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del X失控致2死6伤,特斯拉疑有严重安全隐患,呼吁立即召回

2.谁的问题最大?这些汽车问题应该上315晚会

3.特斯拉又出事!疑似失控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

4.浙江男子试驾特斯拉,狂飙车害销售溺亡,赔偿其家人后却被公诉,这是为何?

5.特斯拉杭州车祸引发争议,特斯拉这么不靠谱,为什么还在有人购买呢?

浙江特斯拉事故多少人受害,浙江特斯拉事件

如今全世界只有2种电动汽车,一种叫做“特斯拉”,而另一种叫做“其他电动汽车”。你承认这句话么?——2月17日,浙江温州瑞安,一特斯拉Model3疑似失控,与一辆公交车发生碰撞,造成乘客陈某死亡、钱某受伤,三车受损。

事发后,各家媒体第一时间就转发、刊登了相关报道。题目里自然也少不了“特斯拉”3个大字。车友们热情、毫无保留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而仅过了2天,上海就发生了一起非常严重的汽车燃烧、起火事故。

特斯拉一出事都知道是特斯拉

其他车闯祸,为何不提品牌?

2月19日,上海中环(高架路)内圈金科路下匝道与主线之间发生一起单车交通事故。一辆小型客车行驶至该处时,因操控不当,撞到下匝道分岔口防撞水箱,车辆侧翻起火并从高架路翻落至地面道,驾驶员当场死亡。

同样的,2月18日,各微信车友群、QQ车友群里都在疯传,某地一台电动汽车“当街喷火”,熊熊烈焰吞噬了大半条街……而2月20日,车友群里再次爆出某地另一台电动汽车“当街喷火”,甚至上演了“火焰将路边其他汽车吞噬”的奇观。

从新闻画面里看,这几天内连续发生的严重事故,画面远比2天前温州瑞安的特斯拉事故惊悚的多。可是,这几次事故媒体压根就没提具体涉事车辆的型号!甚至连品牌都没提及!而且其中的2起电动汽车“喷火”事件,媒体甚至都没去报道!

难道有人故意“为黑而黑”?

这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诡异,大家纷纷表示“看不懂”:人家特斯拉只要出点事,各家媒体就争相报道,怎么其他品牌上新闻,就……?因此甚至有人会质疑,难道有人故意“为黑而黑”?就专门盯着一个品牌上?

后来和好友谈及此事,才恍然大悟!——之所以会导致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特斯拉这个品牌本身就“红”,特别是在当今网路时代。事实上除了汽车行业有这样的现象,在其他行业也一样。

不只是汽车,其他行业也一样

唯一原因:品牌关注度!

比方说:如今全世界只有2种手机,一种叫做“苹果”,而另一种叫做“其他手机”。——道理和特斯拉非常类似。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苹果手机的每一次换代,哪怕只是充电口改成了TYPE-C都能引起“集体轰动”…

但换成国内其他一些手机品牌(除个别知名度高的“头部品牌”外),换代也好,更改操作系统也罢,谁会在意?谁会过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斯拉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话题感”,本身就因为它足够“红”。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谈及纯电品牌,它是个绕不开的存在。

所以反过来想,“特斯拉上新闻必然轰动,而其他车上新闻,连品牌都懒得提”这件事,是可以作为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目标”(打引号)的。——比如手机行业,如今提及华为,新闻轰动程度比起10年前,那是提升了很多倍。大家对华为的全新操作系统的来历争论不休,关注度也很高。

被关注不是坏事!

期望自主品牌也能被“紧盯”

再比如汽车行业,如今只要提到比亚迪,谁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会下意识的把特斯拉拿来和比亚迪对比。这不就是因为比亚迪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攀升的结果么?——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已是妥妥的国内王者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说:全世界只有3种电动汽车,一种叫做“特斯拉”,一种叫做“比亚迪”,而另一种叫做“其他电动汽车”。——而放眼手机行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全世界只有2种手机,一种叫做“苹果”,一种叫做“华为”,而另一种叫做“其他手机”。

所以被媒体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必就是坏事。就好比5年前,燃油车时代,德系三强BBA绝对是被媒体争着抢着报道的品牌。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普罗大众对这些品牌的关注度高?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国内能出现越来越多的“被媒体紧盯”的汽车品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大虎悠,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Model X失控致2死6伤,特斯拉疑有严重安全隐患,呼吁立即召回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但凡与特斯拉有关的东西,就会受到大家的热议,由此可见,当下特斯拉的影响力之大。这不,在杭州,就有一台特斯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在停车场内撞墙。对于特斯拉官方,也是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其表示,在得知事故信息以后,已经第一时间联系车主,并且对车辆的刹车制动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当然,造成这样的事故,损失是非常大的。不过好在无人员伤亡,但是对于特斯拉官方的态度,却让人非常的不舒服,是啊,基本上每一次事故发生,特斯拉的检测结果永远都是无异常。当然到底有没有异常,我们也不得而知。不过就这态度,换谁都不好受,那自然就不能这样便宜他。那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该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追究特斯拉的责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是找官方要态度,当然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肯定不能就因为他们一路没问题就这样算了,肯定需要进一步的找他们麻烦。要求他们给出处理方案,和处理结果,这样对于我们来说,才能减少我们的损失。

其次是曝光起诉,当然。一般情况下,如果特斯拉表示没有异常,那么自然就不会和我们进行正面的处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我们可以向媒体曝光,或者向法院起诉,这样利用社会的影响力来解决我们的诉求。

大家一定要记住,无论我们采取那种方法,我们的目的都是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理性对待,选择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且满足我们的诉求。

谁的问题最大?这些汽车问题应该上315晚会

9月5日,四川省南充市一辆特斯拉Model?X,在富民街突然高速行驶,撞翻多辆汽车并撞倒数名行人,最终导致2人死亡6人受伤。

场面过于惨烈,车聚君不再放视频与了。

当日,南充交警一大队在官方微博证实了此事,并通报:

驾驶员刘某(女,51岁)已被警方控制,初步检测,排除酒驾、毒驾嫌疑,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一、为何当天就能确定车辆没问题?

很快,认证为@特斯拉客户支持?的账号在一条微博的评论区回复:

特斯拉高度重视此事,已派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根据对车辆数据的分析,显示车辆没有发生故障。

值得注意的是,该账号并没有在自己的微博正文中刊发这个说明。

看到这条回复,有网友表示:这就开始甩锅了?

还有网友表示:特斯拉自己去检测会有故障吗?

车聚君想到的是:这么严重的问题,特斯拉当天去,当天就证实车辆没有问题么?车辆数据是如何拿到的?不应该封存在警方处吗?车辆没有发生故障的依据是什么?分析验证过程有无得到任何第三方监督与认可?

作为对比,我们先回顾一下温州陈先生的案例。

8月12日晚,陈先生开一辆Model?3回家,在小区停车场前100米,车辆突然失控,导致严重事故。他本人被抢救了7小时,才捡回一条性命。

8月18日,特斯拉派人来取陈先生的车辆数据,称要送交总部检测。陈先生不放心,坚持让交警把原始数据存于第三方,特斯拉从第三方拷走数据。

8月20日,特斯拉的售后人员才第一次去医院探望陈先生。

从这个案例看出,首先,特斯拉更关心车辆数据,而不是经历生死的用户。其次,事故车的车辆数据解析有相当难度,需送交特斯拉总部分析。

如今,温州事件过去半个多月了,依然没有下文。在南充事件中,为何工作人员当天就能得出结论?这次不需要总部检测了?

二、3个月6起失控,全是用户问题?

为方便理解,车聚君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了近期特斯拉的失控事件。

从公开报道可看出:三个多月,特斯拉接连发生了6起疑似失控事件。按特斯拉的说法,这些都是用户操作失误造成。

特别是南充事件中,一些力挺特斯拉的网友,更是发出了大量刘女士穿高跟鞋的照片。言外之意,事故由车主违法驾驶造成,车辆并无问题。

车聚君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现行的2011版,并未发现有关穿鞋的规定。

交规在各地实施中,会有不同。如浙江省规定:驾驶人不得赤脚、穿拖鞋或者穿高跟鞋驾驶机动车。南京市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穿拖鞋、穿跟高四厘米以上高跟鞋或者赤脚。违反规定一般会被扣2分,罚款50元。

但在四川省和南充市的地方规定中,均无关于高跟鞋的明文规定。

刘女士穿高跟鞋驾驶Model?X肯定会增加风险,但是否违法尚不能确定。警方的通报中,也未提及该行为。

因此,南充事件中把责任完全推给高跟鞋,目前看不能成立。进一步结论需待警方公布事故认定书,或第三方发布鉴定结果。

那么在前五起Model?3的失控事件中,车主有什么过失呢?

从目前的官方信息看,车主们均排除了酒驾、毒驾、疲劳驾驶嫌疑,也未见精神异常等情况。

那么是特斯拉车主驾驶水平普通太低,还是它的加速踏板与刹车踏板太容易让人混淆?Model?3已经开售一年多,为何在最近三个月集中爆发失控?

一位读者质疑:一个事故可能是踩错踏板,已经不止一起了,不可能每个人都踩错踏板吧?

事实上,杭州赵女士的问题车辆,从店方取回时,由一位修车行的专业人士驾驶,同样出现了三次无故加速的情况。幸好赵女士有一个对照组参考,否则很可能一种舆论会认为是“女司机不会开车”。

南昌的陈先生、北京的马先生、温州的陈先生都是多年老司机,而且买特斯拉的车主一般家里都有几部车,不太可能犯下油门刹车混淆的错误。

修车师傅和老司机都踩错刹车,而且三个月发生6起,这在其它品牌中闻所未闻。难道都是用户的错?

三、事发时,所有用户都没踩刹车?

特斯拉坚称:对,都是用户的问题。比如,他们这样答复南昌的陈先生:

"我们后台的数据显示,碰撞发生前几分钟,系统没有监测到驾驶员踩过刹车踏板,而是有踩下加速踏板的动作。"

陈先生气愤的回应:

"我一直在尝试深踩刹车,但如果是刹车失灵了,那怎么监测有没有踩下刹车的动作?"

这是一个很好的回答。

好比,一家酒店发生了命案,酒店回应:我们的监控视频并没有记录到任何犯罪行为,反而有被害人正常出入的镜头。所以,酒店没任何责任。--可如果你的监控有盲区呢?或者你的监控被黑了呢?

因为我没有记录到,所以等于没发生。

这相当于拿自己的错误和失职,来给受害者第二次伤害。堪称神仙逻辑。

事实上,一位杨姓车主的公开发言,驳斥了特斯拉的神逻辑。

“我亲身经历过,是系统卡死造成的。当时我开自动驾驶在高速上行驶,遇到前方堵车,踩刹车想取消自动驾驶,发现踩车没反应,取消自动驾驶也取消不了。这时候我急忙双手按住方向盘两边的滚轮重启系统,在屏幕暗下去的时候踩刹车有用了。后来致电特斯拉,他们也说后台数据显示我没踩刹车(实际是系统卡住后台接不到信号)。”

这位车主的经历,可以证实以下几点:

▎特斯拉在某些情况下,确实会刹车失灵;

▎重启系统可以恢复刹车,说明它的刹车是电控优先;

▎在刹车失灵时,特斯拉后台是收不到刹车信号的。

因此,特斯拉声称后台没有发现刹车信号,不代表用户一定没踩刹车。

事实上,一年多前上海一起Model?S失控案例,可以反驳特斯拉的“车主未踩刹车”言论。

监控显示,这辆Model?S在向前冲时,也仍然亮着刹车灯。车主陈先生表示,他从头到尾都在踩着刹车,但车子还是以150km/h的时速飞进了河里。

幸好现场有监控,否则这位特斯拉车主也是百口莫辩了。

四、是「电控优先」还是「刹车优先」?

其实,关于特斯拉车辆有可能突然失控的争议,存在很长时间了。

上表是车聚君根据国内外公开报道、用户群反馈整理的特斯拉失速事件,时间线涵盖2016中至2019年中。其中2018年5月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起Model?S突然失控事件,还造成了2死1伤。

中国的常熟、上海、杭州,也有类似案例被批露。

其实,这都是冰山一角。

2020年1月,美国交通下属的NHTSA,收到127位消费者发起的请愿书,列举了110起由特斯拉车辆突然加速(Sudden?Unintended?Acceleration)造成的事故,共造成52人受伤。

车聚君摘录两个案例:

2018年12月,内华达州一居民在三个月内经历了两次突然加速。当时,他开一辆2017年的Model?S,正在慢慢驶入停车场,突然遭遇了“无法控制的加速(uncontrollable?acceleration)”,事故导致他肋骨断裂和18,000美元的财损。

2019年11月,加州一位2015年的Model?S车主称,他的车在自动辅助驾驶状态下,突然毫无征兆的加速,以105-113公里的时速在高速上行驶了30分钟。最后追尾其它车辆才停下,安全气囊随后打开。

特斯拉对此矢口否认,称它的车辆不存在突然加速情况。

它的观点是,该请愿书是一名做空特斯拉股价的投资人策划,而且特斯拉车辆有三个内置安全装置来防止意外加速。例如,同时踩下刹车踏板和加速踏板,那么电机将不会工作,车辆会停下。

车聚君觉得,做空特斯拉的人肯定有。但一个投资人能召集到127名车主进行集体投诉,真要花不少力气。而且,就算有商业目的,也并不妨碍这110起失控案例的真实性。

好比,Muddy?Waters针对瑞幸咖啡发布了89页做空报告。前者当然有目的性,但不妨碍报告的真实性。最终结果大家看到了。

另外,特斯拉的「防错设计」是在刹车起作用的情况下,可实现「刹车优先」,这也是绝大部分车企的标准设计。但问题是,如果刹车失灵了呢?系统收不到刹车信号,它如何执行「刹车优先」的设定呢?

一个关键点在于,它的刹车系统很可能是「电控优先」。

在杨先生的案例中,包括车机在内的整个系统死机,刹车和Autopilot均失去控制,随着系统重启,刹车才恢复作用。那在宕机期间,刹车如何优先呢?

刹车好比皇太子,其它子系统好比阿哥,当发生冲突时肯定是听皇太子的。但是,如果皇太子在某一时刻突然昏迷,那么其它阿哥自然就各行其事了,甚至趁机兴兵作乱,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特斯拉说的「刹车优先」也不一定100%有效。

比如上海陈先生的Model?S案例,他的刹车灯是亮的,说明系统收到了刹车信号,但还是冲到了河里。这好比,这时皇太子仍是清醒的,但他发出的命令已经没人听了。这仍然是全面电子化的锅。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的皇太子,在发病时,可能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迷。

比如杭州赵女士的案例。一开始刹车不起作用,后来靠蹭墙,以及不断拼命踩刹车,才把车停下。就是说,刹车起初失效,但最后突然又有效了。这也是赵女士,后来无法说清楚的原因:因为店方说,你不是说我们车刹车失灵吗?最后不还是靠你踩刹车停下的?

至于,特斯拉这位疑似患了癫痫的皇太子,为何发病?何时发病?如何治好?没人知道。

特斯拉回应南昌事件时,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刹车失灵的可能性非常小。那就是,还是有一定可能性了?

那么,那个可能性是什么?

五、远程遥控什么鬼?为何删用户数据?

我们先来看一个搞笑又可怕的案例。

2020年8月21日,一位知名媒体人收到一位特斯拉车主的投稿,后者称他在自己的APP上找不到自己的车了,离奇的是出现了5辆远在欧洲的车。

“车主可以远程查看这5辆车的所有信息,并能远程遥控......”

看到了吗,各位?特斯拉的普通用户,无意间就可以阴差阳错的控制万里之外的其它特斯拉车辆!

那么,如果有人有意去这样做呢?

不出所料,特斯拉并没有给那位满脸问号的中国车主一个答复。那么,我们不得不联想:这三个月来,连续发生的数起Model?3失控事件,是否和特斯拉的软件系统紊乱有关?

比如,多数失控车辆都是在低速时,突然极速前进--速度在120-150km/h,而且车速到达顶峰后以一种绝对匀速前进。比如南昌车主一直以127km/h前行,8公里没有任何变化。请问,任何一个正常人类在闹市区能开出这样的结果吗?让一个老司机盯着时速表也开不出这样的匀速吧?

更何况,当时他还要面对逆行、躲闪、闯红灯、撞土堆等一系列高难操作,他的内心得强大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右脚稳定的踩在加速踏板上?说他把电门踩到底不动也不对,这辆进口Model?3的极速是261km/h。说他用了Autopilot也不对,事后证实他没有开启该功能。而127km/h,正是他之前跑高速时,设定的最高限速。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很可能都是机器行为。

而车主当时唯一能控制的,可能就是转向了。你很难想像这些车主在那一时刻的绝望。南昌的陈先生当天刚送完儿子上学,他怎么也想不到会有8公里的生死时速,让他在生死间做抉择。不幸中的万幸是,20年驾龄的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土堆,以一种自杀的方式,高速撞上去了。

可惜,南充的刘女士没那么幸运。

她当时的位置是一条很窄的商贸街,店铺林立,车水马龙。我们无法想像她当时的绝望,可以肯定的是她今生留下了开车的阴影。如果有机会采访,她大概最后悔两件事:一是穿了高跟鞋,二是买了特斯拉Model?X。

这并不好笑,也不是美国科幻**,它就真真实实发生在2020年这个魔幻的夏天。

另一个魔幻的地方在于,特斯拉在悄悄删除用户的数据。

另一位知名媒体人,近期也在微博上爆料:有特斯拉车主反应,他们的车也有刹车失灵、挂倒挡前进的现象!

更可怕的是,特斯拉把这几位车主行车记录仪中的相关数据给抹掉了,抹掉了,抹掉了。这跟前述几起案例,如出一辙。

比如,杭州的赵女士、南昌的陈先生、北京的马先生,他们的相关数据也都被特斯拉工作人员悄悄删除了。

为什么呢?

如果真如特斯拉所说,后台数据显示都是车主操作失误,那么相关数据应该对特斯拉有利,它应该好好保存下来啊?为啥要从云端把宝贵的数据抹去呢?而且,这些案件已经涉及公共安全了,不是谁想删就能私自删除的。有可能涉嫌侵犯用户财产权、以及妨碍司法公正。

难道,它想掩盖什么真相吗?

据报道,目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均已派人至南昌当地参与事故调查。相信,他们也会同时派人到温州、南充调查。

那么,车聚君给这些专家提个美芹之献: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各地方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中心、以及相关企业,都有新能源车辆的实时运行数据、历史数据。理论上,是层层上报,实时上传。如果车企擅自删除了相关数据,可以在地方和国家平台找一下原始数据。

▎按照国标要求,发生三级故障报警应有信息上报和故障处理追溯信息上报。信息包括不限于:位置、车速、里程、充电状态、电机信息等等,可以详细检查一下特斯拉的上报记录。

▎抓紧保护、拷贝南充的车辆原始数据。以往,特斯拉以“数据只能由特斯拉机器读取”为由,取走原始数据,带来证据完整性的风险。而且,上次温州失控事件中,特斯拉事发一周后才去现场取数据,而南充事件中当天就赶到现场,并快速声称车辆没问题。所以,更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无论如何,温州陈先生还有一份原始数据,保留在第三方技术中心。

即使,特斯拉删除了云端数据,工作组对照车端数据,也能找出蛛丝马迹。

车聚小结

特斯拉“失控门”的真相,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还要严重。因为涉及面广、危险性强、又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比如,小编的Model?S就有过挂R挡向前冲的情况,很心慌。

我们尊重它作为一个伟大的科技企业,带给全世界的颠覆性创新。但在考虑诗和火星时,我们也要活在当下,切实解决车辆的安全性问题。

事实上,特斯拉的种种表现已经符合了《召回管理条例》的特征,不管什么理由,应尽早召回相关产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北京店能以“进店升级”的名义为马先生的Model?3偷偷摸摸更换新电机,说明它至少知道一部分故障原因。那,先从光明正大的召回电机开始吧。

期待,国家联合工作组能早日给出权威、公正、合理的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又出事!疑似失控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

距离315晚会还有十多天的时间,大家应该比较关心会有哪些车企和汽车问题上榜。虽然2022年的315晚会没有涉及汽车产品问题,但汽车的质量问题是一直存在的。今天我整理了一下2022年期间发生过的重大汽车问题,你觉得它们有没机会登上今年的315晚会呢?

车门无法打开

2022年7月28日,一辆雷克萨斯LM在贵州高速公路与道路中间波形护栏、限高架水泥墩发生碰撞后,车门无法解锁,最终导致1人死亡2人受伤。据介绍,当时现场有多名热心群众施以救援,但怎么也撬不开车门,只能通过破窗救人。由于车辆开始起火,所以没时间救出后排乘客。

2022年9月5日,苏州一辆保时捷电动车Taycan撞上护栏后燃起了大火,起火后有路过的群众想营救,但由于车门打不开,最后车内人员无法脱困导致死亡。

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对碰撞后车门自动解锁功能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这应该是汽车行业内的基本造车理念。因为碰撞后可能会出现驾乘人员昏迷、车辆起火等情况,如果救援人员,不能及时从车外打开车门,就会耽误最佳救援时机。

特斯拉的失控问题

2022年4月22日,一名车主驾驶特斯拉Model 3在高速上发生追尾事故,车辆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自动加速到170km/h,踩刹车没有任何反应,连撞四辆车后才停下来。

2022年11月5日,广东潮州一辆特斯拉Model Y疑似失控高速行驶2公里多,最高时速一度飙到198km/h,最终造成2死3伤。日前,据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消息,特斯拉潮州事故有了新进展——事故鉴定报告已经给到潮州警方。对于鉴定结果,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拒绝接受媒体采访,也不会进行公布。

当然,特斯拉失控事故可不止这两起。2023年2月17日浙江温州特斯拉事故也是比较严重的。据悉,当时特斯拉Model 3疑似失控,在路上一路高速狂飙,最终与公交车猛烈追尾,造成车内乘员1死1伤。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特斯拉失控事故原因并未公开,究竟特斯拉的刹车到底有没问题,一直都是个谜。其实不管结果是人的操作问题还是车的问题,至少我们买车时应该对特斯拉这个品牌好好考虑一下。

车机弹窗广告

2022年9月23日,重庆一位一汽大众ID.6的女车主在驾驶车辆时,中控触摸屏突然出现弹窗广告,遮挡了行驶中的导航信息。

2022年9月28日,有车主曝光自己的奔驰车中控屏出现弹窗广告。该广告内容是推广奔驰EQE电动车,出现在中控屏的顶部,对导航界面也造成了一定的遮挡。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车机系统是越来越丰富,给用户带来便利。但如果给车机发送弹窗广告,容易使驾驶员分心,很可能影响用户的安全行驶。

例如当你在高速上行驶,弹窗广告挡住了导航界面,而你担心错过下高速路口,定会放慢车速查看,这时就有可能造成追尾事故。

所以,弹窗广告应该被禁止或者只能在车辆静止的时候才推送。

夸大宣传

2022年,李想一句“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让理想L9成功出圈。可是在正式交付前,理想L9就发生了多起“断轴”事故。

2022年7月17日,一辆理想L9在试驾过程中,空气悬挂断裂,车辆左前轮陷入车身当中,无法正常行驶。

2022年7月26日,试驾员为客户演示加速过程中,突遇三道变二道,因反应不及时撞到了护栏,理想L9又断轴。

此外,2022年9月19日,福建泉州一理想L9车主从交付中心提新车出来行驶不到3公里,车辆就出现故障抛锚在十字路口中央,最后得人工推车。

2022年9月中旬,一位“电车室长”汽车博主称自己购买的理想L9的方向盘出现向左跑偏,经过理想售后上门调整后恢复正常,但在后续用车时发现方向盘又向右跑偏了。

今年,理想L9还出现以下质量问题,1月21日有车主控诉理想L9在高速行驶时NOA失灵;1月29日,山东济南一辆理想L9在路边自燃起来;2月理想L9因为一泡童子尿把右第三排座椅下方后控制模块烧掉了。

原来“500万以内最好”的车质量就这样?虽然说吹牛不犯法,但这句话是出自于理想汽车的CEO,也就相当于官方的宣传了,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消费者具有误导性。

当然,夸大宣传不止理想一家,不少车企也有,例如恒驰新能源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称恒驰5是“30万以内最好的纯电SUV”;合众汽车CEO张勇称哪吒S为100万内最好的轿跑;小鹏G9也被何小鹏称之为50万以内最好的SUV。马斯克近日更是因为夸大了其电动汽车的自动辅助驾驶(Autopilot)和全自动驾驶(FSD)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股东起诉。所以315晚会应该点名一下各车企的夸大宣传情况。

最后想调查一下,除了上面的几个汽车问题,你觉得还有哪些汽车问题最应该上315晚会的呢?(文|鹿小燕)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逻辑非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浙江男子试驾特斯拉,狂飙车害销售溺亡,赔偿其家人后却被公诉,这是为何?

[汽车之家?新能源]?2020年9月5日下午16时许,一辆特斯拉Model?X在四川南充双福街疑似发生失控撞上路边车辆和行人,根据当地警方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此次事故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和多车受损。截至发稿,特斯拉官方尚未对此次事故进行任何说明。

『警情通报』

『事故现场』

警情通报显示,刘某(女,51岁,顺庆区人)驾驶川ADA***3小型普通客车(特斯拉Model?X)行驶至顺庆区富民街时发生事故,目前刘某已被警方控制,且经过初步检测,已排除刘某酒驾、毒驾嫌疑,但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故现场』

根据此前报道,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第一次疑似因失控而造成交通事故。比如在2020年8月份,上海一辆特斯拉Model?3疑似失控冲进一个加油站内,事故造成两名人员受伤、部分车辆受损,当地警方此前发布声明称,已排除驾驶员酒驾、毒驾嫌疑。对于四川特斯拉疑似失控一事,我们将持续关注官方声明。(文/汽车之家?尤冬青)

特斯拉杭州车祸引发争议,特斯拉这么不靠谱,为什么还在有人购买呢?

浙江男子因为试驾害死销售,虽然得到了其家人的原谅,但是他的行为还是触犯了《刑法》,所以检察院才对他提起了公诉。

试驾是每一个买过车的人都应该有过的体验,但是试驾害死销售的相信没几个人体验过。浙江义乌一名23岁的年轻男子楼某在试驾特斯拉新款轿车的时候,明明对车辆和附近道路的不熟悉,却盲目自信地将车速提升到150码。在自我感觉到车速过快之后,楼某猛踩刹车,在打方向盘上也出现了失误,导致车辆侧翻进了路边水田里,害得销售黄某在车内受伤昏迷,送到医院抢救后不治身亡。经过法医判定,黄某并不是因为翻车受到了撞击而身亡的,真正死因是翻车后溺水导致的。

事后,楼某和黄某家属经过协商,达成谅解,做出了合理的赔偿。原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终结,但是浙江义务市人民检查院却认为,楼某试驾车辆导致黄某死亡属于是过失致人死亡,纵然情节较轻,但是这种行为已经触犯到了《刑法》。根据我国《刑法》二百二十三条,因为过失致而导致人死亡的,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轻的话,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检查院公事公办,依法对楼某提起了公诉,希望依照法律给楼某做出一个合理的处罚。

只能说大家在试驾新车时,不要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迷之自信,也别老想玩“飘移”,否则只能像楼某一样害人害己,断送了一条人命,不仅要赔钱,甚至还要接受法律的审判,为自己的过失买单。当然销售黄某本身也是有责任的,顾客试驾新车时他应该提醒对方安全第一,在对方意欲飙车的时候更应该阻止。能卖出车固然好,但也不该一味顺从客人,否则出现这样的结果,赚再多的钱也没命花。

特斯拉车祸引发争议,特斯拉这么不靠谱,为什么还在有人购买呢?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一辆特斯拉小汽车冲破地面,撞翻了路边的路灯。事发时,司机喝过酒,但不承认自己酒后驾车。该司机宣称自身事发时坐到副驾,车子是打开全自动辅助驾驶作用后,出现了撞击安全事故。

司机的这种说法很快就被特斯拉层面辩驳。相关负责人表明,车子只会在主驾部位有些人并手握方向盘时才能打开全自动辅助驾驶作用,假如司机坐到副驾是无法实现车子自动驾驶的。但是对于这种说法,也有网友给出了怀疑。由于此前曾有网友发布测试视频,通过在主驾位置和方向盘里置放一定吊物的做法,就可“骗”过车子,打开全自动辅助驾驶作用。

安全事故全新调查结论公布,杭州交管部门的基本调查结论表明,事发时司机全过程坐到主驾上,并不是其先前宣称的“人们在副驾”。与此同时,司机血液检测表明其归属于醉酒后驾驶,目前已涉嫌危险驾驶被立案调查。

实际上,即使是司机确实身处副驾,也难以用自动驾驶“推卸责任”逃离罪刑。广东省伟然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宗保剖析,现阶段,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划分成三种类型,各是“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彻底自动驾驶”。在这里三种类型中,“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都要驾驶员在特定前提下立即接手随时待命。

现阶段,在我国合理合法出售及上道的消费性小汽车,事实上都是属于“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这两类的范畴,这时主流的法律规范是“归属于该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责任的,由驾驶员承担赔偿责任”。

特斯拉安全事故占比并不是很高

美国曾经做过一项由于车的牌子所引起的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在美国,特斯拉的道路交通事故占到了0.019%,可是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的故障率,对它的报导却占到了95%的主流媒体看面。再去对比一下致死人数,2020年,美国由于特斯拉车祸死亡人数仅有8人。而因别的车子致死人数为42052人,致死人数并不是很高,但是只有5%的篇数在报导别的车子造成的车祸。

特斯拉的品牌知名度

虽说中国也经常会出现由于特斯拉的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车祸,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是坚信特斯拉的,终究特斯拉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累积前提下,所制造的新能源车辆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的。当顾客找不着更加好的代替品情况下,或是只能选择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