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关键技术和配套基建是重头戏

2.蔚来es8保养费用

3.没有发动机也需要保养?电动车的保养指南

4.2035年新能源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这件事靠不靠谱?

5.赛车界漫游指南|五分钟带你看懂FE

6.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国内或国际知名大学有没有合作交流项目?

7.工信部发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工作要点

新能源汽车方案,新能源汽车项目指南

[?亿欧导读?]?新基建按下的加速键,会如何催熟市场?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充电桩正走向“风口”。

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公布了一组数据:预计今年内完成100亿元的投资,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0万个,私人桩约40万个,新增公共充电站4.8万个。

而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大概建设了45万根公共充电桩。

以此速度来看,充电桩建设进入了政策快速推动时期。

不断扩散的疫情正在让全球的经济按下暂停键。在中国汽车产业,工厂停工、裁员降薪、供应链断裂已经成为了疫情笼罩之下挥散不去的阴影。但由于“新基建”风口的出现,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细分领域却展现出了发展活力。

在正式被纳入“新基建”之后,充电桩行业的好消息不断。政策撬动下,各路资本纷纷注入,在疫情阴霾笼罩的3月,充电桩行业却密集收获3起融资,其中还包括“圈外人”宁德时代和蚂蚁金服。

充换电行业在之前成长过程中烦恼不断,高投入、高回报周期、低利用率等都成为了盈利的掣肘。按照一个行业的成长周期来说,亿欧汽车认为充电桩行业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的试探、初步形成期的蒙眼狂奔、发展期的高质量增长及成熟期的稳步前行。

随着“新基建”地位的确认,中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获得了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踏板,但距离成熟还有一定距离。

01?未达预期的第一阶段

时间回溯到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建成全国首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中国充电桩行业的历史大幕就此拉开。

随后2008年,北京市奥运会期间建设了国内首个集中式充电站,该充电站可满足50辆纯电动大巴车的动力电池充电需求。2009年,南方电网投产的首批电动汽车充电桩在深圳建成,建设规模为2个充电站,134个充电桩。

彼时,出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乐观预期,国家电网曾梦想一统充电设施领域,如同加油站中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一样。

随后,国家电网曾三次调高充换电站建设计划。

2010年,国家电网在《“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904座充换电站和23.3万个充电桩,充电设施规划总投资为217.1亿元。

2011年9月,时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又将“十二五”目标扩大到2900座充换电站和54万个充电桩。随后,2013年6月,据《国家电网报》报道,“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又将数字再一次提高,计划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700座、充电桩34万个。

充电桩/?123rf

理想很饱满,现实却十分“骨感”。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3)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400座,充电桩1.9万台。原计划投资额逐年增加,从建设数量上看2012年充换电站建设放缓,2013年全年竟然只建成了47个。

南方电网设立的Flag也同样经历了倒下的命运。此前,南方电网与深圳市政府达成协议,到2012年在深圳建设89个充电站、29500个充电桩,预计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元。不过,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截止到2012年底,南方电网仅建成充换电站18座,充电桩仅3229个。

谈到充换电站建设放缓,仍然绕不过“盈利难”这道坎儿。国家电网内部人士曾称,彼时已建成的400余座充换电站几乎没有盈利的项目,处于全线亏损的状态。南方电网分公司也表示,其在深圳建成运营的7座充电站,每年亏损额为1300万元。

早期的充电桩,就这样“小心试探”了一番。一方面,巨额亏损的“果子”并不香甜;而另一方面,充电桩的巨大缺口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

02?蒙眼狂奔的六年

2014年之后,充电桩市场的大门正式开放。

2014年,国家电网宣布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换电设施市场。这意味着,充电桩市场不再只受国有企业所控制,民间资本也有分一杯羹的机会。同年,如今在公共充电桩领域排名第一、第二的特来电、星星充电相继成立。

充电桩行业爆发的另一关键因素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一举打破了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刻板印象”。被特斯拉“教育”过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争夺的重要战场之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了8.39万辆,累计销售7.4万辆,和2013年的1.75万辆和1.76万辆的产销数据相比,翻了四倍有余。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的规模。

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加码,使得充电桩市场随之变成一片红海。一时间,国营资本、私营企业蜂拥而上,掀起了一阵充电桩建设狂潮。狂潮的猛烈在充电桩数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丁唯一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仅5.7万台。这一数字在2019年底已达到121.9万台,增长了21倍。在充电桩高速建设的同时,全国车桩比水平也在持续优化,已由2015年的7.8:1提升至2019年底的3.4:1。

但是好看的数字背后却是以野蛮增长的方式在支撑。

过去几年,充电桩行业赛道上一时间人满为患,但其中碰撞出的问题也比比皆是: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下、用户体验差、共享观念淡薄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全行业陷入盈利难困局。

即使是充电桩行业的头部企业特来电,也没能逃过亏损的境遇。特来电在成立前四年累积亏损6亿元,直到2019年4月才实现盈利。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不讳:“特来电投了这几年亏了八亿,别人想干这个事不亏5个亿休想做成。”

由于充电桩行业存在投入资产重、回报周期长的属性,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充电桩市场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格局——行业前三的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丁唯一

因此,尽管入局容易,但在赛道上坚持下来的玩家并不多。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在此前的采访中曾透露,2017年中国大概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但到了2019年,50%的企业或倒闭或退出该行业,还有30%的企业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挣扎。

随着“蒙眼狂奔”的日子结束,坚持下来的充电基础设施企业正在寻找良性增长之路。

03?走向成熟

2020年3月,充电桩正式被中国纳入到七大新基建之中。

在亿欧汽车看来,“新基建”地位的确立,是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从蒙眼狂奔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大手笔和新玩家,是充电桩市场迈入第三个阶段最直接的表象。

3月初,国内第一大公共充电桩运营商特来电完成了总计13.5亿元的增资,新引入了鼎晖投资以及国调基金。其中,鼎晖投资是管理千亿级资产的知名机构,国调基金则是国家队背景、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500亿元的中国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3月6日,中央为新基建定调后的第三天,主营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

3月27日,蚂蚁金服也入股了一家充电桩运营企业简单充,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占股33%。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各地方政府针对充电基础设施也将有政策方面的倾斜。3月底,上海市开始对充电桩提供安装补贴。不久前,北京、深圳、成都、山东等地也先后发布了对充电桩的扶持政策。

资本和政策推手之下,充电桩市场自身也将经历洗牌。

新基建中的“新”是使充电桩不同于普通基建的关键。云快充CEO田波曾对亿欧汽车表示:“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的跑马圈地,更加注重充电设施的运营平台建设,让桩联网、车联网加快融合。”

未来,充电桩行业离不开大数据、5G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协同作用。而这样的工作,不可能仅靠充电运营商一方完成。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之前从未涉水过充电桩市场的蚂蚁金服和宁德时代会纷纷入局。

而充电运营商在其中,则可以通过充电获取数据,打通出行、生活服务的数据链条,原本单一的充电业务上就多了增值服务,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将有着更多元的探索。

电动汽车充电/?Pexels

不过,“新基建”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充电桩未来的发展就能一帆风顺。十三五期间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要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截至到2020年2月,这一数字仅达为3.2:1。雪上加霜的是,新冠疫情还在拖累着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2020年实现这样的目标恐怕并不容易。

虽然当下的行业发展远未达2015规划的目标水平,但亿欧汽车对于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仍有巨大的信心。近年来,全球汽车企业开始走向电动化、CTP等动力电池技术走向量产、更多高效的充电场站完成建设、新能源汽车成本逐渐下探、V2G技术距离量产越来越近……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活力也将不断提升。

在今年1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计,在2025年之前,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相关技术都会全方位成熟,电动化拐点来临;同时,新能源发电价格拐点也将到来。

亿欧汽车预计,在2025年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逐步超越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的发展期也将结束,正式迈向成熟阶段。

因此,基于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前景,充电桩作为其配套补能设施也必将随之成长,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

新基建按下了加速键之后,充电桩的快速布局成为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它却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的唯一原因。

(近期,亿欧汽车正在推进《2020-2025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预期研究报告》,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炉,关键技术和配套基建是重头戏

易车讯 近日,广州市商务局发布了《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其中包括了支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近地化构建“432”汽车产业园区新格局、提升汽车产业链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强化要素资源供给保障,措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原文如下:

一、支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一)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发挥好由市领导任组长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作用,梳理全市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供应情况,运用税务、海关、电力等大数据源加强产业运行监测,及时分析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问题,主动预判各种风险挑战,积极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广州市税务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等及各区政府)

(二)建立产业风险管理预案机制。强化统筹协调,迅速应对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紧急状态下,在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下成立应急工作组,建立市、区、企业三级线上线下“每日调度”机制。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推动供应链重点企业清单区域互认,支持清单内企业在本区域及跨省、市供应链物流通畅,保障其用电用能。加快清单内企业货物清关及转运,保障港口、航空、高速公路等各类运输通道畅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等及各区政府)

(三)深化实施“供应商AB近地化策略”。推动整车企业梳理关键核心零部件、重要物料“AB近地化”清单,支持可适配汽车零部件的电子、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企业纳入清单,政企联动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吸聚核心供应商在本地及周边区域布局,共同补齐供应链短板。鼓励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搭建集采平台,降低采购成本,提升近地化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供应链安全布局。

对新投资承担“AB近地化”功能或优质的制造类项目,市在区支持的基础上,视项目先进性、紧缺性等因素,对项目予以适当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等及各区政府)

对“链主”企业牵头搭建的汽车零部件集采平台,支持平台引导整车企业及核心供应商等积极参与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升近地化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四)建设专业化供应链物流体系。市区联动引进培育一批综合型重点物流企业和服务技术型重点物流企业,为固定客户以及大型商业客户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环节物流服务,提供管理、信息技术以及物流咨询和物流过程控制等支持协助。

认定一批汽车产业领域的“广州市重点供应链服务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相关规定给予融资、人才落户等方面综合支持,优先纳入产业链和金融链合作清单,组织重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供需对接。(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

建设一批与制造业融合且具有公益属性的供应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大型交通运输、生产制造企业将自营物流面向汽车产业等重点领域提供公共物流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供应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按相关规定对年度平台实际投入给予资金补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等)

支持社会组织、物流公司等机构、企业参与协调跨省市运输、应急物资保障等问题。引导企业应用粤商通APP、广州企业12345热线等各类平台办理电子通行证。对于紧急响应且作出贡献的平台机构或物流公司,“一事一议”予以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国资委、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

(五)鼓励紧缺部件、材料适度库存储备。支持各区在汽车产业等大型工业园区自建云仓储、战略紧缺物资仓库等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设施,通过租金减免等方式吸引优质企业进驻运营并提供专业化、市场化仓储物流服务,鼓励扩大服务对象,拓展盈利模式。推动国有企业自建一批仓储设施,常态化储备紧缺部件和物料。引导汽车重点企业在一般性库存基础上,适当调高芯片、电子器件、重要原材料等核心零部件及关键资源的储备规模,提高供应短缺风险应对能力。支持一级供应商在广州地区建立二、三级供应商零部件仓库。

新建汽车产业园区须规划预留适当比例用地用于仓储物流。鼓励相关产业基金支持仓储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广州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仓储设施建设、紧缺零部件存储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国资委、发展改革委、地方金融监管局等)

二、近地化构建“432”汽车产业园区新格局

(六)打造4个自主品牌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属地车企牵头引领作用,大力建设番禺、花都、黄埔、南沙等四个“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电子集成系统产业综合基地)”,鼓励各区制定实施汽车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经济贡献奖励政策。统筹用好财税、人才、土地、能耗、环保指标倾斜等政策,一基地一方案推动差异化发展。(责任单位:相关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

(七)建设3个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等重点方向,按照零部件与整车产值比不低于0.5:1的中期目标,支持增城、白云、从化等区发展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产业。支持零部件产业园升级发展,打造区域性汽车检测及试验基地的产业服务中心、国际一流的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责任单位:相关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

(八)对口共建2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用好帮扶政策,推动广清、广梅产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实施产业梯度转移。车企联动加快建设广深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协作办,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等)

三、提升汽车产业链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九)开展协同创新。推动车规级芯片设计、测试和生产,支持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整机控制三大平台以及“三电”核心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市科技部门每年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不超过5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适配汽车零部件的相关企业开展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单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额度不超过1亿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等)

(十)提升关键核心技术通用性。以汽车电子撬动电子产业整体发展,加强关联产业链的一体性和通用性。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通用零部件,增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相关技术、产品的跨车型适配性和跨产业通用性,推动汽车相关研发成果延伸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等)

(十一)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筹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循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园,开展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产业试点示范。每个试点示范项目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不超过30%的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亿元,同时给予试点示范项目5年贷款贴息补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十二)加大引优育强。着力强企补链,积极利用股权投资方式吸引项目落地,借“基”行事,以“投”促引,探索“投贷联动”模式。引进汽车核心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组织整车企业年度供应商大会。鼓励整车企业通过导入新车型、引进新投资等方式,提升产能利用率和用地效益。

支持新引进核心零部件企业优先纳入整车供应链体系,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协同加大技术和产品适配力度,“大手拉小手”促进新引进企业快速成长。(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及各区政府)

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定期遴选一批优质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申报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资质评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及各区政府)

支持引进新投资20亿元以上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新投资10亿元以上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项目,市在区支持的基础上,视项目先进性、紧缺性等因素,对项目予以适当支持。对本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增资或扩产项目视同新引进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等及各区政府)

(十三)推动“软件和硬件协同定义汽车”变革。鼓励整车企业搭建电子电气架构、整车基础软件、智能座舱软件、自动驾驶软件等全栈研发体系,重点突破高精度地图、软硬件整合和软件算法三大核心技术。支持整车企业前装、配置超前的硬件,通过在线升级持续获取软件服务增值。对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L3自动驾驶及以上级别的车型,按照每个车型1000万元给予整车企业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等)

四、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十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拓展示范应用场景和规模,推动一批整车制造申请国家新能源汽车准入许可。

支持优化新能源汽车通行环境,新能源汽车进入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管理的停车场充电的,或进入中心六区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充电的,按相关规定享受免费停车优惠。出台新能源汽车应用、通行等方案细则,从市场需求侧引领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等)

支持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对在个人领域推广应用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相关规定给予综合性补贴。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运行动态监测机制,进一步深化新能源中小客车指标申请信息服务工作。支持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维保美容、数据增值等后市场发展,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三电”维修等售后市场,探索建设汽车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弘扬广州汽车文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等)

支持建设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聚焦市政、环卫、物流等重点场景,加快燃料电池重型卡车、专用车、公交车示范运营,统筹使用国家、省、市各级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化能力、氢气供应、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交通运输局等及各区政府)

(十五)支持动力电池技术突破。支持动力电池多元化发展,推动电池制造逐步向小轻型化、多样化、时长化、环保化发展。鼓励市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对重点电池项目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

(十六)支持构建“一快一慢”充电设施体系。推动现有公共充电站点转型升级,鼓励超级大功率直流快充设施按加油站模式布点建设,在居住社区和地下停车场全面推进布局智能有序慢充系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快充设施和换电设施发展,统筹使用中央和省下达我市的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补贴资金,对超级大功率直流快充设施、换电站给予建设补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

五、强化要素资源供给保障

(十七)保障用地用房。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先将汽车产业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汽车产业项目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其中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专项保障建设用地指标,未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优先统筹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加快办理用地报批手续,满足4个创新基地和3个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相关区政府应编制“4+3”基地园区规划,提出新增用地与存量盘活的土地资源整合方案,促进批而未供用地与项目用地需求衔接。支持汽车产业园内“链主”企业、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产业项目优先纳入新型产业用地(M0)试点。(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及各区政府)

推动“4+3”基地园区内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与项目、企业、生产线精准对接的“量身定制”厂房和用于研发设计、中试测试等的“非标用房”。对解决企业用房较好的区,在建设用地指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快推进园区周边道路、公交地铁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十八)加大资金投入。用好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的财政资金,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产业稳链补链强链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4个创新基地和3个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发展。支持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吸引整车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社会资本参加,用于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招引外地优质企业、项目落户我市。设立子基金跟投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充分利用市“链金合作”金融机构2300亿元授信额度,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

(十九)培育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包括院士、海外科学家、科技型企业家等在内的汽车产业相关高层次领军人才,围绕汽车产业重大需求或关键技术难题,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穗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领军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市、区统筹强化住房保障,各区按有关规定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建立面向全体汽车产业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人才联合会等社会组织的人才、技术、项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加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汽车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等及各区政府)

(二十)优化用能保障。重点保障汽车产业用水、用电、用气需求,加快汽车产业基地园区周边水电气网建设改造。落实国家、省有序用电工作要求,完善用电政企联动工作机制,实施错峰用电时,对重点汽车企业给予优先用电保障。统筹用好能耗指标、排放容量,保障汽车产业链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新建和技改项目的用能、排放需求,优先实施节能审查。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4个创新基地和3个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的高能耗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项目,差别化、精准化完善能耗考核方式和范围。分解下达节能环保约束性指标时为汽车产业链企业发展预留合理空间。疫情期间汽车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水、用电,可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缓缴期间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水务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广州供电局等及各区政府)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有关支持、补助和奖励等应按照规定程序纳入各相关部门管理的资金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申报指南等文件中执行。

通过易车App“查裸车价”功能可以查询到目前在售车型的各地“成交价”,如需更多数据(比如轿车/SUV/MPV、排量等信息),可以通过易车App查询。

蔚来es8保养费用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0到第一个100万辆的发展,政府补贴影响日渐退出,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来说,能否在真正的市场大潮中屹立不倒,成为接下来国内新能源车企面临的考验。那么,接下来新能源发展该走向何方呢?10月9日,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此次会议强调,要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

从国家顶层设计战略高度倒推过来看,国务院在3月30日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讲到,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新能源汽车作为支柱型产业,更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因此,《规划》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更加充分的竞争中真正激发产业活力。

四大要求明确未来方向?关键技术仍是首位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工业由于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处于核心技术空心化、人才储备匮乏等发展困境阶段。为摆脱对外资企业的技术依赖,我国率先走上了汽车电气化转型道路,试图凭借先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在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看来,在过去十余年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纯电动汽车在产业规模上以绝对优势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并拉动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与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初步建成。但从技术水平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在“第二梯队”。

为此,最新出台的《规划》就明确提出将从技术创新、制度设计、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步伐,并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归纳起来看,关键技术攻关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此次《规划》当中最重要的两大方面。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

王秉刚表示,以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动力电池为例,未来的动力电池将不再单一地以高能量密度为引导,而将转为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兼顾性能、成本与寿命等指标。在这一方面,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电驱动系统也将是未来汽车产业链中的重中之重,而我国企业目前在该领域的机电耦合系统技术方面则处于落后地位。王秉刚指出,要吸取内燃机产业的教训,重视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与主控芯片(MCU)及软件架构的研发,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与此次《规划》要求中的第一条是相一致的。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

不过,正可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看来,汽车产业如今已开始尝试打通原始创新到原理实现,再到工业化实现和市场推广的创新链条,全行业已经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根本。同时,他建议,“当前要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核心任务是确保安全,即确保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我国一定要实现国家全面开放与自主可控完整高度融合的伟大实践”。

配套基建尚处起步?将成财政支持重点

至于新能源汽车配套基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477.0万辆,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则为138.2万个,车桩比从2016年的4.6:1下降至3.5:1。

虽然车桩比具有明显降低,但相较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此前规划的车桩比近1:1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业内分析认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此前的产业规划中,“财政支持”的说法并未提及,而此次《规划》则明确提出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业内预测,未来充电技术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充电站将有可能向大功率充储一体模式发展,大功率快速充电站将会普及。同时,无线充电、充电道路等新型充电模式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再加上此次《规划》明确提出的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以及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对产业发展壮大的持续赋能,其作为行业内的顶层设计文件,对拉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发展无疑起到关键指导和促进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没有发动机也需要保养?电动车的保养指南

蔚来ES8这辆车大家都很熟悉。作为新能源汽车,大家都很熟悉蔚来ES8。很多人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会选择购买蔚来ES8但是对于这款车的性能大家并不清楚,尤其是

一、蔚来ES8维修保养的价格

至于蔚来ES8保养,首先ES8的保养间隔为1年或2万公里,4年或8万公里为一个保养周期,一个保养周期的费用为8900元。购买14800元/年无忧套餐者,可享受6万公里免费保养维修。

二、蔚来ES8维修保养的项目

根据蔚来汽车公布的保养指南,ES8的保养周期为1年或2万公里。除了对车辆底盘、电器及高压系统、内外饰、空调系统等主要部件进行检测外,每一项保养项目都需要每1年或2万公里更换一次雨刮片和空调滤芯,制动液、12V电池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变速箱油、中央网关控制器电池每4年或8万公里更换一次。

三、汽车维修保养很重要

汽车维修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汽车的相关零部件进行检查、清洗、补充、润滑、调整或更换某些零部件的预防性工作,也称汽车维修。汽车维修主要包括发动机系统(发动机)、变速箱系统、空调系统、冷却系统、燃油系统、动力转向系统等的维修范围。

汽车维修的目的是保持汽车整洁,保持技术状况正常,消除隐患,防止故障,减缓劣化过程,延长使用寿命。汽车是一台非常复杂的大型机器,在运行中,机械零件不可避免地会磨损,外部人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汽车的损耗。

蔚来ES8维护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我们知道这辆车。蔚来ES8的保修政策还是不错的,所以这款车值得买,而且蔚来ES8有很多保修项目,需要了解/k0]

百万购车补贴

2035年新能源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这件事靠不靠谱?

随着各家车企逐渐开始走向电气化,纯电动车成了大家购车时都会考虑到的第一个新选择,随着用户体量的壮大,电动车的保养问题逐渐成了大家比较关注的点,虽然纯电动车和燃油车在驱动方式上有着根本的差别,但在使用过程中依然需要进行日常的保养和维修,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纯电车应该如何保养维修呢?

1、发动机对比电动机

纯电车和燃油车最大的区别就是驱动方式,传统汽车一般需要定期对发动机系统进行保养,例如定期更换机油,机滤等来保持发动机的润滑,而电动车不需要更换机油、机滤、和皮带等。除此之外,汽车发动机里面的曲轴、连杆、活塞以及活塞环都属于活动摩擦,活动摩擦需要依靠发动机机油通过机油泵加压来润滑,机油在降低摩擦系数的同时还起到降温和带走因摩擦而产生的微小金属屑的作用,当时间一长或者里程数到了,就需要对机油、机滤进行更换。

而电动机的动力转换率比较高,工作环境的温度也要比发动机更加友好,所以通常电动车的电机只在轴承处采用长寿命的润滑脂来润滑即可,寿命基本覆盖了电动车的使用寿命,所以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基本不需要进行电机保养。

2、其他保养

在其他的保养项目上,纯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几乎是差不多的内容,比如都需要更换制动液和制动盘片进行检查和更换,而由于大部分的制动力都是通过电机回收,降低了制动系统的磨损,所以大大降低了制动系统的磨损程度,所以,纯电动车刹车盘片的更换频率远远小于传统汽车。

而轮胎的问题同样也要引起重视,如果轮胎出现压力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有可能会造成耗电量的增加,导致续航里程缩短,此外,电动车也需要定期加装玻璃水。

除了这些特殊保养外,电动车的保养间隔与普通燃油车几乎相近,就拿特斯拉Model?3来说,官方给出的建议是空气滤清器每隔12个月更换一次,轮胎换位、动平衡和四轮定位每16000~20000公里检查一次,制动液每年检测一次,而使用全合成机油的汽油车也需要每12个月或者10000公里进行一次保养,并定期更换空滤和油滤,但整体算下来,电动车的保养成本远比汽油车便宜的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赛车界漫游指南|五分钟带你看懂FE

一纸《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搅动了整个汽车产业,作为过渡方案长期被质疑的混合动力汽车,走向了风口浪尖。

10月2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下称《路线图2.0》),其中明确指出,计划到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同时传统能源汽车将全部为混合动力汽车。

乍一看,混合动力汽车与新能源车平分市场,与传闻已久的“禁燃令”何其相似。事实上,早在《路线图2.0》发布前一个月,参与《路线图2.0》评审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就强调,专家组不主张在中国提出禁燃的口号,取“禁燃时间”而代之的是“全面电驱动化计划”。

即传统汽车要向节能化发展,节能汽车向混动化发展,最终通过全面电驱动化来实现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而2035年则是电驱动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全面混动。

这是传统车企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国内车企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根据节能减排的既定方针,以及双积分考核政策的现实压力,传统燃油车必然转向为混合动力或纯电驱动。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全面混动”并不是强制目标,而是一个美好愿景。关于《路线图2.0》,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路线图应该看作一个努力方向,具体发展还要看产业配合,比如目前欧美企业就没有将混合动力看作传统车升级的重要方向;另外路线图中也有不尽合理的地方,比如商用车油耗降太慢了,乘用车则要求过高等。”按照崔东树的预期,完成2035年全面混动化目标还是比较困难的。

显然,即便中国工程学会是国家制订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智囊机构,《路线图2.0》的制定也由上千名汽车专家敲定,但该路线图中对混动车型的预判并没有得到所有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其具体实施方案也不够明确。

当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非常认可《路线图2.0》的汽车能源升级轨迹,汽车分析师张翔就表示,“低排放政策是全球趋势,通过不断升级的油耗标准,达到2035年全面混动化的目标并不激进。”

不禁燃但逐步替代燃油车是《路线图2.0》的核心观点,而要看懂“2035年全面混动化”愿景,首先要明白节能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区别。

节能车并不是某种技术路线的车,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可称之为节能车。

而混合动力则是节能车中最主流的技术解决方案,从概念上看混合动力即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通常说的混动,是指同时具备燃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也称HEV车型。

简单来说,混合动力是节能汽车的一种,但是其节能效率比其他类型的节能车更高。至于新能源车,则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增程式电动车。

汽车分析师张翔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当前的内燃机效率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或者说一个上线,单纯的依靠内燃机已经不太可能满足进一步下调的油耗要求,需要通过电机辅助来提升内燃机工作效率,达到节油的目的。”

当然也有非常小众的技术,如马自达压燃式汽油机,也能达到节油目的,但能否进一步达到更加苛刻的油耗标准,还很难下判断,且其市场规模非常小。站在整个市场技术发展的角度,混合动力,可以看作节能车进一步升级的必经之路。

因此,在《路线图2.0》中,全面混动化是逐渐实现的,即传统汽车要向节能化发展,节能汽车向混动化发展。以2025、2030、2035年三个时间点,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比例分别为50%以上、75%以上、100%。

至2035年,所有节能车,将升级为混合动力车型,届时市场将只剩混合动力与新能源汽车两种车型,且各占50%市场份额。

以这几年比较热门的技术解决方案48V混动系统为例,这一技术升级逻辑更佳清晰。

48V混动系统,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混合动力,它只是在传统燃油车12V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独立的48V锂电系统,该系统只对发动机启停、起步、刹车等工况进行优化。整套系统硬件成本增加5%,却能带来10%-15%燃油效率提升,受到各大车企青睐。

目前搭载48V混动系统的汽车归属于节能型汽车,但并不计算在混合动力车型内。崔东树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48V混动系统的节油效果并不能满足《路线图2.0》中2035年的乘用车油耗要求,因此,2035年前,已属于节能车48V车型,必须搭载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系统,才能满足新的油耗法规。

当然,也可能会有燃油车型继续生产,只是高额罚款会使其市场性价比大打折扣。因此,全面混动并不是“禁燃”,而是逐渐提高的油耗法规会在市场效应下,使得传统燃油车逐渐被混合动力及新能源车型替代。

理论上,随着油耗法规的趋严,2035年全面混动是可能实现的,《路线图2.0》也给出了明确的油耗降低规划。

在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时间点上,我国汽车的年产销分别为3200万辆、3800万辆、4000万辆。同时,乘用车(含新能源)新车平均油耗分别降至4.6L/100km、3.2L/100km、2.0L/100km。

其中传统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分别降至5.6L/100km、4.8L/100km、4.0L/100km;混合动力车型为5.3L/100km、4.5L/100km、4.0L/100km。两者在2035年实现统一,也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全面混动化。

另外,至2035年,载货汽车油耗较2019年水平降低15%-20%,客车油耗较2019年水平降低20%-25%。

《路线图2.0》代表了大部分业内人士对产业发展的愿景和预期,然而,在长达15年的实际产业发展中,市场是否会按照《路线图2.0》所描述的那样,则要打一个问号。

崔东树就明确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路线图是路线图,实际发展是实际发展,2035年的混动目标其实是相对激进的。”崔东树指出“通常的油耗考核都是考核汽车生产商的平均油耗,很难直接考核到传统车油耗,这意味着企业如何达到平均油耗是无法直接掌控的。”

崔东树还以欧美车企为例,“目前欧美企业并没有将混合动力当作传统车主要升级方向,他们更倾向直接发展新能源车,至于传统车则主要对发动机进行节能升级。这样,即便欧美车企的传统车无法达到2035年的油耗要求,但在大量新能源车的低油耗拉动下,企业平均油耗依然能满足要求。”

目前来看,也确实没有一条明确的政策法规,可以来强制约束企业的技术方向,即便是取代补贴刺激的双积分政策,也只是在强调新能源车型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

具体在传统混动方面,日系颇有经验,具有先发优势,丰田普锐斯等车型也得到了市场认可。不过,在许海东看来,中国车企也有自身优势:一方面,车企本身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还可以围绕关键技术攻坚克难;另一方面,伴随产品上量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技术应用成本,赢得广大市场。

作为汽车生产方,北汽集团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表示,“北汽集团在新能源产业的目前布局是以纯电驱动为主,兼顾混动与氢能源发展,目前,北汽集团的“十四五”战略规划正在制定中。”

在市场导向下,2035年,混动车型能否真的占比50%,充满了未知;此外《路线图2.0》的部分细节,也在业内尚存有争议。但无论如何,《路线图2.0》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明了一条相对合理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高价值的行业指南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他国内或国际知名大学有没有合作交流项目?

赛车运动,代表着汽车技术的巅峰,在汽车文化的传播中,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由于F1、WEC、WRC、FE等各式赛事种类繁多、规则复杂,常常有观众面临赛车运动难入门、看不懂的窘境,而遗憾地与赛车运动的种种精彩擦肩而过。“赛车界漫游指南”专题,旨在对各类汽车赛事进行简洁而全面的科普,力争用最短的篇幅和易懂的图解帮助想要入门汽车赛事的车迷朋友了解规则、看懂比赛,为对汽车赛事不甚了解的读者们展示赛车运动的魅力与精彩。专题第二期,我们来聊聊FE。

1.为什么看FE

FE,即Formula?E,其中的E代表Electric,电动方程式锦标赛,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规格的电动汽车赛事。有别于传统汽车运动,FE旨在以崭新的赛事模式为观众们带来全新的观赛体验。作为电动汽车前沿技术的实验平台,电动方程式在竞争中促进汽车制造的转型,也因此陆续吸引到各国汽车制造商与相关企业参与竞赛。同时,电动方程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将新能源、环保、未来科技等概念和电子化娱乐相结合,唤起公众对洁净未来的美好期待。FE,是车迷朋友们不容错过的崭新一代新兴汽车赛事。

2.FE看什么

-车队/车手

想要快速入门一项运动,最快的办法是成为某支队伍或某位运动员的粉丝。FE也是一样。当前赛制下,FE本赛季一共有12支车队参加比赛,每位车队包含两位车手,即每场大奖赛都有24位车手参与竞争。在车队方面,最值得中国车迷骄傲的是我们的中国车队——钛麒车队,他们在2018/2019赛季与前不久结束的2019/2020赛季两度获得FE年度车队总冠军,是目前中国车队在所有汽车赛事中所取得过的最高成就。此外,前来参加FE这项未来潜力无限的汽车赛事的车队还包括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所成立的蔚来车队,更有奔驰、宝马、奥迪、日产、捷豹、保时捷等六家世界著名汽车厂商,车迷们在FE的赛场上均能看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车手方面,最为我们所瞩目的莫过于著名中国车手马青骅,他已在FE代表蔚来车队征战多年。此外,还有诸多前F1车手效力于FE,包括马萨、范多恩等,这些车手的老粉丝们可以多加关注。

-赛事制度

作为新兴的高科技汽车赛事,FE有许多崭新的赛事制度与F1、F2等锦标赛不同,在此做简要介绍。

--标准化赛车

如果车迷留心观察,就会发现,FE各车队的赛车,除了涂装有所不同外,外形似乎没有差异。事实也确实如此。目前的FE赛制中,各车队的FE赛车在空气动力学外形、悬挂、刹车、电池等组件上均采用统一的标准化配置,而各支车队拉开差距的研发点则仅在于电机动力单元这一个部分。其原因在于,空气动力学、底盘等部分的研发对经费需求极高,对于FE这样一个刚起步的赛事来说,车队承担不起这样庞大的预算压力。而采用标准化赛车,虽有赛车外形千篇一律的缺点,但优点包括:拉近大车队与小车队的差距,增加比赛的精彩程度;电动机技术最容易反哺厂商自身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使得FE对于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起到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

--街道赛事

在FE赛事中,所有赛道均不是固定赛车场,而全部由街道改建而来。这一街道赛的理念,不仅将FE比赛带到车迷们身边,让人们在城市内就能观赏顶级汽车赛事,更是宣传了环保的理念。要知道,很多传统赛事没有街道赛的原因,就是燃油赛车的排放与噪音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FE显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比赛日

不同于F1,FE一场分站的练习赛、排位赛、正赛均在一天之内进行,称为一个比赛日。

--练习赛

共两节,分别为45分钟和30分钟,供车手和车队进行练习,练习赛成绩对结果通常不造成影响。

--排位赛

排位赛决定正赛中车手的起跑发车顺序。最快的车手将在第一排发车,而最慢的车手将在最后一排发车。排位赛共五节,前四节中,24位车手分为四组分别进行排位赛,每位车手有一圈的机会做出成绩。前四节结束后,最快的6位车手将进入第五节排位赛,被称为超级杆位赛,决出前六名的排位次序。超级杆位赛的设置是为了增添比赛的刺激性与观赏性。

在排位赛转播画面中,有许多信息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比赛情况。如下图,左上角的红框内是圈速排位表,可以看到当前车手的成绩排名。左下方的绿框内则是某一车手的细节数据,如图中DA?COSTA的赛车输出功率为190kW,当前耗时为55.8秒,粉紫色的S1、S2字样代表他在赛道第一、第二段都是所有车手中最快的。相应的,绿色的S1、S2字样则表示车手在第一、第二赛段做出了自己个人的最快成绩,但在所有车手中并不是最快的。

--正赛

正赛在比赛日的最后进行。不同于F1的计圈制,FE采用的是类似WEC的计时制。每一场FE锦标赛的进程为45分钟+1圈,即自比赛发车开始进行45分钟倒计时,跑完45分钟后,所有赛车还需再完成最后一个冲刺圈,以最后冲过终点线的次序为本次锦标赛的最终结果。

在正赛转播画面中,学会如何阅读转播信息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比赛情况。如下图,红框里的“41:49+1?LAP”显示的是比赛进度,意思是比赛还剩下41分49秒再加一圈。绿框里的排位表显示的是当前比赛里的车手排名情况,以及车手之间的时间间隔差距。此外,正赛转播画面中还会有剩余电量、攻击模式、车迷加速等专业数据进行显示,笔者将在对应的部分进行介绍。

-赛季

FE一个赛季由10-15场锦标赛组成。每场比赛结束后,前1~10名分别获得25、18、15、12、10、8、6、4、2、1积分,个人积分进行累积。此外,四节排位赛最快圈、比赛最快圈的车手能分别获得1积分,排位赛杆位车手能获得3积分。对车队来说,每支车队的积分是车队两名车手的所获积分之和。当一年的全部比赛都结束后,积分最高的车手将获得年度车手总冠军,积分最高的车队将获得年度车队总冠军。

3.FE怎么看

-策略/电量管理

一场FE锦标赛最重要的战术策略,就是车队与车手对于赛车电量使用情况的管理。每辆赛车以100%电池电量出发,在比赛中,当需要进攻或防守时,电池电量消耗很快,而当赛车进入巡航状态时,电量的消耗就较慢,因此决定何时选择何种驾驶方式来比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再加上,车手要在比赛中自主通过方向盘进行制动能量回收,比赛中的温度环境、震动等都会对电池电量产生干扰,在如此多变量的影响下,赛车的电量管理,成了一门极具难度的学问,对车手的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下图,在转播中,观众们可以在图中红框中的位置了解到每辆赛车剩余电量的情况。

-策略/攻击模式(Attack?Mode)

攻击模式是每辆赛车都具备的高功率输出模式,目的是在比赛中为赛车在攻击或防守时提供一个额外的加速效果。攻击模式一般在比赛中可以开启2-3次,持续时间为3-5分钟,具体次数与时间根据赛道不同由赛会规定。

如下图一所示,在比赛中,要激活攻击模式,赛车必须离开赛车线,走一个较远的、损失时间的路线经过规定的激活路段(红框内)才能激活攻击模式。因此,何时、何地选择激活攻击模式,也是战术策略的一个决策重点。

如下图二所示,当车手激活了攻击模式时,他在排位表中会有一个特殊的标志(绿框内)。此外,如红框内所示,他的赛车上环形的LED灯也会变为蓝色。

-策略/车迷加速(Fan?Boost)

FE是全球首个允许粉丝切实参与到赛事中的竞技项目。通过为喜欢的车手进行投票,进而在比赛中使得票数前五的车手获得一次额外动力加速的机会。这一额外的动力输出最多不超过五秒,并且只能在决赛后半程由车手决定使用。然而短短几秒,便足以在关键时刻进行超车或防守后方的赛车。

如下图所示,启用了车迷加速的车手,在排位表里会有一个特殊的绿色标志(红框内),并在画面右侧予以标识(绿框内)。

-事故处理/黄旗/全场黄旗/安全车

对于FE这样的高速赛车来说,赛道上的任何碎片或者故障车都是极为危险的,因此FE比赛的事故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比赛出现轻微事故时,会出示黄旗“Yellow?Flag”,表示赛道的某段出现事故,车手在这一赛段要尤为注意,不允许超车,且不得超过规定速度。当比赛出现相对复杂的事故时,会出动全场黄旗“Full?Course?Yellow?Flag”,此时车手们在整条赛道中都不允许超车且不得超过规定速度。当事故比较严重、不易处理时,会出动安全车“Safety?Car”,此时安全车驶上赛道,所有赛车要按顺序跟随安全车行驶,大幅压缩车阵、压制速度,为事故处理留出空间。

有趣的是,由于FE是全电动赛车,比赛的安全车也由一辆经过改装的宝马当家电动超跑——宝马i8担任,极具科幻感。

4.FE什么时候看/在哪里看

目前,2019/2020赛季已经在8月14日结束,FE进入了休赛期。下一赛季大约将在5个月后开始,具体时间安排车迷朋友们可至FE官方网站查询。

FE有官方直播流,并在新浪体育、腾讯体育、斗鱼、虎牙等都有转播窗口,车迷朋友直接网页搜索“FE?直播”即可,值得一提的是,CCTV5+频道有时也会对FE进行直播,可以予以关注。

另外,FE电动方程式在新浪微博和B站均有官方账号,有大量赛事科普、往期赛事重播等视频资源,适合想要入坑FE的新车迷观看。

5.写给FE的新车迷

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赛事,FE收到了相当多的指摘与质疑,其中最为多见的,就是老车迷们认为FE没有发动机的咆哮与轰鸣,丧失了汽车赛事的灵魂。诚然,笔者也承认这一点,但如果愿意试着去观看一场FE赛事,你就会发现,这里有着科幻的外形设计、严谨科学的战术策略、激烈的超车与缠斗、还有中国车队获胜时赛场上奏响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里有着你绝对意想不到的精彩瞬间,FE,等待你的到来。

作者:王林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信部发布2020年新能源汽车工作要点

各位即将步入校园的学友们,作为资深学姐,现在位大家准备了一份学校合作项目指南,不要错过哦。

1、合作项目

在新能源汽车逐渐迈向主流市场的当代,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缺口伴随着多个国家有意向禁售燃油车的消息,急剧增大。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未来高薪职业,将一定会有新能源汽车技术一席之地。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交通行业领军强校,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上早有建树,为市场输送了大量新能源汽车方面优质人才。

2、项目背景

中日合作,强强联合。湖北省首个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1年12月湖北省教育厅批准,2022年3月教育部备案通过。

(文/张钰翊)4月16日,车友头条从工信部官网获悉《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要点》从三个重点方面在电动汽车安全、电动汽车能耗、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加氢系统、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的标准化制定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在完成标准体系阶段性建设目标层面,主要从加强标准顶层设计和制定标准工作路径两方面展开。一是以产业规模化发展需求和新技术创新发展为导向,全面梳理电动汽车在研标准项目和未来五年标准规划,加强重要标准的前期调研和效果评价,集中开展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法规比对工作,确定分阶段建设目标与关键工作节点,完成新能源汽车领域“十四五”标准体系编制工作。

二是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根据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需求,提出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发布《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第三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在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层面,从四个领域分开研究。在电动汽车整车领域,完成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的技术审查,开展在用电动汽车安全性能评价方法及测试规程相关标准的预研;完成纯电动汽车能耗与续驶里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耗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并履行报批程序;推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修订立项。

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加快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枪、加氢口等标准的制定,完成加氢通信协议的标准立项;推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等整车标准,低温冷起动、能耗与续驶里程、动力性能等整车试验方法标准,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动机、空气压缩机、车载氢系统等关键部件标准的立项。

在动力电池领域,开展满足不同需求的动力电池安全试验方法标准的预研,加快动力电池电性能和循环寿命相关标准的立项;开展动力电池规格尺寸等标准修订预研,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完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放电规范和梯次利用产品标识等标准的技术审查,征求梯次利用设计指南和回收服务网点建设规范等标准的意见。

在充换电领域,完成传导充电电磁兼容相关标准的审查与报批,征求传导充电安全要求标准的意见,推动充电连接装置通用要求相关标准的修订,开展大电流充电测试验证工作;加快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互操作性要求与测试、电磁兼容性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完成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的审查与报批。

第三,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层面提出,首先要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法规协调。切实履行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框架下法规制定工作组牵头方职责,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第二阶段工作,深入参与电动汽车与环境、燃料电池汽车工作组框架下相关技术法规的制定与协调。

其次,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系统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委员会(ISO/TC22)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车辆委员会(IEC/TC69)及其下属工作组的标准制定进展,以电动汽车安全、动力电池、充换电、燃料电池汽车等为重点,组织国内企业、技术机构和专家积极开展专项研究和技术验证,研提国际标准提案并深入参与制定。

最后,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依托中欧、中德、中法、中日、APEC等多双边合作对话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深化重点领域的标准合作;把握共建机遇,重点加强与东盟、中亚等国家的电动汽车标准化交流,积极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走出去”。

《要点》强调,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将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