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降本成风,国内车企研发投入是否有变?

2.力帆进入破产重整 本土汽车品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3.6月销量增38.1%,长安全年目标191万辆有望

全球降本成风,国内车企研发投入是否有变?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年报分析-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年报

近期,很多车企都发布了2019年财报,除了财报中的营收情况外,研发投入和研发方向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车市下行受疫情影响,各家车企都在缩减开支以求平稳渡过难关,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内的车企,研发投入是否会发生变动?

吉利:预计投入约45亿元

吉利汽车在近期发布了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吉利汽车2019年销售汽车136万辆,营业收入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其中,净利润为82.6亿,同比较少35%。

对于净利润下滑,吉利汽车表示,除了与车辆销售额降低外,还与大力投入研发费用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度,吉利汽车集团研发支出为30.67亿元,相比2018年的19.26亿元,激增59%。

据了解,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与新车型开发、动力总成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相关研发投入增长有关。

此外,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兼CFO李东辉表示,2020年,吉利在研发上的投入基本保持稳定,同时得益于几大平台带来的降本优势,研发的有望相应降低,预计研发费用投入是在45亿人民币左右。研发投入的方向主要应用于三方面,分别是平台技术、新车型的开发以及“新四化”方向。

在销量目标方面,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则十分乐观,“对年初设定的141万辆的目标目前不作调整,我们对全年的目标还是充满信心。当然是建立在目前整个全球经济形势情况下,所以目前不做下调的。”

此外,对于业内其他车企相继曝出的降薪风波,给了员工定心丸,安聪慧表示,“吉利在疫情期间,做到目前不裁员,不减薪,不延期支付员工的薪酬。我们要通过内部的组织变革,员工效能的提升,以及全新项目的布局合理地使用员工。”

长城:销量目标下调,研发投入不下调

长城汽车2019年的财报也在近日进行了发布,与吉利汽车一样,其营收与利润分别出现不同幅度下跌。数据显示,长城汽车2019年总营收为962.11亿元,同比下跌3.04%;利润总额为51.01亿元,同比下跌21.25%;归母净利润为44.亿元,同比下跌13.64%。

在研发投入方面,数据显示,长城汽车2019年研发费用由2018年的17.43亿元增加至27.16亿元,同比增长55.8%。

据统计,2014、2015、2016、2017以及2018年长城汽车分别投入25.7亿、27.6亿、31.8亿、33.6亿和17.4亿来品研发。对此,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郭岩松认为,长城一直秉持过度研发、过度投入的理念,未来五年还将投入300亿的研发费用来去开发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还有四驱系统,把技术往国际水准上提,目前已经规划了全球化的研发布局。

与吉利汽车不同的是,长城汽车2020年销量目标从此前的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净利润从此前的47亿元下调至40.5亿元。

尽管销量目标有所调整,但是长城汽车在研发上投入不降反升。

“销量有所调整,但是我们研发的投入一直还在加大。”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不管是在传统车,还是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研发的投入,长城汽车都要加大投入,提升竞争力,为未来打好基础。

此外,魏建军还表示,“营销端代表着品牌,产品作为品牌的基础,这两端还要大力投入。”未来长城汽车的投入将会主抓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研发、一个是营销网络,包括网络质量的提升、品牌的提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过去几年的过度投入研发,长城整体数据已经受到一定影响,财报数据中长城汽车整车毛利润已经降低至4.96%,这远低于其他一线车企。

长安:固定年收入的5%

在长安汽车发布的最近新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4亿元到2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2%到526%,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50元/股到0.60元/股。

对于亏损的进一步扩大,长安汽车将其归咎于销量下滑的影响。销量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19年累计销售新车约176万辆,较2018年的207.46万辆同比下滑15%,具体来看,自主品牌(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合肥长安)、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然而销量的下滑并未影响长安汽车的研发投入。一直以来,长安汽车都坚持把每年收入的5%投入研发,据了解,上一个五年投入160多亿用于研发,下一个五年,这个数字将超过200亿,并接近300亿元。同时,长安汽车还每年投入不低于研发费用的10%用于车辆智能化研究,目前的研发成果包括L3自动驾驶技术、遥控泊车、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等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已于2019年4月正式启用,该中心投资43亿元,历时八年建设而成,被称为长安汽车全球研发格局的总枢纽,性能不输宝马大众的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便是诞生在这里。

近几年长安SUV的崛起与长安汽车大力投入技术研发不无关系,而这也意味着长安汽车硬实力提升。

比亚迪:投入持续加大或超百亿元

同上述几家车企一样,比亚迪的营收和利润也没能逃过下降的局面。

近日比亚迪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快报中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下降42.03%。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比亚迪方面表示,主要是行业、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

确实,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在比亚迪的业绩中几乎平分秋色,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在去年年中退坡,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很大影响,销量也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原本在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还高达203.6%的比亚迪在第三度急转直下,也使得全年营收出现亏损。

再来说研发方面的投入,尽管比亚迪并未公布2019年的研发费用,但从往年的研发投入上可以猜出大概。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至2018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5亿元、63亿元、85.35亿元,研发费用超出其他自主品牌,堪称投入力度最大。而按照以往研发费用的增速,预计2019年的研发费用则有近百亿元,2020年的研发费用或超百亿元。

一年以来,无论是成立多家“弗迪公司”将生产制造和研发进行垂直整合,变身供应商的身份,还是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动力电池、底盘和纯电动汽车,亦或是发布“刀片电池”欲掀起一场电池革命,还有4月份的尚未知晓的“大动作”,都不难看出比亚迪已经深谙研发所带来的产业变革,同时也在借研发之力不断提高技术护城河。而在接下来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几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也会势必会只增不减。

头条说:

多家机构预测,2020年的车市将遭受很大程度的打击,复苏需要很长时间。其中麦肯锡预计受疫情严重影响,2020年世界汽车销量或将减少近三成,中国市场销量下降15%,且短期内不可恢复。

这也导致并非所有的中国车企都在不断加码研发力度,也有车企在压缩研发费用以求保全利润,比如江淮汽车在2019年的研发费用及研发支出分别同比下降17.87%和24.73%。

但整体来看,大部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并没有受此有过多的影响,研发费用的投入都是稳重有升,本着“再穷不能穷研发”的原则。

这是因为自主品牌已经很清晰的认识到,研发投入的增加才能真正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才能真正做强中国汽车工业。

车企们面对的是广阔的国内市场,而想要在市场中有所作为依靠的是产品实力,而这需要的正是一个个研发成果。而同时,中国的自主品牌也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的车市很艰难明天有可能同样艰难,但后天一定会很美好。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经费的投入确实体现了车企对研发重视,但汽车产品的品质和技术水平并不能直接与研发费用的增降相挂钩,研发经费因臃肿的机关式内耗导致产品技术落后、甚至品牌被市场淘汰的并不在少数,而这也是企业应该尽量规避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力帆进入破产重整 本土汽车品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汽势Auto-First|刘天鸣

在存量市场时代,总会有车企顶不住压力,最终被淹没在中国汽车史的长河之中。此次力帆股份进入重整程序的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从整体市场来看,随着中国品牌“马太效应”的加剧,或许力帆股份不是最后一个进入重整程序的车企。

8月24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及其力帆股份旗下10家全资子公司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这意味着力帆股份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同时,力帆股份还对外披露了公司累计涉及诉讼的数量及金额。据力帆股份统计,目前,公司共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对此,力帆股份强调,诉讼事项将对公司后续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部分诉讼未开庭,无法判断是否影响2020年业绩。

进入重整程序后,将对力帆产生怎样的影响?力帆股份究竟有没有能力偿还债务?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品牌车企为何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

力帆重整失败或将破产

据力帆股份发布的公告显示,力帆股份、力帆财务、力帆乘用车、力帆汽车销售、力帆进出口、力帆摩托车发动机、力帆汽车发动机、力帆内燃机、无线绿洲、移峰能源等12家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据了解,破产重整不同于公司“倒闭”,而是在法院主持下,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制定重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债务人按一定方式全部或部分清偿债务,债务人可以继续经营其业务的制度。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破产重整不但能够保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还能保留珍贵的壳。当然,重整程序只是为濒临破产企业一次“重生”的机会,如果重整程序失败而正式宣布破产,该公司将直接进入破产清算。

据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出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当前力帆股份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力帆股份被认定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实际上,力帆股份所涉及的诉讼或债务不止于此。8月24日,力帆股份披露了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截至目前,力帆股份共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

力帆股份距资不抵债仅一步之遥。今年第一季度,力帆股份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减少74.88%,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20.48万元扩大至至1.亿元。资产负债方面,截止2020年3月31日,力帆股份流动资产为55.1亿,总资产为182.93亿元,总负债为157.19亿元,净资产为25.75亿。

从力帆股份业绩中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持续萎缩的状态下,亏损正在逐步扩大,同时,无债务偿还能力带来的违约金,也会加重力帆股份的负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力帆股份重整程序包括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运营重组,这也就意味着,力帆股份不排除被其他车企收购。

中国车企两极分化加剧

力帆股份进入重整程序仅仅是中国品牌车企两极分化的缩影。一方面是以吉利、长城、长安为首的中国品牌开始向上发力。另一方面力帆、海马、众泰等中国品牌销量呈现大规模下滑,游离在生死边缘。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7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8.5万辆,环比下降0.9%,同比增长4.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5.1%。虽然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结束了连续下降趋势,但市场份额依旧处于被压缩状态。

生存空间的压缩使得中国品牌车企“马太效应”加剧。头部车企呈现出快速增长或维持固有份额,具体来看,吉利汽车7月销售新车10.52万辆,同比增长约15%,长安汽车(指长安系中国品牌)7月销量达12.35万辆,同比增长49.9%,长城汽车7月销售4.74万辆。

而边缘化中国品牌车企销量却不尽人意。7月份海马汽车仅销售新车875辆,同比下降68.41%,力帆汽车7月销售新车253辆,同比下降70.75%,众泰汽车在7月销量直接归零。

事实上,从研发投入上或许能够解释“头部”中国品牌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据长安汽车历年年报显示,2011年到2019年期间,其研发投入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从16.11亿元增长至44.78亿元,九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246.43亿元。此外,吉利汽车研发投入更高,近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

反观力帆股份,从2015年开始就呈现出研发投入逐年减少态势,2019年,力帆股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为2.3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3.11%。尽管力帆股份体量小于绝大多数中国品牌车企,但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当然,研发投入的多与少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车企的生与死,但却可以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实力与底气。因为研发投入与产品更新换代、外观设计、核心技术等问题息息相关,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就意味着不会有未来。(来源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月销量增38.1%,长安全年目标191万辆有望

二季度,长安汽车算是打了一个翻身仗。从4月份开始,乘联会数据显示,长安汽车的零售和批发销量的增幅分别为74.5%和70.3%,当时是唯一一家在两个榜单中的增幅皆达两位数的车企。

就在昨日,长安汽车官微发布了上半年的销量数据。长安汽车集团6月销量194,406辆,同比增长38.1%;1~6月销量累计830,992辆,实现同比正增长。

根据长安集团2019年报所披露的“2020年集团产销目标191万辆”,上半年完成了目标任务的43.5%,从一贯的下半年销量大于上半年来说,还是非常有希望实现的。

而占据长安集团销量主体的中国品牌,6月销量达到销量146561辆,同比增长39.1%。同时,多款主力车型均实现了单月销量过万的成绩。

长安CS75系列6月销量达到了21070辆,并且连续3个月突破2万辆大关,这其中的CS75?PLUS可谓“当红炸子鸡”。自去年9月上市以来,A+级SUV“明日座驾”CS75?PLUS累计销量已突破18万辆,成为紧凑型SUV市场销量冠军的有力竞争者。

而且,CS75?PLUS显示出了CS系列绝对主力的模样。其下的CS55和CS35分别以7436和8374辆跟随其后。总的来说,长安汽车这两年PLUS战略实施的成功,让内部的压力得以释放,慢慢走出了自信。

SUV当中,3月亮相的长安汽车全新车型UNI-T引力,也于6月21日上市,上市10天的销量达到了7414辆,总订单为20000辆,可以为打造爆款说开了个好头。

记者前些天在重庆的长安4S店调查走访,也看到很多人对这款新车感兴趣。UNI-T引力凭借无边界格栅的设计、未来交互智能设计、蓝鲸动力系统、完备的安全系统及智能健康管理体系,将长安产品的品质提升了一个档次,突破的理念值得自主品牌借鉴。

轿车方面,6月长安逸动系列以18247辆的表现,延续了强劲势头。而3月上市的“品质家轿进化者”逸动PLUS,连续单月销量破万,说起来,“PLUS”还真是为长安汽车带来好运、增加了力量呢。

除了长安乘用车品牌,长安第二乘用品牌欧尚6月销售12922辆,比5月份又有增加。长安在理顺了欧尚品牌的定位后,欧尚后续的发展会以稳定的步伐前进,6月13日首秀的欧尚X5,就显示出了这种迹象。此外,轻型车板块,长安凯程品牌6月销售37279辆,连续3月突破3万辆大关。

再从合资品牌来看,6月长安马自达和长安福特也都很不错,分别交出了12,614辆和22,125辆的成绩单。

长安福特从去年8月16日发动反攻以来,包括随后的“长安福特加速”,正在扭转前期的不利局面。5月的24,402辆和6月再次突破2万辆,理顺渠道、“以销定产”的措施助力不少。而福特中大型旗舰SUV探险者的量产,也将给长安福特锐界、锐际、探险者“3E之年”市场策略的落地打牢基础。当然,这里面也有林肯国产的首款车型冒险家增量的功劳。

而长安马自达在5月交出14326辆的成绩后,6月在次世代昂克赛拉、2020款CX-5、CX-30等车型上持续发力,但目前CX-30还没有具体的销量。此外,虽说长安汽车的合资业务单元正在逐渐恢复起色,但长安汽车恢复自主与合资齐头并进的“两条腿走路”还需要时间。

从6月销量整体来看,长安集团最大的亮点还在于蓝鲸家族、冠军家族2020年6月销量突破70000辆。这也是长安花大力气打造技术体系的成果所在。

从2017年10月长安发布“香格里拉”开始,长安通过“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北斗天枢“、蓝鲸动力品牌和NE平台的发布等一系列动作,在技术体系上面投入巨大,在经营品牌、经营用户、效率提升、智能化、新能源等领域转型升级上步伐越来越快。

6月,长安集团管理层也进行了一场大的变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6月10日升任了长安汽车董事长。曾经说过“自主和合资必有一战,这是躲不过的。”的朱华荣,在新时期下提出了“4+2”化,健康化与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全面融合,汽车“由硬向软”加速升级,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趋势等理念。

公社文章《上半年车市滑坡约24%,近半车企走在悬崖边上》中统计过,91家车企里,只有20家左右可以确保半年销量超过10万辆。而剩下71家里,也只有20家有希望支撑,其他几乎都是在年销量万辆门槛上挣扎,50名以后(指91家里面)甚至年销量过万都存在压力。

其实,自主品牌三甲之内的长安在今年承受的压力强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长安正在变得游刃有余,更有底气。在上半年车市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跌24.5%的情况下,长安保持正向增长,就像那句话说的,“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长安通过自身的努力证明,不会有此尴尬。

所以,马云那句著名的话没错,大家为了美好的“后天”,先得苦练内功,对自己狠一点。

文/王小西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