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9路汽车燃烧事件真相_成都9路汽车燃烧事件
1.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给我们的深思,难道公交车就能随意超员吗?我们老百姓的生命就可以这样随意践踏吗?
看不是从后发动机仓起火的,那就排除了油路的问题,还有排除人为纵火,起火一般是因为空调的原因,为什么呢,空调在人多的情况下,只有开到最冷,发动机负荷大,一般起火就是因为空调线束因为电流过了150A以上过大了,而保险丝一般是200A不起作用,所以线束就燃烧了,要知道空调线束在风道内饰里面,里面可不是阻燃材料,可是容易起火的PV-PU革(奇美的),所以一般先起浓烟,然后顺着线束全部起火。一烧就是整个风道,这就是为什么烧大快的原因,其实很多城市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只是门开的快了,人跑了,车烧了,所以没人重视这个问题。
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给我们的深思,难道公交车就能随意超员吗?我们老百姓的生命就可以这样随意践踏吗?
9路公交车的路线是:热电厂,平安驾校,田八小,肉厂,木材公司,纸厂,电厂,水厂路,新淮村,淮滨商场, 淮舜中路,田五小,国庆路长途站,玉龙家私,龙湖路,朝阳中路,中行,舜耕。
淮南站,理工大,一中,洞山,市防疫站,中国移动,老龙眼,铁路新村,中北巴士, 泉山,化肥厂,兴化公司,安成铺。
9路公交车事件介绍:
2009年06月05日上午8点02分事发时,9路公交车上乘客在120人左右。成都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后,调集消防车辆于8时09分到达事故现场,2分钟后将明火扑灭,并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紧急救治。
截止6月16日,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已导致27人遇难,包括3名受伤者,24人当场,包括一名孕妇和数名青少年学生,74人受伤。其中17人属于危重病人,8人属于极危重。伤者分别在成都二医院,成都陆军总医院等六家医疗机构进行紧急救治。
一问公交车为什么会长期出现高峰期拥挤?学生和上班族每天早上不得不钻进挤得像罐头一样的公交车,为什么在全国都普遍存在?公交高峰期拥挤虽然是“大城市通病”,是不是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存在?成都的公交优先道和二次转乘免费,倒是方便了市民利用公交出行,但是否加剧了公交拥挤?成都为什么不早点修地铁?国家有没有城市公交发展的规划要求?
二问公交车超载为什么竟有“国标”撑腰?据说,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城市公共汽车的地板面积,按每人不小于0.125平方米为准——一平方米载8个人,按照这样的“国标”,一辆9路公交车竟可搭乘108人。如果只是以不把车挤爆不把车压垮为底线,公交车超载哪里还有底线?与出事的9路车同型的公交车上标明“核载75人”在“国标”面前又有何意义?公交车“国标”不修改,车上乘客的安全则无保障。
三问公交车为什么没有安全提示和逃生演示?公交车的车载电视成了播放流动商业广告的工具,却没有承担起传播紧急避险知识的公益教育职责。比如关于安全锤的救命作用和使用方法,电动车门失灵时如何使用手动开关。“6.5”公交车燃烧悲剧,据说车上配备了3个安全锤,但是否发挥了作用至今还未证实?
四问公交车行车安全为什么无专人监管?虽然无人售票车提高了营运效率,也是世界各地公交发展的方向,但仅仅一名司机面对汹涌客流,实在无暇他顾。这样,满大街跑的公交车成为不设防的城市公共地带,超载时无人限制登车,拥挤中无人疏导人流,发生危险时无人指挥疏散,更别说鉴别携带危险品上车的可疑人物了。
五问公交车为什么不需要安检?作为最大众的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是人人可上、来去自由的地方,近年也成了恐怖袭击和个人报复最为“青睐”的目标,因其成本既低、操作既简且反响大。提高公交车风险预防,不知能否像机场、车站的安检门一样,从增设安检设备做起?
六问公交车设计为什么不响应民意作出改进?空调车在大城市公交中占了半壁江山。但从2003年非典时期到今年的甲型流感袭来,空调车不断被指责不利空气流通易于染病;此次“6.5”悲剧,再次以血的代价暴露出空调车窗户密封设计的弊端。空调车虽能增强乘客的舒适度,但能不能改进为推拉式的玻璃窗,能不能增设应急门,能不能将车门从向内开改为向外开,以便在灾难来临时给生命多留几条出路?
七问城市公共交通为什么长期无法可依?《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从1995年由建设部起草,至今仍在“征求意见稿”阶段,如此涉及民生便利与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涉及到顺应城市规划、打破垄断经营、保证建设投入、明确安全责任等诸多重大问题,竟然长期没有厘清,仅靠各地政府自行其是。
八问公交车为什么投入不够?据成都本地媒体此前报道,相关部门有心增设车辆为高峰期减负,奈何无力解决公交车停放问题。成都一年新增千多辆公交车不可谓少,但只增车辆不添车位的办法必然不可持续。为什么不采用商用 “立体停车场”的建设模式来解决停放问题呢?
九问公交车为什么坚持垄断经营?据我所知,成都公交集团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蛋糕虽大,一口难吞,民营公交一向不挤,为什么不向他们学点“诀窍”?据说国家有公交车国营的规定,这个规定合理吗?
十问公交车为什么不能监管分离?为什么不能像长途车一样,实现公交车运营和场站分离的安全监管模式?公交车车况安全事关重大,但长期依靠公交车车队内部的自我检查,难免懈怠疏漏,只有把自我监督转向为外部监督,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安全监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