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009油电混合优缺点-极氪001汽油版
1.电动化,吉利做不醒的梦
2.实探2023上海车展:汽车价格普遍下调,新能源已成常态
电动化,吉利做不醒的梦
蓝色吉利的梦想
2015年,李书福宣布发起“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核心目标是到2020年吉利新能源 汽车 销量将占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和油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为35%。
这个计划可以称得上是雄心壮志,但绝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觉得属于是异想天开,结果证明,李书福真的想多了,现实就是现实,梦想也就成了做梦。
2020年,吉利连续四年蝉联国产 汽车 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年度累计销量达132万辆,但在新能源领域,所有杂七杂八能算上的产品,总销量只有6.8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仅5.2%,还不到计划的一个零头。
2021年,吉利继续蝉联国产 汽车 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销量基本没变,仍是132万辆,新能源领域相比上年有明显提升,总销量达到10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提高到7.5%,但距离梦想依旧遥远。
2021年,国内新能源品牌一哥——比亚迪,年度累计销量虽然仅有73万辆,但新能源领域总销量超58万辆,位居国内市场第一,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73%,而且占比率还在不断攀升,12月单月占比接近90%,可以说燃油车对比亚迪已经聊胜于无了。年度爆款五菱依靠minEVi的超低价格取得43万辆的优异成绩。特斯拉则位列第三,年度销量为32万辆。就连小鹏、蔚来、理想3家造车新势力代表年度销量都超过9万辆,吉利的梦到底何时才能醒呢?
几何——东半球“最好”的电动车?
吉利电动化才启动时,采取了传统车企最常规的手段,“油改电”,通过魔改帝豪,推出了各种EV款,但最后大部分都卖给旗下的曹操出行,真正销往市场的占比不高。
为了扭转新能源车型品牌形象过低的状况,2019年吉利高调宣布要打造“东半球最好的电动车”,推出了新品牌——几何。等到新车型终于亮相,大家才发现,这依旧是台帝豪的套壳车,短暂的闪光后,几何迅速边缘化,月销量仅在千辆徘徊,单车售价甚至跌破10万。
虽然吉利高管依旧在官方场合力挺几何,但大家都知道,几何即将和吉利创造的很多子品牌一样,淹没在茫茫市场之中,最终只会在“百度百科”的“几何”条目留下一丝痕迹。吉利的“最好”到底好在哪?已无人得知......
极星——迷失的“高端”
特斯拉是所有新能源车企都不得不面对的强敌,作为开创时代的品牌,无数造车人将特斯拉作为竞争对手,甚至到不提特斯拉都算不上新能源车企的地步。为了直面特斯拉,吉利从沃尔沃的杂物间里翻出了“极星”。
2017年,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宣布将极星打造成全新的电动高性能 汽车 品牌,总部设立在瑞典,生产基地设在成都和台州,产品研发位于瑞典和英国,面向全球发售,主要竞争对手就是特斯拉。
截止2021年末,极星总共推出1款车型Polestar 1(极星1,混合动力)和Polestar 2(极星2,纯电),其中极星1售价高达145万元,极星2 相对便宜,售价25-40万元。吉利希望通过模仿特斯拉的战略,先推出高端款建立口碑,再推出平价款扩大市场。
但结果如何呢?2021年,极星年度销量为2.9万辆,主要销量靠极星2(极星1为限量款)。表面上看,2021年销量较上年度增长了185%,销售市场从10个扩展到19个,但同时国内市场却出现大量6折甩卖的崭新二手车,可见批发端和零售端的数据水分还是很大,“高端”的极星到底卖给了谁?
再看看竞争对手特斯拉,极星的全球销量只相当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一个零头,可以说极星的战略已经基本失败了,而花重金打造的成都标杆工厂,由于销量过低,整体运营已陷入僵局。
另外,极星内部人事变动也颇为频繁,可以认为是为市场破局考虑,但也可以看出整体战略缺乏规划,更像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
虽然极星销量如此糟糕,但这依旧没有阻挡其上市的步伐。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吉利计划将其推向美股市场,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宣称公司估值超200亿美元,该品牌能否走得长远,还需拭目以待。
路特斯——下一个“极星”?
极星的失败让吉利意识到,国内市场经过反复洗礼,客户已经有一定的免疫性了。以前那种随便找一个外国品牌包装一下,就能引发购买热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必须要选择一个有真正 历史 的外国品牌,才可能在国内打开市场,于是数次倒手的Lotus进入吉利的视线。
作为老牌跑车品牌,Lotus在 汽车 圈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虽然相比与法拉利、保时捷等跑车品牌,略显小众,但 汽车 品牌的名声积累是非常难得的。
2017年,吉利通过收购马来西亚宝腾 汽车 取得Lotus品牌控制权。2018年,吉利宣布,要让这个濒临破产的老品牌焕发新春,将其全球总部迁入中国,实现全面电动化,打造高端电动 汽车 品牌,项目地点就选在了号称中国车都、东方底特律的武汉,因为“莲花”已被占用,取名按照音译为“路特斯”。
转眼4年过去了,武汉的路特斯工厂仍然没有实现投产,第一款车型预计要到2022年2-3季度才能正式下线,售价预计超过120万元。
从路特斯身上不难看出极星的影子,只不过路特斯的上市启动更早,车还没有量产下线,上市工作以及筹备的七七八八了。
再看看隔壁新建的小鹏武汉工厂,2022年3季度也将正式下线第一台车,工厂建设周期只有12个月。
为什么路特斯的造车周期这么长?高端工艺也许只是一方面。据悉,吉利通过在武汉投资路特斯等项目,取得地方政府超100亿资金支持,这么庞大的资金到底流向了何处?也许只有李书福自己才知道。尽可能推迟产品问世,也许只是为了尽量拖延兑现承诺的时间而已,这已经不是吉利第一次利用投资撬动地方政府资金了,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天地一体化,这个饼要画多大?
2021年,李书福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马斯克天天发火箭、卫星的刺激,也决定开始搞卫星,以个人名义投资了时空道宇,造商业卫星,并提出打造“天地一体化”。天上的卫星开始造了,地上只有车显然是不够的。为了充分利用未来可能的卫星通信能力,李书福又以个人名义投资了星纪时代,打造包括手机、AR眼镜在内的移动智能终端,并宣称是Pre6G技术。通过从各大手机厂商重金挖人,算是搭建了一套可以运转的班子,毕竟造手机比造 汽车 、造卫星还是简单很多,尤其是采取委托代工的情况下。
虽然这些产业都只是刚刚起步,但上市的老传统不能丢,还得继续提高效率,只能说吉利的资本运作手段更加炉火纯青了。
最近又听说星纪时代计划收购魅族,一方面是为了直接取得完整的手机产业链,一方面是为了利用Flyme优化目前问题颇多的吉利系车机系统。
李书福商业帝国
曾经,李书福放出豪言,“ 汽车 就是四个轮子加个沙发”,30年的努力,他让吉利走到了国产 汽车 品牌的冠军宝座。通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吉利实现“蛇吞象”,收购了北欧的沃尔沃,得到了较多的技术补充,整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通过这次收购,李书福也尝到了甜头,于是资本运作成为了吉利近几年发展的主旋律。可以说,现在的吉利是50%精力玩资本、40%精力做营销、10%精力造产品。买买买和上市成为了李书福产业帝国扩张的重要手段和终极目标,极星要上市、路特斯要上市、星纪时代要上市、时空道宇要上市、极氪要上市,吉利自己也想上市,不过最后审批通过,又自己撤回了。
李书福的商业帝国到底能扩展到什么地方?到底能撑到什么时候?没有人知道。很多人都说看不懂李书福现在想干啥,我觉得他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毕竟,能赚到钱,手段并不重要,神秘感也许才是李书福最大的依仗。
电动化时代何时会到来?
很多人都说电动化时代已经来临,但我个人认为电动化时代觉不是现在,甚至也不能确定10年内是否能够到来。电动化时代开端的标志只有一个,那就是“可控核聚变在实验室中可连续稳定运行”,这里的“连续稳定运行”指无外部冲击或原料不足的影响可一直运行下去。
而电动化时代真正开始需要2个前提:一是可控核聚变商用化、小型化;二是电池材料革新,充电效率和容量损耗可接受,且成本、风险可控,比如充电1分钟行使100km,每5年损耗率不超过10%,不会过热爆炸。
另外,电动化 智能化,目前电动车算力已经和手机性能一样过剩,无法实现无人驾驶的原因不在于电动车的计算能力,而是路况的不可控性,任何优秀的算法对目前复杂的路况都是无力的,只有路况可控,才可能实现无人驾驶,这就是为什么禁止人员和外部车辆进入的港口可以实现L4级无人驾驶,而上路的电动车只能一直徘徊在L2-L3之间。
(以上数据均来自公开渠道,所有观点均为个人见解,不带有任何利益引导行为)
实探2023上海车展:汽车价格普遍下调,新能源已成常态
本届车展,新能源车型和相关技术如无意外地站上了“C位”。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展台的显眼位置基本被新能源车型占据……
4月18日,第二十届上海车展盛大开幕。作为后疫情时代首次A级车展,上海车展无疑引人瞩目。在风起云涌的中国汽车市场,本届上海车展也会成为市场新格局的起点。
在现场注意到,本届上海车展成为新能源车的主场,各种汽车产品也纷纷实现高度智能化,汽车行业彻底迈入智电时代,新能源车自此不再特殊。
此外,年初掀起的“价格战”浪潮,也让各大车企在本届上海车展“卷”出新高度,更多高性价比产品将会惠及消费者,汽车消费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新能源已成常态
没有新能源的车企,已经难以在市场中掀起风浪。
本届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型和相关技术如无意外地站上了“C位”。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展台的显眼位置基本被新能源车型占据,燃油车往往处在展台的边缘位置。
▲本田雅阁插混车型
以本田为例,在混合动力的车型成为主力军。插电混合的雅阁、油电混合的思域,这些中国市场风靡多年的“神车”,也在以电动化的形象示人。丰田和大众同样如此,丰田的bZ4X和bZ3在展台中尤其显眼,大众则以“ID.生而电动”为口号擦亮新能源招牌。
▲大众汽车展台一角
可以看到,本届上海车展,合资品牌明显加快了电动化的步伐,主要通过推出全新车系和全新电动化平台等方式实现。与此同时,相比之前,合资品牌更加注重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自身品牌优势来加入电动化的竞争。本田、丰田和大众的展台均没有“南北”合资之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有本田汽车、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的整体形象,更加凸显电动化的决心。
当然,在电动化方面,自主车企的步子迈得更大。与合资品牌相比,单纯地发布一款新车已经难以满足自主车企对占领市场的渴望,自主车企在本次上海车企掀起了疯狂的“品牌战”。
▲多个新能源品牌展台人流较大
奇瑞携捷途、星途、iCRA等多个品牌亮相,比亚迪(243.480,?-10.01,?-3.95%)的高端豪华品牌仰望也有独立的展台,阿维塔、深蓝、岚图、昊铂、极氪、睿蓝等自主新能源品牌也水泄不通。
目前,自主车企旗下的新晋品牌,主要往电动化、高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旨在抢占更多的细分市场。不过,就目前的市场检验结果而言,多品牌战略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因此,只有准确的市场地位和洞察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品牌生力军才能成功度过磨合期。
▲吉利银河L7
总结下来,在本届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型不再特殊。在电动化浪潮席卷数年之后,“新能源”这一概念也随之动摇。当A级国际车展上各品牌的展台均由电动化车型主导,新能源汽车也早已成为市场的常态,此时“新能源”这一概念本身就已经颇有成为伪命题的趋势——新能源不存在了。
跳出参数怪圈,技术回归实用
与电动化相伴而生的,是汽车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本届上海车展,新技术的发布同样值得关注。令人欣慰的是,各大车企跳出了技术参数的怪圈,而是让技术变得更加实用,更加注重提升车辆的驾乘体验。
▲来源:广汽集团官方
要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三电系统自然是基础,不过补能方便才能治本。本届上海车展,埃安发布了“快速补电+V2G”行动计划。一方面,埃安通过自研快充和快换技术提升车辆的充电速度;另一方面,V2G车网输电计划允许电动车给电网反向输电,以车作为储能单元,通过V2G技术缓解电网压力,同时也为用户车主带来经济收益。
长城汽车(26.680,?-1.26,?-4.51%)的Hi4混动技术同样值得关注。本届上海车展,坦克品牌带来了坦克500Hi4-T车型,将混合动力和四轮驱动结合,让车辆兼顾油耗经济性和驾控体验,著名艺人张涵予也到场为其助威。
▲坦克品牌新闻发布会现场
实际上,在电动化趋势下,市场上拥有四驱配置的新能源车型仍是少数。一方面,受到“油改电”的限制,部分新能源车型遵循传统燃油车的制造逻辑,由此出现了不少两驱车型。另一方面,受制于成本和价格等因素,除了少数高端车型之外,四驱始终未能在新能源车型上普及。
然而,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车的重要零部件布局有明显的变化,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而是使用动力电池和电机,这就给电车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驱动方式所需要做出的改变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从电车的技术特点来看,电机的扭矩会在瞬间释放,此时如果电车采用后驱或四驱的形式,可缓解车身不平衡、起步打滑和过弯“推头”等问题。
▲华为的展台
▲宁德时代携相关电池技术亮相
与此同时,更多的上下游企业也参与到汽车技术的发展之中。本届上海车展,华为、百度、魅族、宁德时代(388.170,?-8.71,?-2.19%)等均设有独立展台,向观众展示智能辅助驾驶、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等相关技术成果,这也意味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早已不仅是整车厂要面对的课题,而是全行业共同的责任。
风浪越大,鱼越便宜
既然新能源成为常态,汽车技术也回归实用,那么对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价格又有何影响?答案只有一个字:“卷”。
本届上海车展并不拒绝超高端豪华车型的入场,只是性价比高的产品往往更“吸睛”。
别克的展台上,别克E5周围聚集了不少媒体记者。作为中大型纯电SUV,别克E5最低配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为20.89万元,这在同级别的竞品中价格优势比较突出,而相关的驾驶辅助功能、多媒体功能等也比较齐全。
▲别克E5及其售价(来源:别克官方)
让新能源汽车更便宜,这无疑是今年汽车市场的主基调。本届上海车展,9.98万元的秦PLUS DM-i、最低配车型价格为13.38万元的新一代混动雷凌也悉数亮相,再加上近期多个新能源品牌加入“价格战”,性价比将成为未来影响消费者购车选择的主要因素。
因此,无论是合资品牌或是自主品牌,将产品价格下调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商业选择。目前,降价已经成为今年汽车市场的主流,通过营销和炒作来推高车辆价格已经成为昏招,只有把技术平权落实到价格平权上,让新能源汽车也能物美价廉,才能实现销量的快速和持续增长。
4月的申城,因上海车展而更显热情。此时,上海车展的精彩仍在继续,中国汽车市场的活力也在持续迸发。总有一天,中国汽车市场不会再有新旧能源之分,只有产品优劣之别,消费者终于迎来汽车消费的黄金时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超群的风信子037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