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贸易行业发展现状-汽车贸易行业发展现状怎么写
1.中国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向
2.罗兰贝格报告 | U型反弹后,“后疫情时代”汽车行业将走向何方?
3.中国的汽车行业怎么样
4.如何看待中国的汽车市场及发展前景
5.汽车产业大变革,未来五年,经销商这么干才有出路?
6.目前中国汽车发展存在哪些瓶颈?
中国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向
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了444万辆,同比增长35%。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普遍不景气,而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国内汽车市场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无不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已进入中国,目前,跨国公司通过其国内合资合作企业已经占据了90%上的中国轿车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档次和很广的范围。这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步入国际化阶段。
中国加入WT0以后,一方面,是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配额的增加,逐步扩大市场准入,国内市场逐步国际化;另一方面是资本输入的国际化,即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主体,与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主体越来越趋于一致。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在不断加速,主要表现为:
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融合将进一步升级。
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目前,世界主要汽车跨国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其生产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考虑增资扩产。
跨国公司正全方位介入中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除了汽车生产外,竞争还将在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服务、维修服务、汽车租赁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带动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 000美元,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从我国经济和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看,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的现实,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
汽车工业涉及众多工业部门,如冶金、石油、化工、煤炭、轻工、电子、纺织、建材等部门,汽车工业与这些部门的协作配套密切相关。汽车工业作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带头产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发展,党的十四大就提出将汽车工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新一届政府提出要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清理汽车消费环境,把汽车工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的战略性产业。为了进一步推云车工业发展,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促进汽车服务贸易发展的系列政策。
2010年之前,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将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将大大高于全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汽车工业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并和电子、化工、建筑等产业一起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据预测,10年之内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汽车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汽车总产量有望大幅提高,届时汽车工业将对相关工业提出数倍于现在的数量要求。现实情况表明,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越来越突出,预计2010年将真正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汽车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
进入2003年以来,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些车型和企业,不断推出价格新基准,起到了车市降价“领头羊”的作用。与往年相比,2003年国产车价调整周期由8个月缩短为3个月,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汽车厂家为赢得市场份额不得不以季度为单位进行价格调整。在国产车价格下降的同时,汽车行业的利润却成倍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汽车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生产成本急剧下降。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预计2006年除高档轿车外,其他车型价格将基本与国际接轨。主要依据是:
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市场需求量的增长。2002年以来,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则远落后于汽车产能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我国即将形成的大规模汽车生产能力将出现严重地相对过剩的局面。
汽车单位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汽车工业是一个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行业,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规模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
私人购车占据主导地位意味着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私人购车已成为当今汽车市场消费的主流,这意味着一些价格居高不下,或者价格虚高的厂家,在市场的压力下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
汽车厂商的价格策略行为。目前我国大多数厂家的定价策略主要是针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在同类型、同档次的汽车市场上,降价已成为推销自己挤压对手最有力的武器。
来自进口汽车的压力。根据我国“入世”承诺,我国要大幅下调汽车关税和逐步取消配额进口限制。如果国产乘用车(指小轿车、SUV、MPV等)能在2006年达到与进口车一争高下的价格水平,在此之前每年必须主动降价1 0%左右。
汽车营销发展趋势
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工业,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现代化的营销服务体系。目前中国汽车营销模式主要有五种,即品牌专卖店、汽车交易市场、多品牌销售店、连锁店和网上销售。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间市场需求水平差距较大,需求特点也千差万别,加上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品种繁多,因此汽车的营销模式呈现多样化的格局。汽车品牌专卖店、汽车连锁店、大型汽车交易市场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大多还是以集贸市场或小型店铺式经营为主体。
目前,国内汽车企业都在整顿自己的营销体系,乘用车甚至商用车的营销体系都在向品牌专卖方向转变,这其中多位一体的品牌销售服务店将逐步成为主流。估计未来国产汽车的营销体系将逐步形成以品牌专卖为主,汽车交易市场(有形市场)、连锁经营、网上销售等多种营销方式并存的营销体制。
对应于国内企业正在大力推广的品牌专卖营销模式,目前,汽车销售渠道的功能模式正在向集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经营模式转变,销售渠道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大大增强。现在国内新兴的功能模式主要有3S模式、4S模式,三位一体模式(3S)的功能包括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整车维修,四位一体模式(4S)包括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整车维修、信息服务等功能。二手车经营权放开之后,还将加上二手车经营的功能。与传统的功能分离模式相比,多功能模式把汽车产业链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为客户更好地提供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且有利于提升和强化品牌,从整体上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
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逐年提高为汽车市场尤其是私人购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汽车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和交通建设将更加完善,媒体大力推动汽车文化形成,这些都为轿车进入家庭扫清了障碍。
1990年以前,我国汽车市场处于公务车阶段,需求量非常低。加02年以来,私人购车占_整个市场的份额迅速提升,2003年估计将超过70%,标志着汽车市场进入了私人购车阶段。进入这一阶段之后,轿车市场就会加快进入到成长期。私人用车的需求远远大于公务用车,这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今后20年我国将呈现以轿车带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轿车占汽车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在2008年到201 0年是我国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起步的年份;轿车将在201 0年进入稳定增长期,客车和载货汽车在2020年左右达到饱和,内部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在今后lO年,中国将成为汽车消费大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辆;2010年以前,中国汽车的中低端产品价格可能降至世界最低水平,中高端产品也将与国际接轨,汽车产品开始大量出口。
联合重组将加快形成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
2002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战略重组,一汽、东风和上汽三大集团的实力明显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轮重组,呈现出以三大集团为主导的趋势。国内风起云涌的收购重组浪潮表明以三大汽车集团为轴心的汽车业兼并重组正在加速,并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以前以“散乱差”而闻名的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出现了逐渐做强做大的“3+X”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散、乱”的局面,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机构优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几万辆、十几万辆、几十万辆的规模与国际上大的汽车跨国公司比起来尚有很大差距,并且这些企业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竞争不太充分的市场上成长起来的,其真实的市场竞争力尚待时间的检验。
2003年的数据显示,在全国100余家汽车企业(集团)中,年产量超过5 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 0万辆的只有8家。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看,年产1DO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的局面。而如今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一汽集团的生产规模还只有85万辆,单个车型更是在20万辆以下,离国际标准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说明,虽经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相比明显落后,我国汽车行业分散性、低规模、低水平的现象并未消除,面临全球市场竞争的残酷现实,处于相对软弱的竞争地位。战略重组仍将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预计中国汽车工业最后的重组结果是:通过竞争,一部分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成本居高不下的汽车企业将退出市场或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由此,中国汽车工业将形成几家生产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较强、产品系列化、分工协作合理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最终形成少数几家企业集团控制全国大部分汽车市场的局面。
罗兰贝格报告 | U型反弹后,“后疫情时代”汽车行业将走向何方?
疫情或将导致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8%-10%的负增长,但迅速反弹下,长期仍向好。
文丨彭苏平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在新冠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复杂外部条件下,全球汽车市场及汽车产业均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与此同时,新兴技术加速应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M.A.D.E.)的趋势也愈发显著,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1月21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上,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与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对今年的汽车市场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在解读报告时指出,疫情或将导致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8%-10%的负增长,但迅速反弹下,长期仍向好,而在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态势。
整体而言,全球汽车市场均处于不断颠覆的过程中,而中国将保持世界汽车颠覆创新领头羊的地位。展望未来,软件定义汽车下智能网联汽车将加速发展,带来产业链价值的重新分配;电动化进程也将从量变跨越到质变,罗兰贝格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新车销量将达到570万辆,并开始步入成熟发展阶段。
“后疫情时代”汽车行业新动态
在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供应逐渐丰富以及汽车行业鼓励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新车销售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不过,自201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需求透支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总体市场进入了结构性调整的不稳定过渡期。
罗兰贝格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正在迈入“新常态”,尽管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汽车销量预计短期内将呈现“U型”态势,但长期依然将稳定增长。
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将下降8%-10%左右,但2021年市场有望反弹10%-12%,而从2022-2025年的中长期来看,中国汽车销量有望实现最高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如果说未来GDP的增长速度是定在4%、5%、6%这三个场景,相对应地,我们认为中国汽车销量的增幅会是2%、3%、4%。”郑赟表示。
在汽车销售之外,“后疫情时代”汽车产业技术的发展也将进入“新常态”。罗兰贝格指出,新冠疫情危机后,全球技术呈现研发支出减弱的趋势,各个地区的产业技术投资强度都有所减弱。
不过,风险与机遇并存,同时出现再分配的迹象,某些特定产业也有望从新冠危机中受益,技术迭代变快,落地应用提速。
而在“后疫情时代”,不同的宏观经济和自由贸易形势都将影响汽车行业的形势:贸易自由度变化趋势,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趋势下,部分产业领域逐步脱离全球化发展,或影响全球创新的规模、效率、速度和成本。
报告指出,未来几年时间内,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度仍将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也将导致全球贸易与技术竞争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尤其是在商业模式、企业战略和运营设置方面。
软件定义汽车加速智能网联发展
展望未来,汽车产业仍处于不断的颠覆与变革之中,尤其是中国。由于在用户偏好、政策、基础设施与技术投入上始终处于全球变革的先锋,罗兰贝格认为中国将继续保持世界汽车颠覆创新领头羊的地位。
在“软件定义汽车”之下,车企与供应商将迎来下一阶段的转型:开始向软件驱动——从设计开发到组织运作,企业将进行全面转型,以应对集成复杂度的提升和技术创新。
车企进行向软件驱动转型的必要性在于,当下软件驱动的创新领域已经涵盖了汽车互联功能、自动驾驶、动力总成电气化等各个方面,然而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仍围绕硬件而设计,当下,端到端的软件架构管理方式仍不清晰。
报告指出,向软件驱动全面转型意味着,车企和供应商需要制定清晰的IP与make-or-buy策略,调整组织运作方式(尤其是电子电气架构和软件架构的职能职责)、重新定义软件开发和迭代过程,并持续更新与升级软件功能特性。
在整车设计方式和商业模式上,车企也将进行创新,由电子电气架构引领全新的整车架构与集成,主机厂未来将打造支持服务生态的软件平台。
自动驾驶是颠覆“风暴”的中心
业内的已有共识是,汽车行业将面临“新四化”的颠覆性趋势,聚焦智能汽车,产业链价值的转移也相伴而生。
而在“新四化”浪潮中,自动驾驶将是颠覆“风暴”的中心。“如果说未来有某一个趋势会在一定程度上完全颠覆现有的价值分配,我们认为一定是自动驾驶。”郑赟表示。
罗兰贝格预计,2030年自动驾驶车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其中,芯片、传感器和软件算法是主要贡献者,市场规模分别预计可达1480亿元、1308亿元、917亿元。
报告指出,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汽车的核心部件价值将从通讯和传统低性能传感器转向计算平台、算法和传感器。其中,芯片将受益于算力要求的指数级爆发,自身规模将持续增长,而在自动驾驶技术从L2向L3的发展阶段,算法将迎来核心突破期,L4-?L5阶段算法则将逐步固化,至于传感器,L3以下以数量和性能提升为主,L3开始引入量产激光雷达,促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自动驾驶潜力巨大,商业化路线也逐渐清晰,不过郑赟同时指出,当前阶段自动驾驶仍面临技术水平等瓶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主要还将以场景化自动驾驶的状态出现。“从商业模式、技术水平、基础建设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撑等等,这些不同的维度上还需要齐头并进。”郑赟表示。?
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充换电体系建立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确定性发展方向。在数年的推进之下,罗兰贝格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70万辆,乘用车和商用车渗透率分别达21%和14%。
报告认为,2018-2025年仍将是向新能源汽车的过渡阶段,市场总体仍由政策驱动,但政策的重点有所转移(逐步撤销补贴的同时,在供应侧提出了更多要求),而随着电池技术成熟,总体拥车成本更低,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供给也逐渐丰富,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发展的转折点——
2025年后,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消费者会推动接下来的增长。报告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190万辆,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渗透率将分别达40%和20%。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换电体系的建设,在最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也被作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罗兰贝格报告预计,中国充电桩市场在未来五年内将快速增长,2025年保有量有望达到761万台(复合年均增长率33%),私桩市场份额、直流充电方式和区域覆盖度将不断增加。
郑赟表示,从2014年开始,充换电行业经历了初步的蓬勃发展和整合期,现在开始进入质量驱动期,支持性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和充电桩技术改进成为市场的三大驱动因素,而在这些因素驱动下,新进入者也将迎来机遇。
在充电行业产业链中,罗兰贝格报告认为,价值重点正在向下游转移,平台作为新兴趋势,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尽管依然存在盈利性与各方利益分配的问题;而上游的充电桩生产行业目前玩家数量众多,未来将进一步整合,行业领先企业正在寻找差异化优势定位,大功率技术将成为重要技术方向。
对于今年被政策认可的换电行业,报告认为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近期受政策鼓励将迎来发展提速,在车辆类型、玩家类型、商业模式等方面实现变革,中短期将成为重要的能量补充方式。
如何挖掘全新价值高地?
“后疫情时代”的汽车时代更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罗兰贝格报告建议行业从业者及政策制定者积极面对未来,挖掘全新价值高地,推进企业转型,实现强链补链。
面对存量博弈的行业未来,报告指出,当前以规模效应取胜的业务模式未来将不再有效,行业玩家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以获得新的增长动能。
同时,智能网联与电气化产品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演进,将带来零部件价值构成的巨大转变,主机厂与供应商需为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投入更多资源。在“新四化”趋势下,企业管理与业务能力将被重塑,尤其对软件工程领域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价值的转移和再分配,传统玩家和新进入者都需凭借各自独特优势实现转型,行业全新竞争格局正在形成,而面对亟待补强的产业链,各主机厂和供应商的角色也将重新定位。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在避免出现价值链短板的大前提下,应重点推进强链补链,以现有优势价值链能力为核心牵引,实现综合能力塑造与短板补齐。
报告指出,顶层助力是强链补链的重要出发点与动能来源,国家与地方政府需以终为始,从产业发展目标与终局出发,提升重视度,制定详尽的产业发展规划与路线图,形成高阶指引。
在具体规划中,头部牵引将作为产业进步的主要途径。已在特定产业链环节形成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头部玩家或新兴势力,应以局部带动整体,以强链带动弱链,充分发挥行业带头人作用。
积极应用则是实现商业化的关键环节。报告提出,对于已取得一定成果、可实现初步商业化的传统弱链环节,应积极引导相关产品的商业化应用,对产品与技术进行持续优化改进,促成良性的正循环,不断提升竞争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的汽车行业怎么样
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给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有数据预测,在今年,光以装饰为主的各类汽车用品市场的销售额就将达到420亿元。到2010年,将再翻一番,达到840亿元。如果将其相关的配套的服务也考虑进去的话,市场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根据罗兰贝格(Rolandbeger)推测,到2010年,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900亿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居第二位。经过几年的发展,汽车用品行业不再是前几年那样暴利时代,但汽车用品行业的利润空间巨大,在汽车整车行业普遍缩水的2004年,汽车用品行业的利润仍然高达40%。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的厂家投身汽车用品行业。最初几年是国内的厂商投身其中,到今年,随着贸易壁垒渐渐取消,国外著名品牌必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汽车用品市场可以说是热闹非凡。透过众多厂家投身汽车用品行业热闹场景的冷静审视,不难发现,中国汽车用品行业虽然较早几年的一窝蜂的混乱的状况有所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有规模,但知名品牌不多,产品知名度不高,假冒伪劣产品横行。汽车用品行业门槛较低而利润空间却十分巨大,众多的投资者在无规范引导下纷纷加入汽车用品行业的生产销售大军。众多厂家中,有具有较强实力的厂家,也有手工作坊,也有夫妻店,可以说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时间,仿制品,假冒伪劣品纷涌出现,凭借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在市场缺乏相应的标准的情况下,给汽车用品行业带来了恶性竞争,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二、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程度不高。随着私家车的数量急剧增大,消费者对汽车用品的需求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的趋势,需要更多的更能体现车主个性化的汽车饰品。而目前市场上生产出售的汽车用品中,体现明显个性的产品不多,在设计上简单,制作也不够精美,单调的产品显然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且由于产品的个性化不够,创新程度不高,很难体现出产品的特点,不利于企业乃至整个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三、汽车用品市场的价格缺少透明度也是目前汽车用品行业存在的另一缺陷。目前,随便在市场上走走就不难发现:同一品牌坐垫,在批发市场中仅售几十元,到了高档的品牌店里却要售百多元;同一品牌的汽车音响,在批发市场中售300多元,而到了高档的店面里,少则千多元,多则几千元。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不要说消费者一头雾水,就是专业人士前去也是茫然。这种销售渠道和价格的混乱不但不利于培育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四、行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以汽车美容为例,汽车美容技术已经经历了早期的打蜡、镀膜、封釉等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阶段,都要求有专业的从业人员,而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却相对落后。五、忽视企业文化,导致企业没有灵魂。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成功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比如劳斯莱斯的企业文化,让劳斯莱斯成为了高贵地位的代名词,奔驰代表了敢于运用新科技等等。和整车企业成功的企业文化相比汽车用品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塑造缺乏力度,导致了企业缺乏灵魂。汽车用品行业的格局和发展趋势:经过几年的发展,汽车用品行业的格局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集约化服务和一站式销售的连锁经营体制将成为国内汽车用品市场的主流。中外资企业都在围绕着这一点,以上海、广州、北京等大中型城市为基地,加快资源的整合和国内的布局,调整和创新将成为主旋律。汽车用品行业的整体走势将呈现出下面几种趋势:汽车安全市场兴起: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商家也对这一块投入了极大关注,2004年汽车TPMS在国内出现,2005年TPMS将成为汽车安全类的一个热点。汽车安全气囊等高科技安全类产品会在一些汽车电子企业的计划之中。汽车音响市场繁荣:近两年国内汽车音响市场可以用炒的比卖的火来形容,到2005年汽车音响市场在市场上将会有所进步。发展方向依然是汽车影音类和汽车音响改装类。车载DVD等影音类产品市场会进入繁荣时期。通过汽车音响文化的逐步渗透,车载CD、车载MP3等会有一定的进展,汽车音响改装会成为消费者一个新潮流。汽车防爆膜的透明化:随着知名商家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消费者将对防爆膜有一个全新认识,防爆膜信息透明化程度加强,防爆膜的和暴利现象会有所改善。防爆膜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汽车美容行业的提升:汽车美容行业进入提升时期,汽车美容企业的专业化和汽车美容产品、设备的升级是必然趋势。汽车美容企业开始进入淘汰时期,优质的汽车美容企业浮出水面,会出现国内美容企业自身产品,而同时汽车美容行业还在不断向全国扩张,全国数量上会是一个加大趋势。汽车精品行业、汽车装饰行业期待突破,而精品类产品是一个缺口,国内目前汽车精品类产品平平,在多功能的趋势下,一些专业而新颖产品会呈现出来。除了以上几大类,汽车装饰汽车防盗器等市场会不断有新产品推出,但整个行业不会呈现火爆状态,汽车导航更多处在培养消费者和期待更多商家参与,国家支持来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如何看待中国的汽车市场及发展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未来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国家也将继续出台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加之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汽车需求增加,预计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知名汽车企业逐渐涌现,汽车生产核心技术和新技术逐渐为国内企业所掌握,出口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已经具备了向汽车制造国转变的基础。为了实现转变的目标,我国必须首先形成多家规模化、集团化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自主品牌必将成为政府未来大力扶持的对象。随着近期整车及汽车零部件支持政策的陆续颁布,未来行业的发展重点着重体现在加强自主品牌企业技术开发力度;鼓励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未来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可望逐步扩大,技术实力也会迅速提升,中国的汽车市场将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汽车产业大变革,未来五年,经销商这么干才有出路?
[汽车之家?行业]?汽车,是一个正在快速进化的产业,这不仅涉及生产体系,也覆盖了经销商体系。下一个五年的机会在哪?是所有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2019年,整个汽车市场销量滑坡加速,但也有部分企业实现了逆势发展,北汽鹏龙是其中一家。在中国百强经销商榜单中,北汽鹏龙从15位提升到11位。站在2020年,北汽鹏龙正在思考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方向。 北汽鹏龙是北汽集团生态链中的关键一环,围绕汽车流通链条的发展趋势,我们深度访谈了北汽鹏龙副总经理杜瑞涛。 杜瑞涛是一位汽车行业老兵,从事渠道经营管理有20余年的时间。2013年-2018年,杜瑞涛就职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参与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建设。2018年,他正式加入北汽鹏龙,负责整个汽车流通板块,包括4S店运营,拍卖、保贷、进出口等业务。回答汽车经销体系如何进化的问题,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局化的视角。跨越式发展:实现倍数级增长
作为奔驰在中国市场三大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十三五”期间,北汽鹏龙4S店数量增长1.5倍,截至2019年12月,其投入运营的梅赛德斯-奔驰经销商有43家,北京现代经销商5家,北汽品牌经销商5家,覆盖全国21个省、36个城市。 过去几年,北汽鹏龙一直保持向上增长的势头。今年来看,疫情加大了车市压力,各个汽车品牌都在下半年积极补缺口。对于北汽鹏龙来讲,守住销量和市场份额也是关键任务,但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目标。 杜瑞涛认为,压力加速汽车行业洗牌,同时也创造机遇,北汽鹏龙将以此为契机,定出下一个五年的发展基调。他判断,整个汽车产业价值链正被重塑,服务、贸易等后市场业务将逐步超越整车制造。未来,北汽鹏龙将通过拓展汽车服务贸易市场产业链,实现“十四五”跨越式发展。『奔驰GLC』
如何理解跨越式发展?杜瑞涛解释称,从量化指标来看,就是在2021年-2025年期间,4S店网点数量增加5倍,营销收入由当前的200亿元出头达到接近600亿元,高净值客户人群从20万到100万。简单理解的话,这种倍数级的增长就是跨越式发展。 但在量化指标的背后,往往是企业对商业逻辑的思考和业务变革的决心。杜瑞涛认为,汽车经销商的机会在于汽车产业环境的变化。他笑称,“这是好人赚钱的年代”,稀缺的不是资本而是好项目,有足够强的竞争力,就能获得有力的支持。 另一个角度来看,汽车产业红利已经会日渐显现,中国汽车市场有2亿私家车保有量规模,以及每年近3000万辆的新车销售市场,在这样的规模下,如果能成为汽车流通及后市场领域的头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绝非空谈。市场化改革:吸纳优质资源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经销商就必须做出适应产业变革的调整。一方面要精选经营的品牌,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畴;另一方面要打造杀手锏,凝聚资本运作、店面运营、业务扩张、服务创新等多方面能力。 从北汽鹏龙的角度来讲,杜瑞涛谈到,必须依靠市场化改革,在自身业务进化的同时,以北汽集团为依托,吸纳外部优质的资产。 未来,北汽鹏龙会以资产组合的方式拓展业务,他认为,经营5-8个汽车品牌比较合理。不排斥吸纳其它品牌,会控制一定比例。外部吸纳的品牌将以豪华车为主,优质的中端品牌为辅,通过组合的方式打造纵深布局。 收购不是要通吃,而是要有选择。他提了两个关键词:“虎口夺食”和“雪中送炭”。 “虎口夺食”意味着好的资产出现,积极参与争夺,比拼收并购专业度、资源能力和决策效率;“雪中送炭”则是指其他企业经营遇到困难,通过与其合作改善经营,考验的则是经营能力。如果北汽鹏龙具备这些优势,就具备了杀手锏,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位置。 杀手锏如何打造?杜瑞涛认为,对于经销商来讲,有两个关键的客户:一个是车企,要让他们放心的把品牌交给经销商;另一个是消费者,要让其买车用车的时候省心。在做好这两件事的同时,还要保证股东的利益,“把股东、消费者和车企三方需求都研究清楚,就能打造出杀手锏”。 未来的商业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较量,而是不同平台之间的竞争,甚至是不同生态圈之间的商业较量,而单一的企业不具备这样的竞争力。杜瑞涛认为,未来的商业竞争依赖的是一个体系化运作,北汽鹏龙现在就要打造这样的体系。体系化竞争:数字化车人生态
北汽鹏龙希望成为一个打造“车人生态服务体系”的引领者。杜瑞涛解释,这其中有四个关键词:有温度、高品质、可信赖的数字化,同时还要为股东、员工、消费者创造社会价值。这就是北汽鹏龙在下一个五年要打造成型的体系。 北汽鹏龙正在为下一阶段做准备。聚焦到今年的目标来看,“不惜一切代价在最后的四、五个月里面做市场化改革的战役准备”,杜瑞涛介绍,今年要找到体系里的排头兵,进行快速的尝试变革的措施,授权、赋能、请外脑,激发经营活力,以高质量的完成目标。 他谈到,市场化改革的试点的逻辑就是,要选对群体,投入资源,取得足够影响力,进而带动后续改革。具体落地措施来看,确定试点群体后,要通过对标头部企业,找到可以提升的部分,再选择各种工具进行运营改善。 其中,数字化无疑是改善运营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杜瑞涛介绍,北汽鹏龙要基于对业务场景的判断,明确自身业务痛点,拿到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工具,以结果为导向和战略合作伙伴携手,在利用自身业务场景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向的同时,也帮助合作伙伴成为IT领域的领先者。 他判断,在未来一定时间内,4S店还将是汽车流通领域的主体。未来的销售体系可能不叫4S店,具体长什么样呢?目前还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但肯定是现在4S店里的要素重组,“围绕着消费者和厂家需求进行重新组合”。 可以预见的趋势是,车企给经销商的钱一定会少,消费者的付费也会更低,但会衍生出其他的付费模式。经销商要思考的,就是在这样剧烈的变革下,如何改善运营模式,找到自身的位置。 未来商业模式会围绕用户消费场景、车联网技术等进行演变,伴随而来的是服务模式、服务工具、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汽车经销商必须要赶在变化之前,成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样子,才有可能活下来。全文总结:
我们已经能感受到,汽车产业变革的力量,但还不能完全看清它的样子。通过北汽鹏龙的访谈,让我们看到了汽车经销商变革的方向及未来的轮廓,但企业能否转型成功,打造出自己的杀手锏,始终保持不可替代性,无疑还需要一砖一瓦的搭建,这需要经营者的眼光、勇气、决心和耐力。(文/汽车之家?肖莹)目前中国汽车发展存在哪些瓶颈?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瓶颈:
1.技术水平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新兴汽车产品整体水平同步增长,所有年轻厂商都不具备国际90后水平的整车研发能力。在国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但其质量和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差较大。
2.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发达
我国的汽车,虽说是从我们国家的汽车厂里生产出来的,挂着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的名字,但是我们都知道,我国汽车的零部件都是由其他的国家生产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好多汽车的零部件生产商比汽车生产商更重要。如果有一天,其他国家不再为我们中国提供零部件,我们中国也许无法生产出一辆很有质量 的汽车。
3.出口秩序混乱,打着低价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进入国外市场。但是,由于缺乏指导和固定的出口规范,国外市场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汽车在国外,对汽车的发展影响很大。因为这会导致汽车价格的下降。双方在进口上都输了。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管理好自己,避免车企之间的内讧。自主品牌成为汽车出口的主力军。
4.人才的缺失
在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的生产厂里面,好多人都是年轻人,人才的流动和缺失特别严重。虽说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但是在自主研发方面,经验比激情和理想更重要。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才能生产出来更好的汽车。因为没有技术的积累、人才的积累,制作出来的汽车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5.没有自己的追求
有人说人如果心中没有了希望,那他活着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同样,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这个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追求,这个企业就不能称作一个企业,更不用说是成功的企业。对于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他们多数是合资企业,而且基本的利润都是来自于合资工厂,只有依靠外来资金的支持才能正常运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