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市场电池先行

2.本田入股宁德时代,中国电动车优势还能守得住吗?

3.国轩之后孚能再受追捧,奔驰为何入股非主流电池企业?

4.大众宣布168亿在华投资项目!为何会做出此投资?

德动能自动化有限公司_德动新能源汽车投资方

新能源汽车龙头股有哪些呢?

新能源汽车龙头股,受益于行业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公司具有领先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业绩稳健增长,长期投资价值凸显。下面小编带来新能源汽车龙头股,对于各位来说大有好处,一起看看吧。

新能源汽车龙头股有哪些?

赣锋锂业:公司长期致力于深加工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综合实力位列国内深加工锂产品领域第一。主要产品包括金属锂(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氯化锂(工业级、催化剂级)、丁基锂、氟化锂(工业级、电池级)等二十余种。多项细分产品市场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宇通客车: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宇通客车”)是一家集客车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宇通连续14年蝉联中国大中型客车销售冠军,销量保持世界第一,位于郑州东区国际物流园区的宇通客车新能源厂区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将具备年产30000台的生产能力。

长城汽车:长城汽车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主要生产皮卡、SUV、轿车等车型。长城汽车是中国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营整车汽车企业、国内规模最大的皮卡SUV专业厂、跨国公司。

汽车电子龙头股票有哪些

德宏股份,华阳集团为两大汽车电子龙头股票。汽车电子概念股票其他的还有:朗特智能、卡倍亿、协创数据、四会富仕、胜蓝股份、天迈科技、光弘科技、隆盛科技、必创科技、捷捷微电、诚迈科技、奥联电子、神宇股份等。

电子股票就是指如今在电脑、手机等等客户终端通过网络方式来进行无纸化买卖交易、可自动登记、自动记载、自动结算的股票。

内部电子股票是公司内部发行的通过公司总业绩及股票玩家不断增多的股票,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内部电子股,这种电子股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公司单方面发行的股票可以形成单边市场。以前的股票都是以实物形式持有的,由于电脑、网络发展了,所以现在股票是以电脑存储形式存在,就叫做电子股票。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汽车轻量化概念龙头股是什么?

汽车轻量化概念龙头股有:

1、豪美新材002988:

2020年总营收34.37亿,同比增长15.82%,净利润1.16亿,同比增长-30.73%,销售毛利率14.83%。

公司现有汽车轻量化产品均以挤压工艺为基础,公司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挤压铝材在汽车领域的用量。

2、合锻智能603011:

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20.58%,净利润2590万元,同比增长-5.15%,毛利率33.64%。

2020年2月25日公司与奥钢联金属部件(沈阳)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经甲乙双方确认,双方共同努力推动间接热成型高强钢部件在汽车轻量化和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目前甲方生产间接热成型零部件规模为400万件一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乙方在压机自动化加热炉焊接等设备领域有一定的实力和资源。甲乙双方通过此次深入全面合作,尤其在高端汽车零部件和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可以实现双方互补发展达到共赢。

汽车板块有哪些股票是龙头股?

主要是上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

上汽集团: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品型谱,包括插电混动车、纯电动车和氢燃料车型;上汽集团自研的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性能已可比肩全球领先水平相关技术均已率先实现产品化落地;国内规模领先的汽车上市公司;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连续16年保持全国第一;连续六年稳居中国车企海外销量第一。

长城汽车: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40余家,员工7万多人,拥有4个整车生产基地(皮卡、SUV、CUV、轿车MPV)。具备发动机、前后桥、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与配套能力。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榜单排名第60位。2020年1月9日,《2019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位列第84位。

比亚迪: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公司现有员工超过22万人,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营收入和市值均超千亿元。比亚迪致力于用技术创新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15年,比亚迪荣获联合国成立70年来首个针对新能源行业的奖项——“联合国特别能源奖”。2016年,比亚迪荣获“扎耶德未来能源奖”大型企业奖。2017年,比亚迪蝉联《财富》杂志2017年度“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居第五名,位列汽车行业榜首。2020年,比亚迪成为2020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上榜车企,连续6年蝉联汽车行业最具价值中国品牌冠军。

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的龙头股

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地,年初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5%飙升至近19.5%,用时仅9个月。这就意味着,每销售5辆汽车,其中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

市场火爆的同时,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受益匪浅,也衍生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富之源。纵观2021年中国内地富豪榜前100位,近1/4的富豪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而且多数富豪的财富都呈现翻倍增长,展现出蓬勃活力和无穷商机。

上声电子

公司是运用声学技术提升驾车体验,汽车声学产品方案供应商,是全球最大的扬声器制造商之一。三季度营业总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2.89%,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10.06%,总市值36.46亿。

当升科技

公司是多元材料、钴酸锂等正极材料以及多元前驱体等材料的技术研究和生产销售,是国内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三季度营业总收入51.71亿元,同比增长155%,净利润7.27亿元,同比增长174.94%,总市值418.24亿。

亚星客车

公司主营客车产品研发、制造与销售,公司拥有“亚星”和“扬子”两个品牌覆盖公交、公路、旅游等市场。三季度营业总收入6.51亿元,同比下降51.37%,净利润-0.98亿元,同比下降11.02%,总市值16.30亿。

天通股份

公司主营电子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是软磁行业最大的研发和制造基地之一。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0.80亿元,同比增长38.31%,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3.94%,总市值144.20亿。

中天科技

公司主营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新能源、海洋产业,是国内光电缆品种最齐全的企业,拥有海底光缆制造的核心技术。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73.94亿元,同比增长23.16%,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23.16%,总市值450.73亿。

山东威达

公司主营业务有钻夹头、电动工具开关、精密铸造制品、智能制造集成系统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山东省各类钻夹头的专业制造商。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3.84亿元,同比增长65.32%,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70.39%,总市值64.67亿。

联创电子

公司是触控显示屏、光学镜头、影像模组、集成电路模拟芯片的生产商。三季度营业总收入71.21亿元,同比增长25.89%,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10.24%,总市值232.65亿。

海源复材

依托公司在智能装备的领先优势,构建了从复合材料装备、工艺、材料、模具开发、制品设计到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及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68亿元,同比下降3.03%,净利润-0.50亿元,同比下降2040.54%,总市值86.16亿。

兴瑞科技

公司从事精密零组件制造及研发,拥有较大数量的精密加工、成型和组装设备。三季度营业总收入9.01亿元,同比下降22.16%,净利润0.89亿元,同比下降4.45%,总市值43.62亿。

松芝股份

公司主营业务是专业从事汽车、轨道交通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大中型客车空调行业的龙头。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长27.46%,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32.23%,总市值64.56亿。

新能源市场电池先行

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提早枯竭、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增大等问题,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为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各国纷纷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开始加大力度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是用能端电能替代的重要形式,实现了电能对石油的替代,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各国共识。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千万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 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

由于海外汽车供给不足和我国新能源车企生产技术与辅助驾驶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越来越受到海外消费者青睐,我国车企纷纷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大幅增长,2022年全年我国共出口67.9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2倍,占汽车总出口量的21.8%,较2021年提升了6.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大幅扩张拉动整个汽车出口量创新高,2022年汽车出口量为311.1万辆,成功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1月我国汽车出口数量为30.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为8.3万辆,占比27.6%。

动力电池出口情况?

2022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销量快速增长,带动核心零部件需求不断上涨,尤其是动力电池。在电池厂商的努力下,我国已接棒日韩,成为第三个主导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国家,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处于领先位置,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在海外需求量持续扩张下我国动力电池出口规模大增,2022年出口规模达68.1GWh,2023年1月出口规模为7.9GWh。与新能源车企一样,除整装出口的方式外,为近供应当地车企,电池厂商也纷纷开始在海外地区直接投资建厂,已有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等多家电池厂商宣布海外建厂计划。

本田入股宁德时代,中国电动车优势还能守得住吗?

新能源市场电池先行

大众汽车正在继续其电动汽车战略,今天在萨尔茨吉特建造了第一家电池工厂。这个新的生产设施将于 2025 年开始运营,并将在公司的电池攻势中发挥关键作用。即日起,全球电池业务将由新成立的公司 “PowerCo”负责。除了电池生产,新公司还将负责整个电池价值链的活动。到 2030 年,PowerCo 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投资超过 200 亿欧元用于业务领域的发展,年销售额超过 200 亿欧元,仅在欧洲就雇佣多达 20,000 名员工。

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在谈到奠基仪式时表示:“今天对于德国和欧洲的汽车工业来说是个好日子。大众汽车正在展示可持续的、与气候兼容的机动性的未来前景。我们一起在萨尔茨吉特为塑造这个未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PowerCo 捆绑全球电池业务

大众汽车集团正在整合其在欧洲公司 PowerCo 旗下的全球电池业务。该公司将在萨尔茨吉特管理国际工厂运营、电池技术开发、价值链的垂直整合以及工厂的机械和设备供应。展望未来,PowerCo 还在计划其他产品,例如用于电网的大型存储系统。萨尔茨吉特之后的下一个电池工厂将在瓦伦西亚建立,另外三个计划在欧洲。除了欧洲,PowerCo 也在探索在北美建立超级工厂的可能性。

PowerCo 将由首席执行官 Frank Blome 和董事会成员SebastianWolf(首席运营官)、Kai Alexander Müller(首席财务官)、Soonho Ahn(首席技术官)、JrgTeichmann(首席采购官)和 Sebastian Krapoth(首席人力资源官)管理资源官)。

标准工厂和统一单元实现全球快速部署

在奠基仪式之际,集团首次提出标准工厂的概念;Salzgitter 将成为整个欧洲电池工厂的蓝图,并将在可持续性和创新方面设定新标准。“我们已经对 MQB 和 MEB 等车辆平台进行了数百万次测试,这也将为建立电池生产奠定基础:我们将在欧洲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和升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速度和成本优化与最高质量水平相结合”,PowerCo 首席执行官 Frank Blome 说。标准化不仅涵盖设备、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还涵盖产品、流程和 IT。这样,将创建可以快速转换以进行进一步产品和生产创新的工厂。

大众汽车推出了其新的棱柱形统一电池,它允许灵活使用不同的电池化学成分。从2025年起,这将用于多达 80% 的集团所有车型。预计到 2030 年,该工厂的年产能将达到40GWh,足以生产约 500,000 辆电动汽车。大众汽车集团在欧洲拥有六座电池工厂,计划到 2030 年总产量为 240GWh。新的统一电池有望将电池成本降低多达 50%。

国轩之后孚能再受追捧,奔驰为何入股非主流电池企业?

当日系三强和德国巨头都来抱大腿,中国新能源该如何面对海外资本?

在大众牵手国轩高科,奔驰联姻孚能科技后,又有一家汽车制造商爱上中国电池企业。这次,故事的主角是本田和宁德时代。

本田入股宁德时代

7月10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其与本田(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推广电动车普及并加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具体到商业合作层面,一方面,本田与宁德时代将结合双方技术优势,携手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未来电池基础技术;另一方面,通过此次合作,本田将获得以纯电动汽车(BEV)电池为主的宁德时代电池稳定供应。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车型预计于2022年开始首先向中国市场投放,未来双方还将探讨在全球领域的扩大合作。

此外,双方还将对未来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展开合作探讨。

资本合作层面,本田将参与宁德时代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认购,认购的股份数量约占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后总股本的1%。通过投资认购股权,本田将成为宁德时代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实际上,在此次战略合作达成之前,宁德时代已与国内外多家车企展开合作,其中包括特斯拉、宝马、奔驰、丰田、大众、蔚来、小鹏、长安、广汽、上汽、北汽、吉利、东风等。在此之中,虽然此前长安、东风、上汽也入股了宁德时代,但是本田却是首个外资入股的车企。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宁德时代和本田首次“牵手”。早在2018年5月,《日本经济新闻》就曾报道,本田将和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用于纯电动汽车主力车型的新型电池,并联合开发一款电动车,新车预计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和其他地区推出。当时日媒指出,在电动汽车日趋全球化的过程中,本田采用中国供应商制造的重要零部件是一大趋势。

直到2019年2月,这一消息才得以证实,双方在日本东京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在2027年前,宁德时代将向本田保供电量约56GWh的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除中国市场以外,本次双方合作车型也将向全球范围内的其它市场推出。

这意味着,此次签署合作协议,是双方在过去合作关系基础上的又一次升级。双方发言人一致表示,通过本次战略合作,彼此将建立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新能源该如何面对?

日系车企牵手中国电池厂商,一方面是基于电池本土化生产的考虑。另一方面,主要是出于对后者技术水平和市场表现的认可。公开资料显示,在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稳居前三,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31.71GWh、10.76GWh、3.31GWh。其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据半壁江山,占比较2018年提升9.86个百分点。

相对而言,日系车在纯电方面是处于弱势地位,而“弱弱抱团”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日系还是得和中国电池制造商或电池包供应商合作。无论是本田,丰田,亦或是日产,显然日系三巨头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去年7月,比亚迪与丰田汽车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已签订合约,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合作车型将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上个月,丰田市值被特斯拉超越,相信前者现在也非常眼红纯电动车市场。不过,早在去年6月,丰田就已将“2030年销售纯电动汽车550万辆”的目标提前至2025年,选择加码纯电动。因此,丰田选择与比亚迪的联姻也不难理解。

日产也于上月宣布联合欣旺达开发下一代电池。今年6月,日产汽车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与欣旺达联合开发适用于日产e-POWER智充电动技术车型的下一代车载电池。

而日产在中国构建电池业务,可以追溯到2017年,其将电池业务AESC卖给金沙江创投。可能,有读者好奇为何出售电池业务还能够解读为“布局”。

一方面,出于电池经济性的考量,日产打算从外部采购电池,而不再是局限于采购AESC的电池。换而言之,全球性采购范围,将让日产在配置的时候有更多的电池供应来源,制定更为灵活的配置方案。

另一方面,从中国市场角度层面考虑,业界已经公认AESC移交中国有利于在华获得政府认可。彼时,AESC生产的电池搭载了已经进入了第五批企业进入推荐目录的常隆客车上。因此,之后日产纯电动车聆风如果继续搭载ASEC电池,有利于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从而获得补贴,

因此可以看出,日产希望通过将AESC出售给中国公司,从多个方面提高新一代电动车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当然,不仅仅是日系车企,如文章开头所提及的那样,大众和戴姆勒这样的德系巨头也选择了相似的发展途径,即外资车企绑定中国动力电池厂商。

5月末,大众宣布投资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47%股份,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是首家直接投资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外资车企。

本月初,另一家德国豪华车制造商戴姆勒也宣布加入到这场电动车“军备”竞赛中来。其宣布,赛德斯-奔驰与孚能科技建立深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入股孚能科技,持有约3%的股份。

由此可见,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本田入股宁德时代成为第三起外资汽车制造商入股中国电池企业的案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会充斥着许多有关外资车企深度绑定本土电池企业的传闻。

这意味着,海外车企更多地涌入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甚至控制电池供应商。那么,中国新能源该如何面对海外资本?一方面,市场更加开放的确有利于提高产业活性,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可能导致当下比较有限的新能源优势遭遇冲击,在电芯制造方面,中国对比欧美有着明显的规模优势。

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宏伟构想来说,海外企业的介入,一方面会带来技术、制造方面的收益,另一方面又可能从供应链体系、整车份额层面进行瓜分,统而观之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同样都采取如是的模式,对积极进取者而言,能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通过吸收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而对惰于求新者来说,或许就指望着“外来的朋友”完成任务,显然对新能源大业并非好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大众宣布168亿在华投资项目!为何会做出此投资?

继大众集团入股国轩高科之后,又一家德系汽车巨头——梅赛德斯-奔驰日前也加入了“争夺”中国电池企业的行业。就在上周末,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在该公司即将于7月完成的科创板IPO环节中,梅赛德斯-奔驰旗下全资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大中华”)将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方参与其中,其缴款金额为9.045亿元,未来将持有孚能科技大约3%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梅赛德斯-奔驰随后对此事的“官宣”中还透露,双方还签署了一项全面的商业合作协议,孚能科技将在未来十年中为梅赛德斯-奔驰在全球推出的电动汽车新产品阵容提供动力电池。根据该协议,双方也将联手研发和产业化领先的高能量密度电池,通过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令孚能科技在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上的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此外,孚能科技计划在欧盟和美国建立电池生产厂,并且自筹建之初就将按照碳中和工厂来设计。

“戴姆勒大中华对孚能科技IPO的战略投资以及双方长期的供应伙伴关系,展现了孚能科技领先的电池技术实力和全球角色的重要性。”孚能科技董事长兼总裁王瑀博士表示:“我们期待与梅赛德斯-奔驰进一步深度合作,为其卓越的产品提供可持续的电池供应保障,从而支持其电动化战略。”

相较于大众集团入股的国轩高科、以及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似乎没有那么出名。那么,梅赛德斯-奔驰究竟看中了这家公司的哪些优势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里斯本技术大学理学博士王瑀在美国硅谷成立了美国Farasis能源公司,并于2009年回国创办了孚能科技,并将美国FARASIS能源公司新型锰酸锂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产业化,主要从事高科技、新能源、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生产,为新型嵌入式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配套。

有数据显示,2019年孚能科技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205.6MWh,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中排名第7位,2017年、2018年分别排名第7位和第5位。与市场占比51%的宁德时代相比,占比1.95%的孚能科技体量看似并不突出。

不过,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孚能科技产品出货量和装机量在2017年、2018年连续2年排名均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而且孚能科技也是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批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量产的企业。

当前,孚能科技的国内主要整车企业客户包括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集团等。截至2019年末,已为超过12.5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产品和服务。去年9月,孚能科技拿下向戴姆勒供货的采购大单,这无疑也为本次入股奠定了基础。

此前,孚能科技已完成4轮融资,其中2018年C轮融资50亿人民币。孚能科技在册股东46个,包括国风投、国科投资、国新基金、发改委引导基金、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北汽产业投资等。

5月20日,孚能科技科已成功在科创板注册,并将于近期上市。孚能科技计划募资约34.37亿元,用于年产8GWh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孚能镇江三期工程)和补充运营资金项目,来解决当前的产能不足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国内“不香”,但软包电池在国际市场上蓬勃发展。2019年,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乘用车中,软包电池配套上升至?4?款。全球软包动力电池?企业?LGC、SKI、AESC等已为大众、奥迪、日产、现代起亚、通用、雷诺等车企配置了多款主流车型,其中,大名鼎鼎的日产聆风(Leaf)就使用软包动力电池,该车型自2010年12月上市至今,总销量已经突破50万辆。

所谓软包电池,是相比圆柱和方形这两种硬壳电池的一种叫法,其内部组成(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与方形、圆柱锂电池的区别不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软包电池采用铝塑复合膜作为外壳,方形和圆柱电池则采用金属材料作为外壳。

简要来说,软包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目前已普遍量产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平均电芯能量密度已达240-250Wh/kg,而同材料体系的三元方形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为210-230Wh/kg)、安全性能好(如遇热失控可通过胀气释放热量,不会由于卷绕生产工艺带来内部温度和应力分布不均而带来安全隐患)、容量大且内阻小、电芯尺寸及形状设计灵活等优势。

当然了,虽然具有以上优势,但软包电池也存在工艺上更为复杂、成组效率低及成本较高等短板,尤其是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电芯的自我保护性较差,在出现极端情况时容易被刺穿,因而在电池包环节需要加入金属防护层等给予更多的保护,会带来成本提升的问题。

而国内整车厂商对软包电池的质量控制、使用寿命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疑虑,再加上方形硬壳电池在集成效率和电芯厚度上更有优势、以及软包电池在原材料价格上难以与宁德时代等主流厂商相抗衡,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软包电池在国内的市场拓展速度。

近段时间以来,主流汽车厂商为了确保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以及对未来技术路线的全面把控,都在不断拓展多个电池合作伙伴,并且通过入股的方式更深度地参与技术研发之中,而这次戴姆勒大中华入股孚能科技,正是为了开展高新电芯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并大力提升成本竞争力,技术重点包括通过提高能量密度、缩短充电时间来实现续驶里程的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已经与比亚迪、亿纬锂能、宁德时代、韩国LGC、韩国SKI、孚能科技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展开合作,并将在世界各地布局多达九家工厂组成的动力电池生产网络,而孚能科技这种相对弱势的电池企业,对于奔驰来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可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据有关消息报道称,德国大众汽车品牌,将投资约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和中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共同建立一家新公司,而建立的新公司主要聚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开发,有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与德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已经形成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而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方面,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所以任何试图与中国经济强行脱钩的举措都是不现实不理性的,而这次德国大众汽车品牌和中国地平线软件公司开展的全新合作,同时也是大众公司为了加快大众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进程,而且这次的交易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并且该投资交易尚待合作各方最终签署协议,并且已经获得了相关政府机构的审批。对于全球汽车品牌商来说,中国市场的经济都充满着活力,所以中国市场对于各国的汽车品牌来说,都是他们最重要的业务区域,同时大众汽车品牌和中国地平线公司的合作也会,让本土研发将赋予我们更多的自主权,所以对于这次的合作,也是大众集团在华推进战略转型,强化在华业务的核心基石,让本土研发将赋予大众汽车品牌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巩固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领先位置,而这次的合作对我们中国汽车品牌也是相对有利的,通过这次的合作,我们也会得到大众汽车品牌,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取得更多份额。为何会做出此投资?首先地平线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成就比华为要高,因为大众汽车品牌,这次的投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品牌在自动驾驶领域得到提升,对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很多汽车品牌不得不转型新型能源汽车,而自动驾驶功能在很多汽车品牌上也是最需要突破的同时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所以地平线拥有的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和地平线公司的合作,这样也有助于大众汽车品牌在软件和数字化方面迅速恢复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