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亚迪给特斯拉打工,谁赚大了?

2.中国车企与特斯拉的差距,是近了,还是更远了?

特斯拉落地价2021_特斯拉均价落地价

易车讯 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在过去几个月里,特斯拉、福特、通用汽车、RIVIAN 和 Lucid 纷纷提高了其电动车的价格,部分原因是为了抵消电池原材料的成本飙升。

据JD Power的数据显示,整体而言,美国电动车5月平均价格较一年前上涨22%,达到约54000美元。相较下,传统内燃机引擎汽车平均售价同期间上涨14%,至约44400美元。

电动汽车公司表示,最近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影响电动车涨价的重要因素,电池是电动汽车迄今为止最昂贵的组件。自全球疫情开始以来,锂、镍和钴的价格大约翻了一番。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会使投入资金加大。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利润率较小,大型电池组的成本很高,高达汽车总成本的三分之一。

比亚迪给特斯拉打工,谁赚大了?

特斯拉在华销量骤降利好哪些汽车概念股?

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攀升,特斯拉在华销量却出现大幅下滑。7月特斯拉在华销量2.8万辆,环比暴跌64.2%,同比下降14.4%。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特斯拉汽车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自主品牌围剿特斯拉

销量下滑,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但不可否认,面对国内厂商的围剿,特斯拉有些后劲不足。

早前,特斯拉表示,7月特斯拉对上海超级工厂的产线进行改造,负责生产ModelY的二期产线以及负责生产Model3的一期产线都在改造名单中,意味着特斯拉的产能可能在7月受到影响。

不过,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1.7%;豪华车新能源车渗透率8.7%;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9%。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7月自主品牌大幅度挤压其他板块。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3%,同比增加9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为6.5%,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特斯拉的零售市场份额降至1.7%,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销量承压、市场份额下滑,国内新能源厂商销量却在不断冲高。7月特斯拉销量被直接挤到第四位,前三依次是比亚迪(002594)、上汽通用五菱和吉利。其中,比亚迪销量达到16.2万辆,同比增长292%;上汽通用五菱7月销量5.9万辆,同比增长117%;吉利汽车7月销量3.2万,环比增长8%。

不只被销量前三的厂商拉开身位,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被其他新能源厂商逼近。产销数据显示,7月广汽埃安2.5万辆、奇瑞汽车2.4万辆、长安汽车(000625)2.2辆、上汽乘用车1.9万辆、上汽大众1.4万辆、哪吒汽车1.4万辆、一汽大众1.3万辆、零跑汽车1.2万辆、小鹏汽车1.1万辆、长城汽车(601633)1.0万辆、理想汽车1.0万辆、蔚来汽车1.0万辆。国内主流厂商不只是集体实现月销破万的成绩,广汽埃安、吉利旗下极氪汽车等厂商还刷新最好交付纪录。

要知道,2013年刚进入中国市场,特斯拉自带光环,被贴上“高端”和“科技”的标签,后续推出Model3、ModelY两款车型也是长期霸榜国内新能源销量排行榜,是国内部分消费者的首选新能源车型。

截至目前,特斯拉在售车型仍是多年前的已建立的“SEXY”产品矩阵。特斯拉新车型电动皮卡Cybertruck、纯电超跑Roadster、纯电卡车Semi的量产进程频繁跳票,马斯克的量产承诺也是三年又三年。

对比国内新能源厂商,新车发布会一场接一场,8月尚未过半,阿维塔11宣布发售、小鹏G9公布内饰、7月亮相车型则包括理想L9、蔚来ES7、集度首款概念车等。

不只在特斯拉覆盖不到的细分市场,中国主机厂加速发力。在特斯拉主流产品区间,部分国内厂商也推出相关产品和特斯拉正面对话。例如比亚迪即将发售的海豹系列车型,对标车型正是Model3。

出海市场的硬仗

不只是国内市场的角逐,自主厂商也在抢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蛋糕。

有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观察者网,特斯拉7月销量不及预期,也和特斯拉的出口策略有一点关联。

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海外出口中心,7月共计出口1.9万辆。

乘联会数据显示,包括特斯拉在内,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4.9万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13413辆,东风易捷特出口6103辆,比亚迪汽车4026辆,哪吒汽车1382辆、吉利汽车1261辆、长城汽车794辆、神龙汽车745辆、爱驰汽车651辆、奇瑞汽车新能源出口301辆、江淮汽车(600418)出口274辆,一汽红旗出口193辆,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创维汽车出口116辆,威马汽车也开始加大出口力度。

崔东树认为,伴随着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特别是自2021年以来,随着世界疫情的爆发,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韧性较强的优势充分体现,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两年表现超强增长。2021年的出口市场销量213.8万辆,同比增长102%。2022年1-6月的出口市场销量133万辆,同比增长40%。1-6月汽车出口均价1.55万美元,同比去年的1.53万美元,均价小幅提升。

考虑到特斯拉出口价格相对稳定,中国汽车出口均价的整体增长,意味着国内品牌出海车型销售均价正在提升。

事实上,比亚迪日前正在积极推进出海战略。7月21日,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首批车型包括元Plus、海豚和海豹;8月1日,比亚迪又宣布和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nMobility合作,进军瑞典和德国市场。比亚迪还表示,比亚迪将于10月携新能源乘用车矩阵亮相巴黎车展。上一次参加欧洲车展还是12年前日内瓦车展。

有消息称,比亚迪将订造多艘LNG双燃料纯汽车运输船PCTC,预计2025年交付。华创证券预计,设单艘年均运输6次,6-8艘运输船的年运输量约为28-37万辆,到2025年比亚迪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30-50万辆级别。

不过,国内厂商和特斯拉在海外抢市场,也需要适应当地法律。特斯拉早前就在挪威市场吃过瘪。去年5月,据挪威媒体Nettisen报道,在2019年特斯拉发布软件更新后,导致某些车型电池充电速度降低且续航里程也受到影响。因此,挪威一家法院近日对特斯拉做出判罚,要求其向车主支付每辆车136000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10.5万元)的赔偿。

国产新能源汽车股票有哪些?

宗申动力001696

重庆宗申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小型热动力机械产品及部分终端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发动机及配件;通用汽油机、耕作机、割草机、水泵机组、汽油发电机组等整机及零部件;摩托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

公司便携式储能电源和变频发动机产品适用于多种户外场景。公司大江动力的300W、500W便携式储能移动电源和1800W、2000W、2200W变频发电机,已完成批量化生产并进入市场,可用于露营、自驾等户外活动。

珠海冠宇6887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布局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主要产品为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公司拥有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认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改委等多部门认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2022年3月份,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冠宇拟通过在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依法投资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人民币40亿元(最终项目投资总额以实际投资为准),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

众业达002441

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销商工业电气产品类的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通过自有的销售网络分销签约供应商的工业电气元器件产品,以及进行系统集成产品和成套制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多年来坚持多品种、多品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产品覆盖面较大,产品涉及低压和中压输配电产品及工业自动化产品;业务环节覆盖分销、物流仓储、专业技术服务、系统集成和成套制造等各个环节。

中兴智能汽车一期客车制造基地(约700亩)已投产。

特斯拉在华销量骤降利好哪些概念股?相关文章:

★特斯拉销量骤降,以后都是国产车的天下?

中国车企与特斯拉的差距,是近了,还是更远了?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编辑 | 周到

头图 | 视觉中国

6月8日, “比亚迪向特斯拉供电池” 的话题,再度被顶上微博热搜榜。

与前几次传闻不同,这次是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接受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访时透露的信息:“比亚迪尊重特斯拉,与马斯克也是好朋友, (比亚迪)马上也准备给他(特斯拉)供电池。

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

这番消息的释放时机颇为巧妙。因为就在这两天,比亚迪的市值连日攀升,如今已经坐上了“全球第三大车企”的宝座,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 而消息传出,宁德时代的投资者们先慌了一把。

6月8日,宁德时代盘中一度跌超7%,总市值也跌破万亿元。但最终顺利收红,总市值回到1.07万亿元。同日,比亚迪股价大涨3.98%,最新股价327.41元,市值为9531.37亿元。若上述消息尘埃落定,那比亚迪的市值追上宁德时代,也是迟早的事情。

为廉价特斯拉做准备

特斯拉买比亚迪电池的消息,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了,但这一次可能无限接近于“官宣”。

去年8月的消息是,比亚迪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提供刀片电池。今年初的消息则是,搭载比亚迪电池的特斯拉车型已进入C样测试阶段,比亚迪也获得了特斯拉10GWh的电池订单。从两次消息释放的内容和时间节点来看,确实已经到了最后期的阶段。

通常来说,A样是电芯测试、B样是电池包测试、C样是装车测试。而且一般来说,B阶段过了双方就会有供货协议,到C阶段之后就开始敲定具体买多少电池。整个周期大概在一年左右,但考虑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有大规模量产上车经验,应该是直接做的C样测试,周期也就缩短了不少。

国产特斯拉着急找新电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电池太贵了。今年3月,“以成本定价”著称的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启动了一波涨价潮,尤其是国产特斯拉,在3月10日、15日,5天之内两度提价。去年中旬,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Y标准续航版发布时,购置税减免补贴后实际售价27.6万元起。经过几番调价后,如今其价格已涨至31.69万元,不到一年时间涨幅高达4万多元。

实际上,国产特斯拉的诉求很简单:一方面是找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另一方面是倒逼主供方压低价格。那么挑来挑去,能够一次性完成这两方面需求的合作对象,非比亚迪莫属了。

“按照之前的理解,这波电池涨价,弗迪的诉求要佛系很多,所以无欲则刚,倒是给了特斯拉比较好的印象,有鲶鱼加进来,对于目前的几家电池供应商压力也有了。”资深汽车工程师朱玉龙分析道。确实,在年初的这波涨价潮中,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动辄1万-3万元不等的调价幅度,比亚迪仅仅是对旗下车型进行了1000-7000元涨价。显然,比亚迪对于动力电池的成本控制,有着较强的信心。

更何况,以现在这个动力电池的价格,要把国产特斯拉的价格压低到25,000美元(16万元人民币)以内,堪称天方夜谭。还记得,当时在2020年的特斯拉电池日上,马斯克给“廉价特斯拉”所设定的前提是:“新的价格点是通过特斯拉的新电池和电池制造努力实现的,电池成本降低50%以上。”

那么,对于特斯拉而言,谁的电池价格更低、产能更大、产品力更强,自然而然的也就有购的可能性。至于电池品牌是谁,或许并没那么重要。这就像王思聪所说的:“我交朋友从来不看他有没有钱,因为都没有我有钱。”

比亚迪甘作“打工仔”

对于比亚迪而言,能接下特斯拉这一单,意义就比较重大了。

在此之前,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还没有在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上搭载,而唯一有过比亚迪电池大规模外供的案例,还是长安福特生产的“纯电野马”车型Mustang Mach-e。但直到现在,该车型也只购了来自比亚迪的NCM811三元锂电池,并非比亚迪最想卖的“刀片电池”。

比亚迪自身作为新能源车企,同时还要外供动力电池,就很难让客户买的放心。而这也是为什么,宁德时代坚决不碰整车制造的原因。虽然在去年初,比亚迪将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拆”出去,变为了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弗迪电池有限公司,但“迪家”的标签太重,“刀片电池”仍在苦寻新买家。

为了拿下特斯拉这位大客户,比亚迪这些日子想必是做了不少准备。

首先,从“刀片电池”的产品本身来说,需要与特斯拉的车身架构、快充体系相匹配。资深汽车工程师朱玉龙就分析道:“由于刀片电池的快充能力,不满足特斯拉的要求,按照特斯拉之前对60kWh铁锂的要求,这个快充功率峰值在130kW左右。由于刀片电池太长,在充电倍率2C下发热主要取决于DCR(直流阻抗),加上散热由上面的直冷来,整个温度可能不均匀。”而从目前的合作进度来看,这类技术层面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朱玉龙进而向虎嗅表示:“可以做配方调整”。

还有,像比亚迪“刀片电池”模组是偏长条形的,而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是方型的,要如何布置、如何组装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另外,磷酸铁锂在低温条件下的充放电性能较差,如何有效地配合热管理系统,也是一道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要知道,冬季续航掉得快,是上一批磷酸铁锂版特斯拉车主们吐槽得最多的问题。“刀片电池”能否解决这一老毛病,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其次,从整个集团的动作来看,比亚迪汽车似乎正在通过扩大“战场”的方式,来避免与潜在的合作车企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5月底,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了比亚迪高端品牌的进展为:今年三季度发布品牌及标识、四季度首款车型(硬派越野车)全球发布、2023年上半年首款车型上市,而高端品牌的价格区间预计在80-150万元。

要知道,过去比亚迪的主战场是在10-30万元区间,也是国产车企和合资车企竞争最激烈、市场体量最大的区间。虽然有比亚迪汉、唐这两款高端车型,以及最新推出的比亚迪海豹(21.28万元-28.98万元)车型拉高品牌调性,但比亚迪的单车均价目前仍处在15.18万元水平。

而如今,比亚迪进入到全新的高端市场,本质上是对原有中低端市场的压力释放。要知道,2021年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7.1%,年内增长近8%。但即便是如此,净利润仍录得近三成下滑。与其,继续花费和精力在30万元以下中低端市场与友商厮杀,不如将更多的新技术落地在“少有人走”的高端、豪车电动车型上,再通过规模化效应拉低新技术量产的成本。

最后,高端化所带来的好处,是将整个比亚迪品牌向上推一层。在高端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后,反过来对于动力电池外供,甚至是半导体、电机等等核心零部的外供,能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会觉得:这个技术是100万元的车上才有,现在30万元的车也有,性价比贼高。

2022年以来,国内车市受外部影响几近停滞,但比亚迪在业务层面却正在全面加速。在刚刚过去的2个月内,比亚迪已经发布了4款全新/改款的新车型,再加上电池外供的加速、新品牌建设的加速。今年的比亚迪,完全可以用一个“快”字当头来形容。

正如,6月8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所言:电动化的进程在加速,这个时候是看谁的多、供应链更完善、推出的产品优势更大,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 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只有在快的过程中才能超车。

本周在我们为iPhone?12重拾iPhone?4的边框设计而感到沉闷之时,特斯拉的一份三季度财报无疑为“美国制造”重新正名。

在?Q3?季度,特斯拉屡破记录的生产和交付数量,不仅让其总营收、汽车销售收入等创下新高,而且汽车业务利润更达到?21.05?亿美元。同时,特斯拉还还创下了历史新高的?23.5%?总体毛利率和?27.7%?的车辆毛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愈发走高的整体毛利率和车辆毛利率还是建立在Q3同比降低的车辆销售均价上,这样一来,相信各大车企都在为特斯拉在Model?3/Y?车型上愈发强大的成本控制力而瑟瑟发抖。

这样一来,尽管特斯拉近期频频降价的新闻备受争议,但是和苹果在新iPhone上仍沿用十年前的设计,而价格也并未下降多少的举动相比起来,特斯拉的创新和降价似乎更“顺理成章”。

不过,与其说特斯拉的Q3财报数据让各大车企看了皆“羡慕嫉妒恨”,还不如说特斯拉如今在生产制造每个环节上的垂直整合能力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差距”所在。

“We?made?the?machine?that?made?the?machine?that?made?the?machine.”(我们生产了制造汽车的那台机器的制造机器)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说了这样一句话。

虽然读着很拗口,但特斯拉的工厂如今确实已成为暂时还无人能逾越的“行业壁垒”。特斯拉通过垂直整合,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这点对于之前一直以“供应商造车”模式的传统车企来说,纵使追赶难度巨大,但是又亟需补上的一课。

好比近日宝马集团正式投入运营的FIZ?Nord研发中心,不仅将成为宝马集团全球研发网络的新核心,而且还是宝马意欲构建的新“护城河”。

据官方称,这个拥有100个测试台和200个实验室的研发中心,可为4800名汽车研发人员打造创新平台。未来,宝马新车的软件和硬件,都将由此“诞生”,进一步助推宝马的数字化转型。

不过,马斯克如今希望特斯拉在制造上尽量垂直整合的做法是否明智还未能过早作出定论,但各大传统车企还是希望通过“合纵连横”的方式来谋划未来。

最近,丰田汽车决定向其在中国的合资伙伴——广州汽车集团提供“汽油-电动”混合动力技术系统,这也是丰田首次向海外企业提供核心的混合动力技术。

尽管有分析指出这不过是丰田在其混动技术专利已过保护期之后的一次“顺水人情”,但我们更应洞察到的是,此次转让对象为何是广汽?丰田又想“交换”些什么?

事实上,早前应用了广汽新能源AION?S整体技术的广汽丰田iA5,背后实则是丰田对广汽新能源纯电技术的认可。

与此同时,广汽新能源最近传出即将独立的消息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有相关投资人更指出,若广汽新能源独立上市,或将成为目前国内估值最高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总而言之,广汽在纯电领域具备的核心技术以及专属平台,或才是丰田最为“觊觎”的关键。事关大众MEB平台的电动车即将推出,而丰田的e-TNGA要真正落地估计还要很长一段时间,眼看国产化的特斯拉在华攻势如此猛烈,想必丰田也开始着急了。

当下,各大车企之间对于汽车产业未来技术趋势的争夺虽然已日渐白热化,但特斯拉在短短十年之间成为了未来汽车制造的“明星代表”,这当中显然有着行业更应理性和深刻思考的地方。

或者,对于“量产”这词,在未来将会被重新定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