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2.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意义?

3.万钢: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同等重要、互不替代

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谈谈你的想法_发展新能源汽车讲话稿

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未来,新能源汽车将继续推进动力电池、充电技术、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未来将着重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也将不断进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提高充电桩的智能化和便利性。此外,自动驾驶技术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2. 多元化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包括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车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领域也将逐步扩大,包括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城市出租车等。

3. 智能化发展: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将越来越智能化,包括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车联网等功能。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亮点,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人机交互技术将改变人们与车辆的交互方式,车联网技术将为车辆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服务。

4. 能源互联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与能源互联网相结合,形成能源互联网+交通的新模式。能源互联网是指将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能源系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交通的智能化协同,推进能源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技术创新、多元化发展、智能化发展和能源互联网。这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也必将为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能源汽车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国常会指出,重点内容: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这里面提到了一些关键词: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电池回收,自主可控,绿色发展,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

里面涉及到的板块,人工智能和充电桩,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趋势,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的不断提高,增量的不断放大,这会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也需要跟上。充电设施的需求空间太大,现有的简直就是毛毛雨!这是一个比较确定的大方向,至于什么时候炒作就需要看市场资金的态度了。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对于市场的题材炒作,那些聪明的资金不会让你失望,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理由,一个借口,一个可以诉说美好前景的政策,才能讲出一个诱人的故事,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

有些人会担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多虑了!记住,这是国家意志!不会强制性,会给你选择权!但是,油价会居高不下,会出台一系列政策,让你不得不在权衡各种利弊后,心甘情愿的去选择。没人逼你哦!

燃油车不会消失,但是比例一定会下降,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一定会不断提高,就是一个此起彼衰的过程,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

就像人工智能,未来N年的大趋势,时代发展的产物,几乎涉及到所有你能想到的行业,都离不开人工智能,虽然这个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东西,但是在资本权衡利弊后,那点负面的影响会被资本所忽略!这个世界不缺乏聪明的人,每一个时代更迭都会有这么一批人走在最前沿,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让自己成为其中一份子,是你需要做的事……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能源汽车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全球销量的61.2%。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提前3年完成2025年规划目标。

站在行业发展的新起点上,新能源汽车如何持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进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新阶段,我国亟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实现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

随着对电池的认识加深,更多整车企业介入电池产业,电池产业链与整车产业链结构性矛盾加剧。中长期看,车用电池仍然占到电池应用的70%,如何优化电池企业定位和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全球市场目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蓝海,中国新能源汽车应该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更加迅猛的速度走出去,成为体现中国国力的全球标签。

伴随着技术迭代加速,电池、电驱、智能座舱等成本也将加速下探。只有全域自研,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跟上智能电动车的更新周期。在2026年高阶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将超过15%,完成智能化的“跨沟”。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未来三年是关键窗口期,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是决胜的关键。

万钢: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同等重要、互不替代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制定本规划。

1.新能源汽车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跨国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2.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2015年以来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新阶段。必须抢抓战略机遇,巩固良好势头,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月1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推动者和技术路线制定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对于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系做出新的阐述——同等重要、长期共存;互相补充、循序发展;各有定位、互不替代。

相比他一年前提出的“应及时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所引起的争议来说,新的观点更加符合汽车行业当下的普遍认知,即受制于多种因素,氢燃料电池汽车并不是当前的发展重点。

2018年12月15日,万钢在人民日报撰文《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文中称,纯电动汽车的短板是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尚不能满足量大面广的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市场需求。为此,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

这番表述在某种程度上让汽车行业产生一种误解,一些观点甚至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将发生动摇,发展重点和国家的支持方向将从纯电动汽车转向氢燃料电池汽车。

实际上,过去两三年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热度非常高,多个省市政府都出台了相关产业规划,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还被写入了2019政府工作报告,很多社会资本也快速涌入这个行业。相关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都翘首盼望政府出台类似纯电动汽车“十城千辆”那样的大规模示范应用项目。

但中国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仍面临各种困难,一方面没有成熟的产品,目前国内车企仅有氢燃料电池大巴,并没有乘用车产品,而且成本和售价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缺乏加氢基础设施。

财政部官员去年表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条件。2019年8月31日,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在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由于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技术尚未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标准法规缺失,氢气作为能源管理的体系尚未建立等等原因,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条件。同时,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技术特点不同,有各自适合应用的场景,未来应该是互补、共存,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经过了业界一年多广泛的讨论,对于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系,业界基本达成了共识:氢燃料电池汽车并不是所谓的终极解决方案;纯电动汽车适合中短距离和小型车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适合长距离、重载的大型车辆;两种技术路线将长期并存。

1月11日,万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的讲话也反应了这些共识。他说:“经过大家研究讨论以后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当中,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是同等重要的,长期共存的。在科技创新当中,他们是互相补充的、循序发展的,纯电动的发展,对燃料电池也是一个推动,燃料电池发展又拓展了纯电动的应用,他们在市场当中是各有定位、互不替代的。“

除了重新阐述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系以外,万钢对于是否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方面的表态也发生了变化。

2019年1月1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上,万钢表示,应该及时的推动燃料电池产业的产业化。应继续支持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地方结合资源禀赋,点-线-网结合,开展区域化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加快产业化进程。

不过,在今年论坛上,他没有再次提及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只表示要“协调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但他再次呼吁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两者要并重,因为中国仍然有5千多万辆商用车,这些商用车的耗油与2亿多辆的私家乘用车差不多。

据万钢介绍,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中部西部等一些地区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区,在这些示范应用区当中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近4000多辆,目前规划在建和已建的加氢站130多座,其中有61座已经建成,投入运营的加氢站已经有52座。

如何协调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万钢提出了几条建议:国家要把氢能纳入国家的能源战略体系,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当中的定位,加强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氢气,同时,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形成氢能的制、储、运、用的全产业链系统布局;坚持市场导向,有计划地合理选择推广应用示范区,同时加快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