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新能源战略分析,长安新能源战略投资者
1.长安汽车销量目标下调超五成 2025转型计划面临挑战
2.从亏26亿到赚38亿,长安汽车“转危为安”
3.净利润暴增2倍,合资“杀手”长安汽车难解三大转型之困
长安汽车B股的概况
长安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拥有长安、康迪、欧尚、劳伦士等多个知名品牌。长安汽车在A股和B股市场上都有上市公司,其中B股是指以币为交易货币的股票,主要面向境外投资者。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长安汽车B股的情况。
1.长安汽车B股的历史表现长安汽车B股自上市以来一直表现稳健。根据历史数据,长安汽车B股的股价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优秀表现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2.长安汽车B股的财务状况长安汽车B股的财务状况一直保持良好。公司过去几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长安汽车拥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赢得了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增长。
3.长安汽车B股的市场竞争力长安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同时,长安汽车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使其产品具备了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4.长安汽车B股的发展战略长安汽车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抓住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公司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汽车企业。
5.长安汽车B股的投资价值长安汽车B股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长安汽车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总结来说,长安汽车B股以其稳健的历史表现、良好的财务状况、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的发展战略以及较高的投资价值,无疑是一个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对象。
长安汽车销量目标下调超五成 2025转型计划面临挑战
在选择大众朗逸和长安UNI-V这两个车型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它们各自的特性、性能和市场反馈。以下是对这两个车型的详细分析和比较:
大众朗逸
品牌与口碑:大众作为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良好的口碑。朗逸作为大众旗下的紧凑型轿车,自2008年上市以来,凭借其可靠的品质和稳定的性能,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外观设计:朗逸的外观设计稳重而大气,线条流畅,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车头部分宽大的镀铬进气格栅与犀利的LED大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内饰配置:朗逸的内饰设计精致而温馨,中控台布局合理,操作便捷。高配车型配备的触摸屏幕支持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为驾驶者提供了丰富的和导航功能。座椅采用高品质皮革包裹,触感柔软细腻,乘坐舒适。
动力性能:朗逸提供多种动力选择,包括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1.5L发动机动力输出平顺,油耗表现优秀;1.4T发动机则拥有更强劲的动力和更好的驾驶乐趣。
安全性能:朗逸在安全性能方面表现出色,车辆标配多项主动和被动安全配置,如ESP车身稳定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等,全方位保护乘客的安全。
长安UNI-V
品牌与市场:长安汽车作为国内汽车品牌的新星,近年来在市场上表现强劲。UNI-V作为长安旗下的运动化紧凑型轿车,凭借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出色的动力性能,迅速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外观设计:UNI-V的外观设计极具辨识度,前脸的无边界格栅和凌厉的前大灯组合营造出强烈的运动感。车身侧面的流线型溜背设计和独特造型的运动轮圈进一步强化了其运动轿车的风格。
内饰配置:UNI-V的内饰设计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全液晶仪表盘和悬浮式中控显示屏的搭配为驾驶舱增添了未来感。内饰的用料和细节处理也体现了长安汽车追求高品质的决心。
动力性能:UNI-V提供1.5T和2.0T两款直喷发动机供选择,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和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保证了驾驶过程中的平顺与迅捷。
安全性能:UNI-V在安全性能方面也表现出色,配备了自适应巡航、道路居中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为行车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总结与选择
大众朗逸和长安UNI-V各有优势。朗逸凭借大众品牌的口碑和稳定的性能表现,适合追求品质与舒适的消费者;而UNI-V则凭借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出色的动力性能,更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具体选择还需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喜好来决定。如果您更看重品牌和稳定性,可以选择朗逸;如果您追求个性化和驾驶乐趣,UNI-V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亏26亿到赚38亿,长安汽车“转危为安”
长安汽车迎来新任董事长。
7月8日,长安汽车法人代表发生变更,朱华荣正式成为集团负责人。至此,朱华荣成为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计划的新任掌舵人。
本次转型于2017年底开始实行,以2020年和2025年为节点,聚焦于向新能源化、智能化以及高端化转型。
从近两年的表现来看,长安汽车第一阶段或难实现。长安汽车原定今年销量目标是400万辆,现下调至191万辆。同时三大新能源车专用平台未如期发布,智能化存在优势暂不显等问题。
这都对长安汽车实现2025年转型计划构成挑战。
“第三次创业”的关键词
2017年,朱华荣提出了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计划,次年4月正式启动。该计划关键词为“新能源化”“品牌向上”和“智能化”。
长安汽车当时宣布了2020年、2025年发展目标:
2020年,目标销量400万辆,市占率12.7%。其中自主品牌246销量万辆,新能源车销量35万辆;
2025年,目标销量600万辆,市占率15.7%。其中自主品牌销量35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116万辆。
围绕“第三次创业”计划,在2017年-2018年期间,长安汽车陆续发布“香格里拉”新能源汽车计划、“四大品牌”发展思路、“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等。“香格里拉”项目在2017年底最先公布。该计划当时由前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带队,朱华荣操刀。
长安汽车提出:2020年前,打造三大新能源车专用平台;2025年前,累计推出21款纯电动车型和12款插电混动车型;到2025年,牵头投资1000亿元,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并将停售传统燃油汽车。
在智能化方面,2018年8月,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计划,宣布要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计划未来10十年累计投资200亿元。
长安汽车提出:到2020年,打造2000人的开发团队,实现新产品100%联网和100%搭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自动驾驶L3级别量产;到2025年,预计打造5000人的开发团队,实现自动驾驶L4级量产,车载功能100%语音控制。
品牌向上方面,长安汽车今年6月推出了高端产品UNI系列。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表示,UNI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武器。
截至目前,“第三次创业”计划虽已推行两年多,但成效不太理想。
新能源车型销量一般
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方面暂无代表产品。
长安汽车有7款新能源车型在售,但多是“油改电”而来,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纯电动车续航里程集中在300-400km之间。而广汽新能源等纯电动车续航超500km,主攻中高端市场。
长安新能源没有产品销量进入前列。据乘联会数据显示,长安新能源旗下车型未能进入销量TOP10。
据长安新能源介绍,旗下逸动EV?460自2018年4月上市到2019年底,累计销量仅2.5万辆。其中1万辆来自T3出行平台订单。
长安新能源向财经网汽车表示,已经在加快新品推进步伐,最新一款产品逸动E-Life也将展开试驾活动。
长安新能源旗下尚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产品均由长安汽车工厂代工。此前承诺要在2020年前打造的三大新能源车专用平台,亦未有相关消息。
因自身难以支撑新能源业务发展,长安汽车主导全资子公司长安新能源实行混改。
去年12月初,长安新能源引入4家战略投资者,为南京润科、长新基金、南方工业基金、两江基金。四家股东分别增资10亿元、10亿元、7.4亿元、1亿元。增资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新能源的股权降至48.95%,丧失绝对控制权。
据天眼查显示,四家战略投资者均有政府背景。
其中,南京润科是南京溧水区国资委旗下全资公司,目前投资有长安新能源和南京恒天领锐汽车两家公司。
长新股权基金背后股东之一为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19年11月,目前仅投资长安新能源。
两江基金股东之一亦是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而南方工业基金背后股东之一为中国兵装集团。中国兵装集团为长安汽车实际控股人。
据长安汽车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四家股东增资28.4亿元已到账。
距离长安新能源引入四家战略投资者已超半年。就混改最新进展情况,财经网汽车采访了长安汽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具体细节待时机成熟,会通过官方渠道对外公布。
尚未建立智能化优势
相比新能源汽车进展缓慢,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已有一定成果。但鉴于自动驾驶研发周期较长,优势尚不够突出。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发重点是自动驾驶技术。
长安汽车现在售的部分产品搭载了驾驶辅助系统,具备自动泊车辅助、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提示以及场景重建等功能,达到L2级别。
据长安汽车介绍,去年7月,L4?级自动驾驶完成开放场景下的示范运营。今年3月,UNI-T完成L3级自动驾驶量产实测。4月,长安汽车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L4级无人驾驶运营平台。
同月,长安汽车全球软件中心落地重庆。该项目预计投资380亿元。该项目将导入1000人规模的研发队伍。
长安汽车向财经网表示,待后续法律法规开放后,长安汽车将实现L3级车型量产上市。
针对自动驾驶分级,我国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有部分车企也表示,已实现L2级别。如名爵品牌表示,第三代名爵6达到L2.5级,可实现部分自动驾驶。
北汽新能源等车企也将2025年视为实现L4级无人驾驶量产的关键节点。
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智能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大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起点差不多。
独立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目前在企业车中,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较占优势。特斯拉现自动驾驶级别处于L2级别。
张翔指出,出于成本考量,一般中高端产品对自动驾驶需求较高,而长安汽车现主要偏经济车型。
UNI-T虽然是长安汽车推出的高端产品,但在售价上与经济型产品区隔不大。
高端产品UNI低价入市
UNI-T采取低价入市策略,这或对UNI系列高端品牌的定位有一定影响。
UNI-T于6月21日正式上市,售价为11.39-13.39万。
这与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完全不同。如WEY首款车型VV7上市起售价是16.78万。领克01是15.88万起。
UNI系列也未自建销售渠道,现归于长安乘用车旗下。WEY和领克在集团内部优先级,与其他品牌地位同等甚至更高,并自建销售渠道。
易车研究院分析师周丽君指出,UNI-T的推出,还会形成内耗。
长安CS55、CS75?PLUS两款车的售价区间为8.29-15.49万辆,与UNI-T完全重叠,且都主攻紧凑型SUV市场。
长安CS55系列和CS75系列6月合计销量为2.8万辆,占总比为14.4%。
张翔表示,UNI系列可定位为中端产品。在UNI系列推出前,长安汽车产品主要集中于12万以下中低端市场,UNI-T是其自身品牌向上的表现。
销量回暖但业绩仍亏损
业绩不振亦是影响长安汽车转型的重要因素。长安汽车当前销量虽有回暖,但远低于预期,且主营业务汽车经营亏损超同期。
最新数据显示,长安汽车6月销售新车19.4万辆,同比增长37.6%;上半年累计销量为83.1万辆,同比微增1.2%。
年初,长安汽车曾表示,将力争实现超191万辆的年度目标,其上半年已完成四成,但距离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定下的400万辆目标相差甚远。
长安汽车2016年巅峰时期,销量为305.8万辆,扣非净利润为94.4亿元。
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表示,长安系中国品牌尤其是长安系乘用车板块,目前还难以支撑长安汽车整个集团的发展。
主营业务短时间内大幅度的下滑,使得长安汽车业绩不理想。
7月14日,长安汽车发布2020年半年业绩预告。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预计20亿-30亿元,同比增长189.3%-233.9%。
但财经网汽车发现,长安汽车净利润扭亏为盈,虽然和公司产品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提升有关,但主要是得益于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收入大幅增长。
因为长安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出售长安PSA?50%股权,以及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股价上涨,长安汽车上半年收益合计约增加52.8亿元?。
另外,长安汽车2020年一季度财报提到,还收到政府补助5.7亿元。
除去非经常性损益和政府补贴,长安汽车上半年业绩处于亏损阶段。
转型计划和密集产品投放的实施,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撑。钟师表示如果“没有销量与利润支撑”,或将影响长安汽车转型步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净利润暴增2倍,合资“杀手”长安汽车难解三大转型之困
“开挂了。”
预计盈利32亿元-38亿元。
10月14日晚间,长安汽车披露的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长安汽车预计业绩扭亏为盈。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2亿-3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6.62亿元,上涨220.23%-242.78%。其中,长安汽车第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为5.98亿元-11.9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21亿元,增长241.84%-384.2%。
对于业绩大涨,长安汽车表示,主要因公司销量增长、产品结构优化,自主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合资业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同时2020年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约56亿元。
这样的高光时刻,有些久违,但并不陌生。
事实上,2016年,长安汽车净利润曾达到102.85亿元高峰,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达128万辆位居自主车企销量第一,外界给长安冠以“自主一哥”的称谓,并开启了头部自主品牌的“三强时代”。
然而,最近三年,这位昔日的自主一哥,过得有些艰难。
财报显示,2017年-2019年,长安汽车的净利润分别为71.4亿元、6.81亿元、亏损26.47亿元,分别同比暴跌30.61%、90.46%和488.81%。其中,2019年是长安汽车自上市23年以来,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
彼时,有分析认为,如果长安继续保持如此下滑,一哥难保,不久其“自主三强”的席位也将被上汽乘用车取而代之。
或许是形势所迫,亦或是厚积薄发。
进入2020年,长安汽车开始发力,经营情况逐渐好转。
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1亿元和19.71亿元,呈不断上升趋势。
然而,长安汽车净利润实现正增长,主要还是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增加。
简单的说,就是出售了旗下公司的股权和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上涨。如刨除这几项利润,2020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的扣非净利润预计约为-22.75亿元至-32.75亿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的亏损22.4亿元进一步扩大。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此番长安汽车的盈利“水分”正在逐渐变少。
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前三个季度的预盈利额来推算,前三季度长安汽车扣非净利润虽处于亏损状态,但扣非亏损已经缩小了约6—12亿元。
而水分的“蒸发”,离不开销量的向好。
扉旅汽车查阅数据显示,长安汽车9月销量为20.55万辆,同比增长28.6%;1-9月累计销量为137.09万辆,同比增长12.01%,跑赢行业18.9个百分点。
其中,长安系自主品牌汽车9月销量达15.30万辆,同比增长31.9%,前9个月,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达103.42万辆,突破百万辆,同比增长12.1%。合资板块,1-9月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为16.71万辆,同比增长29.%;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达9.43万辆,同比微降1.58%。
这样的成绩,也换来了多家证券机构的看好。
华创证券预计,长安汽车2020-2022年归母净利预期57亿、60亿、72亿元,维持“强推”评级。太平洋证券研报表示,三季度开始乘用车进入行业数据“利好”期,预计长安汽车?2020、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40亿元、60亿元。
销量、业绩双双上涨,资本市场也纷纷看好,长安汽车是否危机已过?
答案,或许未必。
“企业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内部。在新一轮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当口,长安汽车如果转型不成功,将面临生死存亡。”
尽管前9个月长安汽车的表现十分出色了,但是在今年北京车展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仍为自己敲响了“警钟”。
而他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事实上,目前长安汽车存在整体毛利润偏低的问题,即产品走量却不挣钱。据悉,长安汽车上半年整车毛利率为9.29%,远低于竞争对手吉利汽车的17.11%和长城汽车的14.72%。
“单车利润低,主要源于长安汽车在转型赛道上的落后。”有业内人士指出,高端品牌迟到、新能源产品孱弱、是长安汽车的“硬伤”。
当前,面对智能化、高端化的市场需求,布局新能源、冲击中高端市场,已成自主品牌向上的必然选择,亦是业绩盈利的杀手锏。
在车圈混迹多年的长安汽车,岂能嗅不出这样的风向。
事实上,在过去三年时间里,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和高端化两个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效果平平。
“香格里拉计划”是长安汽车早在2017年就启动新能源战略。这个战略,可谓十分战略——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
如今眼看快到了第一阶段的收官之际,市场上还未传出计划中“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发布的任何动态。
高端品牌,也始终是长安绕不过的一个话题。
2018年4月,长安汽车正式向外公布“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并将旗下品牌重新梳理为长安汽车、欧尚汽车、凯程汽车以及高端品牌(暂定名AB)组成的四大品牌体系。
然而,时隔1年多,吉利的领克、长城的WEY及奇瑞的星途等几个国产高端品牌都已投入运营,而长安汽车正处于筹备中的新品牌却迟迟没有动静。
对此,长安汽车高层多次在公众场合表示:“长安汽车选择不单独再命名一个品牌,而是做高端产品。”
2020年3月,长安汽车推出UNI引力系列产品作为中高端产品试水。然而,目前来看,虽然其首款车型UNI-T销量还算可观,但在其价格上却与经济型车型毫无区隔,与“高端”调性并不相符。除此之外,该款车型还与长安旗下CS75、CS75?PLUS等目前走量车型存在较多的价位重叠,长期以往,易引发长安产品线“内部竞争”。
显然,“产品高端化”并非长久之计,而高端又是不能舍弃的未来。
“正在闷声憋大招,全力做这个事情(高端品牌)。”
日前,朱荣华表示,“有太多‘烈士’在前面。没有这样的理由,我是高端品牌消费者就会买我们的产品。我只能说,我们计划培育一个新的品牌,从目前准备的情况来看,有信心往上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长安汽车,想要王者归来,看来还得有一段艰难“向上”的路要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扭亏为盈。
8月30日晚间,长安汽车披露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27.82亿元,同比增长9.73%;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达26.02亿元,同比暴涨216.17%。
而2019年财报显示,长安汽车迎来上市2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6.47亿元,同比下滑高达488.81%。
仅半年时间便扭亏为盈,这份逆势的半年报值得好好“深究”一番。
事实上,“秘诀”源自投资收益。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收入52.75亿元。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股价上涨是收益主要来源,占非经常性损益收入的九成。
根据扉旅汽车梳理资料发现,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主要为:长安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带来了21亿元的净利润;出售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50%股权,增加约14亿元净利润。
最为吸睛的一笔“外快”,则是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由于股价上涨,增加归属于长安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75亿元。
而如果扣除掉这些非经常性损益,长安汽车仍处于亏损状态,为-26.2亿元。这也意味着,长安汽车的主营业务尚未实质性好转。
合资杀手
曾经的“香饽饽”俨然成了“烫手山芋”。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83.1万辆,同比增长1.3%,跑赢大势,销量排名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五。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累计销量1025.7万辆,同比下滑16.9%。
其中,长安自主乘用车今年的业绩表现突出,不仅是该集团的亮点,也是全行业本土品牌的领先者。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批售汽车30.8万辆,同比增长1.2%;?欧尚汽车批售7.2万辆,同比增长7.7%,平均单价提升超20%。
而长安自主的快速“出圈”,与其当前王牌车型的强势带动有关。例如,长安CS75系列连续三个月破2万辆,逸动PLUS连续三个月破万辆;上半年,CS35PLUS位居自主小型SUV细分市场第一;6月,逸动PLUS批售突破1.6万辆,零售居中国品牌紧凑型轿车第一;长安汽车全新高端产品序列“UNI”首款新车UNI-T正式上市,预售32天订单超1.6万辆。
与蒸蒸日上的自主板块不同,合资板块已经冷清了许久。
近年来,长安汽车一众合资小伙伴们,从长期边缘的DS、铃木,到曾经的“利润奶牛”福特、马自达,如今没有一个是稳步向上的,要么跌,要么亏,甚至还有一个退出了中国市场。
因此,很多网友调侃:长安是中国的良心车企,甚至还给予冠上了“合资杀手”称号。
在今年的半年报里,长安福特再次成为业绩的最大黑洞。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福特销量为9.7万辆,同比增长29.7%,营业收入165.01亿元,同比增长36.82%。不过,上半年长安福特净利润亏损达到11.4亿元,较一季度亏损扩大3.63亿元。
有分析认为,长安福特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其不断提高产品投资、技术投资的力度,以及产能过剩所致。
据悉,去年下半年至今,长安福特先后导入了锐际、探险者,以及林肯旗下的两款国产车冒险家和飞行家。其中,探险者是同级别唯一前置后驱平台的产品,技术开发成本更高。
而另一合资主力,马自达的表现依旧差强人意。
财报透露,今年上半年,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为56,041辆,较去年同期的61,161辆,下滑8.37%。
目前,长安马自达在售的主销车型有四款,分别是马自达3昂克赛拉、CX-8、CX-5和CX-30。其中马自达CX-30是今年5月最新推出的产品,也被马自达寄予了厚望,但是从CX-30的销量表现很是一般,月销量基本维持?3000辆左右,目前长安马自达主要依靠昂克赛拉走量。
现如今,长安系自主品牌销量已占据整个长安集团的三分之二,与国内其它汽车集团合资车企销量唱主角形成了鲜明反差。
“自主强是根基,优质的合资是保障。”在汽车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长安汽车正尝试着艰难的转型。
转型之困
除了告别合资依赖症,长安的转型还在于“向上”。
“过去几年时间内,长安汽车关停了140万辆产能,原来长安汽车的车型较小且相对低端。现在,我们坚持品牌向上,重新对产品和品牌进行定义,真正和公司转型战略相结合。”
8月14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长安汽车坚定战略转型,坚持从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变。
事实上,早在2018年4月,朱华荣便提出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该计划关键词为“新能源化”、“品牌向上”和“智能化”。?具体而言,集中表现在两大计划上:新能源“香格里拉”和智能化“北斗天枢”。
但截至目前,转型成效并不理想。
“香格里拉计划”是长安汽车早在2017年就启动新能源战略。这个战略,可谓十分战略——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
如今,眼看快到了第一阶段的收官之际,市场上还未传出计划中“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发布的声音。
此外,在最新的7月销量数据中,长安汽车也并未公布新能源系列产品的销量。
据了解,长安汽车现有7款新能源车型,均为"油改电",缺乏特有的技术优势,而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区域。在终端市场的表现也差强人意,1-6月总体销量为3090台,其销量主要来源于逸动新能源车型,占总销量的95%。
而相比新能源汽车进展缓慢,长安汽车品牌向上更是“不顺”。
走高端化,是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国内大部分车企必然要迈出的步伐。早些时候,长安也曾做出过高端化的尝试。CS95上市之初,被视为肩负长安向上重任的高端车型,但因市场表现不尽人意,最终无疾而终。
“如今再度冲高,长安仍是有心无力。”暂且不论长城WEY、吉利领克是否给机会,其推出的产品定位自上市便引发了各种尴尬。
作为长安汽车在冲击中高端市场的全新产品序列UNI,其首款产品UNI-T定价与长安CS75、CS75?PLUS等目前走量车型价位存在较多的重叠,有内耗风险,且11.39-13.39万元的价格似乎也并不符合“高端”的定位。
此外,在智能化领域,长安汽车的优势也并不算突出。
鉴于自动驾驶研发周期较长,且对于分级,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所以,现在大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起点差不多。不过,随着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不断加入,其市场竞争将越发激烈。
在经历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困境后,长安汽车终见复苏势头,但销量的增长并不能使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如果在转型道路上长期“掉队”,长安汽车仍将面临“难安”的处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