有世界一流的前锋,一流中场,和一流的首席执行官,他的目标是要通过自己的财力,将切尔西建成能与皇马、曼联、国际米兰等比肩的实力超一流足球俱乐部。阿布拉莫维奇享受到的是切尔西历史上所有主人都没有享受过的球迷的欢呼,当阿布拉莫维奇自信地出现在切尔西的主客场时,球迷都亲切地叫他"阿布"。每次主场比赛,他的球迷们就会高喊"We are fucking loaded?"(我们他妈有用不完的钱)。

切尔西是阿布拉莫维走到阳光下的起点,而在这件事之后,他的生平开始被无限量放大,世界上的许多媒体开始哄传他的事迹:他曾花1亿美元从微软副总裁保罗·艾伦手里买下一条100米长的游艇,据说这也是世界第四大私人豪华游艇;在莫斯科,他们乘坐带防弹功能的奔驰车出入,他的身后尾随的是近30名保镖;2004年罗曼·阿布拉莫维奇耗资近5.6亿英镑打造了一架当今世界最豪华的私人飞机--"阿布拉莫维奇天空"号,这架拥有266个座位的波音公司最高档的飞机,若论其飞行安全系统,即使与布什和普京的总统专机相比也难分高下。

仅仅只有39岁的阿布拉莫维到底拥有什么样的财富经历呢?

他们都倒下了,除了他,依旧是红人!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1966年出生在莫斯科东南800公里的萨拉托夫。他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来自乌克兰。阿布拉莫维奇的母亲在他第一个生日前一天死于流产,死时只有28岁。18个月后,他的父亲被起重机轧死。这之后,阿布拉莫维奇由伯父抚养成人,收养了阿布拉莫维奇的伯父是当地一家大企业的供应处处长,有两个女儿,但没有儿子,这样阿布拉莫维奇就成为了是阿布拉莫维奇家族惟一的男性继承人。

当他只有9岁时,就开始策划自己的人生,他曾经对周围的人过:"我的一生绝对不会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虚度。"14岁时,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离开那个小地方,被派送到首都莫斯科求学。这个原本平凡的孤儿自此开始走向传奇。

早年生活在混乱的俄国的阿布拉莫维奇曾经大胆地走私过香烟和香水,而在当时,如果被抓住,会面对至少5年的有期徒刑。他的前妻说:"罗曼天生就知道如何赚钱,他能够在当时苏联那种条件下赚钱,那么,他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发财。"

阿布拉莫维奇在17岁的时候,没有实现进大学的理想,而是被迫服兵役,参军当了一名卡车司机。 在服役期间,尽管他严格要求自己,但并没有获得晋升的机会。不过他仍积极投入军营生活,两年后当他退伍时,已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前俄罗斯第一首富--列别佐夫斯基。

20岁的时候阿布拉莫维奇从部队退役回到乌克塔城,进入这个城市的工业学院,后毕业于莫斯科古布金石油天然气学院。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之后,苏联允许建立私人企业,雄心勃勃的阿布拉莫维奇抓住机会,在1987年建立了一家生产塑料玩具的小公司,靠在莫斯科自由市场上兜售自己的产品,倒腾进口香烟香水,以及倒卖二手车轮胎,阿布拉莫维奇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阿布拉莫维奇的人生转折发生在他29岁的时候,依靠着在军队期间和俄罗斯前第一首富列别佐夫斯基的特殊关系,阿布拉莫维奇成为了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座上客,关系十分密切。1991年苏联解体,私有化运动随之而来。阿布拉莫维奇利用手头积累的资金,从叶利钦政府手中大量收购拍卖的国有资产,包括以不到实际价值8%的价格买下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凭借出色的谈判技巧和高超的经营手段,阿布拉莫维奇成为鄂木斯克炼油厂产品的主要经销商之一,并相继控制了俄第五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80%的股权、俄罗斯铝业公司的一半股份、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26%的股份、以及俄国际影视公司25%的股份。他还买下了世界上第二大铝生产厂--鲁斯阿尔近一半的股份,同时他的势力迅速向电力、汽车、化工、制药等领域扩张,俄每个工业部门都与他的帝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像同一时期出现的众多红顶商人一样,阿布拉莫维奇在前苏联的解体过程中,成为了受益者,他的财富迅速扩张。暴富后的阿布拉莫维奇同叶利钦等国家高层领导的关系更加密切,据说叶利钦家族一些"特殊开销"都经过阿布拉莫维奇等人的公司实现财务上的运作。1998年,有人指责阿布拉莫维奇为叶利钦的女儿在德国购买了房产和快艇。阿布拉莫维奇承认自己是叶利钦女儿的朋友,但否认自己是叶利钦家族"提款机"的说法。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寡头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阿布拉莫维奇却迅速实现角色转换,以国家承包人身份,从别列佐夫斯基手中买下了俄罗斯公共电视台的股份,再将其转卖给政府。

不仅如此,他还投身政治,先是成为来自楚科奇民族自治区的国家杜马议员,后来又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影响,当选该自治区行政长官。

在楚科奇,阿布拉莫维奇受到许多人的欢迎。他在2000年当选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时,得票率高达99%。他的竞选纲领包括邀请1.2万名当地学童到黑海夏令营度假,所有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作为楚科奇居民,他每年给当地的纳税金额高达5000万美元,而且他要求把这笔钱全部纳入楚科奇的财政预算。此外,他以个人名义为当地财政预算捐献了3.5亿美元。在阿布拉莫维奇出任该地区行政长官后,科楚奇的商品不再匮乏,而且投入的大量金钱更使他的政绩显得无比显赫。

除了这些,阿布还作好了准备。2002年阿布拉莫维奇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股份出售给尤科斯石油公司,30亿美元,后来又卖掉其在俄罗斯铝业公司的股份,获利30亿美元。有了大量现金后,他开始想离开俄罗斯。

上文提到的2003年定居英国收购切尔西,就是阿布拉莫维奇成为楚科奇州长后的又一手好牌。切尔西成为了他的一张新名片,替他打开了通往欧洲的大门,使他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财富,与俄罗斯政治若即若离。所以,如今的他更是球迷的阿布,欧洲的阿布。早前就有球迷放言,如果普京敢像对待霍多尔科夫斯基那样对待阿布,全世界球迷绝不答应……而这种形势,正是阿布一手营造的。

列别佐夫斯基流亡、霍多尔科夫斯基锒铛入狱、各州州长权利被削,这些当初的俄罗斯红人纷纷被击溃的时候,同样依靠依靠俄罗斯的私有化发财的阿布拉莫维奇却依旧成为了最红的商人。

2003年3月3日,俄罗斯税务部指责阿布名下的石油公司偷逃税款10亿美元,阿布及时地赶回了莫斯科。有媒体猜测普京要动手了,结果他仍然没事。 2003年10月,当俄罗斯第一大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最大股东霍多尔科夫斯基被俄政府拘押后,阿布也曾回了一趟俄罗斯,和总统普京进行了一次会面。然后就出现了政府通过仲裁法庭强行撤销了尤科斯和西伯利亚两大石油公司的合并,使阿布净赚了30亿美元的"合并费用"。有了这么大的一个便宜,那10亿美元的税款,阿布肯定会交的。身为寡头的阿布相当清楚政治和经济之间的游戏规则,保得住的利益才是利益。

《独立报》的评论家则说:"阿布是个市场神童,总能不受惩罚地让事情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而俄罗斯前第一副总理、有俄罗斯私有化"总设计师"之称的丘拜斯则说:"阿布拉莫维奇可能是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大亨。别列佐夫斯基等人太幼稚,老想显示他们的影响力,结果却适得其反。阿布拉莫维奇是新一代人物,比他的前辈们聪明得多。"

阿布拉莫维奇评价自己的时候,只有一句话:在适当的时机出现在适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