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销售汽车的简单英语对话

2.成都车展对话吉利:命名博越L背后,是在创新中坚守品牌

3.何小鹏焦点对话:华为自动驾驶只能算「准量产」,P5会更好

关于销售汽车的简单英语对话

关于汽车的情景对话-汽车之间的对话

what can i do for you? / which kinds of car do you like?/ it's of the best quality and the cheapest price.

成都车展对话吉利:命名博越L背后,是在创新中坚守品牌

8月26日,第二十五届成都车展开幕,在吉利展台,新能源成为焦点,基于雷神混动平台打造的博越L Hi·F油电混动车型亮相。而稍早前推出的星越L Hi·F油电混动版,帝豪L Hi·P超级电混也都在市场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馈。

7月,“中国星”系列车型销量达到24061辆,占比达28.8%,其持续提升的销量占比,助推吉利汽车单车平均售价和品牌价值双提升。而拥有五大智能科技、十大硬核标配的吉利博越L Hi·F油电混动版也即将上市。

“变化”,成为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旋律,而吉利围绕产品技术、渠道体验方面有着快速的转型,但与此同时,吉利也将目光放得更远,在快速变革的市场中,坚持一些正确的事情。

本届车展,汽车产经对话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解读吉利汽车最新的产品理念,以及在变革中的转型思考。

从FX11到博越L,把品牌一代代做下去

“好看,好开,好智能。”

这是2016年吉利博越上市时喊出的口号,而博越也扛起了吉利向上的重任,成为细分市场中的头部产品。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上,众多品牌在近两年掀起了一波“改名”风潮,完全颠覆过往的车型体系而重新构建,这让进入产品生命中后期的博越,变得有些低调。?

而今年吉利推出的全新SUV车型,在发布前代号为FX11,坊间猜测这款新车会继续放入“中国星”系列,毕竟这是吉利品牌当下最为火热的产品序列。

但8月5月,FX11正式发布并被命名为博越L,多少有些出乎市场的预料。

汽车产经:将新车放到博越的体系下,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范峻毅:这个命名过程其实蛮有意思的,从最初FX11代号公布,到之后黑棚图的曝光,很多网友都觉得一款基于CMA架构和GEEA 2.0可进化智能电子架构的新车,肯定会是“中国星”系列,甚至有热心网友帮我们取名“星耀”。?

这些新名字都很好,但最终我们选择命名为“博越L”还是出于三点考虑。

首先,纵观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合资品牌很多车型如今已经做到了第十代、第十一代,但中国品牌的产品,能做到第五代、第六代的都屈指可数。我们中国品牌发展很快,而且不断地在谈创新,但是也要想到在蜕变的过程中,是不是要坚守一些东西?

我们做产品,不能说一个产品做不好了,就换个名字再来,只有坚守一个名字、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并且不断地夯实下去,就像一颗钉子不断地向下砸,最终一定会砸出坑来。?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这么多年,我觉得必须要有企业担起这个责任和信念,就是把品牌和产品一代代做下去,要有一个长远发展的眼光,所以我们选择延续了博越这个命名。

其次,当年博越在上市时,一句“你好,博越”也开启了中国智能SUV的时代,“三好SUV”就是博越的代名词。如今,整个汽车行业都在谈智能化,而博越L身上,也集合了“智能架构、智能混动、智能驾驶、智能空间、智能安全”这五大智能科技,并且会配备吉利首发的NOA车道级自动驾驶领航系统,这些智能化的标签,同样是当年博越车型的延续和进化,因为FX11也担得起博越L这个名字。

第三,博越从2016年至今已经有超过140万的用户积淀,这140万用户是我们宝贵的资产,我们不会舍弃这部分财富。也是希望通过博越车型的丰富,把这个品牌一代代做下去。如果说为了我们能够看到博越有了第十代,第十一代产品,我想这也是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成果。

如果我们总是用新的名称,可能短期内抢到了眼球效应,但仔细想这给用户能带来什么?做品牌应该是长线,比如帝豪系列其实也做了很久,在细分市场里已经形成了很高的认可度,大家对帝豪的印象都在逐步形成,而博越我们也希望可以做到,比如智能SUV标签,可以牢牢地贴在博越身上,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也是我们将新车命名为博越L的根本原因。

新能源转型,多种路线并举发展

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尤其是10-20万元的消费市场,中国品牌凭借混动产品正在快速渗透,抢夺合资品牌原本最为稳固的蛋糕。而吉利在今年已经推出了星越L Hi·F油电混动版,帝豪L Hi·P超级电混两款车型,其订单表现和销量数字同样增长迅速。?

不久前,吉利集团在财报会上表示接下来要全面转型新能源,加大智能电动化研发投入,而吉利也将多种能源路线并举,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需求选择。

汽车产经:今年上半年,搭载雷神智擎Hi·X混动技术的车型表现如何?接下来围绕新能源领域的规划是怎样的?

范峻毅: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混动技术,雷神智擎Hi·X是统称,在这个品牌名称下,有Hi·F油电混动和Hi·P超级电混两大技术路线,今年上半年我们基于雷神智擎推出了两款车型,一个是星越L Hi·F油电混动,另一个是帝豪L Hi·P超级电混。

而从7月的销量来看,雷神系列产品的销量已经过万,这也给了我们很多信心去继续推广雷神系列,坚持更多新品的导入。接下来,我们博越L也会推出Hi·F油电混动车型,同时针对一些消费者对于混动车型的更大纯电续航里程的需求,我们也会推出纯电续航超过200公里的大里程PHEV——星越L Hi·P超级电混。

明年,我们还会密集推出雷神系列的新产品,我们也相信通过产品的发布和用户的认可,雷神系列可以进一步推升市场占有率,在新能源市场上帮助吉利汽车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混动只是我们新能源路线的一部分,其实新能源也可以是多元化的,吉利目前有混动、纯电、甲醇以及氢燃料电池,4种技术路线在并行发展。比如纯电目前有极氪、几何,未来还规划了很多新的产品。而雷神混动所处的市场,则是红海中的蓝海,我们注意到很多用户对于纯电产品仍然有一些顾虑,他们可能充电还不够方便,或者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比较高,那么混动就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基于用户的不同使用场景与需求,我们都可以提供对应的产品,所以吉利的新能源发展一定是多路线并存的。

4.0时代,数字化驱动渠道变革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的转型,中国汽车市场围绕渠道的变革也在加速,各种新的销售模式,线上线下融合都成为众多车企探索的方向。但无论哪种模式,转型的核心在于用户对于服务、体验需求的变化,从以前专注于价格到如今更在意体验和价值。

吉利在产品、技术等方面快速升级的同时,也开始推进渠道4.0时代的转型,软硬件升级与数字化赋能,将为吉利的客户带来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全新体验。

汽车产经:吉利在产品、技术、动力均迈入4.0时代后,接下来围绕渠道建设有怎样的规划与布局?

范峻毅:市场营销理论包括产品、价格、推广和渠道,其中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传统的渠道仅仅是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我觉得如果我们不对这个观念做一些改变的话,再好的渠道升级也只是表面的升级,因此要把渠道从商品交易的场所向用户体验中心做转变。

吉利除了在推动产品4.0外,也在匹配渠道的4.0升级,目前已经有200多家门店完成升级,我们计划要在两年内达到100%的更新。

渠道4.0除了硬件升级外,还有软件和数字化的赋能。硬件层面,以前的汽车卖场经销商会希望摆车越多越好,但我们发现如今的消费者在到店前已经在网上了解了很多信息,他们可能不再需要所有的产品陈列。因此,我们要在产品的基础上,更好地做用户接待与体验,包括试驾、购车的各个环节,把体验流程和客户满意度做好。

因此,在我们4.0渠道中,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卖车的地方,可以是咖啡厅、活动场所、会议室,或者是车主俱乐部的活动空间,所有的打造都是围绕用户生态转变。

此外,除去软硬件的升级,作为直接接触用户的人,也必须要提升与转型,因此我们会强

何小鹏焦点对话:华为自动驾驶只能算「准量产」,P5会更好

对于小鹏 汽车 来说,第三款量产车 P5 发布前后,事情不少,争论很多。

首先肯定是华为。

华为本周公布了他们的 ADS 自动驾驶系统,我们实测下来效果很不错,而 ADS 400/800 TOPS 算力的底子,看上去也很「吓人」。同样走上激光雷达路线的 P5,自然免不了被比较一番。

其次是特斯拉。

萦绕小鹏 汽车 前员工与特斯拉之间接近两年的纠纷,本周也正式画上句号。特斯拉已经与曹光植达成实质性和解,并撤回起诉。但本不是被告的小鹏 汽车 ,却似乎依然逃不掉舆论的漩涡。

今天上海车展上,我们将这些问题抛给了何小鹏,希望得到回应。

出乎意料的是,何小鹏回答得很直接,也很劲爆,尺度远超我们想象。

坐好扶稳,下面开始。

华为 ADS 只能算是「准量产」

何小鹏的第一个回答就语出惊人。

所谓 短线 ,是用来形容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方式。何小鹏说当年 UC 时代,他们也采取过类似的模式,「后来得很惨」。

这种模式碰到的挑战有很多,他总结为两个:第一是每家伙伴都有不一样的诉求,「你会很痛苦,要完成他的东西,到后面每家都有很多不开心的点」。

第二则是何小鹏认为,在中国互联网方式取得量的, 「基本都是免费,或者很低收费的量」 ,比如安卓基本免费,iOS 收一点点专利保护费。「这个业界( 汽车 )是有多样性的领域,一定要找到合理的价格」。

回归到产品上,何小鹏认为 P5 的城市 NGP,表现不会比华为差—— 因为「华为没有做到量产」

何小鹏认为,目前华为 ADS 仅限制在少数城市,比如上海,只能算是「准量产」。他甚至表示这条路线小鹏也做过,做了的话的确不错,但是适用范围很窄。

至于什么叫真正的量产,何小鹏认为关键在于 「数据」 。比如在多少路上可以开,比如能开的情况下百分之多少场景可以用,再到场景里面百公里接管多少次。

回归到工程领域,何小鹏则认为更重要的数据,是实际在路上跑的自动驾驶「实验里程」。

何小鹏认为在中国应该 起码做到每个月 100 万公里以上 的数据,而实际上应该有一天做到 每个月 10 亿公里 ,也就是 1000 倍于百万级,「才比较稳健」。而从 100 万到 10 亿中间还要分很多步。

就小鹏团队经历了 7 年自动驾驶研发、3 年量产实践,已经走过的路来说,何小鹏认为已经实现的,而又极难实现的能力,是 「在相对收敛的成本内做到自动驾驶」

他这么形容这个能力:「 你想花 100 块做好一个东西,跟花 30 块钱做跟它一样好的东西,30 块的难度是足足十倍」

除了经验、数据和模式,何小鹏谨慎看待华为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大家对「大公司」的惯性思维。

「我对大公司(一定)能做成一件事情,从来不认同」 ,何小鹏表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顺丰做生鲜应该是 100% 成功的。

他很坚定地对我们说:「大公司里面做关联创业,成功率是极低的,失败率是极高的」。

基于这样的原因,何小鹏总结称自己「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认为做一家企业没有倚天剑屠龙刀这样的(方式),「它一定是体系能力和长线布局能力」。

何小鹏告诉我们,他很尊重部分友商,就是因为他们的 「长线思考能力」 很强,「不管别人怎么说,一步一步做到才是」。

但何小鹏最后也表示,华为依然是自动驾驶领域非常优秀的公司。他认为华为已经比很多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更强,因为华为有一套硬件体系去包容(软件)。

甚至于, 小鹏未来也有很大的可能跟华为合作 ——何小鹏表示可能会是供应链上的探讨,「前两天跟徐直军总还在一起吃饭」。

至于到底 P5 会不会比华为 ADS 的表现更好,何小鹏的回答是: 华为是非常棒的公司,但小鹏城市 NGP 会有很多特点比今天华为看到的要好,真正在 P5 正式发布会上会分享。

至于 P5 届时的销量会如何,他的回答也很有趣: 「我非常有信心 P5 销量会超过现在其它车。」

「法院看过小鹏和特斯拉的代码」

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吓了一大跳。

而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 「到最后,法院是拿特斯拉代码跟我们的代码,法院一看,一点事没有。」

也许这句话并不能完全浇熄舆论碰撞的火花,但应该能说明很多问题。

聊到这个话题,何小鹏表示自己其实「从来不关注」这件事,因为特斯拉从头到尾都没有起诉小鹏 汽车 。所以不管是民事还是刑事,都不会有赔偿数额, 「因为我们不在任何诉讼里面」

和华为一样,特斯拉也是本场采访被频繁提起的名字。最尖锐的问题,有关去年那条著名的,强力回击马斯克的微博。

何小鹏回应称,如果是在现实中,会更个性更随意,但那条微博的本质,其实就是「愤怒」。

「因为我是程序员出身的,程序员就是直男」,何小鹏解释说这并不是指程序员不好,或者说直男不是个好词,「反正就是耿直」。

「这(微博回应)不是我们团队的建议,和建议完全不一样」,何小鹏补充说。

智能车正从春秋走向战国

在采访中,何小鹏还抛出了一个对未来的大胆判断:智能电动车正从春秋走向战国。

这一大胆判断,由几大部分共同组成。

首先,是目前 智能电动车的销售占比,已经去到了 10% ,这是一个临界点。

其次,目前越来越多的「势力」进入 汽车 行业,但何小鹏却认为这不是泡沫,而是 合理进程的一部分 。在他看来,未来五年,市场还有一些机会,但到 2025 以后就是一个从春秋到战国的变革。

他预测届时,全球会出现 5-10 家 汽车 企业,集中的那种。

第三, 做 L4 的自动驾驶公司学华为走技术下放、降维打击行不通。 因为一华为有硬件,二它们的方案太贵了。

「我以前讲过个很有趣观点, 通信高端客户往往是数据低端用户 ,一个月打一千块钱电话费不上网,一个月打五十块钱电话费的上网上得非常多。越是中高端的客户越是对自动驾驶感兴趣,越是超高端客户,对车品牌豪华感、动力感需求绝对高。」

最后,智能电动车其实存在一个潜在风险。那就是在总成本中, 智能的占比在攀升 ,「导致用车成本没有比汽油车低反而更高。」

虽然大趋势上,智能电动车一定比油车体验更好、使用更便宜、更环保。但今天的智能化,依然还有大量贵的硬件。

「我认为肯定会在有一天变成智能化可能占整个车领域成本相对比较低,才可以把生态打造。今天的手机智能化占手机成本多少?」

「我一点都不担心」

从春秋走向战国,意味着极其惨烈的竞争,对于未来,何小鹏认为关键在哪里?

围绕着它,何小鹏说了多次「我不能告诉你。」但最终,他依然表达自己的逻辑。

譬如,如何在「有限成本里实现最好的能力符合?」何小鹏认为 P5 就是这样一款典型的车,把高阶自动驾驶的能力压到了更低的价位。

何小鹏说,相较于其他自动驾驶公司, 小鹏的特点是能在合理成本里「塑造很好的效果」 ,不断去降低成本。譬如,因为感知能力已经很强,P5 能不能把雨量感应器去掉?前置摄像头体系全部都有了,能不能把 AEB 去掉?因为已经没有必要。

又譬如,短线虽然也很重要,但如果没有长线组成基础很难。「不管别人怎么说,一步一步做大才是最好的」。一个体系是一个平衡逻辑,小鹏要考虑更长远的思考跟全球化思考。

正因为这样,何小鹏在谈及惨烈竞争时有点凡尔赛:「可能我做的不好我都(被)干掉,就算进来我做的好我都干你,没有关系,换个角度逻辑,根本不担心。」

文章最后,补充两个彩蛋。

第一个来自采访。何小鹏说小鹏 汽车 是 中国造车企业中自营超充站规模最大的车企 ,现在已经覆盖 140 个城市。「今年计划在全国所有地级市,以及今年在 TOP 前几十的县级市全部布下去,回到老家,旁边总有地级市和县级市。」

第二个来自他与李斌的互动。今天下午在蔚来展台采访李斌时,何小鹏突然驾到。上面这两张图是我当时用手机拍摄的,二人「勾肩搭背」地笑着。这会是中国新造车运动的名场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