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配件模具检具总成有哪些

2.汽车数字化技术CAN总线数据应用是落脚点

3.汽车二级维护要注意哪些?

4.汽车车门种类有哪些

汽车铰链总成检具技术协议最新版_汽车铰链材料

2月1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众可在2020年3月10日前提出意见。

修改内容包括:将原管理规定的第五条第三款修改为:“(三)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技术保障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将《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中“一、设计开发能力”修改为:“一、技术保障能力”,并对有关内容作出相应修改。

另外,工信部还将对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等十项内容进行修改或删除。

以下为通知原文:

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

(征求意见稿)

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五条第三款修改为:“(三)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技术保障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见附件1,以下简称《准入审查要求》)。

具备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条件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承担相应监管责任的前提下,其下属企业(包括下属子公司及分公司)的准入条件予以简化,适用《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见附件2)。”

二、删除第二十九条。

三、删除第三十条。

四、删除第三十一条。

五、将附件1《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修改为:

序号

准入审查要求

技术保障能力

1*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具备与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适应的技术保障能力。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生产、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流程,制定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文件,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

2*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具备对新能源汽车整车和自制部件的测试能力,能够评价、确认与技术保障能力相关的技术要求,包括: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模拟测试能力;动力系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测试能力(包括制动回馈功能测试能力)、电子电控系统功能测试能力及耐环境性(高温、低温、振动、盐雾等)测试能力、通讯系统模拟测试能力、控制软件分析测试能力、硬件在环测试能力、单个箱体的动力蓄电池包(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能力及耐环境性(高温、低温、振动等)测试能力、电子电器件的电气性能基本测试能力、高压电安全测试能力。申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还应具备发动机性能/工况排放、能耗、电机性能、机电耦合装置性能综合测试台架;申请燃料电池汽车的,还应具备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测试台架、车载氢系统泄漏及高压气体安全方面的测试仪器和设备。

生产能力

3*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所必需的生产设备设施。

应具备专用充电设备,数量应能保证产品充电需要。

应建立充分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人员防护措施、应急处理措施。

4*投资项目审批文件中要求建设发动机生产条件的整车生产企业,申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时,应具备发动机的生产能力,至少应有缸体、缸盖的精加工生产线,机械化的发动机总成装配线及发动机试验台架。曲轴、凸轮轴、连杆可委托加工。

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5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至少应建立产品可追溯性信息管理系统,应对发动机、车载能源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总成,以及整车配置、出厂检测数据等进行可追溯性信息管理。

6针对所有原材料、常规部件、车载能源系统及其他电器系统部件、软件及服务等供方,应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确定供方及其产品评价标准、采购技术协议、产品验证规范,对供方及其产品进行评价和选择,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应保留对供方及其产品的评价、选择、管理记录。

7*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需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等设备和辅助检具,检验项目覆盖整车主要技术特性参数、主要零部件基本技术参数、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检验内容,对安全、环保、节能等法规符合性、顾客特殊要求、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项目要求应特别关注,性能指标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且与所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应具备车载能源系统/燃料电池系统、驱动系统的电气性能与安全、温度、储氢系统安全等项目的检验设备以及整车安全检测线。

应具备整车控制器总成检验能力、整车下线后控制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检验能力,具备故障诊断专用仪器和软件。

8*应建立从关键零部件总成供方至整车出厂的完整的产品可追溯体系。应建立整车产品信息及出厂检测数据记录和存储系统,存档期限不低于产品的预期生命周期。

当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发生重大共性问题和设计缺陷时(包括由于供方原因引起的问题),应能迅速查明原因,确定召回范围,并采取必要措施;当顾客需要维修备件时,应能够迅速确定所需备件的技术状态。

对于发动机、车载能源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应建立易见的、不可更换的、唯一性标识,并建立可以支持产品追溯的信息数据库。

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9应建立完整的文件化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企业内部人员、经销商人员、顾客或使用单位的人员)、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维修服务提供、备件提供、索赔处理、信息反馈、整车产品召回、零部件(如电池)回收及再利用、客户管理等内容,并有能力实施。

应建立相应的技术文件体系,包括销售技术培训手册、整车/底盘/电子电器系统的维修手册、备件目录、专用工具和仪器清单、产品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承诺、应急措施等。

售后服务承诺内容应充分适宜,应在本企业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并严格履行。

已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的企业如果发生重组,应保证重组后企业提供的售后服务不低于重组前作出的售后服务承诺。

10维修服务、备件供应满足所有客户要求,能保证在产品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在企业承诺的限定服务时间内向顾客提供可靠的备件、维修和咨询服务。

售后服务体系除能独立完成或与供方协作完成与常规汽车相同的售后服务项目外,还应具备整车及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及子系统和相关部件的故障诊断专用仪器和软件,具备相应的维修服务能力和更换能力。

应建立零部件(如电池)回收及再利用的渠道,与有关各方签订相关协议,确保回收及再利用的顺利实施。

11*应建立质量信息及时反馈机制及产品安全保障机制。

应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为所销售的每一辆新能源汽车(含底盘)建立相应的档案,跟踪汽车使用、维护、维修情况,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信息管理系统,跟踪记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

应按照与用户的协议,对已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含底盘)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直至汽车停止使用或报废。监测数据应至少包括车辆运行安全、故障、充电、能耗情况等方面,应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能为车辆改进提供数据支持。监测数据保存期应不低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监测平台应与地方和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监测平台对接。

应建立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抢险救援方案、事故调查及汇报方案等。

应编写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应长期存档备查。

注:1.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企业,如已按照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通过审查,则对相关要求免予审查。

2.表中准入审查要求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两类,共11个条款,标注“*”的条款(共7个)为否决项。

3.判定原则如下:

(1)现场考核全部否决项均符合要求,一般项不符合不超过2项,审查结论为通过;其余情况均为不通过。

(2)当现场考核结果未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时,申请企业可在2个月内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经验证后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的,考核结论为通过;验证未达到第(1)条要求的,结论为不通过,申请企业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整改验证只能进行一次。

六、将附件2《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中“一、设计开发能力”修改为:“一、技术保障能力”,并对有关内容作出相应修改。

具体见附件2《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

七、对附件3《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做以下修改:

(一)将GB/T 18387-2008《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修改为,GB/T 18387-2017《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将GB/T 4094.2-2005《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修改为,GB/T 4094.2-2017《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将GB/T 19836-2005《电动汽车用仪表》修改为,GB/T 19836-2019《电动汽车仪表》;

将GB/T 18386-2005《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修改为,GB/T 18386-2017《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二)删除GB/T 27930-2015《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新增GB/T 34657.2-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2部分:车辆》

(三)新增5项标准,分别为:GB/T 33978-2017《道路车辆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GB/T 34585-2017《纯电动货车技术条件》、GB/T 37154-2018《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氢气排放测试方法》、GB/T 37153-2018《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GB/T 34598-2017《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

具体见附件3《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八、对附件4《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做以下修改:

(一)删除“与新能源汽车产品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人)”的内容;

(二)删除“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能力及设计开发过程说明(包括研发机构和人员、开发工具和设备、开发过程描述等)”的内容;

(三)删除“产品开发主要设施设备(含必要的软件程序)清单”的内容。

具体见附件4《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

九、根据有关标准制修订情况,对附件5《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内容进行修改。

具体见附件5《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

十、对附件6《新能源汽车年度报告》做以下修改:

删除对“新产品研发情况”、“研发能力和条件建设情况”内容。

具体见附件6《新能源汽车年度报告》。

自2020年月日起施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附件1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

序号

准入审查要求

技术保障能力

1*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具备与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适应的技术保障能力。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生产、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流程,制定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文件,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

2*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具备对新能源汽车整车和自制部件的测试能力,能够评价、确认与技术保障能力相关的技术要求,包括: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模拟测试能力;动力系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测试能力(包括制动回馈功能测试能力)、电子电控系统功能测试能力及耐环境性(高温、低温、振动、盐雾等)测试能力、通讯系统模拟测试能力、控制软件分析测试能力、硬件在环测试能力、单个箱体的动力蓄电池包(超级电容器)性能测试能力及耐环境性(高温、低温、振动等)测试能力、电子电器件的电气性能基本测试能力、高压电安全测试能力。申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还应具备发动机性能/工况排放、能耗、电机性能、机电耦合装置性能综合测试台架;申请燃料电池汽车的,还应具备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测试台架、车载氢系统泄漏及高压气体安全方面的测试仪器和设备。

生产能力

3*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所必需的生产设备设施。

应具备专用充电设备,数量应能保证产品充电需要。

应建立充分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人员防护措施、应急处理措施。

4*投资项目审批文件中要求建设发动机生产条件的整车生产企业,申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时,应具备发动机的生产能力,至少应有缸体、缸盖的精加工生产线,机械化的发动机总成装配线及发动机试验台架。曲轴、凸轮轴、连杆可委托加工。

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5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至少应建立产品可追溯性信息管理系统,应对发动机、车载能源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总成,以及整车配置、出厂检测数据等进行可追溯性信息管理。

6针对所有原材料、常规部件、车载能源系统及其他电器系统部件、软件及服务等供方,应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确定供方及其产品评价标准、采购技术协议、产品验证规范,对供方及其产品进行评价和选择,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应保留对供方及其产品的评价、选择、管理记录。

7*应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需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等设备和辅助检具,检验项目覆盖整车主要技术特性参数、主要零部件基本技术参数、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检验内容,对安全、环保、节能等法规符合性、顾客特殊要求、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项目要求应特别关注,性能指标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且与所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应具备车载能源系统/燃料电池系统、驱动系统的电气性能与安全、温度、储氢系统安全等项目的检验设备以及整车安全检测线。

应具备整车控制器总成检验能力、整车下线后控制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检验能力,具备故障诊断专用仪器和软件。

8*应建立从关键零部件总成供方至整车出厂的完整的产品可追溯体系。应建立整车产品信息及出厂检测数据记录和存储系统,存档期限不低于产品的预期生命周期。

当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发生重大共性问题和设计缺陷时(包括由于供方原因引起的问题),应能迅速查明原因,确定召回范围,并采取必要措施;当顾客需要维修备件时,应能够迅速确定所需备件的技术状态。

对于发动机、车载能源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应建立易见的、不可更换的、唯一性标识,并建立可以支持产品追溯的信息数据库。

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9应建立完整的文件化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企业内部人员、经销商人员、顾客或使用单位的人员)、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维修服务提供、备件提供、索赔处理、信息反馈、整车产品召回、零部件(如电池)回收及再利用、客户管理等内容,并有能力实施。

应建立相应的技术文件体系,包括销售技术培训手册、整车/底盘/电子电器系统的维修手册、备件目录、专用工具和仪器清单、产品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承诺、应急措施等。

售后服务承诺内容应充分适宜,应在本企业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并严格履行。

已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的企业如果发生重组,应保证重组后企业提供的售后服务不低于重组前作出的售后服务承诺。

10维修服务、备件供应满足所有客户要求,能保证在产品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在企业承诺的限定服务时间内向顾客提供可靠的备件、维修和咨询服务。

售后服务体系除能独立完成或与供方协作完成与常规汽车相同的售后服务项目外,还应具备整车及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及子系统和相关部件的故障诊断专用仪器和软件,具备相应的维修服务能力和更换能力。

应建立零部件(如电池)回收及再利用的渠道,与有关各方签订相关协议,确保回收及再利用的顺利实施。

11*应建立质量信息及时反馈机制及产品安全保障机制。

应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为所销售的每一辆新能源汽车(含底盘)建立相应的档案,跟踪汽车使用、维护、维修情况,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信息管理系统,跟踪记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

应按照与用户的协议,对已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含底盘)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直至汽车停止使用或报废。监测数据应至少包括车辆运行安全、故障、充电、能耗情况等方面,应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能为车辆改进提供数据支持。监测数据保存期应不低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监测平台应与地方和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监测平台对接。

应建立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抢险救援方案、事故调查及汇报方案等。

应编写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应长期存档备查。

注:1.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企业,如已按照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通过审查,则对相关要求免予审查。

2.表中准入审查要求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两类,共11个条款,标注“*”的条款(共7个)为否决项。

3.判定原则如下:

(1)现场考核全部否决项均符合要求,一般项不符合不超过2项,审查结论为通过;其余情况均为不通过。

(2)当现场考核结果未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时,申请企业可在2个月内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经验证后达到本注中第(1)条要求的,考核结论为通过;验证未达到第(1)条要求的,结论为不通过,申请企业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整改验证只能进行一次。

附件2

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

一、技术保障能力

企业集团如果具备共用与通用的技术保障能力,则下属企业可以借用,并简化《准入审查要求》“技术保障能力”的考核要求。

二、生产能力

下属企业应满足《准入审查要求》“生产能力”的相关要求。

对于车身、底盘等总成部件,如果企业集团在冲压、焊装等方面有统一生产布局,则可简化下属企业的相关能力要求。

三、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下属企业应满足《准入审查要求》“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的相关要求,并能够独立实施。但在检验能力中,涉及定期抽查、型式检验等方面的工作可由企业集团统一完成。

共用与通用产品的零部件配套可在企业集团统一管理、统一评价、统一要求下进行。下属企业的专有产品,应由下属企业自行制定要求、自行评价,指定配套企业。

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可由企业集团统一销售渠道、提供通用性服务。下属企业的专有产品,应由下属企业提供专项服务。

附件3

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名称

标准号

备注

1储能装置(单体、模块)

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

GB/T?18333.2-2015

6.2.4、6.3.4?90°倾倒试验对水系电解液蓄电池暂不执行。

车用超级电容器

QC/T?741-2014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31484-2015

6.5工况循环寿命结合整车可靠性标准进行考核。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31485-2015

6.2.8、6.3.8针刺试验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31486-2015

道路车辆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

GB/T 33978-2017

储能装置(电池包)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31467.3-2015

对于由车体包覆并构成电池包箱体的,要带箱体/车体测试;电池包或系统尺寸较大,无法进行台架安装测试时,可进行子系统测试。

2电机及控制器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18488.1-2015

5.6.7电磁兼容性结合GB/T 18387-2008电磁兼容考核;5.7可靠性试验结合整车可靠性进行考核;附录A不执行。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18488.2-2015

10可靠性试验、9.7电磁兼容性暂不执行。

3电动汽车安全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

GB/T?18384.1-2015

5.1.2(除乘用车和N1类车辆外的其他汽车)绝缘电阻测试条件,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5.2污染度暂不执行;

5.3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

GB/T?18384.2-2015

6用户手册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8紧急响应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18384.3-2015

6.3.3电容耦合 暂不执行;

7.2B(除乘用车和N1类车辆外的其他汽车)绝缘电阻测试条件,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9用户手册 涉及项目暂不执行。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GB/T?24549-2009

4电磁场辐射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8387-2017

5电动汽车操纵件

电动汽车 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4094.2-2017

6电动汽车仪表

电动汽车仪表

GB/T 19836-2019

7能耗

电动汽车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 试验方法

GB/T?18386-2017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19753-2013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19754-2015

8电动汽车除霜除雾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24552-2009

5.1.1除霜试验环境温度对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为-10℃。

9纯电动汽车技术条件

纯电动乘用车 技术条件

GB/T?28382-2012

纯电动货车 技术条件

GB/T 34585-2017

10燃料电池发动机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24554-2009

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口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口

GB/T?26779-2011

1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技术要求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技术要求

GB/T?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试验方法

GB/T?29126-20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氢气排放测试方法

GB/T 37154-2018

1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0234.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20234.2-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GB/T?20234.3-2015

14通信协议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 第2部分:车辆

GB/T 34657.2-2017

15碰撞后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

GB/T?31498-2015

采用B级电压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16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

QC/T?838-2010

5.1.3.1绝缘、5.2.1高压电器设备及布线、5.3低压电器设备及电路设施暂不执行。

17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条件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 技术条件

GB/T 32694-2016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 技术条件

GB/T 34598-2017

18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2部分:车载终端

GB/T 32960.2-2016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

GB/T 32960.3-2016

19.定型试验

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

GB/T?18388-2005

4.1.2、4.1.3电动车除霜除雾结合GB/T?24552-2009标准的方法和要求考核。4.3可靠性行驶对于纯电动乘用车按照GB/T 28382-2012标准4.9可靠性要求考核。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

GB/T?19750-2005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 定型试验规程

QC/T?925-2013

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GB/T?18385-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GB/T?19752-2005

9.7混合动力模式下的30分钟最高车速暂不执行。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26991-2011

20低速提示音

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

GB/T 37153-2018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王鸣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配件模具检具总成有哪些

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1.满足使用过程中工件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有足够的承载或夹持力度以保证工件在工装夹具上进行的施工过程;

3.满足装夹过程中的简单与快速操作;

4.易损零件必须是可以快速更换的结构,条件充分时最好不需要使用其它工具进行;

5.满足夹具在调整或更换过程中重复定位的可靠性;

6.尽可能的避免结构复杂、成本昂贵;

7.尽可能选用市场上质量可靠的标准品作组成零件;

8.满足夹具使用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法令法规;

9.设计方案遵循手动、气动、液压、伺服的依次优先选用原则;

10.形成公司内部产品的系列化和标准化。

检具设计要求

A:作为对设计的控制,设计方应参考概念草图和其书面描述(检具仕样书)。

B:所有的图纸最好是与实体1:1的大小,且能将尺寸精确地标注出来的。另外:

1、 所有检具零件图必须用三视图绘出,并且必须标注完成工作表面和/或车身和/或工作

参考线。

 2、 所有的剖面图应标明与量具设计图引出号相对应的剖面号及页号。

3、 检具设计图必须包括在检具上的被测零件轮廓(虚线)。线条要足够粗为便于图纸的

复印。

4、 检具原材料清单应包括原材料的尺寸,所有标准件应用厂商名称和其目录型号标明。

5、 除非为了澄清制造要求,检具零件图应与总成图分开。

6、 所有的尺寸应以公制表示。

7、 如可能,检具原材料(如:角架、堆积块、铰链、导板、螺钉和键等)应尽可能选用

可采购到的标准件。

8、 检具设计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9、 在检具设计图上无需标明常规的制造注解。(如:缆线接头、螺钉或键的尺寸等)

10、检具设计图中没有必要标注重复或左右的对称,在实际可行时,只要注明特有的、单

侧的细部即可,并加上“除已指出部分外对中心轴对称”的附注。

C:在选择材料、导板、销夹头等时,应考虑检具使用环境,以确保检测夹具在现行生产的有效期内保持其原有的功能。

D:定位基准的方案必须应用于检具设计图纸中和检具上,一般概念是:将被测零件定位在由第一定位面,第二定位面,第三定位面(注:6点定位原则)组成的三维空间中。

E:定位基准孔的定位装置:

1、 检具定位基准选定:定位基准方案应与几何尺寸及公差图纸(GD&T)一致。或模、

夹、检具MCP一致性原则。

2、 基准孔定位方式:植入式或插入式。

F:应重视与点焊、缝焊或分型面邻近的定位基准。如果这些定位基准不能迁移的话,为便于检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则这些检具的基准零件必须与点焊、缝焊或分型面有一定的间隙(注:在定位基准上开槽或孔)。

G:检具设计中应确定在被测零件检测中应用的每一个检具零件,包括测量销的尺寸。此外,还应确定所有可拆卸及可互换的检具零件,并注明它们的相关功能。着色编码零件的使用已经被证明是将同一量具或检具应用于多种车型的有效技术。 可互换零件的要求有:

1、 定位销衬套须用淬火钢制造: 2、 有永久性的把手。

I:当使用高度量具进行被测零件评价时,应考虑在尺寸大于1.2m的基准面上作定位切割线(如网格线)。

J:为了保证从制造到论证中尺寸测量的一致性,设计中应包括注明的坐标测量的基准起始点,含主基准和辅助基准坐标。这些点可以是工装球、销子、零位块或基座上其他一些可以清楚识别区域。

K:检具设计应做到:每个检具零件在其任何活动位置上都不会超出检具的基准座。

L:包括数据(math data)在内的,所有在设计中使用到的各制造中所需的零件信息必须在检具设计中识别出来。

M:对检具设计的任何更改,都应该用文字数字按顺序注明附于第一页右上角的更改通知栏内,并且在整个设计中合适之处圈出。

N:在最终的设计稿中应该包括使用该检具的操作指导者和/或操作顺序,在适用的情况下应考虑使用多种语言的操作指导。

汽车数字化技术CAN总线数据应用是落脚点

1、汽车发动机模具:用于制造各种形状的汽车发动机部件,例如汽缸、曲轴、凸轮轴等。

2、汽车仪表板模型:用于制造汽车仪表板的金属模型。

3、汽车仪表盘模型工具:用于制造汽车仪表盘的塑料模具。

4、汽车雨刮器模型车灯模型:用于制造各种类型的车灯模型,包括前大灯、尾灯。

汽车二级维护要注意哪些?

在现代汽车技术发展中,已经有95%以上的汽车采用了CAN总线协议,部分系统采用了以太网,结合4G/5G的商业化应用,已经将原有封闭式的内部数据闭环的汽车连接到互联网,我们的用户不但可以远程解锁他们的爱车,还可以实现对汽车的远程控制,即便无钥匙的情况下,家人依然可以使用汽车。汽车作为移动交通工具,在新一轮的技术下,已经变得像遥控电视机一样简单。

特斯拉采用了RFID、NFC、蓝牙、远程等多种控制方式,成为用户“骄傲”的噱头,为此,大量用户痴迷于特斯拉的高科技,从特斯拉独到的创新与应用来说,实实在在抓住了用户的心理,从第一款大屏,到第一个用RFID开门解锁,这些技术都让人眼前一亮。

一、技术背景

在当今的中高档汽车中都采用了汽车总线技术。汽车总线为汽车内部各种复杂的电子设备、控制器、测量仪器等提供了统一数据交换渠道。一些汽车专家认为,就像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集成电路、80年代引入微处理器一样,近20年来数据总线技术的引入也将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上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的部件数量越来越多,例如电子燃油喷射装置、防抱死制动装置、安全气囊装置、电控门窗装置、主动悬架等等。随着集成电路和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车上的ECU数量越来越多。因此,一种新的概念--车上控制器局域网络CAN(Controller?Area?Network)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CAN最早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解决现代汽车中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数据通信协议,按照ISO有关标准,CAN的拓扑结构为总线式,因此也称为CAN总线。

CAN协议中每一帧的数据量都不超过8个字节,以短帧多发的方式实现数据的高实时性;CAN总线的纠错能力非常强,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同时CAN总线的速率可达到1M?bit/s,是一个真正的高速网络,一般采用500Kbit/s,商用车大多采用250bit/s,多路CAN的车身控制系统中有100250bit/s的情况。

CAN总线应用在汽车中使用有很多优点:

(1)用低成本的双绞线电缆代替了车身内昂贵的导线,并大幅度减少了用线数量;提高可靠性,安全性、降低成本。

(2)具有快速响应时间和高可靠性,并适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刹车装置和气囊;控制平台、信息平台、驾驶平台的互连基础。

(3)CAN转换芯片(一般采用NXP1040-1044系列)可以抗高温和高噪声,并且具有较低的价格,开放的工业标准。

新款的轿车的设计中,CAN已经成为必须采用的装置,奔驰、宝马、大众、沃尔沃、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都采用了CAN作为控制器联网的手段。我们在2014年破解宝马全系的时候,宝马的ECU控制单元在豪华车型上已经多达130多个,并且带有多路网关,采集汽车的CAN总线,比如从网关进入,一般从外部OBD接口是无法获得其ECU的数据,并且是多路CAN。

众所周知汽车的核心单元就是发动机,发动机的运行参数,例如发动机转速、机油压力、冷却剂温度等等是和汽车驾驶是紧密相关的。传统汽车仪表的设计方法是:通过放置在汽车部件(如发动机)内部的传感器,将机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如电压、电流、脉冲信号,再经过D/A转换或计数器等,将电信号转换成可视的指针信号显示在模拟仪表盘上。随着汽车总线技术的发展,不少进口的发动机已经不再直接向外提供传感器信号,而改用CAN总线通信接口

根据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OSI模型,CAN协议定义了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规范,这为不同的汽车厂商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应用层协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果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系统,还需要在CAN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应用层协议。如CANopen、SAE?J1939等。

J1939协议是目前在大型汽车(主要指柴油车类)中应用最广泛的应用层协议,可达到250Kbps的通讯速率。J1939协议由美国SAE(?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组织维护和推广。J1939协议具有如下特点:

(1)以CAN2.0B协议为基础,物理层标准与ISO11898规范兼容并采用符合该规范的CAN控制器及收发器。通讯速率最高可达到250Kbps。

(2)采用PDU(?Protocol?Data?UNIt?协议数据单元)传送信息,每个PDU相当于CAN协议中的一帧。由于每个CAN帧最多可传输8个字节数据,因此PDU的传输具有很高的实时性。

(3)利用CAN2.0B扩展帧格式的29位标志符定义每一个PDU的含义以及该PDU的优先级。

(4)J1939协议主要作为汽车中应用的通讯协议,对汽车中应用到的各类参数都进行了规定。参数的规定符合ISO11992标准。

二、J1939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中国重型柴油车国六OBD排放在线检测终端设备供应商深圳速锐得科技公司联合国内中汽中心、国家环保、计量、清华大学等定义了国六重型柴油车OBD排放标准监控的数据并设计开发在线监控终端,实现了基于4G网络的J1939?网关终端H6S(国标)系列终端产品,并实现GB17691的要求将数据传输。

H6S可用于汽车远程数字化仪表,汽车J1939网关,汽车多功能电控的核心单元,并通过了严格的可靠性测试和实际产品化验证,已投入批量生产。

终端的各项指标已达到了国六标准(国际也是最严)先进水平,除支持SAE?J1939固件外,还可支持SAE?14229,ISO15765标准,实现对汽车仪表数据采集与远程传输。在国际上,通过了与美国、德国、意大利?J1939?发动机的互连测试,取得了国际化的通行证。

系统由11个网络节点组成,以J1939网络为骨干,集成了现代汽车技术的网络精华。包括LINbus,4G(无线TCP/IP网),RS232等及嵌入式以太网、CANFD等最新技术。汽车的动力部分单元数据是直接通过嵌入式硬件数字仿真技术实现的。包含了:

(1)发动机ECM仿真单元:(节点1)

实现(实际)发动机的总线仿真功能,产生发动机10~20种电控时实参数,模拟汽车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态。适合汽车EMC要求。

(2)NMT/车身电控制单元(节点2)

可实现J1939/81规定的网络管理功能和诊断纪录功能,发出报警控制信息,并有16个光电隔离输出接口(50V/500mA)和8个数字信号(传感器)输入接口及4个模拟传感器接口,控制功能可现场编程修改。适合多种汽车EMC开发要求。

(3)缓速器仿真单元:(节点3)

可根据汽车运行状态和车速控制电磁缓速器的驱动接口。

(4)ABS仿真单元:(节点4)

根据汽车网络综合参数控制ABS制动力和启动时间。

(5)AMT仿真单元:(节点5)

根据设计参数可仿真实现变速箱与发动机ECM的通讯。

(6)非对称网桥(节点6)

可实现高速网(动力系统)和低速网(仪表信息电气控制系统)的流量不对称桥接从而保证,总线负载率的安全和电气安全。

(7)LIN?BUS?网关(节点7)

实现LIN-BUS传感器、电气控制系统和CAN-BUS系统的互联,并遵从J1939协议。

(8)J1939MFM(节点8)

J1939多功能汽车综合参数仪表(汽车信息中心),可实现14种汽车运行参数的实时显示(中文LCD),可编程300~5000Km历史车况记录并具备故障报警信息显示功能,适合汽车EMC要求。

(9)J1939汽车远程仪表(节点9)

实现J1939总线式汽车仪表。可适配多种国产或进口汽车仪表总成。

(10)J1939转以太网?SAE14229转J1939(网关节点10)

可实现以太网或与通用计算机连接进入J1939网络,对总线负载率进行统计分析,开放API接口。

(11)J1939运行实时参数记录(节点11)

接入J1939网络可记录20万条运行参数,用于实时分析各ECU单元的运行情况,亦可在实际运行的汽车中测试运行参数,并通过4G网络接入Internet网络环保在线监测服务器,抗电子干扰能力很强,适合汽车EMC及国六要求。

该网络系统按照J1939的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引用层规定在12个节点下(总线负载率最大为30%条件下)连续工作已超过10000小时。并按照J1939/71车辆应用层标准完成了对MFM/J1939多功能网关产品化测试及总线型数字汽车仪表的测试。

三、技术展望

未来汽车是一个智能化网络计算平台。汽车网络贯穿整车的每个单元即控制系统、信息系统、驾驶系统和传感执行系统均由控制局域网CAN-BUS互连,掌握应用层网络标准并开发嵌入式软件是关键技术。

将车内的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如故障信息远程检测系统,车况自动纪录系统,实时驾驶信息显示系统(智能化数字仪表)与嵌入式因特网互连(支持4G及5G),使每个汽车有一个独立Web网页,实现对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将会是今后汽车计算平台的关键核心技术。

而这项技术的难点,就在于车型库的匹配,要了解到每一车,在CAN总线下,不同的数据格式及状态,在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这个车使用的怎样,是否有油/电,这台车是张三的还是李四的,刹车多少次,胎压是否正常,去了哪里,每天跑多少公里等等信息,将构成该车使用的模型和画像,这些都将帮助企业提供有效的实际数据信息。

国内支持多车多数据匹配的企业并不多,有的是为了作秀,有的是为了实际的应用。从事这个领域开发,既需要懂汽车、还需要懂CAN、汽车电子、网络、平台、控制、国内寥寥无几,屈指可数的有中汽中心、速锐得、海康威视,国外有特斯拉、维克多、博世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车门种类有哪些

1、发动机二级维护作业内容①拆检清洗机油粗滤清器,更换滤芯。

2、拆检机油细滤清器,拆检清洗油底壳、集滤器,检查曲轴轴承松紧度,拧紧曲轴轴承螺栓、螺母。

3、热车放出脏机油后,加人清洗剂,清洗发动机机油道,检查清洗汽油滤清器。

4、检查离合器片和分离轴承,检查分离杠杆,调整其与分离轴承之间的间隙, 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润滑变速器第一轴前轴承和分离轴承。

5、检查转向节衬套与主销的配合松紧度,拧紧主销横销螺栓。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每次出车之前,都要检查润滑油面高度,如果车辆在行驶中进行检查,发动机应熄火,一段时间后,待润滑油流回油盘后再进行。

2、检查时,车辆要停在地上,然后抽出机油尺用干净的布揩净,重新插入再拉出机油尺,液面在MAX和MIN之间。最小和最大标志差额1.0摄示度,当液面低于MIN时,应及时添加润滑油。

3、车正常使用中,每月应该至少检查一次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如果气候炎热,检查的次数应该多一些,检查的液面高度应在发动机处于正常的工作温度下进行。

4、检查时不必打开散热器,观察冷却膨胀箱中的液高即可,正常的液高应位于MAX与MIN标记之间。当液面低于MIN时,应及时添加冷却液。

百度百科-汽车二级维护

车门是为了给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进入车辆的通道,隔离车外干扰,一定程度上减少侧面碰撞,保护乘客。汽车的美观也与车门的造型有关。门的质量主要体现在门的防撞性能、密封性、开关方便性,当然还有其他功能指标。防撞性能尤为重要,因为车辆并排碰撞时,缓冲距离很短,很容易伤到车内人员。

车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门体、门附件和内盖板。门包括门内板、门外板、门窗框、门加强梁和门加强板。车门附件包括车门铰链、车门开启限制器、门锁机构、内外把手、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和密封条。内盖板包括固定板、芯板、内蒙皮和内扶手。

根据其开启方式,门可分为以下几类:

前开门:即使汽车行驶时,也仍然可以通过气流的压力将其关闭,相对安全,也方便驾驶员倒车时向后观察,因此应用广泛。

倒车门:如果车关不好,可能会被迎面而来的气流打开,所以很少使用。一般只是用来提高上下车的便利性,满足迎宾礼仪的需要。

水平活动门:它的优点是即使车身侧壁与障碍物的距离很小,也能完全打开。

门到门:广泛用作轿车和轻型客车的后门,也用于低层轿车。

折叠门: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客车。

根据其生产工艺,门可分为以下几类:

整体门:内外板由整块钢板冲压包边。在这种生产模式下,第一模具的投资成本高,但相关检具可以相应减少,材料利用率低。

分体式门:由门框总成和门内外板总成拼接焊接而成。门框组件可通过轧制生产,成本较低,生产率较高,相应的整体模具成本较低。但后期检具成本较高,工艺可靠性差。

整体门和分体门的整体造价相差不大,主要是根据相关的造型要求确定相关的结构形式。目前,由于汽车造型和生产效率要求较高,车门整体结构趋于分体式。

门有哪些类型?

从汽车诞生到现在,门的类型经历了许多发展。普通车门是我们日常用车中接触最多的车门,但有些车门你可能不会接触到。先说最普通的。

普通门

这种门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也称为直开门。目前市面上从低价到高价95%的车型都采用这种设计。这种开门方式符合广大市民的使用习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此外,如果在行驶过程中门没有关闭,仍然可以通过气压关闭。通常这种门最大的区别在于门把手的设计,这里就不多说了。

对开门

这种车门形式相信很多人在老爷车和豪华车中都见过。结构是以门的后端为轴向后打开。这种开门形式的优点是有较大的缝隙空。我们熟悉的劳斯莱斯就是这种门的粉丝。即使是双门车型,也是设计成相互对开门。

门到门历史悠久,早期汽车的车门大部分都是这种风格,因为它起源于传统马车的演变,以前的汽车真的是非常简单的动力+座椅+车轮。

此外,一些对开车门,如马自达MX-8、宝马i3、欧宝Marina等。,不能在后门独立打开,只能先打开前门才能打开。从结构上看,只是在前门的基础上,后面增加了一个较小的门。这种设计适合较小的车型,成本较低,第二排乘客上下车的空空间较大。

但是开门很好,但是也有一个恐怖的名字叫自杀门。

随着汽车的发展,车辆的速度大大提高,你也知道车辆早期连安全带都没有。因此,当车辆发生碰撞,车门异常打开时,车内乘客很容易被甩出车外,后开门方式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车辆向前行驶,车门反转,向后的气流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果乘客因误操作打开车门,受到巨大作用力的车门会瞬间弹开,造成事故发生的概率。

剪式门

说到剪刀门,兰博基尼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可以说是它的标志之一。这种门以顶部为轴,直接向上开启。门洞前卫时尚,给人一种拉风的感觉。但是由于支撑机构的缺陷,早期的剪式门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打开,制造成本也很高。

然而,兰博基尼并不是第一家使用剪式车门的汽车工厂。阿尔法·罗密欧(博通设计)是第一个打开剪刀门的人。不幸的是,这个模型当时没有大规模生产,最终兰博基尼完成了。

上世纪90年代,布加迪的EB110也采用了剪刀门设计(确实是兰博基尼设计师设计的),但出于制造成本和实用价值的考虑,布加迪的后排车型都采用了普通的开门方式。

直开门最大的区别就是铰链安装的位置不同,所以基本上所有的车型都可以用剪刀门改装,很多普通车型甚至跑车都会这样改装,所以是见仁见智。

鸥翼门

鸥门以屋顶为轴向上打开,打开后看起来像一只即将展开翅膀的翅膀,这也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设计。

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奔驰的300SL,它是鸥翼门的鼻祖,也是奔驰的经典车型之一。奔驰推出的SLSAMG也继承了鸥翼门的特点。

还有,马自达K-car跑车AZ-1也采用鸥翼门设计。它看起来可爱又酷吗?

按理说鸥翼门也是跑车的标配,但总有一些车厂喜欢“剑走偏锋”。比如林肯全新领航概念车采用了鸥翼门设计(但量产版取消了),现在我们看到特斯拉ModelX的后门也采用了鸥翼门设计,更加实用智能,门上的距离传感器会及时调整“翅膀”的姿态,保证不会碰到附近的车辆。

蝴蝶门

这款门样式类似鸥翼门,也是超跑最喜欢的组合套装之一。就像剪刀门一样,阿尔法·罗密欧是第一个被制造出来的。33Stradale是第一款量产的蝴蝶门车型(这次终于量产了)。相比鸥翼门和剪刀门,蝴蝶门的开启角度更大,更有利于乘客上下车。

奔驰CLK-GTR、迈凯轮F1、法拉利拉菲拉瑞、宝马i8均采用蝴蝶门设计。创造的视觉效果完全不同吗?迈凯伦可以说是蝴蝶门的忠实粉丝,它所有的车型都是这样设计的。

大家可能会觉得超级跑车都用蝴蝶门,但有一个例外。丰田Sera从1990年到1996年才在日本销售,这款车可能是除了跑车之外唯一一款使用蝴蝶门的车。

旋转门、前门、雨棚门

这三种门比以前的门更罕见。旋转门是科尼赛克车型的特色。开门需要外展、旋转、前推三个动作,看似麻烦却很前卫。车门以90度打开,其特点是减少了车内打开空的房间数量,方便进出。但是缺点同样明显,设计复杂,成本昂贵,注定只能由顶级超级跑车来装备。

非常非常罕见的前开门是宝马isetta中最著名的一个。这款三轮车16万台的总销量也让它成为了50年代最畅销的宝马,为宝马的战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一代经典车型。

座舱盖式舱门的设计原则是基于战斗机的设计。开启方式包括一侧开启和向前开启等。它将屋顶与传统的门融为一体。这里没必要用a柱挡住视线。前挡风玻璃还可以无干扰地包围驾驶舱,提供更好的驾驶视野。此外,以前的门设计在造型设计上并没有丢失。但是,一旦发生翻车事故,这种门就是致命的一击。

滑动门(滑动门)

侧滑门的出现可以解决直门的不足。侧拉门占用空的空间小,开口大,方便乘客上下车,也方便将货物运进车厢。从几万张微脸到几百万辆MPV,比如大家熟悉的丰田海狮。

商务MPV市场王者,别克GL8

当然也有一些“神乎其神”的车型配备了侧拉门,比如下面这种。

DafaWake作为K型车车型,后面有侧拉门样式。这么小的模型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事实上,很多K-car车型都采用了这种设计。

A0级车标致1007,四门变两门,方便乘客上下车。

丰田Porte,定位A0级车型,采用侧滑门和普通门的组合,想下车就下车。

至于侧拉门的类型和机构,编辑认为另一篇文章写不完,这里不再废话。

隐藏滑动门

还有一种车门很酷,但是看的机会很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成龙的飞鹰计划?**中,宝马Z1使用的是隐藏式推拉门,但最早的隐藏式推拉门并不是X1。

但1953年由凯泽汽车公司推出的达林斯轿跑车首次将隐藏式侧滑门应用于量产车。两扇门可以向前滑动,然后隐藏在前翼子板中,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时尚和前卫的设计,但是在看起来不错的时候并不容易使用。机械结构复杂,耐用性差,占用的空空间让他只生产了441辆车就消失了,使用时MPV上出现了后侧推拉门。

回到之前1989年推出的宝马Z1,不得不承认宝马的脑洞很大,它带来了一个可以向下隐藏的推拉门。但是这个门的问题是门槛又高又宽,上下车不方便,机械结构复杂,这在当时也是不切实际但很酷的!当然,这个设计很快就消失了。

百万购车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